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旬刊

1005-8982

zgxdyx@cen-cn.com

0731-84327993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相关的科技新理念、新成果、新技术等研究论文和医学管理方面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唑来膦酸与地舒单抗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侧髋关节骨密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任哲晁爱军方园程静...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唑来膦酸与地舒单抗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侧髋关节骨密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天津市天津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术后接受唑来膦酸治疗,试验组在术后接受地舒单抗治疗.对比两组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形成吸收标志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脱氧吡啶酚(DPD)]、侧髋关节骨密度、假体松动率、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评分]、假体移位距离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手术前后β-CTX、BGP、PICP、BALP、IGF-1、SHBG、DPD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1、3、6和12个月的侧髋关节骨密度、髋臼杯内移、髋臼杯上移、股骨柄下沉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侧髋关节骨密度、髋臼杯内移、髋臼杯上移、股骨柄下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与对照组侧髋关节骨密度、髋臼杯内移、髋臼杯上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侧髋关节骨密度较高,髋臼杯内移、髋臼杯上移距离较短;试验组与对照组股骨柄下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侧髋关节骨密度、髋臼杯内移、髋臼杯上移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股骨柄下沉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3、6、12个月的假体松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前后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和总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地舒单抗较唑来膦酸能更有效地提高侧髋关节骨密度,改善关节功能,显示了地舒单抗在术后管理中的潜在优势.

    髋关节置换唑来膦酸地舒单抗骨密度关节功能

    碱性磷酸酶在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牛晓辉邹光翼闵华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碱性磷酸酶(ALP)在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骨性关节炎(PTOA)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接受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根据术后1年的X射线检查判断是否发生PTOA,并分为PTOA组(36例)和非PTOA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的美国足踝学会踝后足评分(AOFAS)和血清AL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清ALP水平与AOFAS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结果 PTOA组年龄、BMI、骨折类型、骨折位移、骨折关节面受累程度均高于非PTOA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OA组术后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均高于非PTOA组(P<0.05).PTOA组术后1年AOFAS高于非PTOA组(P<0.05).PTOA组术前与术后1年血清ALP的差值高于非PTOA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LP水平、年龄、BMI、骨折类型、骨折位移、骨折关节面受累程度和术后并发症与AOFAS均呈负相关(r=-0.623、-0.412、-0.321、-0.278、-0.356、-0.389、-0.467,均P<0.05).多元线性一般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LP水平、年龄和术后并发症是AOFAS的独立影响因素(b=-0.512、-0.234、-0.278,均P<0.05).结论 踝关节骨折后PTOA患者血清ALP水平升高,且与AOFAS呈负相关,提示ALP可能参与PTOA的发生、发展,也可能作为PTOA的预测指标和治疗靶点.

    踝关节骨折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碱性磷酸酶踝关节功能恢复

    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诱导因素的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构建及分析

    何金徽熊晨李文广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诱导因素,构建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并予以评价.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骨科收治的102例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LEDVT诊断标准及术前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11例、未发生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社会学资料及血清学指标,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发生LEDVT的影响因素,构建术前LEDVT发生的回归方程,对模型总体、模型拟合优度进行验证.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吸烟史、饮酒史、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高血压、糖尿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术前D-二聚体水平、术前白蛋白(ALB)水平、术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血管及神经损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2.063(95%CI:1.402,3.035)]、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OR)=1.964(95%CI:1.296,2.976)]、术前D-二聚体≥0.3 mg/L[(OR)=2.147(95%CI:1.352,3.409)]、术前ALB<35 g/L[(OR)=2.184(95%CI:1.320,3.614)]、术前FIB≥6.0 g/L[(OR)=2.230(95%CI:1.205,4.127)]、术前PLR≥300×109/L[(OR)=2.214(95%CI:1.277,3.841)]、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OR)=2.517(95%CI:1.073,5.904)]均是术前LEDVT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回归方程为Logit(P)=2.125+0.724×年龄≥65岁+0.675×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0.764×术前D-二聚体≥0.3 mg/L+0.781×术前ALB水平<35 g/L+0.802×术前FIB水平≥6.0 g/L+0.795×术前PLR水平≥300×109/L+0.923×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敏感性为90.9%(95%CI:0.587,0.998),特异性为92.3%(95%CI:0.848,0.969),曲线下面积为0.955(95%CI:0.899,1.000).结论 存在上述诱导因素的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发生LEDVT的风险性较大,骨科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可针对以上诱导因素于患者术前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患者LEDVT发生风险.

