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沈中阳

月刊

2095-4352

cccm@em120.com

022-23306917

300050

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Journal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9年11月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界权威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以各级、各专业从事危重病急救医学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及医学教学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内容涉及各学科疾病导致的非手术及手术后的急性危重病单一器官或多个器官、系统功能损害或衰竭发病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救治方法研究及救治经验。主要栏目包括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指南、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综述、讲座、理论探讨、基层园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CCCM论坛、科研新闻速递、读者?作者?编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械通气脱机重要环节——准确评估呼吸肌力

    秦英智高心晶
    337-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械通气(MV)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有力手段.由于呼吸衰竭患者病因及基础呼吸功能各异,常出现脱机失败.MV时间延长常伴各种并发症.了解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加强呼吸力学监测有助于优化MV参数设置、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尽早脱机.脱机成败取决于多种因素,最主要的因素为呼吸肌力、呼吸负荷和呼吸驱动强度.自主呼吸试验(SBT)是脱机过程的重要一环,实施SBT的主要目的是筛选脱机患者和时机、寻找不能通过SBT的可逆原因.由于SBT评估脱机预后的准确率约为85%,对于脱机困难患者,仅凭临床评估是不够的.规范测定脱机指标有利于准确评估脱机困难患者呼吸肌力,提高脱机成功率.

    机械通气脱机自主呼吸试验浅快呼吸指数最大吸气压综合脱机指数

    Presepsin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一项针对发热门诊疑似脓毒症人群的前瞻性研究

    宗鑫欣刘永哲谷丽陈曦...
    340-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发热门诊疑似脓毒症人群,分析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即Presepsin)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12月北京朝阳医院发热门诊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在发热门诊就诊时实时评估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根据SOFA评分将患者分为低SOFA评分组(≤3分)和高SOFA评分组(>3分).患者就诊时取肘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Presepsi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就诊时伴有畏寒、寒颤的患者,取肘静脉血进行血培养.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炎症标志物的差异;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发热门诊疑似脓毒症患者中筛选脓毒症的早期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讨Presepsin和其他炎症标志物在发热门诊疑似脓毒症患者中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分析其最佳截断值.结果 最终纳入149例发热门诊疑似脓毒症患者,其中低SOFA评分组92例,高SOFA评分组57例.高SOFA评分组患者血浆PCT和Presepsin水平均明显高于低SOFA评分组[PCT(μg/L):0.77(0.18,2.02)比 0.22(0.09,0.71),Presepsin(ng/L):1 129.00(785.50,1 766.50)比 563.00(460.50,772.25),均P<0.01];而高SOFA评分组与低SOFA评分组WBC、NEUT、CRP、血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109/L):11.32±5.47 比 11.14±5.29,NEUT(× 109/L):9.88±4.89 比 9.60±5.10,CRP(mg/L):54.05(15.95,128.90)比46.11(19.60,104.60),血培养阳性率:42.3%(11/26)比29.4%(10/34),均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Presepsin是发热门诊疑似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的早期危险因素[优势比(OR)=16.96,95%可信区间(95%CI)为6.35~45.29,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Presepsin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明显优于WBC、NEUT、CRP、PCT、血培养[ROC 曲线下面积(AUC)及其 95%CI:0.832(0.771~0.899)比 0.522(0.424~0.619)、0.532(0.435~0.629)、0.533(0.435~0.632)、0.664(0.574~0.753)、0.554(0.458~0.650)];当 Presepsin 的最佳截断值为646.50 ng/L时,其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WBC、NEUT、CRP和PCT(敏感度:89.5%比38.6%、68.4%、38.6%、57.9%,阳性预测值:64.6%比44.9%、44.3%、47.8%、55.9%).结论 在发热门诊疑似脓毒症人群中,血浆PCT、Presepsin对于脓毒症均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且Presepsin的敏感度较PCT更高,可作为脓毒症早期标志物.

