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氦氧机械通气对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停机困难患者的病变肺段炎症反应及膈肌功能的临床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平潭分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40 例因肺炎所致ARDS需气管插管的停机困难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氮氧通气组和氦氧通气组,每组20例.氮氧通气组给予60%氮气、40%氧气通气治疗,氦氧通气组给予 60%氦气、40%氧气通气治疗.收集各组患者通气治疗 0、1、2、3 h肺机械通气参数[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潮气量(VT)、每分钟通气量(MV)]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在通气治疗前及治疗 3h后,检测患者病变肺段肺泡上皮细胞衬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量膈肌运动幅度和膈肌厚度变化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氧合指数、血清CRP、血清降钙素原(PCT)、体温、血肌酐(SCr)、丙氨酸转氨酶(ALT)、空腹血糖(FPG)、血红蛋白(Hb)以及心脏和肺部基础疾病情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控制VT和SpO2 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氦氧通气组通气 1h气道压即较通气前明显下降[Ppeak(cmH2O,1 cmH2O≈0.098 kPa):22.80±4.47 比 28.00±5.07,Pplat(cmH2O):19.15±3.90 比 23.20±3.81,均P<0.05],而氮氧通气组通气 1h气道压较通气前明显上升[Ppeak(cmH2O):22.35±2.13 比 19.75±1.94,Pplat(cmH2O):18.50±1.70 比 16.50±1.88,均P<0.05].氮氧通气组通气前后病变肺段肺泡上皮细胞衬液CRP和IL-6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氦氧通气组通气后上述指标水平均较通气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氮氧通气组[CRP(mg/L):10.15(6.39,15.84)比 16.10(11.63,18.66),IL-6(μg/L):1.15(0.78,1.86)比 2.67(1.67,4.85),均P<0.05].氮氧通气组通气前后膈肌运动幅度和膈肌厚度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氦氧通气组通气后上述指标均较通气前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氮氧通气组[膈肌运动幅度(cm):1.93(1.69,2.20)比 1.34(1.22,1.83),膈肌厚度变化率:(48.22±8.61)%比(33.29±11.04)%,均P<0.05].结论 氦氧机械通气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压,减轻病变肺段炎症反应,改善呼吸肌功能,有望成为重症肺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