    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诱导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

    先天性马蹄足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陆士蛟王彭杜智军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列线图模型分析先天性马蹄足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和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3例先天性马蹄足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接受矫治手术,根据术后2年内是否复发,将患儿分为复发组(59例)和未复发组(94例).收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患侧、家族疾病史、术前Dimeglio分型、术前是否石膏矫形、是否行跟腱切断、术后支具依从性等基本资料,术前通过Pirani评分评估患儿病情,并利用X射线测量其横位距跟角角度、侧位胫骨跟骨角度.通过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先天性马蹄足患儿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 复发组术前Pirani评分、Dimeglio Ⅳ型、有家族疾病史、术前未进行石膏矫正、术后支具使用依从性差的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而横位距跟角角度、侧位胫骨跟骨角度均小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家族疾病史[(OR)=8.997(95%CI:1.961,41.270)]、Dimeglio Ⅳ型[(OR)=4.835(95%CI:1.462,15.986)]、术前Pirani评分高[(OR)=153.681(95%CI:7.907,2987.012)]、术后支具依从性较差[(OR)=5.418(95%CI:1.628,18.029)]为影响患儿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行石膏矫正[(OR)=0.347(95%CI:0.133,0.907)]、侧位胫骨跟骨角度大[(OR)=0.061(95%CI:0.010,0.375)]、横位距跟角角度大[(OR)=0.255(95%CI:0.089,0.732)]是影响患儿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7,表明模型的预测准确度高,趋近于理想曲线.结论 家族遗传史、术前矫治情况、病情严重程度、治疗依从性均是影响先天性马蹄足患儿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先天性马蹄足术后复发多因素分析列线图模型

    SCO2介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浸润的机制研究

    潘强发陈佳茹蔡春青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SCO2介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浸润的机制.方法 以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瞬时转染干扰其SCO2并分为对照组(si-NC组)和干扰组(si-SCO2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CO2干扰效果,通过往siSCO2组细胞加入正常MDA-MB231细胞分泌的小细胞外囊泡的方式挽救SCO2,并分为对照组(siNC组)、干扰组(si-SCO2组)和挽救组(si-SCO2+NC-sEVs组);进一步构建SCO2过表达质粒并将质粒转染至细胞中并分为对照组(OE-NC组)和过表达组(OE-SCO2组),采用划痕试验和Transwell浸润试验分别检测各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 si-SCO2组SCO2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si-NC组细胞低(P<0.05).si-SCO2组细胞迁移率较si-NC组低(P<0.05),细胞侵袭数较si-NC组少(P<0.05).si-SCO2组细胞迁移率较si-NC组低,细胞侵袭数较si-NC组少(P<0.05),si-SCO2+NC-sEV组细胞侵袭数较si-SCO2组高(P<0.05).OE-SCO2组SCO2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较OE-NC组高(P<0.05).OE-SCO2组细胞迁移率较OE-SCO2组高(P<0.05),细胞侵袭数较OE-SCO2组多(P<0.05).结论 敲低SCO2能降低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和浸润能力,过表达SCO2可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和浸润能力,SCO2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转移的调控靶点.

    乳腺癌SCO2迁移浸润

    MicroRNA-17-5p调控Spry1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任翔靖颖霞周芝文
    3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miR-17-5p通过靶向Spry1调控PI3K/Akt介导氧糖剥夺/复氧(OGD/R)细胞模型氧化应激及细胞增殖凋亡的分子机制,以阐明脑缺氧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OGD/R处理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构建细胞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17-5p和Spry1 mRNA表达;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凋亡;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StarBase预测miR-17-5p和Spry1的互补结合位点,并通过双萤光素酶实验分析两者的结合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Spry1、p-PI3K、PI3K、p-Akt、Akt蛋白相对表达量;试剂盒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GD/R处理导致miR-17-5p表达降低(P<0.05),Spry1水平升高(P<0.05),细胞活力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ROS相对荧光强度和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P<0.05),TNF-α、IL-1β和IL-6升高(P<0.05),p-PI3K/PI3K、p-Akt/Akt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OGD/R组相比转染miR-17-5p mimics或者Spry1敲降载体后,细胞活力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减少(P<0.05),ROS相对荧光强度和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TNF-α、IL-1β和IL-6降低(P<0.05),p-PI3K/PI3K、p-Akt/Akt蛋白水平升高(P<0.05);双萤光素酶实验证实miR-17-5p和Spry1存在互补结合;同时转染miR-17-5p mimics和Spry1过表达载体后与OGD/R组相比,各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7-5p通过靶向Spry1调控PI3K/Akt介导OGD/R细胞模型氧化应激及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缺血性脑卒中miR-17-5pSpry1氧化应激

