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UHPLC-Q-Exactive Focus-MS/MS的太白茶化学成分研究

    李莎莎狄志彪胡静李雅娟...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Exactive Focus-MS/MS)对太白茶醇提物进行快速定性研究。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 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0℃;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 80~1 200。根据高分辨质谱数据分析,参考文献及对照品确认,对太白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全面的定性分析。结果 从太白茶共鉴定出了 39种成分,包括多取代单苯环类化合物9种,缩酚酸类11种,缩酚酸环醚类5种,二苯并呋喃类2种,脂肪酸类10种及其他2种。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全面鉴定太白茶中的化学成分,其中3种成分(苔色酸、松萝酸、黑茶渍素)与对照品比对后准确鉴定,19种成分首次在太白茶中发现,可为太白茶药效物质研究及质量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太白茶液质联用化学成分

    杜鹃素对映体的分离及其在中药材中的含量测定

    晏堂楼丽张苏霞余丽双...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杜鹃素对映体分离的HPLC方法,并应用于满山红和照山白药材中的对映体含量测定。方法 用HPLC对杜鹃素对映体进行拆分,优化手性柱种类、流动相比例、流速和柱温的色谱条件。对手性热力学拆分进行探讨,计算杜鹃素对映体在色谱柱分离的焓变、熵变、焓变差值和熵变差值等热力学参数。并在最佳分离条件测定了满山红和照山白2种药材中2个对映体的含量。结果 确定了杜鹃素的2个对映体的最佳分离条件:色谱柱为Chiralcel OJ-RH(4。6mm× 150 mm,5 μm),乙腈-水(40∶6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柱温为25 ℃,检测波长为295 nm。在最佳分离条件下,杜鹃素对映体的分离度达到1。5,表明杜鹃素的2个对映体能够完全分离。当柱温为20~35 ℃时,分离因子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2个对映体的lnα与1/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手性拆分过程受焓的控制。将所建立的杜鹃素对映体分离方法应用于中药材满山红、照山白中的杜鹃素对映体含量测定,杜鹃素的2个对映体线性范围分别为0。718~57。44 μg·mL-1和1。28~102。24 μg·mL-1,在3个批次的满山红中杜鹃素的2个对映体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28 2和0。466 2 mg·g-1;3个批次的照山白中杜鹃素的2个对映体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416 8和0。707 3 mg·g-1。结论 该方法简便高效,适用于中药中杜鹃素对映体的含量测定。

    杜鹃素对映体高效液相色谱法满山红照山白含量测定手性分离

    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结合气味活度值分析土鳖虫关键腥臭气成分

    马鸿雁范红刘倩李雪...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确定土鳖虫腥臭气的主要成分,为土鳖虫去腥除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鉴定10批次的土鳖虫成分,结合面积归一化法和化学计量法分析不同批次腥臭气物质;采用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评价气味成分贡献度,确定关键腥臭气味组分。结果 共鉴定出87种挥发性气味成分,关键性腥臭气成分(OAV≥1)为间甲基苯酚、二甲基三硫、4-甲基苯酚、2-甲基异冰片、2-茨醇、4-甲基戊酸、异戊酸等;修饰性腥臭气成分(0。1<OAV<1)为2-氯苯酚、邻甲酚、苯酚、2-莰酮、吲哚、正辛醇、二甲基二硫等。结论 土鳖虫腥臭气成分主要为酚类、羧酸类和硫化物,关键腥臭气成分为间甲基苯酚、二甲基三硫、4-甲基苯酚、4-甲基戊酸、异戊酸、丙酸、丁酸等物质。

    土鳖虫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腥臭气气味活度值

    基于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及网络药理学预测银花泌炎灵片质量标志物

    王振洲刘芮李生朱继忠...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银花泌炎灵片中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方法 建立13批银花泌炎灵片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分析,指认共有峰并对其进行归属。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SPSS 26。0和SIMCA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银花泌炎灵片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筛选出造成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并分析银花泌炎灵片的作用靶点和通路,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银花泌炎灵片Q-Marker及核心靶点。结果 建立了银花泌炎灵片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绿原酸、芒果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槲皮素等27个共有峰,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筛选出5个成分作为银花泌炎灵片的差异性标志物。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5个活性成分、20个核心靶点和20条关键通路,结果显示5个活性成分均可作为潜在Q-Marker。结论 该方法稳定、准确可行,筛选出5个可作为银花泌炎灵片潜在Q-Marker的化学成分,为全方面控制银花泌炎灵片质量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银花泌炎灵片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银花泌炎灵片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质量评价网络药理学质量标志物

