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沈中阳

月刊

2095-4352

cccm@em120.com

022-23306917

300050

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Journal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9年11月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界权威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以各级、各专业从事危重病急救医学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及医学教学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内容涉及各学科疾病导致的非手术及手术后的急性危重病单一器官或多个器官、系统功能损害或衰竭发病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救治方法研究及救治经验。主要栏目包括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指南、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综述、讲座、理论探讨、基层园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CCCM论坛、科研新闻速递、读者?作者?编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抑制3型脱碘酶表达能通过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改善脓毒症骨骼肌线粒体功能

    王刚段剑锋曹科高涛...
    841-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靶向抑制3型脱碘酶(Dio3)对脓毒症骨骼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①体内实验: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利用腺相关病毒靶向干扰大鼠胫骨前肌Dio3的表达.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阴性敲除假手术组(shNC+Sham组)、阳性敲除假手术组(shD3+Sham组)、阴性敲除CLP组(shNC+CLP组)和阳性敲除CLP组(shD3+CLP组),每组8只.制模后取胫骨前肌,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Dio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等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甲状腺激素受体(THRα、THRβ)、单羧酸转运蛋白10(MCT10)等T3调控基因,线粒体DNA(mtDNA),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的mRNA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形态.②体外实验:体外培养小鼠成肌样细胞C2C12,利用慢病毒干扰Dio3表达,并用脂多糖(LPS)构建内毒素细胞模型,并分为shNC组、shD3组、shNC+LPS组和shD3+LPS组.免疫荧光染色分析PGC1α胞内分布.免疫共沉淀联合Western blotting检测PGC1α乙酰化水平.结果 ①体内实验:与shNC+Sham组相比,shNC+CLP组骨骼肌内Dio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Dio3/β-Tubulin:3.32±0.70 比 1.00±0.49,P<0.05),而 shD3+Sham 组无差异;shD3+CLP 组 Dio3 蛋白表达较 shNC+CLP 组明显降低(Dio3/β-Tubulin:1.42±0.54 比 3.32±0.70,P<0.05).与 shNC+CLP 组相比,shD3+CLP 组 T3 调控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THRα mRNA(2-△△Ct):0.67±0.05 比 0.33±0.01,THRβ mRNA(2-△△Ct):0.94±0.05 比0.67±0.02,MCT10 mRNA(2-△△Ct):0.65±0.03 比 0.57±0.02,均 P<0.05].电镜结果提示,shNC+CLP组骨骼肌线粒体损伤明显,而shD3+CLP组线粒体形态保持完整;与shNC+Sham组相比,shNC+CLP组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个/HP:10.375±1.375 比 13.750±2.063,P<0.05),而 shD3+CLP 组线粒体数量较 shNC+CLP 组明显增多(个/HP:11.250±2.063 比 10.375±1.375,P<0.05);shNC+CLP 组 mtDNA 表达较 shNC+Sham 组明显降低(拷贝数:0.842±0.035 比 1.002±0.064,P<0.05),而 shD3+CLP 组 mtDNA 表达与 shNC+CLP 组无差异,但明显高于 shD3+Sham 组(拷贝数:0.758±0.035 比 0.474±0.050,P<0.05).与 shNC+CLP 组相比,shD3+CLP 组PGC1α的转录及蛋白水平均明显改善[PGC1α mRNA(2-△△Ct):1.49±0.13比0.68±0.06,PGC1α蛋白相对表达量(PGC1α/β-Tubulin):0.76±0.02 比 0.62±0.04,均 P<0.05].②体外实验:LPS 干预 24 h 后,shNC+LPS组PGC1α胞内定位弥散;干扰Dio3表达后促使PGC1α向核周及核内移位.与shNC+LPS组比较,shD3+LPS组PGC1α的乙酰化水平明显降低(乙酰化PGC1α/β-Tubulin:0.59±0.01比1.24±0.01,P<0.05),而介导蛋白去乙酰化的主要蛋白SIRT1的表达明显升高(SIRT1/β-Tubulin:1.04±0.04比0.58±0.03,P<0.05).利用EX527抑制SIRT1 活性后,shD3+LPS+EX527组PGC1α 蛋白表达较shD3+LPS组明显降低(PGC1α/β-Tubulin:0.92±0.03比1.58±0.03,P<0.05).结论 抑制骨骼肌Dio3表达可以通过激活SIRT1减轻PGC1α的乙酰化修饰,促使PGC1α向核内移位,从而对脓毒症导致的骨骼肌线粒体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脓毒症3型脱碘酶线粒体损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代谢复苏

