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沈中阳

月刊

2095-4352

cccm@em120.com

022-23306917

300050

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Journal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9年11月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界权威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以各级、各专业从事危重病急救医学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及医学教学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内容涉及各学科疾病导致的非手术及手术后的急性危重病单一器官或多个器官、系统功能损害或衰竭发病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救治方法研究及救治经验。主要栏目包括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指南、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综述、讲座、理论探讨、基层园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CCCM论坛、科研新闻速递、读者?作者?编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国际重症医学临床研究回顾与展望

    荣子琪路朋宇黄伟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国际重症医学的主要临床研究进展包括:中药、羟钴胺(维生素B12)、亚甲蓝和糖皮质激素展示出改善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结局的潜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推出了新的全球定义和治疗指南。此外,在脓毒症补液策略(限制/开放)、抗菌药物输注策略(持续/间断)、机械通气的氧合目标(保守/开放)、院外心搏骤停复苏后的目标血压(高/低)和卒中血管再通后目标血压(强化/常规)、危重症的营养支持治疗(低蛋白-热量/常规蛋白-热量、撤机前禁食/持续喂养)等方面也出现了新的证据。参照以上进展,开展高质量的国内多中心的临床注册研究,建设可共享的重症标准化数据库,提高公众对脓毒症的认识等是提高国内重症医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重症医学进展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心搏骤停营养支持

    2023年体外生命支持临床研究回顾

    张红玲余愿陈德昌尚游...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体外生命支持(ECLS)领域的临床研究关注了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此外,研究还探讨了静脉-静脉ECMO期间俯卧位的疗效,以及抗凝治疗、输血策略、肥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清醒状态下静脉-静脉ECMO展现出新的治疗潜力,但其最佳实践方法和管理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在院内心搏骤停患者中,体外心肺复苏相对于传统心肺复苏表现出更优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恢复。体外二氧化碳清除在不同类型的呼吸衰竭患者中疗效不同。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聚焦如何优化ECLS技术的应用策略、过程管理,深入研究个体化治疗方法,并全面研究如何改善幸存者的远期康复和生活质量。

    体外生命支持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体外心肺复苏体外二氧化碳清除临床结局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早期危险因素预警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张莉于湘友马龙王毅...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SAE患者及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2月至 2023 年 2 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SAE分为脓毒症组和SAE组;并以同期 24 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非脓毒症组)。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时的相关评分和实验室指标,以及预后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及SAE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危险因素对脓毒症和SAE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30 例脓毒症患者,其中 52 例发生SAE,SAE发生率为 40。00%。各组患者预后指标中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费用、机械通气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部感染[优势比(OR)=46。817,95%可信区间(95%CI)为 5。624~389。757,P=0。000]、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OR=1。184,95%CI为 1。032~1。358,P=0。016)、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OR= 9。717,95%CI为 2。618~36。068,P=0。001)、Charson合并症指数评分(CCI:OR=4。836,95%CI为 1。860~12。577,P=0。001)、血红蛋白(Hb:OR=0。893,95%CI为 0。826~0。966,P=0。005)、谷氨酰转肽酶(OR=1。026,95%CI为 1。008~1。045,P=0。006)是ICU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肺部感染(OR=28。795,95%CI为3。296~251。553,P=0。002)、APACHEⅡ评分(OR=1。273,95%CI为 1。104~1。467,P=0。001)、SOFA评分(OR= 8。670,95%CI为2。330~32。261,P=0。001)、CCI(OR=5。141,95%CI为1。961~13。475,P=0。001)、Hb(OR=0。922,95%CI为 0。857~0。993,P=0。031)、谷氨酰转肽酶(OR=1。020,95%CI为 1。002~1。038,P=0。030)是脓毒症患者发生SA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肺部感染、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CI、Hb、谷氨酰转肽酶对脓毒症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92、0。728、0。987、0。933、0。720、0。699;上述 6 个变量联合预测脓毒症的AUC为 1。000,敏感度为 100%,特异度为 100%。肺部感染、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CI、Hb对SAE预测的AUC分别为 0。776、0。810、0。907、0。917、0。758;上述 5 个变量联合预测SAE的AUC为 0。975,敏感度为 97。3%,特异度为 93。1%。结论 脓毒症并发脑病时病情更严重;合并肺部感染及Hb、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CI升高是脓毒症患者并发SAE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 5 个指标联合对SAE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早期预警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构建