    更年期女性肌少症的研究进展

    张青周华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世界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肌少症患者也逐渐增加.女性由于更年期导致激素水平变化、炎症因子产生、生活方式改变等,可能会加速或导致肌少症.功能障碍和身体残疾是肌少症的主要结局,因此有必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医药治疗或在适当时通过激素替代疗法来预防甚至治疗肌少症.该文阐述了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更年期对肌少症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肌少症更年期雌激素少肌性肥胖

    靶向治疗药物在膜性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丘宝珍朱兴华杜春荔陈璐...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膜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成人肾小球疾病,其特征为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上的沉积,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近年来,针对膜性肾病的治疗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在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进展.这些靶向治疗主要集中在特定的分子和途径上,提供了一种更为精准的治疗选择,能够直接作用于疾病的病理机制,从而减少传统免疫抑制治疗的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该文检索国内外最新文献,并对靶抗原及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的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膜性肾病靶抗原靶向治疗单克隆抗体

    喂养方案对吲哚美辛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陈可星刘斌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喂养方案对吲哚美辛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接受吲哚美辛治疗且胎龄<37周的PDA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低奶量喂养组(60例)和高奶量喂养组(60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PDA疗效、治疗前后肺动脉端内径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治疗前后患儿血液和尿液中前列腺素E2(PGE2)变化.结果 低奶量喂养组与高奶量喂养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奶量喂养组与高奶量喂养组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2个疗程后累计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的肺动脉端内径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肺动脉端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74,P<0.05);②两组患儿肺动脉端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51,P<0.05);③两组患儿肺动脉端内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39,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的血液、尿液PGE2水平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和尿液PGE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469和8.963,均P<0.05);②两组患儿血液、尿液PGE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74和9.754,均P<0.05);③两组患儿血液、尿液PGE2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181和9.276,均P<0.05).高奶量喂养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低奶量喂养组(P<0.05).结论 喂养方案不影响吲哚美辛治疗PDA早产儿效果,但低奶量喂养可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动脉导管未闭喂养方案吲哚美辛早产儿

    盆腔磁共振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临床分期的评估价值

    赵红李亚楠卞方云凌利...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盆腔磁共振(MRI)增强扫描对宫颈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4年3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扬州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5例宫颈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宫颈癌病灶组).另取同期该院95例无宫颈癌女性作为对照(正常子宫肌层组).所有受试者行盆腔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检查,观察宫颈癌病变与正常子宫肌层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动态强化特征的变化.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盆腔MRI动态增强检查对宫颈癌症分期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95例宫颈癌患者经病理诊断:ⅠA期2例、ⅠB期8例、ⅡA期22例、ⅡB期26例、ⅢA期14例、ⅢB期8例、ⅢC期12例、ⅣA期3例;经盆腔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ⅠA期0例、ⅠB期7例、ⅡA期21例、ⅡB期28例、ⅢA期12例、ⅢB期10例、ⅢC期11例、ⅣA期4例.病理诊断2例ⅠA期宫颈癌,盆腔MRI动态增强扫描未检出.盆腔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ⅠB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ⅢC期、ⅣA期宫颈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7.5%、90.9%、100.0%、85.7%、100.0%、91.7%和100.0%,特异性分别为91.9%、91.8%、88.4%、92.6%、90.8%、91.6%和91.3%,诊断准确率为91.6%.宫颈癌病灶组病灶的最小ADC值低于正常子宫肌层组(P<0.05);宫颈癌病灶组时间-信号强化曲线类型以Ⅱ型、Ⅲ型为主(P<0.05),正常子宫肌层组以Ⅰ型为主(P<0.05).结论 盆腔MRI动态增强扫描可用于评估宫颈癌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

    宫颈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分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