    自噬在失血性休克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生物学作用及相关机制

    林雪容王佳张志斌朱丽娟...
    848-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噬在失血性休克小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ALI组、雷帕霉素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8只;将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基因敲除的C57BL/6小鼠分为LC3敲除组和LC3敲除+ALI组,每组8只.对照组、ALI组、LC3敲除组、LC3敲除+ALI组腹腔注射2 mL/kg生理盐水,雷帕霉素组腹腔注射3 mg/kg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3-MA组腹腔注射15 mg/kg自噬抑制剂3-MA,均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后2 h制备失血性休克致ALI模型.制模后24 h处死小鼠,计算肺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计算肺损伤评分;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自噬基因LC3-Ⅱ/LC3-I、Beclin-1的表达;按试剂盒步骤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LI组肺组织结构破坏、渗出增多,肺指数、肺损伤评分、肺组织中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及TNF-α、IL-6、MDA含量均明显升高.与ALI组比较,雷帕霉素组肺组织结构破坏减轻、渗出减少,肺指数、肺损伤评分及肺组织中TNF-α、IL-6、MDA含量降低,肺组织中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升高[肺指数:(7.56±0.39)%比(9.12±0.59)%,肺损伤评分(分):3.04±0.58 比 9.32±2.14,TNF-α(ng/mg):1.85±0.32 比 3.51±0.62,IL-6(ng/mg):1.61±0.32 比 2.52±0.44,MDA(nmol/mg):1.03±0.16 比 1.88±0.24,LC3-Ⅱ/LC3-Ⅰ:1.21±0.12 比0.39±0.05,Beclin-1/β-actin:1.10±0.12 比 0.58±0.06,均 P<0.05],而 3-MA 组肺组织结构破坏加重、渗出进一步增多,肺指数、肺损伤评分及肺组织中TNF-α、IL-6、MDA含量升高,肺组织中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降低[肺指数:(10.44±0.62)%比(9.12±0.59)%,肺损伤评分(分):11.59±2.28 比 9.32±2.14,TNF-α(ng/mg):4.77±0.71 比 3.51±0.62,IL-6(ng/mg):3.44±0.52 比 2.52±0.44,MDA(nmol/mg):2.71±0.42 比1.88±0.24,LC3-Ⅱ/LC3-Ⅰ:0.25±0.04 比 0.39±0.05,Beclin-1/β-actin:0.21±0.03 比 0.58±0.06,均 P<0.05].LC3敲除ALI小鼠肺指数、肺损伤评分及肺组织中TNF-α、IL-6、MDA含量均高于野生型ALI小鼠[肺指数:(10.44±0.75)%比(9.12±0.59)%,肺损伤评分(分):12.41±2.86 比 9.32±2.14,TNF-α(ng/mg):4.85±0.72比 3.51±0.62,IL-6(ng/mg):3.28±0.51 比 2.52±0.44,MDA(nmol/mg):2.75±0.41 比 1.88±0.24,均 P<0.05].结论 自噬在失血性休克小鼠ALI中起保护作用,相关的分子机制是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

    失血性休克急性肺损伤自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热烈祝贺本刊编委于凯江教授、陈玉国教授、孙同文教授荣获首届"全国医务名匠"称号