    发热门诊疑似脓毒症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降钙素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基于监督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

    谢政金晶刘东松陆圣译...
    345-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不同监督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并验证适用于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最佳预测模型.方法 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 v2.0(MIMIC-Ⅳ v2.0)中筛选出符合脓毒症3.0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抽取病例,其中70%作为训练集,30%作为验证集.从人口学特征及基础生命体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血清学指标及可能影响指标的合并症、功能评分及高级生命支持3个层面提取相关预测变量.比较基于决策树分类回归树(CART)、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线性回归(LR)及超级学习器[SL,综合了 CART、RF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5种主流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模型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效能,筛选最佳算法模型.利用LASSO回归、RF和XGBoost算法,通过取交集确定最佳预测变量,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模型的实用性.结果 最终共纳入3 29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存活2 164例,死亡1 131例,病死率为34.32%;其中,训练集2 307例(28 d死亡792例,病死率为34.33%),验证集988例(28 d死亡339例,病死率为34.31%).基于训练集数据分别建立5种机器学习模型;在纳入3个层面的变量后,RF、SVM、LR 3种机器学习模型在验证集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823[95%可信区间(95%CI)为 0.795~0.849]、0.823(95%CI 为 0.796~0.849)、0.810(95%CI 为 0.782~0.838),高于 CART算法模型(AUC=0.750,95%CI为0.717~0.782)和 SL算法模型(AUC=0.756,95%CI为 0.724~0.789),故将以上3种算法模型确定为最佳算法模型.综合3个层面变量后,通过LASSO回归、RF和XGBoost算法筛选并取交集,得出16个最佳预测变量,依次为入ICU 24 h内pH最大值、白蛋白(Alb)最大值、体温最大值、血乳酸(Lac)最小值、Lac最大值、血肌酐(SCr)最大值、Ca2+最大值、血红蛋白(Hb)最小值、白细胞计数(WBC)最小值、年龄、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Ⅲ(SAPS Ⅲ)、WBC最大值、急性生理学评分Ⅲ(APS Ⅲ)、Na+最小值、体质量指数(BMI)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最小值.ROC曲线分析显示,以上述16个最佳预测变量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最佳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806(95%CI为0.778~0.835);校准曲线及DCA曲线显示,该模型的精准度较高,且净收益最高可达0.3,其预测效能明显优于传统以单一功能评分[APSⅢ评分、SAPSⅢ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建立的模型[AUC(95%CI)分别为 0.746(0.715~0.778)、0.765(0.734~0.796)、0.625(0.589~0.661)].结论 以 pH 值、Alb、体温、Lac、SCr、Ca2+、Hb、WBC、SAPS Ⅲ 评分、APS Ⅲ 评分、Na+、BMI、APTT等16个最佳变量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最佳预测模型,其效能稳定,区分度及精准度均较高.

    监督机器学习脓毒性休克预测模型

    左室整体长轴峰值应变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左凌云宋文亮刘勇军吴健锋...
    353-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左室整体长轴峰值应变(GLPS)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入ICU 24 h内心脏超声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射血分数(RVEF)、四维射血分数(4DEF)、GLPS]和心肌损伤标志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器官支持治疗、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指标.比较ICU住院期间不同预后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GLPS与其他心脏收缩指标及心脏收缩指标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心脏超声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对脓毒症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最终共纳入50例脓毒症患者,其中ICU住院期间存活40例,死亡10例,病死率20.0%.死亡组全部为男性;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糖尿病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比例更高,病情更严重,ICU住院时间更长.死亡组患者GLPS和cTnT水平均较存活组显著升高[GLPS:-7.1%(-8.5%,-7.0%)比-12.1%(-15.5%,-10.4%),cTnT(μg/L):0.07(0.05,0.08)比 0.03(0.02,0.13),均P<0.05];两组其他心脏超声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LPS与LVEF(r=-0.377,P=0.014)、4DEF(r=-0.697,P=0.000)呈负相关,而与RVEF无相关性(r=-0.451,P=0.069);GLPS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0.306,P=0.033),而LVEF(r=0.112,P=0.481)、RVEF(r=-0.134,P=0.595)、4DEF(r=-0.251,P=0.259)与SOFA评分均无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GLPS预测脓毒症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其他心脏收缩指标LVEF、RVEF、4DEF和心肌损伤标志物NT-proBNP、cTnT(0.737比0.628、0.556、0.659、0.580、0.724);当GLPS最佳截断值为-14.9%时,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达100%.结论 脓毒症患者入ICU 24 h内GLPS<-14.9%时,提示ICU住院期间死亡风险较低;GLPS与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左室整体长轴峰值应变脓毒症预后

