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沈中阳

月刊

2095-4352

cccm@em120.com

022-23306917

300050

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Journal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9年11月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界权威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以各级、各专业从事危重病急救医学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及医学教学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内容涉及各学科疾病导致的非手术及手术后的急性危重病单一器官或多个器官、系统功能损害或衰竭发病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救治方法研究及救治经验。主要栏目包括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指南、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综述、讲座、理论探讨、基层园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CCCM论坛、科研新闻速递、读者?作者?编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持续时间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疗效的影响——一项小型Meta分析

    何娟刘颖李璐杨金凤...
    508-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持续时间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Cochrane Library、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从建库至 2023 年 9 月发表的关于俯卧位通气治疗成人ARDS患者的研究,根据每次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分为≤24 h组和>24 h组.结局指标包括:病死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压疮发生率及气管切开术操作.由 2 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NOS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Meta分析不同持续时间俯卧位通气对ARDS疗效的影响.结果 最终纳入 4 篇文献共 517 例患者,其中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24 h者 249 例,>24 h者 268 例.4 项研究均为队列研究,总体纳入文献经方法学质量评估后表明研究质量较高,存在偏倚风险性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24 h组与>24 h组之间ARDS患者的病死率[相对危险度(RR)=1.02,95%可信区间(95%CI)为 0.79~1.31,P=0.88]、ICU住院时间[均数差(MD)=-2.68,95%CI为-5.30~-0.0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24 h组相比,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24 h组ARDS患者的压疮发生率(RR=0.76,95%CI为 0.59~0.98,P=0.04)及气管切开术操作(RR=0.71,95%CI为 0.53~0.94,P=0.02)显著增加.结论 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对ARDS患者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但俯卧位通气时间>24 h会增加压疮发生率及气管切开术操作,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少,该结论仍需大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病死率不良事件Meta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超低潮气量通气——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平行组、随机试验

    蒋佳维
    513页

    亚低温对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张碧霞蒋良艳黄立创胡军涛...
    514-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从而阐明其对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 18 只雄性C57BL/6 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ALI常温模型组(NT组)和ALI亚低温治疗组(HT组),每组 6 只.采用经气管滴注LPS的方法制备小鼠ALI模型,术后 1h给予温度控制,其中NT组将小鼠肛温控制在 36~38℃,HT组将小鼠肛温控制在 32~34℃,两组需要维持目标肛温 6h,控温 6h后缓慢复温到 36~38℃.Sham组则经气管滴入等量生理盐水,不予温度控制.制模后 24h留取血清并处死小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半定量肺损伤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0)含量;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肺组织巨噬细胞极化相关指标CD86、IL-6、CD206 和精氨酸酶 1(Arg1)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M1 型巨噬细胞指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M2 型巨噬细胞指标Arg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NT组肺组织充血、水肿明显,肺间隔明显增厚,炎症细胞浸润,肺损伤评分显著升高;血清IL-1β水平显著升高,IL-10 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组织CD86 mRNA、IL-6 mRNA和iN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CD206 mRNA表达明显降低,Arg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T组相比,HT组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肺损伤评分明显降低(分:4.78±0.96 比 8.56±1.98,P<0.01);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水平明显降低(ng/L:13.52±1.95 比 27.18±3.87,P<0.01),IL-10 水平显著升高(ng/L:42.59±15.79 比 14.62±4.47,P<0.01);肺组织中IL-6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2-ΔΔCt:3.37±0.92比 10.04±0.91,P<0.05),M1 型巨噬细胞指标CD86 mRNA和i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CD86 mRNA(2-ΔΔCt):0.52±0.16 比 1.95±0.33,iNOS蛋白(iNOS/β-actin):0.57±0.19 比 1.11±0.27,均P<0.05],M2 型巨噬细胞指标CD206 mRNA、Arg1 mRNA和Arg1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CD206 mRNA(2-ΔΔCt):3.99±0.17 比 0.34±0.17,Arg1 mRNA(2-ΔΔCt):2.33±0.73比0.94±0.23,Arg1蛋白(Arg1/β-actin):0.96±0.09比0.31±0.11,均P<0.05].结论 亚低温可减轻ALI小鼠的炎症反应,保护肺组织,这可能与其抑制M1 型巨噬细胞和促进M2 型巨噬细胞的极化有关.