    852页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高氧血症风险因素评估表的构建

    杨怡李健权游琳琳江智霞...
    853-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高氧血症风险因素评估表》,为临床早期预测及评估心脏手术后患者发生高氧血症的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基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特征,检索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10月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并结合相关专业临床医生意见,筛选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高氧血症危险因素,拟定《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高氧血症风险因素评估表》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对初稿进行补充和完善,最终确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高氧血症风险因素评估表》终稿.结果 根据文献回顾并结合相关专业临床医生意见,建立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高氧血症风险因素评估表》初稿包含4个维度、21个条目.函询专家共14名,正高级职称5名,副高级职称9名;重症专业6名,心血管外科专业8名.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85.71%;专家熟悉程度分别为0.81分、0.80分;判断系数分别为0.94、0.92;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6.两轮项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3~0.32和0.11~0.32、0.06~0.26和0.06~0.35;两轮专家函询对项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264和0.162、0.258和0.1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两轮专家函询的综合评估及筛选,最终确立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高氧血症风险因素评估表》,包含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史、手术相关资料、术后相关资料4个维度共23个条目.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高氧血症风险因素评估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可以为临床评估此类患者发生高氧血症的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德尔菲法高氧血症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风险因素

    不同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影响:一项网状Meta分析

    李瑛李祥坤张杰徐帅...
    860-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的效果.方法 通过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权威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1月发表的有关不同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关键数据提取.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估各干预措施对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影响,并绘制漏斗图.结果 共纳入37个RCT,包括3 977例重症患者,其中试验组2 041例,对照组1 936例;涉及13种干预方式,包括常规护理(UC)、早期活动(EA)、早期综合康复(ECR)、早期肺康复(EPR)、集束化干预策略(CS)、镇静镇痛集束护理(SACN)、音乐疗法(MT)、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NMES)、改良宣教与探视(MV)、虚拟现实(VR)、耳穴贴压(APS)、穴位针(AA)、联合干预(COR).网状Meta分析显示,MV在改善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明显优于COR[标准化均数差(SMD)=-2.35,95%可信区 间(95%CI)为-4.30~-0.39]、EPR(SMD=-2.59,95%CI 为-4.81~-0.37)、UC(SMD=-4.10,95%CI 为-5.71~-2.49).COR 在缩短 ICU 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 UC(SMD=-5.72,95%CI 为-10.07~-1.37).疗效排序结果显示,在机械通气时间方面,MV的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85.4%)=EA(85.4%)>AA(74.9%)>NMES(63.1%)>ECR(51.7%)>CS(48.8%)>SACN(34.3%)>COR(29.4%)>EPR(26.1%)>UC(0.7%);在 ICU 住 院时间方面,COR 的 SUCRA(82.3%)>APS(79.7%)>MV(77.7%)>EPR(68.0%)>NMES(57.6%)>CS(54.4%)>ECR(51.1%)>SACN(41.9%)>MT(39.8%)>EA(39.3%)>AA(33.0%)>VR(15.4%)>UC(9.8%).对ICU住院时间的漏斗图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发表偏倚较小.结论 MV和COR可能是缩短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为有效的干预方式,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该结论还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

    基于老年重症关怀病房构建老年危重症友善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

    徐俊马谢翼袁冬邵婵...
    867-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将老年重症关怀病房(GICU)纳入老年危重症友善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GICU和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ICU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重症诊疗及护理模式.GICU组患者除ICU组基础医护措施外,根据病情评估情况,加入弹性探视、诊疗环境优化、关怀式诊疗、家属参与式临终关怀等友善管理模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治疗期间院内感染、非计划拔管、坠床/跌倒、非预期重返ICU/GICU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和ICU/GICU病死率;以及患者ICU后综合征(PICS)发生率、患者/家属对医护满意率、患者/家属对诊疗环境满意率.结果 按照ICU、GICU的收治标准以及患者和(或)家属的意愿,最终ICU组纳入59例患者,GICU组入组48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诊断、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ICU组与GICU组患者治疗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13.6%(8/59)比12.5%(6/48)]、非计划拔管发生率[5.1%(3/59)比 6.2%(3/48)]、坠床/跌倒发生率[3.4%(2/59)比 0%(0/48)]、非预期重返 ICU/GICU 率[8.5%(5/59)比10.4%(5/48)]、ICU/GICU病死率[6.8%(4/59)比6.2%(3/48)]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CU组相比,GICU组PICS发生率明显降低[8.3%(4/48)比25.4%(15/59),P<0.05],患者/家属对医护满意率[89.6%(43/48)比74.6%(44/59)]、患者/家属对诊疗环境满意率[87.5%(42/48)比67.8%(40/59)]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 将GICU作为老年危重症友善管理模式是可行且安全的,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老年重症关怀病房老年危重症友善

