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沈中阳

月刊

2095-4352

cccm@em120.com

022-23306917

300050

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Journal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9年11月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界权威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以各级、各专业从事危重病急救医学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及医学教学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内容涉及各学科疾病导致的非手术及手术后的急性危重病单一器官或多个器官、系统功能损害或衰竭发病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救治方法研究及救治经验。主要栏目包括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指南、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综述、讲座、理论探讨、基层园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CCCM论坛、科研新闻速递、读者?作者?编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6-姜烯酚通过调控微小RNA-26a-5p/DAPK1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李世欣饶欧阳朱宁周航向...
    616-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6-姜烯酚(6-SH)是否通过促进微小RNA-26a-5p(miR-26a-5p)表达并抑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1(DAPK1),减轻氧糖剥夺/复氧(OGD/R)神经细胞自噬及神经细胞钙超载,并探究其潜在机制。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对数生长期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 细胞,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寻找Na2S2O4 的最佳制模浓度。将HT2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OGD/R组(无糖培养基+10 mmol/L Na2S2O4 处理 1。5 h后换正常培养基培养 4 h)、6-SH干预组(OGD后用 10 μmol/L 6-SH培养 4h)、阴性对照抑制剂预处理组(阴性对照抑制剂转染48h后行OGD,再用6-SH培养4 h)、miR-26a-5p抑制剂预处理组(miR-26a-5p抑制剂转染 48h后行OGD,再用 6-SH培养 4h)。采用CCK-8 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DAPK1、miR-26a-5p基因表达;分子对接验证 6-SH与miR-26a-5p的相互作用;双荧光素酶验证DAPK1 与miR-26a-5p的靶向关系;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Ca2+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谷氨酸受体 2B(p-NMDAR2B)Ser1303、DAPK1、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 3(LC3)、p-DAPK1 Ser308 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LC3 和Beclin1的表达。结果 CCK-8 法检测结果显示,6-SH干预组细胞活性较OGD/R组明显升高,miR-26a-5p抑制剂预处理组细胞活性较 6-SH干预组明显降低。透射电镜下显示,6-SH干预组自噬小体较OGD/R组明显减少,miR-26a-5p抑制剂预处理组自噬小体较 6-SH干预组明显增多。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OGD/R组比较,6-SH干预组miR-26a-5p表达明显上调,DAPK1 mRNA表达明显下调;与 6-SH干预组比较,miR-26a-5p抑制剂预处理组miR-26a-5p表达明显下调,DAPK1 mRNA表达明显上调。分子对接验证 6-SH与miR-26a-5p可互相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mu-miR-26a-5p显著下调m-DAPK1-3UTR-WT的荧光素酶表达,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结合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OGD/R组比较,6-SH干预组细胞内Ca2+水平明显降低;与 6-SH干预组比较,miR-26a-5p抑制剂预处理组Ca2+水平明显升高。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OGD/R组比较,6-SH干预组p-NMDAR2B Ser1303、DAPK1、Beclin1、LC3 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NMDAR2B Ser1303/β-actin:2。34±0。27 比 4。78±0。39,DAPK1/β-actin:1。40±0。13 比 2。37±0。21,Beclin1/β-actin:2。61±0。32 比 4。32±0。29,LC3/β-actin:2。52±0。45 比 5。09±0。18,均P<0。05),p-DAPK1 Ser308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DAPK1 Ser308/β-actin:0。66±0。09 比 0。40±0。02,P<0。05);与 6-SH干预组比较,miR-26a-5p抑制剂预处理组p-NMDAR2B Ser1303、DAPK1、Beclin1、LC3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NMDAR2B Ser1303/β-actin:4。08±0。14比2。34±0。27,DAPK1/β-actin:1。96±0。15比1。40±0。13,Beclin1/β-actin:3。92±0。31比2。61±0。32,LC3/β-actin:4。33±0。33比2。52±0。45,均P<0。05),p-DAPK1 Ser30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DAPK1 Ser308/β-actin:0。33±0。12 比 0。66±0。09,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与OGD/R组比较,6-SH干预组LC3、Beclin1 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与 6-SH干预组比较,miR-26a-5p抑制剂预处理组LC3、Beclin1 荧光强度明显升高。结论 6-SH可通过调控miR-26a-5p/DAPK1 减轻细胞自噬及钙超载,从而减轻神经细胞损伤。

    自噬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钙超载6-姜烯酚微小RNA-26a-5p/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