    亚低温急性肺损伤巨噬细胞极化炎症

    德克萨斯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容量、利用率及30d预后

    蒋佳维
    519页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非计划下机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外部验证

    许红妍任奇祝利红林娟...
    520-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非计划下机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应的风险预测模型,验证该模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于浙江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CRRT治疗的成人危重症患者用于模型构建,根据是否发生非计划下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CRRT非计划下机的潜在影响因素,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CRRT非计划下机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分别进行Hosmer-Lemeshow检验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评估该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预测效能.将风险预测模型嵌入医院ICU多功能重症电子病历系统,前瞻性选择 2022 年 11 月至 2023 年 10 月于浙江医院ICU接受CRRT治疗的成人危重症患者,验证该模型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① 模型构建及内部验证:回顾性选择 331 例患者,其中计划下机组238例,非计划下机组93例.与计划下机组相比,非计划下机组患者男性比例更低(80.6%比91.6%),合并慢性疾病的比例更高(60.2%比41.6%),血液净化导管功能不佳者比例更高(31.2%比6.3%),CRRT启动前血小板计数(PLT)更高[×109/L:137(101,187)比109(74,160)],血流速更低[mL/min:120(120,150)比 150(140,180)],应用前置换者比例更高(37.6%比 23.5%),滤过分数更高[23.0%(17.5%,32.9%)比 19.1%(15.7%,22.6%)],血泵停止次数更多[次:19(14,21)比 9(6,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疾病[优势比(OR)=3.063,95%可信区间(95%CI)为 1.200~7.819]、血液净化导管功能(OR=4.429,95%CI为 1.270~15.451)、血流速(OR=0.928,95%CI为 0.900~0.957)和血泵停止次数(OR=1.339,95%CI为 1.231~1.457)是CRRT非计划下机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并以该 4 个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52(95%CI为 0.930~0.973,P=0.003 0),敏感度为 88.2%,特异度为 89.9%,约登指数最大值为 1.781.②外部验证:前瞻性纳入 110 例患者,其中计划下机组 63 例,非计划下机组 47 例.ROC曲线分析显示,风险预测模型的AUC为 0.919(95%CI为 0.870~0.969,P=0.004 3),敏感度为 91.5%,特异度为 79.4%,约登指数最大值为 1.709.结论 CRRT非计划下机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快速并实时对CRRT非计划下机的高风险患者进行识别,为预防性护理提供指导.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非计划下机多因素分析风险预测模型护理

    护士和社会工作者姑息远程护理团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或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ADAPT随机临床试验

    蒋佳维
    526页

    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对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陈静赵孟天李传应张健...
    527-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FR)对体外循环(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7 月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患儿,依照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I将患儿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收集患儿人口学资料、术前资料、术中数据、术后数据以及CPB期间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FR对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 215 例患儿,其中AKI组 28 例,非AKI组 187 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肺炎史、慢性心力衰竭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KI组患儿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AKI组(0.526±0.028 比 0.538±0.030,P=0.048).AKI组患儿CPB时间(min:74.1±12.1比 65.8±11.3,P<0.001)、主动脉阻断时间(min:41.7±9.7 比 37.2±9.4,P=0.021)明显长于非AKI组,低温停循环比例明显高于非AKI组(21.4%比 8.6%,P=0.047),而两组术中超滤比例和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组患儿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AKI组(d:5.3±2.0 比 4.0±1.7,P<0.001),但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低血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组患儿CPB期间血糖(mmol/L:9.4±1.3比8.8±0.8,P<0.001)、血乳酸(mmol/L:2.2±0.3 比 2.0±0.3,P=0.015)、血肌酐(μmol/L:79.7±11.5 比 74.4±10.9,P=0.018)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AFR明显低于非AKI组(8.5±1.3 比 10.2±1.6,P<0.001),而两组CPB期间血红蛋白、血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R是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的保护因素[优势比(OR)=0.439,95%可信区间(95%CI)为 0.288~0.669,P<0.001];血糖(OR=2.133,95%CI为 1.239~3.672,P=0.006)、血乳酸(OR=5.568,95%CI为 1.102~28.149,P=0.038)是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FR预测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804(95%CI为 0.712~0.897,P<0.001);最佳截断值为≤9.05 时,对应的敏感度为 75.0%,特异度为 72.7%.结论 CPB期间低AFR(≤9.05)是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CPB期间AFR对CPB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AK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室间隔缺损体外循环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串联血液灌流HA380治疗15例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黄玉琴龙磊黄强汪群博...
    53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串联HA380 血液灌流(HP)治疗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MO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将2022年7月至9月就诊于随州市中心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5例热射病合并MO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 例患者均在重症综合管理策略的基础上采取CVVHDF串联HA380 血液灌流器治疗.收集患者器官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对比患者在入院时、第1次HP后、第2次HP后、第3次HP后、治疗第5天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结局评估CVVHDF串联HA380 治疗重症热射病的综合疗效.结果 15 例患者中男性 10 例,女性 5 例;平均年龄(64.5±11.5)岁;经典型热射病 6 例,劳力型热射病 9 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 分;入院 12h内SOFA评分 9~17 分;入院 24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25~45 分.治疗后IL-6 水平和SOFA评分逐渐下降,第 2 次HP后即较入院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6(ng/L):48.37(15.36,113.03)比 221.90(85.87,425.90),SOFA(分):8.3±3.3 比 11.1±2.4,均P<0.05].PCT水平在第 1 次HP后达到峰值[12.51(6.07,41.65)μg/L],随后逐渐降低,第 3 次HP后[1.26(0.82,5.40)μg/L]即较第 1 次HP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相比,第 1 次HP后Cr水平即明显改善(μmol/L:66.94±25.57 比 110.80±31.13,P<0.01);第 2 次HP后Myo即明显下降[μg/L:490.90(164.98,768.05)比 3 000.00(293.00,3 000.00),P<0.05];第 3 次HP后CK水平也得到明显改善[U/L:476.0(413.0,922.0)比 2 107.0(729.0,2 449.0),P<0.05].经过CVVHDF串联 3 次HP治疗后患者炎症反应逐渐控制,器官功能逐渐恢复,治疗第5 天WBC、PCT、IL-6 水平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AST、CK、LDH、Cr、Myo、CK-MB和SOFA评分等均较入院时明显得到纠正.15例患者24h生存率为86.67%,48 h、7 d和28d生存率均高达73.33%.11例存活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101.8±22.0)h,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间平均为(58.8±11.0)h,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平均为(6.3±1.0)d,总住院时间平均为(14.6±5.2)d.结论 CVVHDF串联HA380 HP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热射病合并MODS患者的器官功能,减轻体内"炎症因子风暴",有效提高重症热射病患者的救治率及降低病死率.