    基于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算法构建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警模型

    段红伟李晓静杨兴菊王飞...
    358-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警模型,并基于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算法对模型进行预测价值验证.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22年10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6例脓毒症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感染部位、起始病因、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入院时血液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治疗措施、并发症及预后指标.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RDS分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构建预警模型,同时基于SMOTE算法改进数据集,构建改进数据集的预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比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566例脓毒症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163例在住院期间发生ARDS,403例未发生ARDS.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恶性肿瘤、输血史、胰腺及胰周感染、胃肠道感染、起始病因为肺部感染、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机械通气治疗、脓毒性休克比例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R)=3.449,95%可信区间(95%CI)为2.197~5.414,P=0.000]、起始病因为肺部感染(OR=2.309,95%CI为 1.427~3.737,P=0.001)、胰腺及胰周感染(OR=1.937,95%CI为 1.236~3.035,P=0.004)、脓毒性休克(OR=3.381,95%CI 为 1.890~6.047,P=0.000)、SOFA 评分(OR=9.311,95%CI为5.831~14.867,P=0.000)为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预警模型:P1=-4.558+1.238×年龄+0.837×起始病因为肺部感染+0.661 ×胰腺及胰周感染+1.218×脓毒性休克+2.231 ×SOFA评分;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RD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95%CI为0.851~0.914),敏感度为79.8%,特异度为83.4%.基于SMOTE算法改进数据集,再次构建预警模型:P2=-3.279+1.288 ×年龄+0.763 ×起始病因为肺部感染+0.635 ×胰腺及胰周感染+1.068 ×脓毒性休克+2.201 × SOFA评分;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RDS的AUC为0.890(95%CI为0.867~0.913),敏感度为85.3%,特异度为79.1%,进一步验证了以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警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结论 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起始病因为肺部感染、胰腺及胰周感染、脓毒性休克和SOFA评分,临床上可依据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预警模型对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的概率进行评估,进而提前干预,改善预后.

    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回归方程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算法

    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基础上口服克拉霉素可改善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反应

