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旬刊

1005-8982

zgxdyx@cen-cn.com

0731-84327993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相关的科技新理念、新成果、新技术等研究论文和医学管理方面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宫腔镜刨削系统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观察

    庄晶谭青青蒋雯陈钟林...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刨削系统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常州医学中心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研究组给予宫腔镜刨削系统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月经恢复情况、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动力学、性激素、血清指标、并发症、近期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膨宫液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雌二醇、孕酮、促卵泡生成素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转化生长因子-β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妊娠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刨削系统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减少手术时间、膨宫液用量、术中出血量,明显提高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术后复发风险低,安全可靠.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刨削系统屈螺酮炔雌醇片效果

    益肾活血消癥汤联合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刘小红李美王凤云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益肾活血消癥汤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地诺孕素序贯治疗子宫腺肌病肾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予以GnRH-a结合地诺孕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益肾活血消癥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子宫及月经恢复情况、雌激素水平、血清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主症、次症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月经期、月经周期、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类抗原125、白细胞介素-10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活血消癥汤联合GnRH-a、地诺孕素序贯治疗用于肾虚血瘀证子宫腺肌病可通过改善中医症状、月经及子宫情况,降低雌激素、炎症水平等,提升疗效,且用药安全.

    子宫腺肌病肾虚血瘀证益肾活血消癥汤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地诺孕素

    Survivin联合CXCL13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

    崔萍许波史玲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urvivin联合CXC亚家族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切除的101例CIN组织石蜡标本作为研究组,其中CIN 3级(高级别宫颈病变)组织石蜡标本38例,CIN 2级(高级别宫颈病变)42例,CIN 1级(低级别宫颈病变)21例.另选取同期该院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10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不同宫颈组织标本中Survivin、CXCL13蛋白表达;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CIN病变程度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urvivin、CXCL13蛋白评估CIN病变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CIN 3级宫颈组织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 1、2级宫颈组织、正常宫颈组织(P<0.05),CXCL1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低于CIN 1、2级宫颈组织、正常宫颈组织(P<0.05);CIN 2级宫颈组织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 1级宫颈组织、正常宫颈组织(P<0.05),CXCL1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低于CIN 1级宫颈组织、正常宫颈组织(P<0.05);CIN 1级宫颈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CXCL13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不同级别病变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受教育年限、性伴侣>1个占比、妊娠次数、流产次数、分娩次数、初孕年龄、盆腔炎病史占比、阴道炎病史占比、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肌酐、尿酸、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病变组初次性交年龄低于低级别病变组(P<0.05),高级别病变组口服避孕药、高危型HPV感染、P16阳性、Ki-67阳性占比均高于低级别病变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口服避孕药[(O^R)=3.114(95%CI:1.281,7.569)]、高危型HPV感染[(O^R)=5.613(95%CI:2.309,13.640)]、Survivin蛋白阳性[(O^R)=3.435(95%CI:1.413,8.348)]、CXCL13蛋白阳性[(O^R)=3.347(95%CI:1.377,8.134)]是影响CIN病变程度的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urvivin、CXCL13及两者联合评估CIN病变程度的敏感性分别为72.50%(95%CI:0.612,0.816)、67.50%(95%CI:0.560,0.773)、81.25%(95%CI:0.707,0.888),特异性分别为71.43%(95%CI:0.477,0.878)、76.19%(95%CI:0.525,0.909)、90.48%(95%CI:0.682,0.98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95%CI:0.629,0.822)、0.712(95%CI:0.604,0.819)、0.898(95%CI:0.834,0.963).结论 Survivin、CXCL13 与CIN病变程度有关,随着CIN病变程度升级,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CXCL13蛋白阳性表达呈下降趋势,两者联合评估CIN病变程度效能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变程度SurvivinCXC亚家族趋化因子配体13