    热射病血液灌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类脓毒症反应

    衡量人工智能对住院患者诊断的影响——一项随机临床小插图调查研究

    蒋佳维
    537页

    高体质量指数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相关结局

    田静董妍周涛张佳悦...
    538-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肺移植术中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的高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期间的ECMO相关结局.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 2019 至 2020 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肺移植术中接受ECMO支持的IPF患者.收集患者术前指标,如人口学指标、合并症、动脉血气、实验室指标;术中指标,如肺叶减容、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失血量和输血量;入ICU即刻指标,如血气分析和实验室指标;ECMO相关结局,如ECMO模式、ECMO支持时间、ECMO相关并发症(置管处出血、导管内血栓、下肢缺血);以及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 30d生存率.根据BMI将患者分为 3 组,体质量偏轻组(BMI<18.5 kg/m2)、体质量正常组(BMI 18.5~24.9 kg/m2)、体质量超重组(BMI≥25.0 kg/m2).主要对患者在ICU期间的ECMO相关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 114 例肺移植术中接受ECMO支持的IPF患者,其中体质量偏轻组 23 例,体质量正常组 63 例,体质量超重组 28 例.与体质量偏轻和体质量正常的患者相比,体质量超重的患者术前多患有高血压(46.4%比 8.7%、23.8%,P<0.01)和冠心病(32.1%比 4.3%、20.6%,P<0.05),符合国际指南对于肥胖的共识;其余临床资料(术前、术中、ICU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在ECMO相关结局方面,体质量偏轻组、体质量正常组、体质量超重组ECMO模式[静脉-静脉(V-V)模式:78.3%、77.8%、78.6%,静脉-动脉(V-A)模式:21.7%、22.2%、21.4%]、ECMO支持时间(h:61.70±20.03、44.57±5.76、41.77±7.26)、ECMO相关并发症(置管处出血:4.3%、7.9%、14.3%,导管内血栓:8.7%、12.7%、17.9%,下肢缺血:8.7%、12.7%、14.3%)、ICU住院时间(d:11±3、7±1、9±1)、机械通气时间[d:2(2,11)、2(2,6)、3(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3 组 30d累积生存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0.919,P=0.632).结论 接受肺移植的IPF患者并不会因为BMI过高而出现ECMO相关结局的恶化和不良的早期预后,BMI作为单一参数也不应成为IPF患者在肺移植手术中应用ECMO的禁忌证.

    体外膜肺氧合特发性肺纤维化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