    亚甲蓝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郭仁楠唐雯刘艳
    624-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亚甲蓝(MB)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 将32只雌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MB预防组和MB治疗组,每组8只。MB预防组于制模前 6h腹腔注射MB 15 mg/kg;其余 3 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4 mL/kg。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开腹探查,不结扎和穿刺盲肠。MB治疗组于制模后 0。5 h腹腔注射MB 15 mg/kg;其余 3 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4 mL/kg。分别于制模 6h和 12h取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心肌组织。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 3(LC3)和p62 的蛋白表达。结果 光镜下显示,假手术组心肌组织无明显异常;脓毒症模型组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炎症改变;MB预防组制模 6h心肌组织出现轻微炎症改变,制模 12h炎症改变严重但较脓毒症模型组减轻;MB治疗组制模 6h心肌组织炎症改变较明显但轻于制模 12hMB预防组,制模 12h炎症改变有所缓解但重于制模后 6hMB预防组。与假手术组比较,MB预防组制模 6h和 12h血清cTnI、CK-MB、TNF-α、IL-6 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与脓毒症模型组比较,MB预防组及MB治疗组制模 6h和 12h血清cTnI、CK-MB、TNF-α、IL-6 水平均明显降低[cTnI(ng/L):制模6h为175。03±12。26、411。24±21。20比677。79±43。95,制模12h为159。52±6。44、412。46±32。94比 687。61±55。09;CK-MB(ng/L):制模 6h为 8。38±0。49、16。87±1。41 比 24。87±1。74,制模 12h为 7。94±0。30、16。66±2。03 比 25。02±7。29;TNF-α(ng/L):制模 6h为 26。98±3。31、46。95±3。74 比 112。60±6。64,制模 12h为31。31±5。83、90。97±5。14 比 149。30±4。67;IL-6(ng/L):制模 6h为 40。86±4。48、128。90±3。14 比 248。90±12。76,制模 12h为 80。13±7。94、190。40±9。56 比 288。90±6。01;均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模型组制模后 6h和 12h心肌组织iNOS、LC3、p62 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与脓毒症模型组比较,MB预防组及MB治疗组制模6h和12h心肌组织iNOS、LC3、p62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iNOS/GAPDH:制模6h为0。38±0。04、0。60±0。04比0。77±0。04,制模12h为0。38±0。02、0。66±0。04比0。79±0。05;LC3/GAPDH:制模6h为0。13±0。07、0。42±0。07比1。05±0。16,制模12h为0。08±0。02、0。25±0。03比0。48±0。09;p62/GAPDH:制模6h为0。17±0。05、0。44±0。10比1。19±0。07,制模12h为0。07±0。00、0。28±0。08比0。69±0。02;均P<0。05)。结论 MB通过抑制脓毒症大鼠iNOS表达和线粒体自噬,降低心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脓毒症心肌损伤,对脓毒症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脓毒症亚甲蓝脓毒症心肌损伤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629页

    227例儿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高敬岩汪朝慧傅小云付豹...
    630-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儿童AP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分析 2011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A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和预后指标;分析AP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儿童发生SAP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 227 例AP患儿,其中MAP组 161 例,SAP组 66 例。AP患儿中位年龄 12。00(8。00,16。00)岁,男性 126 例(占 55。51%),首发临床症状以腹痛、恶心呕吐和腹胀为主(分别占 97。36%,61。67%和 14。10%),21 例(9。25%)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4 例(1。76%)患儿因合并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创伤性休克等发生院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显示,AP患儿首次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7~17 岁(占 85。02%);病因以胆源性疾病(29。96%)、病毒感染(29。07%)和特发性因素(19。82%)为主;2011 至 2020 年,AP患儿就诊人数呈波动趋势,其中 2018 至 2020 年AP患儿就诊人数连续 3 年上升。与MAP组比较,SAP组患儿年龄明显更大,女性比例、农村来源比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住院费用、病因为创伤性因素和药物性因素比例明显更高,血钙水平、病因为病毒感染因素比例明显更低,住院时间明显更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优势比(OR)=1。495,95%可信区间(95%CI)为 1。293~1。728]和年龄(OR=1。352,95%CI为 1。182~1。546)可能与儿童发生SAP密切相关(均P<0。001)。结论 儿童AP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和青春期儿童,总体病死率较低;胆源性疾病、病毒感染和特发性因素是常见病因;APACHEⅡ评分和年龄可能是儿童发生SAP的危险因素。