    纳布啡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喉罩置入反应半数有效剂量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杨丽杰曹蓉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纳布啡用于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在喉罩置入过程中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并比较纳布啡与舒芬太尼在麻醉诱导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接受宫腔镜手术的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剂量组、纳布啡组与舒芬太尼组,分别有45、44和45例.剂量组患者进行丙泊酚静脉泵注,初始剂量为0.2 mg/kg,持续5 min,置入喉罩.采用序贯法研究纳布啡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喉罩置入反应的ED50.当患者出现阳性反应时,下一个患者采用上一患者1.1倍浓度进行纳布啡静推.计算丙泊酚+纳布啡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喉罩置入反应的ED50.以ED50为参考进行对比.纳布啡组在宫腔镜手术中接受纳布啡+丙泊酚麻醉诱导.舒芬太尼组接受舒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诱导.比较纳布啡组与舒芬太尼组麻醉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术中(T2)、手术结束即刻(T3)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纳布啡组与舒芬太尼组接受麻醉时丙泊酚的剂量及时间,统计纳布啡组与舒芬太尼组麻醉安全性及麻醉苏醒时的躁动状况.结果 纳布啡在宫腔镜手术中ED50=0.146(95%CI:0.126,0.166),ED95=0.165(95%CI:0.155,0.218).纳布啡组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较舒芬太尼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组丙泊酚诱导剂量、维持剂量均较舒芬太尼组少(P<0.05),给药时间较舒芬太尼组短(P<0.05).纳布啡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纳布啡在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喉罩置入反应时的ED50为0.146 mg/kg.两种药物在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性方面效果相似,但纳布啡在控制术后疼痛方面表现更佳.

    宫腔镜手术纳布啡喉罩置入反应

    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生精障碍及睾丸支持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功能的改变

    刘伟伟李锡晶刘大卫崔晓雪...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对大鼠生精功能的影响及睾丸支持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功能改变,探讨肥胖致生精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0周模型复制成功后解剖,取附睾进行精子功能分析;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性激素水平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和睾丸组织病理改变;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和睾丸组织脂质沉积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睾丸闭锁小带蛋白1(ZO-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的定位及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睾丸组织GRP78、Mfn2蛋白相对表达量;透射电镜观察睾丸支持细胞紧密连接及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改变.结果 模型组体重较对照组重(P<0.05),雌二醇较对照组高(P<0.05),睾酮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孕酮、泌乳素、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睾丸生精细胞排列稀疏,细胞变性,油红O染色均可见脂质沉积.对照组精子活力率高于模型组(P<0.05),畸形率低于模型组(P<0.05).两组精子密度,直线速率和曲线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GRP78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高(P<0.05),Mfn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0.05).模型组睾丸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分离,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较对照组减少;内质网和线粒体肿胀,呈空泡状,部分网膜断裂.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可引起大鼠生精障碍,其机制可能与睾丸支持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功能改变导致紧密连接损伤有关.

    肥胖精子发生睾丸支持细胞紧密连接线粒体内质网大鼠

    SIRT1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相关的研究进展

    张海霞冯晓玲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且因异位内膜病灶具有增殖、黏附、侵袭、迁移等恶性肿瘤的特征,严重影响妇女患者的身心健康.EMs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EMs的发病与炎症、氧化应激、血管生成等病理学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作为一种组蛋白脱乙酰酶,可能通过调节组蛋白和关键转录因子的乙酰化过程介导免疫炎症反应、血管生成、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自噬、上皮-间质转化等过程参与EMs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天然产物可能通过靶向SIRT1及其相关途径来预防和治疗EMs,有可能成为临床中EMs的潜在治疗剂.该文综述SIRT1参与EMs发病潜在机制并讨论SIRT1作为EMs治疗靶点的潜力以及相关天然产物作为临床药物或膳食补充剂的有效性,以期为寻找EMs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具有良好药效学特性的抗EMs药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子宫内膜异位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发病机制

    子宫颈胃型腺癌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王艺王厚梅周萌肖子文...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颈胃型腺癌(G-EAC)是一种特殊的非HPV相关型腺癌(NHPVA),发病率逐年上升,常规筛查检出率低,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时多数患者已处于疾病晚期并伴随远处转移,预后极差.G-EAC的临床不良预后与其独特的分子病理特征有关,特异性表达且具有预后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临床预后评估、指导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的生存结局.然而,目前可用于评估G-EAC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仍需进一步探索.G-EAC癌组织或基质中表达的蛋白PAX-8、Smad3、p53、CA-IX、HER-2、STK11、p16和PD-L1等生物标志物可能与G-EAC转移、不良预后、复发风险密切相关.该文就子宫颈胃型腺癌表达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子宫颈胃型腺癌生物标志物预后价值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发生动脉硬化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阿丽亚·阿不力孜祖柏旦·阿布汉陈玉岚邱璇...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复制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收治的1 014例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最终纳入3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7∶3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分别有266和114例;根据建模组患者是否存在动脉硬化分为研究组(AASI>0.55)和对照组(AASI≤0.55).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动脉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此构建列线图.分别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决策曲线分析和临床影响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校准度及临床适用性.结果 建模组与验证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高血压病史、饮酒史、家族史、体质量指数(BMI)、尿素氮(BUN)、肌酐(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酸(UA)、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24 h平均收缩压(SBP)、24 h平均舒张压(DBP)、白天平均SBP、白天平均DBP、夜间平均SBP、夜间平均DBP、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AAS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饮酒史、家族史、BMI、BUN、Cr、eGFR、UA、TG、TC、HDL-C、LDL-C、AST、ALT、24 h平均DBP、dSBP、dDBP、nSBP、M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BG、24 h平均SBP、nDBP、LSaO2、AHI、IMT、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O^R)=1.375(95%CI:1.058,1.786)]、24 h平均SBP[(O^R)=1.019(95%CI:1.001,1.038)]、高血压病程[(O^R)=2.721(95%CI:1.302,5.687)]、IMT[OR=2.197(95%CI:1.104,4.372)]、AHI[(O^R)=2.657(95%CI:1.441,4.899)]是高血压合并OSAHS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建模组AUC为0.741(95%CI:0.675,0.807),敏感性68.1%(95%CI:0.573,0.788),特异性71.6%(95%CI:0.653,0.780);验证组AUC为0.771(95%CI:0.681,0.861),敏感性78.1%(95%CI:0.638,0.924),特异性63.4%(95%CI:0.530,0.738).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较好(P>0.05);决策曲线及临床影响曲线验证列线图具有临床适用性.结论 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FBG、24 h平均SBP、高血压病程、IMT、AHI,以此为基础复制风险预测模型,甄别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高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

