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西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西部
中国西部

赵华文

旬刊

1008-0694

TGX@westernchina1992.com

028-80909999 80906666

610023

成都市晨辉北路1号中国西部楼

中国西部/Journal West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为西部十二省区外界联办的区域性的大型对内对外宣传刊物,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地区特色和浓郁的西部韵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进高质量发展——专家学者多视角解读新质生产力

    1页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

    刘立云
    1-3页

    新质生产力:一个极具生成性的理论与实践命题

    李萍
    3-5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呼唤四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提速

    盛毅
    5-7页

    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现路径

    张社梅
    7-9页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市场化改革研究

    姚树荣冷文如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对提高资源协同配置效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为主线,不断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从引入市场机制到确立市场基础性作用再提升到决定性作用,走出了一条将市场经济功能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机结合的中国式经济体制改革之路.当前,我国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系统集成推进改革,有针对性地破解要素市场产权制度不完善、交易体系不健全、发展进程不协调、城乡区域不统一等深层问题,加快形成保护严格、流转顺畅、运行有序、协调发展、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

    要素市场资源配置经济体制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蔡燕琦李玉梅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对现代化的探索和发展过程深刻体现了从"现代化在中国"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变.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推进了中国对社会主义探索和发展进程,也对世界和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在三个方面尤为显示出其独特的世界意义与价值:在现代化理论上,一方面拓展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理论,另一方面开辟了发展中国家探寻现代化建设理论.在世界其他国家对现代化道路选择中,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桎梏,实现了现代化自主与内生的深刻转型,为世界其他国家探寻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选择.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上,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在基于中国特色的基础上,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积极贡献,有着深远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城乡产业共同体:内涵、生成逻辑与路径

    乔露刘明辉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城乡共同体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重要内容,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城乡产业共同体有利于推动共同富裕.文章基于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禀赋结构,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城乡产业共同体建设应是生产力协同、资源共享、经济融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进而,结合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城乡产业共同体的逻辑嬗变,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城乡产业共同体发展的分析框架,提出推进城乡产业共同体向纵深推进的发展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城乡产业共同体内涵生成逻辑

    数智化驱动工业绿色化发展路径研究

    蓝定香白佩玉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化技术可通过推动工业精细化管理和控制、助力绿色产品设计和工艺优化、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建立环境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等,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进而实现工业绿色化发展.近年来,我国工业绿色化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面临数据隐私泄露及滥用风险、多元型复合人才少、投资成本高且回报周期长、技术标准不统一等挑战,应从培育工业绿色化发展新增长点、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和人才培养与引进等五个方面发力,加快数智化驱动工业绿色化发展.

    数智化工业绿色化作用机理赋能驱动

    新时代西藏内生发展能力的水平测度及耦合协调分析

    孔少华刘浩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区域内生发展视角,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集聚能力、政策协调能力、社会发展能力四个维度构建西藏内生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对西藏内生发展能力水平与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西藏内生发展能力综合维度及各分维度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2)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再到中级协调、良好协调,最后转向优质协调阶段的过程;(3)子系统间的耦合度始终处于协调耦合阶段,各子系统之间关联性强,并呈良性耦合有序发展态势.未来,应注重发挥资源禀赋的导向性,强化经济集聚的推动性,坚持政策环境的保障性,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进一步提升西藏内生发展能力,加快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

    内生发展能力西藏水平测度耦合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