    急性胰腺炎儿童年龄病因预后

    持续或间断输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脓毒症危重患者

    蒋佳维
    634页

    基于机器学习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个性化血糖管理研究

    王瑞瑞吴利娟李惠先李欣...
    635-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探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最佳降血糖方案,以提升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效果。方法 基于MIMIC-Ⅳ数据库,分析2008 至 2019 年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2 096 例DKA患者的病例资料。构建机器学习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精确率-召回率曲线(PR曲线)评估模型对 4 种常见不良结局[低血糖、低钾血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下降和长期住院]的预测效能;分析不良结局发生风险随血糖下降速度的变化趋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与低钾血症风险之间的关系;利用个性化风险解释方法和预测技术,对患者的最佳血糖控制范围进行个体化分析。结果 所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DKA患者不良结局方面展现出优异性能,其预测低血糖、低钾血症、GCS评分下降和长期住院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及 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 0。826(0。803~0。849)、0。850(0。828~0。870)、0。925(0。903~0。946)、0。901(0。883~0。920)。患者血糖下降速度与 4 种不良结局风险的关系分析显示,最大血糖下降速度>6。26 mmol·L-1·h-1 时,低血糖风险显著升高(P<0。001);最大血糖下降速度>2。72 mmol·L-1·h-1 时,低钾血症风险显著升高(P<0。001);最大血糖下降速度>5。53 mmol·L-1·h-1 时,GCS评分下降风险显著降低(P<0。001);最大血糖下降速度>8。03 mmol·L-1·h-1 时,长期住院风险显著降低(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碳酸氢盐水平、血尿素氮水平和总胰岛素使用量与低钾血症风险显著相关(均P<0。01)。个性化最佳治疗阈值范围的制定方面,若假设低血糖、低钾血症、GCS评分下降、长期住院4种不良结局的最佳血糖下降阈值分别为x1、x2、x3、x4,降低患者低血钾和低血糖发生风险的最佳血糖下降速度应≤min{x1,x2};降低GCS评分下降和长期住院风险的血糖下降速度建议应≥max{x3,x4};当两者有重叠,即max{x3,x4}≤min{x1,x2}时,该区间即推荐的最佳血糖下降速度范围。若最佳阈值范围无交集,即max{x3,x4}>min{x1,x2},需综合考虑患者各种不良结局风险的个体差异,进行动态调整治疗策略。结论 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DKA患者不良结局方面表现良好,有助于个性化降血糖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下降速度机器学习可解释性模型个性化管理

    床旁超声评估脓毒症患者膈肌和肢体骨骼肌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尿素/肌酐比值的相关性

    马金兰夏羽菡王婷陈静...
    643-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床旁超声探讨脓毒症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7 d内膈肌和肢体骨骼肌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尿素/肌酐比值(UCR)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2月入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的55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一般资料、入ICU第1、4、7天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尿素、血肌酐(SCr)、UCR]和预后指标;应用床旁超声动态评估患者入ICU第 1、4、7 天膈肌形态学动态变化[包括膈肌移动度(D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以及肢体骨骼肌(股四头肌)形态学动态变化[包括股直肌厚度(RF-MLT)、股中间肌厚度(VI-MLT)和股直肌横截面积(RF-CSA)]。计算膈肌增厚分数(DTF)和RF-CSA萎缩率,并统计膈肌功能障碍和肢体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入ICU7d内各时间点膈肌和股四头肌超声形态学参数与UCR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 55 例脓毒症患者,其中 29 例为脓毒性休克。随入ICU时间延长,脓毒症患者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入ICU第 1、4、7 天分别为 63。6%、69。6%、58。6%),肢体骨骼肌功能障碍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入ICU第 4 天和第 7 天分别为 54。3%、62。1%),入ICU第 4 天和第 7 天两者同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32。6%、34。5%。脓毒症患者入ICU第7天UCR明显高于第1天[121。77(95。46,164。55)比97。00(70。26,130。50)],RF-CSA萎缩率明显高于第 4 天[%:-39。7(-52。4,-22。1)比-26。5(-40。2,-16。4)],RF-CSA明显低于第 1 天[cm2:1。3(1。0,2。5)比 2。1(1。7,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入ICU第 7 天RF-CSA与当日UCR呈显著负相关(r=-0。407,P=0。029)。结论 脓毒症患者膈肌功能障碍发生早,可改善;肢体骨骼肌功能障碍发生相对滞后,呈进行性加重。入ICU第 7 天的RF-CSA可能是衡量脓毒症患者肢体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可靠指标,能够成为早期识别与诊断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指标。脓毒症患者发生持续性肌肉质量损失主要与持续的机体分解代谢相关,且在入ICU 1 周左右呈显著变化。