    Klotho、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矮身材儿童的水平变化及其与GH-IGF1轴的关系

    程亚颖曹梦圆周冉张新颖...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Klotho、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矮身材儿童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1年11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身材矮小的67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并分为生长激素缺乏症组(GHD组)、特发性研究组(ISS组),分别有26和41例.另选取同期于该院儿童保健门诊行常规体格检查的正常身材儿童2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Klotho、FGF23、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清钙、1,25-二羟维生素D3、磷酸盐水平.结果 GHD组、ISS组身高-标准差数值(SDS)、体重-SDS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年龄、性别、性发育分期、BMI-SD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HD组IGF1、IGFBP3、Klotho、FGF23水平低于ISS组、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lotho与IGF1、IGFBP3、FGF23、磷酸盐均呈正相关(rs=0.628、0.512、0.495和0.266,均P<0.05).FGF23与IGF1、IGFBP3、磷酸盐均呈正相关(rs=0.440、0.484和0.277,均P<0.05).结论 GHD患儿Klotho、FGF23水平低下.Klotho、FGF23通过参与GH-IGF1轴的调节,在GHD患儿线性生长中发挥一定作用,并且在矮身材儿童血清磷酸盐稳态调节中有重要意义.

    矮小症KlothoFGF23GH-IGF1轴磷酸盐稳态

    癫痫睡眠期发作间期脑电图放电指数联合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认知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

    李燕孙益贝迂超然刘燕...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癫痫睡眠期发作间期脑电图放电指数联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认知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收治的100例癫痫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77例和认知障碍组23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睡眠期发作间期脑电图放电指数及SOD水平;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采用Spearman法分析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认知功能损害的预测效能.结果 认知障碍组的病程、首发至就诊时间、发作频率、睡眠期发作间期脑电图放电指数及MDA均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SOD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O^R)=33.937(95%CI:4.633,248.584)]、首发至就诊时间长[(O^R)=11.126(95%CI:1.756,70.514)]、发作频率高[(O^R)=27.343(95%CI:1.434,521.22)]、睡眠期发作间期脑电图放电指数高([(O^R)=82.006(95%CI:5.147,1 306.611)]、MDA水平高[(O^R)=5.456(95%CI:1.380,21.567)]及SOD水平高[(O^R)=0.768(95%CI:0.650,0.908)]是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的病程、首发至就诊时间、发作频率、睡眠期发作间期脑电图放电指数及MDA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s=-0.741、-0.235、-0.259、-0.279和-0.500,P=0.000、0.019、0.009、0.005和0.000),SOD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s=0.229,P=0.022).ROC曲线结果表明,睡眠期发作间期脑电图放电指数、SOD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19,敏感性为96.4%(95%CI:0.888,1.000)、特异性为61.8%(95%CI:0.509,0.726),分别高于睡眠期发作间期脑电图放电指数[曲线下面积为0.691,敏感性为95.7%(95%CI:0.760,0.998)、特异性为35.1%(95%CI:0.244,0.457)]和SOD[曲线下面积为0.764,敏感性为95.7%(95%CI:0.760,0.998)、特异性为50.6%(95%CI:0.395,0.618)]单独预测.结论 癫痫睡眠期发作间期脑电图放电指数联合SOD对认知功能损害有着良好的预测价值.

    癫痫脑电图放电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