    一种俯卧位通气用头部支撑架的设计与应用

    王勇吴瑾李晓娟陈淼...
    871-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重症肺炎等引起的呼吸衰竭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对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发现俯卧位通气在这类疾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俯卧位通气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及患者气管插管意外脱管、压力性损伤等的发生风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诊疗安全.目前针对俯卧位通气,已有多种床垫等装置投入使用,但针对保护及固定头面部的装置甚少,为此,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务人员设计并研发了一种俯卧位通气用头部支撑架,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8 2 0056891.6).俯卧位通气用头部支撑架包括可移动底盘和滚轮,方便移动及固定;可收缩柱一垂直固定在可移动底盘上,根据患者位置可自由调节高度;横桥固定在可收缩柱一顶部,横桥两端设计有凸起,并将可旋转环固定在横桥上方,使可旋转环可沿横桥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在可旋转环上方设计有充气囊,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面部压力性损伤;在可旋转环上设计有内圈和可通过管道的进出口;在可收缩柱一上部垂直设计有滑杆,其远端有可收缩柱二,将可收缩柱二与可旋转环相连接,使可旋转环随可收缩柱二收缩沿横桥调整角度;在滑杆中间设置可收缩柱三,在其远端设置导管夹,便于固定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管路.该支撑架实用、方便,能保护患者俯卧位时头部安全,并大大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俯卧位通气头部支撑架设计应用

    一种体外膜肺氧合患者专用防护裙的设计与运用

    刘亚楠任莹陈参参臧舒婷...
    874-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主要为心和(或)肺功能衰竭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目前其作为一项高级器官支持技术在危重症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若选择双侧腹股沟处动、静脉进行穿刺实施ECMO时,患者无法使用传统的病服裤,导致患者隐私部位暴露、容易着凉,排便时容易污染床单被服,使患者不舒适的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的概率;更换床单被服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且容易造成管道移位或滑脱;使用病服裤也无法随时观察患者管道渗血、移位或脱出的情况.为此,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设计了一种ECMO患者专用防护裙,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08120022.9).该ECMO患者专用防护裙主要由裙体、透明观察窗、臀部支撑气囊及便液收集袋等组成.透明观察窗方便进行穿刺部位及管路的观察;臀部支撑气囊充气后可以使患者肛周皮肤与二便隔开,避免失禁性皮炎发生;便液收集袋可以收集二便,保持床单的清洁.该防护裙结构简单,穿脱方便,在保护患者隐私、保证患者舒适的情况下,还能随时观察管道情况,适用于下肢置有管路或二便失禁的患者,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体外膜肺氧合防护裙失禁性皮炎管道移位

    TREX1介导的免疫调控机制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谢晶李其兰高成钢贺亚俊...
    87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引起的细胞裂解和坏死,线粒体DNA(mtDNA)和核DNA(nDNA)将被动释放到循环,并通过与模式识别受体(PRR)结合,促进大量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加病死率.三素修复核酸外切酶1(TREX1)是一种3'端—5'端核酸外切酶,通过切割磷酸二酯键来快速降解单链DNA(ssDNA)和双链DNA(dsDNA),防止损伤DNA在细胞质内蓄积,引起异常炎症和病理性免疫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调节脓毒症引起DNA相关的损伤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但TREX1在脓毒症中的作用与潜在机制尚缺乏深入地讨论,本文就TREX1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介导的免疫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阐述TREX1在脓毒症领域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脓毒症三素修复核酸外切酶1免疫调控

    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与死亡风险: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蒋佳维
    8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