    脓毒症床旁超声检查膈肌股四头肌血尿素/肌酐比值相关性

    一种便于气管插管退管的喉罩及其监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丁琼蕾雷小保邓加雄王香...
    649-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是一种快速建立人工气道的手术方式,因其操作简单、创伤小,且可在患者床旁执行,一直备受临床医生青睐。然而,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已经气管插管的患者来说,未外退的气管导管尖端和气囊不仅会阻碍PDT的穿刺,而且还会阻碍导丝及气切套管的置入,影响手术进程,相反盲目地外退气管导管又可能将气管导管尖端退至声门外,出现紧急气道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此,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设计了一种便于气管插管退管的喉罩及其监测装置,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2795887。1)。该装置由喉罩和监测装置组成,喉罩主要包括喉罩本体、通气管、导引管等部件。喉罩本体主要用于密闭咽喉部,与通气管一同为患者提供供气通道;导引管的主要功能是容纳气管导管,为已插气管导管的外退提供便利。该装置不仅能实时监控气管导管尖端的外退,而且还能在气管导管尖端退至声门外的紧急状况下,无需重新进行气管插管就可即刻保证患者气道安全,实施通气,具有实时监控、操作简单、安全便捷等优点,值得转化和推广。

    喉罩气管导管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专利

    基于客观考核的院内急救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丛鲁红翟姗姗王慧段军...
    652-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院内医护人员实施心肺复苏(CPR)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提升其院内急救能力的培训方法。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 2021 年 12 月在中日友好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普通内科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作为考核受试者。使用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质量改进(RQI)模型,对受试者进行成人及婴儿模拟人的胸外按压和球囊面罩通气的技能考核。ICU受试者在接受RQI客观考核的同时,由两名导师对其操作进行主观评分。比较ICU与普通内科病房受试者之间以及医生与护士之间的RQI模型客观考核评分差异、受试者对成人和婴儿CPR的RQI模型客观评分差异、受试者不同站位按压评分的差异,以及ICU受试者接受按压和通气考核时传统主观评分与RQI模型客观评分的差异。结果 最终纳入 75 名医护人员,其中ICU 50名(包括医生24名、护士26名)及普通内科病房25名(包括医生10名、护士15名)。ICU医护人员针对成人CPR技能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普通内科病房医护人员[成人按压评分(分):82。5(66。0,96。5)比 65。0(52。5,74。5),成人通气评分(分):82。0(68。8,98。0)比 61。0(48。0,82。0),均P<0。01]。护士组针对成人及婴儿的按压评分均明显高于医生组[成人按压评分(分):77。0(68。5,89。5)比 63。0(40。8,90。3),婴儿按压评分(分):54。4±25。1 比41。5±18。5,均P<0。05]。而医护人员针对婴儿CPR的按压和通气评分均明显低于针对成人CPR的复苏评分[按压评分(分):48(29,65)比 76(58,90),通气评分(分):56(42,75)比 76(60,96),均P<0。01]。当施救者处于模拟人右侧时,针对成人CPR的按压评分明显升高[分:79。0(65。0,92。0)比 65。0(51。3,77。0),P<0。05]。ICU医护人员接受按压和通气考核时,针对成人CPR的传统主观评分均明显高于RQI模型客观评分[成人按压评分(分):88。8(79。4,92。5)比 82。5(66。0,95。5),成人通气评分(分):95。0(80。0,98。1)比 82。0(68。8,98。0),均P<0。01]。结论 丰富的抢救经验与CPR技能提升相关,右侧站位进行成人胸外按压的效果更好。基于RQI模型进行复苏技能客观评分或许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员的技能表现。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质量改进重症医学

    肠-肝互作在感染性肠/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肖红艳梁华平朱俊宇
    656-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感染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医学问题,不同的病原体会导致不同的感染,而严重的感染最终会引发脓毒症,导致全身多器官衰竭,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因此,研究严重感染的发生发展对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肝脏与肠道的紧密联系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肠道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功能的维持及肠道菌群代谢物的调节可减轻感染性肝损伤。胆汁酸是肝脏的重要代谢物,其既可抑制某些感染性肠损伤的进程,也对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肠道损伤有促进作用。本文对肠-肝轴在感染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感染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感染肠-肝互作肠道屏障胆汁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