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张绍武

月刊

1004-8685

wsjyzz@126.com

010-84030401

100007

北京市100007-9号信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严伟纪蕾吴晓芳徐德顺...
    815-818,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检出情况、主要毒力基因、耐药性以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2021年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和市场采集的食品标本进行分离,运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毒力基因,并对其中104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结果 病例源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检出率最高为60.66%,食品源中也是EAEC检出率最高,为92.86%.DEC引起的发病人群以20岁~39岁年龄组最高,发病高峰在6月-8月.耐药率最高依次为氨苄西林(63.46%)、四环素(62.50%)、萘啶酸(57.69%).经Xba Ⅰ酶切后,对EAEC和ETEC进行分别聚类,EAEC相似度为41.7%~100.0%,ETEC相似度为40.7%~100.0%.结论 2021年湖州市检出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以EAEC为主,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建立本地PFGE分子分型数据库,为DEC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特征分子分型

    ICU患者肠道定植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及同源性分析

    周天兰程颖陆军白永凤...
    819-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ICU患者肠道定植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及分子特点.方法 收集衢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ICU患者肠道定植CRKP,检测5种耐药基因(KPC、NDM、IMP、VIM、OXA-48),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分型,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41株肠道定植CRKP中ST11型占73.2%(30/41),是主要流行克隆株.菌株几乎对所有β-内酰胺酶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部分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敏感,对替加环素依然保持较高敏感率,有4株替加环素中介.耐药基因携带率分别是KPC型占78.0%,NDM型占2.4%,同时携带KPC+NDM型占17.1%,未检测到IMP、VIM、OXA-48阳性菌株.结论 ICU患者肠道定植CRKP菌株主要耐药基因是KPC型;主要克隆型是ST11,其检出率及传播风险高,需加强检测和院感防控,防止耐药菌播散.

    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肠道定植重症监护室耐药基因

    炎性因子标志物评估脓毒症慢重症进展风险的价值研究

    叶俊男毛俊威欧阳福康吴德军...
    823-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炎性因子标志物评估脓毒症慢重症(CCI)进展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11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CCI组52例和非CCI组67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炎性因子标志物水平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进展为CCI的风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炎性因子标志物评估脓毒症CCI风险的价值.结果 CCI组患者年龄、感染性休克比例、AGI分级、APACHE Ⅱ 评分、SOFA 评分、PCT、IL-6、NEU、NLR 高于非 CCI 组(P<0.05),LYM 低于非 CCI 组(P<0.05);年龄、AGI分级、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PCT、NEU、LYM、NLR是脓毒症进展为 CCI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PCT、NEU、LYM、NLR预测脓毒症CCI进展风险的AUC分别为0.721、0.697、0.681、0.804,NLR预测价值最高;随着ICU住院时间的延长,脓毒症患者PCT、NEU、NLR逐渐降低,LYM逐渐升高,且CCI组患者各时间段PCT、NEU、NLR低于非CCI组(P<0.05),LYM水平高于非CCI组(P<0.05).结论 PCT、NEU、LYM和NLR与脓毒症CCI的发生关系密切,在预测CCI风险方面有一定价值.

    脓毒症慢重症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联合血清Cys-C、Hcy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分析

    陈加梅刘融徐伟伟邢庆娜...
    827-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mALB/UCr)联合血清胱抑素C(Cys-C)、半胱氨酸(Hcy)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13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3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有无肾损伤分为肾功能损伤组(56例)和肾功能正常组(74例),肾功能损伤组根据24 h尿蛋白排泄量分为轻度肾损伤组(22例)、中度肾损伤组(18例)、重度肾损伤组(16例).比较各组间UmALB/UCr、Cys-C、Hcy、尿酸(UA)以及尿氮素(BUN)水平,分析各指标预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价值.结果 观察组UmALB/UCr、血清Cys-C、Hcy、BUN、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损伤组UmALB/UCr、血清Cys-C、Hcy、BUN、UA水平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UmALB/UCr、血清Cys-C、Hcy、BUN、UA均具有预测妊娠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伤价值(P<0.05).UmALB/UCr、血清Cys-C、Hcy、BUN、UA水平随肾损伤程度恶化而升高,与肾损伤程度成正相关(P<0.05).结论 UmALB/UCr、血清Cys-C、Hcy、BUN、UA均具有预测妊娠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伤价值,临床可根据其水平变化评估肾损伤程度.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血清胱抑素同型半胱氨酸妊娠期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高剂量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陶真陈通潘珍金细众...
    831-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高剂量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安全使用替加环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6月人住本院ICU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资料,针对治疗组(替加环素)与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在给药前、给药第2天~第3天、第4天~第6天、第7天~第10天及第10天以上治疗期间及停药后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C-反应蛋白(CRP)数据采集分析,评估对凝血功能及抗感染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凝血功能结果上发现治疗组在给药后FIB水平均降低(P<0.05),停药后改善;PT在对应时间节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和TT均延长(P<0.01),停药后改善;INR延长(P<0.05),停药后改善;而对照组未见凝血功能差异性结果.在感染控制指标上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CRP均下降(P<0.05).结论 高剂量替加环素可致凝血功能异常,主要呈现FIB下降和APTT、TT、INR延长,停药后改善;在感染控制上,CRP的下降证实效果.