    蒋佳维
    363页

    俯卧位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和意义

    于慧艳关纯谢伟峰李庆淑...
    364-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俯卧位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青岛市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病因、基础疾病、入ICU时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ICU住院期间临床治疗手段及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上述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症肺炎患者ICU住院期间存活的影响因素.于首次俯卧位前1 h、首次俯卧位1 h及首次俯卧位结束后1 h观察重症肺炎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变化,分析俯卧位对重症肺炎患者氧合的影响;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重症肺炎患者首次俯卧位时间与俯卧位前后PaO2/FiO2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最终纳入144例重症肺炎患者,ICU住院期间存活45例,死亡99例,病死率68.8%.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岁:81.00(70.75,86.00)比71.00(60.50,81.50),P<0.01],既往存在肺部疾病比例、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乳酸(Lac)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更高[既往存在肺部疾病比例:23.2%(23/99)比 8.9%(4/45),HR(次/min):99.61±22.47 比 91.49±18.76,RR(次/min):22.50(19.75,29.25)比 20.00(17.50,24.50),Lac(mmol/L):2.00(1.55,3.25)比 1.60(1.20,1.95),CRRT 比例:25.3%(25/99)比 6.7%(3/45),均 P<0.05],俯卧位比例更低[41.4%(41/99)比 68.9%(31/45),P<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R)=0.946,95%可信区间(95%CI)为 0.912~0.980,P=0.002]和 Lac(OR=0.563,95%CI为0.340~0.930,P=0.025)与重症肺炎患者ICU住院期间存活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俯卧位与存活存在正相关关系(OR=2.551,95%CI为1.067~6.095,P=0.035),说明俯卧位有利于改善重症肺炎患者ICU住院期间预后.俯卧位不同时间点PaO2/FiO2观察结果显示,重症肺炎患者首次俯卧位1 h PaO2/FiO2即较首次俯卧位前 1 h明显升高[mmHg(1 mmHg≈0.133 kPa):146.69(113.92,257.25)比 111.75(70.15,212.20),P<0.01],说明俯卧位对患者氧合改善具有相关影响.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重症肺炎患者首次俯卧位时间与首次俯卧位1 h氧合改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565,P<0.001).结论 俯卧位是可以独立影响重症肺炎患者ICU住院期间预后的治疗措施;俯卧位可以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者氧合,且患者首次氧合改善与俯卧位时间有关.

    重症肺炎俯卧位预后

    中华医学会第18次重症医学大会会议通知

    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368页

    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救治分析

    杨志伟祖一文罗钰泉杜全胜...
    369-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医生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对满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标准患者的识别情况,以及对该部分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管理和辅助治疗的应用现状,并分析ARDS的发病率和临床结局.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4月10日至2022年6月30日在河北省人民医院ICU住院治疗并符合ARDS柏林定义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检索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上述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辅助检查、电子病历、非药品医嘱、药品医嘱、重症报告、评分系统、监控主表等数据,提取患者每日05:00至10:00系统中顺序检索到的第一组实验室指标及每日06:00"重症报告"中记录的生命体征和机械通气参数,同时收集患者的结局指标.结果 经过筛选和分析,最终纳入255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ARDS的整体发病率占ICU入院患者总数的 3.4%(255/7 434),其中轻度、中度、重度 ARDS 分别占 22.4%(57/255)、49.0%(125/255)、28.6%(73/255),而临床医生对其识别率分别为71.9%(41/57)、58.4%(73/125)、71.2%(52/73).在ICU住院期间,有250例患者(98.0%)仅接受了有创机械通气治疗,5例患者(2.0%)既使用了无创机械通气,又使用了有创机械通气.ARDS患者潮气量/理想体质量为 7.64(6.49,9.01)mL/kg,呼气末正压(PEEP)为 8.0(5.0,10.0)cmH2O(1 cmH2O≈0.098 kPa);此外,在ARDS诊断和监测过程中,仅记录了 7例患者的平台压,6例患者的驱动压.在辅助治疗方面,有137例患者(53.7%)接受了深镇静,26例患者(10.2%)采用了肺复张,55例患者(21.6%)采用了俯卧位通气,42例患者(16.5%)应用了大剂量激素,19例患者(7.5%)接受了神经肌肉阻滞剂治疗,8例患者(3.1%)接受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最终,70例患者(27.5%)自动出院,50例患者(19.6%)在ICU住院期间死亡,其中轻度、中度、重度ARDS患者ICU病死率分别为15.8%(9/57)、22.4%(28/125)、17.8%(13/73);经过随访发现,70例自动出院患者均在出院后28 d内死亡,据此调整后的ICU整体病死率为47.1%(120/255).结论 河北省人民医院ICU患者ARDS整体发病率较低,临床医生对其识别率较高.尽管当前对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和辅助治疗措施的遵守与实施程度较高,但在小潮气量实施、呼吸力学监测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规范化水平;对于俯卧位通气等辅助措施的实施,需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ARDS患者ICU病死率相对较低,而自动出院比例相对较高.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心肌梗死伴贫血患者的限制与自由输血策略——一项开放标签随机试验

    蒋佳维
    3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