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代涛

月刊

1674-2982

cjhp@imicams.ac.cn

010-52328667,52328669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3号医科院信息所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合成控制法的DRG改革对住院费用的影响——以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为例

    王文娟梁娟娟胡洋溢蔡媛青...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DRG改革对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例均住院总费用及其增速、内部结构的短期效应与长期影响.方法:基于2009-2018 年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住院费用的年度报表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分析2011 年的DRG改革对例均住院总费用及各项费用占比的影响.结果:与未试点的医院相比,短期内试点医院的例均住院总费用有所降低,药占比下降显著,耗材费用占比增速下降明显,手术、治疗、护理费用占比有所下降,检查、化验费用占比略有上升.长期看,试点医院例均住院总费用与增速超过非试点医院,药占比、手术、治疗、护理费用占比低于非试点医院,耗材费用占比大幅提高,检查、化验费用占比呈现较强的个体差异性.结论:DRG改革短期内对控制费用增长具有积极作用,长期效果有待改善,费用结构有待优化;未来应从发挥"双中心"的多元作用、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合、提高体现医生技术劳动价值的收入等方面完善DRG改革.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三级公立医院住院费用合成控制法

    老龄化背景下北京市医疗保障与养老保障协同度分析

    郑锦轩曾雁冰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医疗保障与养老保障协同关系,为老龄化背景下推进医疗与养老保障协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北京市医疗保障与养老保障相关指标数据构建复合协同度模型,测算北京市医疗保障与养老保障系统有序度与复合系统协同度.结果:2021 年,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障有序度为0.881,养老保障有序度为0.629,复合协同度为0.051;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有序度为0.796,养老保障有序度为0.544,复合协同度为-0.056.结论:北京市医疗保障与养老保障发展速度与规模不同步,两系统互相影响且复合协同度有待提升,北京市城镇职工复合系统协同度明显高于城乡居民复合系统协同度.建议从保险覆盖、待遇支付、经费保障与改善基金收支状况以及服务资源利用等层面提升北京市医疗保障与养老保障复合协同度.

    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复合协同度模型

    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政策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

    丁瑞琳颜建周欧阳沁李馨雨...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完善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文献综述、定性访谈分析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政策的实施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结果:理想层面,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政策的顺利实施能够缓解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所带来的冲击,缓解医疗机构就诊压力,提升参保人购药的便利性.然而,受制于政策设计不完善、配套措施跟进不及时等因素,短期内政策产生的实际效果与理想状态存在差异.讨论和建议:医保部门持续收集政策实施的相关反馈,不断优化政策设计;完善政策时以参保人为核心,兼顾多方主体利益;充分了解相关主体的特点和利益关系,强化医保基金监管.

    定点零售药店门诊统筹利益相关者影响

    三明市医共体总额预付对医疗服务下沉的影响分析

    周洋林坤河项莉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三明市医共体总额预付改革对医疗服务下沉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2019 年三明市医共体运行和医保收支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对医共体、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数量及效率变化、医保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总额预付改革后,医共体内医院门急诊服务量占比由63.3%下降至58.1%,基层医疗机构占比呈上升趋势;2016-2019 年医院住院服务量占比和每百人门急诊住院人次数显著减少.医保基金总体结余率由2016 年的8.2%降至2019 年的2.6%.结论:三明市总额预付改革实施后医保基金总体运行平稳,医共体医疗服务效率有所提升,医疗服务逐步下沉,医院住院人次数下降,基层住院患者占比有所上升.建议各地开展医共体总额预付制改革时应合理制定医共体预算总额,完善医共体内部分配制度与协作机制.