    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死亡风险影响因素的列线图构建与验证

    顾超王翰李艳秀曹权...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SAT)患者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早期识别、积极干预。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19 年 12 月至 2021 年 8 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SAT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指标等。根据 28d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采用内部数据验证该模型的性能。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该列线图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其临床适应性。结果 共纳入 275 例SAT患者,28 d死亡 95 例,28 d病死率为 34。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乳酸(Lac)、入ICU第 5 天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更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更长,入ICU第3天和第5天血小板计数(PLT)、直接胆红素(DBIL)、纤维蛋白原(FIB)更低,慢性肺部疾病史、混合部位感染、肺部感染、血流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真菌感染占比更高,糖尿病病史、泌尿系统感染、未培养出病原微生物占比更低,且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MV)、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出血事件、输注血小板比例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优势比(OR)=1。417,95%可信区间(95%CI)为 1。153~1。743,P=0。001]、慢性肺部疾病史(OR=72。271,95%CI为 4。475~1 167。126,P=0。003)、入ICU第 5 天PLT(OR=0。954,95%CI为 0。922~0。987,P=0。007)、血管活性药物(OR=622。943,95%CI为 10。060~38575。340,P=0。002)、MV(OR=91。818,95%CI为3。973~2 121。966,P=0。005)是SAT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用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其预测SAT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79,敏感度为 94。7%,特异度为 91。7%,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P>0。05),同时DCA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 SAT患者死亡风险较高。基于APACHEⅡ评分、慢性肺部疾病史、入ICU第 5 天PLT、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MV等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SAT患者 28d死亡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区分度和适用性好,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脓毒症血小板减少症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

    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5的表达及其对疾病的诊断价值

    王琳李筱妍张丽中孙媛...
    13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脓毒症心肌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脓毒症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选取山西白求恩医院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 3 月收治的 50 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作为试验组,46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作为病例对照组,以及同期体检中心 49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记录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和临床指标,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GDF15 水平。同时追踪随访脓毒症心肌病患者28d转归情况,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GDF15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心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GDF15 水平在脓毒症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试验组血清GDF15 水平明显高于病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ng/L:314。14(221。96,469。56)比 39。08(26。27,76。85)、6。39(3。35,14。42),均P<0。01];且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心肌病患者血清GDF15 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r=0。295、P=0。038)、利钠肽(BNP,r=0。464、P=0。009)、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r=0。363、P=0。010)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r=0。316、P=0。025)均具有相关性,而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乳酸、白蛋白等其他临床指标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 0。086、0。123、-0。051、0。055、0。119、0。199、-0。234,均P>0。05)。脓毒症心肌病患者死亡组(30 例)血清GDF15 水平、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较生存组(20 例)明显升高[GDF15(ng/L):382。93±159。61 比 289。66±158。46,SOFA(分):10。00(7。00,12。00)比6。00(5。00,9。50),APACHEⅡ(分):21。70±6。07 比 14。85±7。57,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DF15 是脓毒症心肌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1。062,95%可信区间(95%CI)为 1。011~1。115,P=0。016]。ROC曲线分析显示,GDF15 预测脓毒症心肌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71,特异度为 100%,敏感度为 90。3%。结论 脓毒症心肌病患者血清GDF15 水平明显升高;GDF15 可能作为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脓毒症心肌病的早期诊断。

    脓毒症脓毒症心肌病生长分化因子15

    肺牵张指数指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佳呼气末正压滴定的临床研究

    胡凯尹彩霞熊旋谢宇...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采用肺牵张指数(SI)滴定呼气末正压(PEEP)的临床实用性。方法 采用平行随机对照试验,选取 2022 年 8 月至 2023 年 2 月长江航运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接诊的需要机械通气的中、重度ARDS患者,并随机分为SI指导PEEP滴定组(SI组)和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吸气支低位拐点(LIP)指导PEEP滴定组(LIP组)。所有患者入科后均采用仰卧位通气,并将床头抬高 30°,积极治疗原发病,俯卧位通气 12 h/d,采用控制性肺膨胀法进行肺复张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此基础上,SI组以SI滴定机械通气参数;LIP组以P-V曲线吸气支LIP+2 cmH2O(1 cmH2O≈0。098 kPa)滴定机械通气参数。于复张前及治疗1、3、5 d监测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ip)等呼吸力学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最终SI组 41 例,LIP组 4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I组机械通气时间(d:9。47±3。36 比 14。68±5。52)、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d:22。27±4。68 比 27。57±9。52)均较LIP组明显缩短(均P<0。05)。SI组 28d病死率虽较LIP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5%(8/41)比 35。0%(14/40),P>0。05]。两组在复张前PaO2/FiO2 及呼吸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 5d时,SI组PaO2/FiO2 较LIP组明显改善[mmHg(1 mmHg≈0。133 kPa):225。57±47。85 比 198。32±31。59,P<0。05],Cdyn较LIP组明显升高(mL/cmH2O:47。39±6。71 比 35。88±5。35,P<0。01),Pip较LIP组明显降低(mmHg:35。85±5。77 比 43。87±6。68,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 28d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2。348,P=0。125)。结论 应用SI滴定PEEP治疗ARDS患者可能改善预后。