    替加环素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

    结缔组织疾病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外周血纤维化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张东旭袁平
    834-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结缔组织病(CTD)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病情活动度与外周血纤维化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42例CTD-ILD患者,根据患者病情活动度分组,其中临床缓解期患者69例为对照组,活动期患者73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外周血HA和Ⅳ-C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8+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病情活动度与 HA(r=0.633,P<0.05)、Ⅳ-C(r=0.535,P<0.05)、CD8+(r=0.303,P<0.05)成正相关,与CD3+(r=-0.176,P<0.05)、CD4+(r=-0.197,P<0.05)、CD4+/CD8+(r=-0.498,P<0.05)成负相关.结论 外周血纤维化指标(HA、Ⅳ-C)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与CTD-ILD患者病情活动度关系密切,其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活动情况的重要指标.

    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病病情活动度相关性

    NLR与MLR联合诊断川崎病合并肝损伤的价值

    金熙蒋伟燕荣星余玲玲...
    837-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联合诊断川崎病合并肝损伤的价值.方法 收集208例川崎病患儿的一般资料和血细胞参数等,根据是否发生肝损伤,将其分为川崎病无肝损伤组(115例)和川崎病合并肝损伤组(93例).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探究NLR、MLR及2者联合对川崎病合并肝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川崎病患儿208例,其中合并肝损伤有93例,发生率为44.71%.与川崎病无肝损伤组比较,川崎病合并肝损伤组患儿白细胞数量、NLR和MLR等显著性变化,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和MLR是川崎病患儿合并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MLR及二者联合诊断川崎病合并肝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0.668、0.824.结论 NLR和MLR可用于诊断川崎病合并肝损伤,且NLR的诊断价值优于MLR,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川崎病合并肝损伤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及糖类抗原125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伴先兆流产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李淼
    842-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伴先兆流产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2)、孕酮(PROG)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2年6月本院多囊卵巢综合征伴先兆流产孕妇50例、健康产检孕妇50例分别作为先兆流产组、健康产检组.统计分析2组血清β-HCG、E2、PROG及CA125水平,分析先兆流产诊断中血清β-HCG、E2、PROG及CA125的效能,并统计分析先兆流产组不同妊娠结局患者的血清β-HCG、E2、PROG及CA125水平,分析先兆流产妊娠结局预测中血清β-HCG、E2、PROG及CA125的价值.结果 先兆流产组孕妇的血清β-HCG、E2、PROG水平均低于健康产检组(P<0.05),血清CA125水平高于健康产检组(P<0.05).先兆流产诊断中血清β-HCG、E2、PROG及CA125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逐渐降低(P<0.05).先兆流产组孕妇50例中,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37例,妊娠失败13例,分别占74.00%、26.00%,其中继续妊娠孕妇的血清β-HCG、E2、PROG水平均高于妊娠失败孕妇(P<0.05),血清CA125水平低于妊娠失败孕妇(P<0.05).先兆流产妊娠结局预测中血清E2、β-HCG、CA125及PROG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均逐渐降低(P<0.05),血清β-HCG、E2、PROG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A125(P<0.05).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先兆流产诊断及其妊娠结局预测中血清β-HCG、E2、PROG水平的检测价值较血清CA125水平高.

    多囊卵巢综合征先兆流产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二醇孕酮糖类抗原-125妊娠结局

    外周血NLRP3、BMP-7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检测意义

    姜聪娇盛儒丹金劼
    846-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外周血Nod样受体蛋白3(NLRP3)、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中的表达及检测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PNS患者80例,将其作为PNS组,同期选取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给予PNS组患者醋酸泼尼松龙+环磷酰胺治疗,比较2组受试者以及PNS组不同临床疗效和不同复发情况患者的NLRP3 mRNA表达和血清BMP-7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NS患者NLRP3 mRNA与BMP-7的相关性.结果 PNS组的NLRP3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血清BMP-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PNS完全缓解患者的NLRP3 mRNA均低于部分缓解和未缓解患者,BMP-7水平均高于部分缓解和未缓解患者(P<0.01);治疗前后,PNS未复发患者的NLRP3 mRNA均低于复发组,BMP-7水平均高于复发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NS患者NLRP3 mRNA与血清BMP-7成负相关(r=-0.763,P<0.01).结论 PNS患者外周血中NLRP3 mRNA呈高表达,血清BMP-7呈低表达,二者有望作为预测PNS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Nod样受体蛋白3骨形态发生蛋白-7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复发相关性

    GDM孕妇妊娠期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高危因素与产后糖尿病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常超刘巧香高立娟
    850-852,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期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高危因素与产后2型糖尿病(T2DM)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168例GDM孕妇(病例组)和475例血糖正常的孕妇(对照组).于分娩后12个月,行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统计2组产后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情况.结果 病例组产后T2DM发病率为7.74%(13/168),高于对照组的0.42%(2/475)(x2=26.04,P<0.01).在病例组中,产后发生T2DM者产前餐后2 h血糖(2 h PBG)和HbA1c水平均高于同期无T2DM者(P<0.01),且产后2 h PBG和HbA1c水平均高于同期无T2DM者(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 h PBG和HbA1c水平均是影响GDM患者产后出现T2DM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GDM孕妇产后出现T2DM的发病率较高,因此临床中对此类孕妇需加强血糖水平的动态监测,以期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水平,尤其是2 h PBG和HbA1c水平.

    妊娠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