    医共体总额预付医保支付方式医疗服务下沉三明市

    政府卫生投入对健康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异质性研究——兼论规模、效率与结构

    明海蓉胡克刚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政府卫生投入对健康产出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异质性.方法:基于 2010-2020 年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我国政府卫生投入规模、效率、结构对健康产出的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并对根据Moran's I测算的高、低健康产出空间集聚区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第一,政府卫生投入规模对健康产出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及空间正向溢出效应;投入效率有助于直接提高本地健康产出,并间接增强投入规模对健康产出的影响及空间正向溢出效应,但是目前投入效率本身未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果;投入结构中的"补供方"与"补需方"投入对健康产出具有显著性影响及空间正向溢出效应,但两者需合理配置,相比而言,当前"补需方"投入对健康产出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过度增加"补供方"投入,不利于健康产出最大化.第二,政府卫生投入对健康产出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异质性,其中低健康产出集聚区,健康产出绩效主要来源于投入规模,高健康产出集聚区投入效率和结构的作用更明显,而且高健康产出集聚区投入规模、效率和结构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均大于低健康产出集聚区.结论:政府卫生投入最大化促进健康产出,还应从规模、效率、结构以及资金空间投入均等化等方面进行优化.

    政府卫生投入健康产出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

    双边市场视角下实体医院型互联网诊疗平台服务定价策略研究

    刘昊鹏马骋宇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实体医院型互联网诊疗服务最优定价策略,并为政府制定配套措施、促进互联网诊疗服务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基于双边市场理论构建互联网诊疗平台上的医患交互模型,并以北京市为例,采用主体建模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互联网诊疗服务的社会福利随价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适当提升定价将有利于互联网诊疗社会福利的提升;此外,在现有定价水平下,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提升医生补贴力度,增加网络外部性均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升.建议:为同时兼顾互联网诊疗市场中医、患、平台三方效用,政府应适当上调目前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定价.在新的价格政策出台前,政府应该注重社会层面患者需求的培养,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同时平台也应重视线上服务质量,适当增加对线上医生的补贴力度,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实现.

    互联网诊疗双边市场定价多智能体仿真

    以价值为导向的住院康复服务价值调节因子构建研究

    王萱萱励建安魏小雷刘守国...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实现康复治疗效果可比的价值调节因子,为将康复服务价值作为医保支付依据、基于现行医保制度建立按价值付费机制提供可行思路.方法:课题组于2022 年1 月1 日—2023 年3月31 日收集样本医院脑损伤住院患者功能相关信息,并与样本地区医保结算清单数据库关联.采用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康复结果与康复效果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康复结果实际值与预测值差值的分布区间判断康复服务价值.结果:共计878 例脑损伤患者的住院康复病案与医保结算清单资料纳入分析;根据预测精度评价指标及其标准,选取了最优模型,并根据其预测结果对康复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包含四个档次的价值调节因子.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价值调节因子,不仅为评价住院康复服务治疗效果、实现康复效果可比提供了重要工具,也为进一步推动医保对住院康复服务实施按价值付费提供了可行方向.

    按价值付费住院康复服务价值调节因子

    欢迎订阅2024年《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杂志

    55页

    影响中国人群心理健康的人口因素及机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和红王鑫闫辰聿焦军...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城镇化、老龄化、人口流动率对医院精神科就诊比例的影响以及独居率的调节作用.方法:基于2010-2019 年省级面板数据和Hausman-Taylo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城镇化和人口流动率分别与医院精神科就诊比例负相关和正相关.城镇化与老龄化的交互项、城镇化与独居率的交互项均与医院精神科就诊比例负相关,老龄化与独居率的交互项与医院精神科就诊比例正相关.结论:城镇化和人口流动分别是中国人群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城镇化改善了老龄化对中国人群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独居率的上升扩大了城镇化对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加深了老龄化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需重视农村老年人口、流动人口以及独居人口的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

    心理健康城镇化老龄化人口流动独居

    家庭无酬照料劳动供给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王睿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三孩政策的放开,照料需求也不断增长.在有酬照料服务供给相对不足且质量欠佳,女性越来越多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背景下,由中老年群体提供家庭照料成为了理性的选择.本文利用CHARLS数据库,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家庭无酬照料劳动供给对中老年群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提供家庭照料劳动对中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不存在显著性影响,但对其精神健康存在显著的负面冲击.提供家庭照料劳动对女性中老年人与农村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负面影响更强.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家庭照料劳动通过增加家庭总支出与减少花费在主要工作上的工作时间两种渠道对精神健康产生影响.文章最后从关注弱势群体精神健康、增加公共照料服务供给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无酬照料劳动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家庭总支出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