    肺牵张指数压力-容积曲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Kaplan-Meier曲线

    体外二氧化碳清除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

    忽新刚张文稳蒋亚芬张杰...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二氧化碳清除(ECCO2R)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效率和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60 例轻中度ARDS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抗炎、机械通气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ECCO2R联合CRRT治疗,对照组给予床旁CRRT治疗。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因、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一般资料;分别于治疗 12h和 24h进行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记录呼吸力学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最大呼气压(MEP)和最大吸气压(MIP)]并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治疗 24h超声测量膈肌活动度及膈肌厚度。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与本组 12h比较,观察组治疗 24 h PaO2、PaO2/FiO2 明显升高,PaCO2 明显下降,RSBI明显下降,MEP、MIP明显升高,血清GSH-Px、MDA明显下降,SOD明显升高;对照组仅PaCO2 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 12h和24h时PaCO2 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mHg(1 mmHg≈0。133 kPa):55。05±7。57 比 59。49±6。95,52。77±7。88 比58。25±6。92,均P<0。05],但PaO2、PaO2/FiO2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2h和24 h RSBI显著下降(次·min-1·L-1:85。92±8。83比90。38±3。78,75。73±3。86比90。05±3。66,均P<0。05),MEP、MIP明显升高[MEP(mmH2O,1 mmH2O≈0。01 kPa):86。64±5。99 比 83。88±4。18,93。70±5。59 比 85。04±3。73;MIP(mmH2O):44。19±6。66 比 41。17±3。13,57。52±5。28 比 42。34±5。39,均P<0。05],血清GSH-Px和MDA显著下降[GSH-Px(mg/L):78。52±8。72 比 82。10±3。37,57。11±4。67 比 81。17±5。13;MDA(μmol/L):7。84±1。97 比 8。71±0。83,3。67±0。78 比 8。41±1。09,均P<0。05],SOD显著升高(U/L:681。85±49。24 比 659。40±26。47,782。32±40。56 比 676。65±51。97,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 24h膈肌厚度和膈肌活动度均明显增加[膈肌厚度(cm):1。93±0。28 比 1。40±0。24,膈肌增厚分数:(0。22±0。04)%比(0。19±0。02)%,平静呼吸膈肌位移(cm):1。42±0。13 比 1。36±0。06,深吸气后膈肌位移(cm):5。11±0。75 比 2。64±0。59,P<0。05]。结论 ECCO2R联合CRRT可降低ARDS无创通气患者的呼吸作功及氧化应激水平,保护膈肌功能。

    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膈肌机械通气

    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膈肌浅快呼吸指数与肺部超声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储蕴郭闯付海燕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与肺部超声评分(LUS)的相关性及其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治疗的老年(年龄>60 岁)有创正压通气(IPP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撤机结局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以及撤机拔管前D-RSBI和LUS等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RSBI与LU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D-RSBI和LUS评分对老年IPPV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 398 例老年IPPV患者,其中撤机成功 300 例,失败 98 例。失败组与成功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55。1%(54/98)比 59。0%(177/300),年龄(岁):67。02±5。03 比 66。96±4。99,均P>0。05],失败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成功组(分:17。09±3。30 比 16。06±3。81,P<0。05),撤机拔管前D-RSBI和LUS评分均明显高于成功组[D-RSBI(次·min-1·mm-1):2。19±0。33比1。60±0。22,LUS(分):17。30±3。04比11。97±3。20,均P<0。01]。所有患者D-RSBI与LU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06,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D-RSBI预测老年IPPV患者撤机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20,95%可信区间(95%CI)为 0。881~0。958,P=0。000,当截断值为 1。85 次·min-1·mm-1 时敏感度为 88。7%,特异度为 86。7%;LUS评分预测老年IPPV患者撤机结局的AUC为 0。875,95%CI为 0。839~0。912,P=0。000,当截断值为 14。50 分时敏感度为 75。7%,特异度为 84。7%。结论 老年机械通气患者D-RSBI与LUS评分有显著相关性,二者均可以预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结局。

    膈肌浅快呼吸指数肺部超声评分老年机械通气撤机

    液体负平衡及感染管理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李志刚郑太祖张银军李振臣...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液体负平衡及感染管理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选择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并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重型新冠病毒感染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每日精确统计液体出入量,根据前 1d的出量调整次日患者的液体入量。根据液体负平衡及患者进行治疗、检查操作过程中是否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将液体负平衡在200 mL/d以上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液体负平衡不足200 mL/d且未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48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脱机成功率、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以及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男性:51。1%比 52。1%)、年龄(岁:66。31±15。92 比 67。50±13。59)、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18。98±4。81比18。54±4。3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脱机成功率明显升高[53。3%(24/45)比 31。2%(15/48),P=0。031],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22。2%(10/45)比 43。8%(21/48),P=0。028],病死率明显降低[20。0%(9/45)比 41。7%(20/48),P=0。024],实验室指标WBC、PCT、CRP水平均明显降低[WBC(×109/L):8。085±4。136 比16。898±7。733,CRP(mg/L):82。827±52。680 比 150。679±74。625,PCT(μg/L):3。142±2。323 比 7。539±5。939,均P<0。01]。结论 液体负平衡及感染管理在重型新冠病毒感染ARDS治疗中具有显著性的临床意义。

    液体负平衡感染管理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肺泡上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杨静帆李海博秦燕勤李建生...
    160-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及细胞损伤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 以LPS诱导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条件培养基为刺激物,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模型。采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 0%(空白组)、12。5%、25%、50%、75%、100%不同浓度A549 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 6、12、24 和 48h对HUVEC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549 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UVEC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活性物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鬼笔环肽染色法观察A549 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UVEC形态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A549 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UVEC蛋白激酶B/核转录因子-κB(AKT/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12。5%、25%、50%浓度的A549 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 6、12、24 h对HUVEC活性无影响,作用 48h后HUVEC活性显著降低,故选择 12。5%、25%、50%浓度A549 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 24h为诱导条件进行后续实验。与空白组比较,12。5%和 50%条件培养基组IL-6 水平显著升高(ng/L:2438。95±64。89、3036。41±96。69比 1736。75±20。99,均P<0。05),12。5%和 25%条件培养基组TNF-α水平显著升高(ng/L:174。08±11。09、81。37±8。17比50。03±0。26,均P<0。01),12。5%、25%和50%条件培养基组VEGF、ET-1水平均显著升高[VEGF(ng/L):173。60±41。44、192。49±12。38、318。89±27。90 比 66。68±19。65,ET-1(ng/L):54。88±1。37、36。69±0。29、24。07±0。73 比 10。67±0。25,均P<0。01]。鬼笔环肽染色结果显示,25%浓度A549 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的HUVEC细胞形态不规则,大小不均匀,排列紊乱,间隙变宽,微丝结构密集且不清晰,细胞膜呈锯齿样;25%条件培养基组鬼笔环肽染色的细胞荧光强度较空白组显著增加(67205。60±3430。40比56272。67±7650。95,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12。5%、25%、50%条件培养基组HUVEC磷酸化NF-κB抑制因子α(p-IκBα)表达显著降低(p-IκBα/IκBα:0。38±0。08、0。67±0。12、0。31±0。07比1。00±0。00,均P<0。01),磷酸化AKT(p-AKT)、VEGF表达显著升高(p-AKT/AKT:1。50±0。18、1。42±0。27、1。61±0。14 比 1。00±0。00,EGF/GAPDH:1。37±0。10、1。53±0。22、1。40±0。12比1。00±0。00,均P<0。05),25%条件培养基组磷酸化NF-κB p65(p-P65)表达显著升高(p-P65/P65:1。45±0。14 比 1。00±0。00,P<0。05)。结论 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可通过激活AKT/NF-κB通路诱导内皮细胞损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条件培养基共培养法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蛋白激酶B/核转录因子-κB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