    石龙芮HPLC指纹图谱及5种成分含量测定

    曹珊珊施震郑晓雯陈飞...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HPLC建立石龙芮药材的指纹图谱及5种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4。6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石龙芮药材HPLC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对13批石龙芮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13批石龙芮样品共确定了 20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5个峰,相似度为0。874~0。984。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13批药材按不同产区分为3类,表明不同地区石龙芮药材化学成分含量可能存在差异。对13批石龙芮样品中的原儿茶醛、咖啡酸、阿魏酸、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进行定量研究,其含量分别为0。016~0。035,0。010~0。070,0。010~0。029,0。016~0。051,0。028~0。086mg·g-1。结论 建立的石龙芮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稳定、可靠,可为石龙芮质量评价及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石龙芮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含量测定质量评价

    HPLC测定重组Exendin-4-FC融合蛋白注射液中抗氧剂及其降解物

    鹿泽华冀苏龙刘帅虎王力...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HPLC对重组Exendin-4-FC融合蛋白注射液中11种抗氧剂及其降解物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饱和硫酸铵沉淀蛋白,离心后上清液转移至经甲醇活化后的C18固相萃取小柱中,分别用4mL甲醇、5mL乙酸乙酯依次洗脱小柱,洗脱液用甲醇-乙酸乙酯(2∶3)混合溶剂定容后过0。22μm PTFE疏水滤膜,经HPLC分析,外标法定量。色谱条件:Kinetex® XB-C18 100Å(100 mm×4。6 mm,2。6 μm)色谱柱,检测波长 230 nm,柱温箱 30 ℃,进样量 5 μL,流速0。4 mL·min-1,流动相0。1%甲酸-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运行时间45 min。结果 11种目标物在2。5~35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在25,10,5 μg·mL-1 3个浓度水平下,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8。1%~106。5%,RSD为0。10%~9。05%。6份样品重复性RSD为2。01%~4。77%,12份样品中间精密度RSD为2。58%~9。75%,对3批次重组Exendin-4-FC融合蛋白注射液的0月,25 ℃加速3月及6月正/倒置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批次样品在不同检测点均未有抗氧剂及其降解物浸出。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好、准确度与精密度高、溶液稳定性好、方法耐用性高,能够用于对药品中抗氧剂类物质的含量检测。

    重组Exendin-4-FC融合蛋白注射液抗氧剂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枢性性早熟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

    郑薇薇郑斌刘茂柏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枢性性早熟临床实践指南与共识的现状,评价和分析其质量,为中枢性性早熟临床决策和指南共识的修订与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国际指南联盟、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AUA)等中英文数据库和相关网站;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21年5月;由2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纳入临床实践指南。运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 Evaluation Ⅱ,AGREE Ⅱ)评价和分析其质量,对药物治疗推荐意见进行比较总结。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指南5篇。AGREE Ⅱ质量评价结果显示,6个领域的平均标准化得分:范围和目的86。6%、参与人员43。9%、严谨性22。3%、清晰性75。5%、应用性40。0%、独立性40。8%;4篇指南推荐等级为B级,1篇为C级。结论 中枢性性早熟临床实践指南总体方法学质量中等偏低,应严格按照循证指南的制定标准及AGREE Ⅱ各领域要求,制定高质量中枢性性早熟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中枢性性早熟指南AGREE质量评价

    HLA-B基因多态性与抗癫痫药拉莫三嗪致皮肤不良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

    李堂雪李会婷吴妍汪电雷...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人类白细胞抗原B(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HLA-B)基因多态性与抗癫痫药拉莫三嗪致皮肤不良反应(lamotrigine-cutaneous adverse reactions,LTG-cADRs)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7月15日,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病例对照研究,331例LTG-cADRs癫痫患者,其中94例拉莫三嗪致史-约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lamotrigine-Stevens-Johnson syndrome/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LTG-SJS/TEN)患者,232 例拉莫三嗪致斑丘疹(lamotrigine-maculopapule,LTG-MPE)患者,5 例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lamotrigine-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LTG-DRESS)患者;612 例拉莫三嗪耐受癫痫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LA-B*1502等位基因与LTG-SJS/TEN存在显著相关性(OR=3。03,95%CI:1。70~5。39,P=0。000 2)。HLA-B*1502、HLA-B*5801、HLA-B*1302 等位基因均与 LTG-MPE 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HLA-B*1502等位基因与LTG-SJS/TEN存在相关性,可能是LTG-SJS/TEN风险基因;HLA-B*1502、HLA-B*5801和HLA-B*1302等位基因与LTG-MPE无相关性。

    HLA-B拉莫三嗪皮肤不良反应癫痫meta分析

    SLCO1B3基因多态性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吗替麦考酚酯疗效的影响

    谢晓纯顾庆玲许百洁莫守崎...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B3(solute carrier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family,member 1B3,SLCO1B3)基因多态性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9月-2021年4月于揭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新确诊的或既往确诊的狼疮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均使用MMF治疗,且总疗程≥12个月,综合评估 MMF 的疗效。采用 Agena MassARRAY®方法检测受试者 SLCO1B3 334T>G/699G>A(rs4149117/rs7311358)基因型,应用SPSS 25。0软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MMF药效学的相关性。结果 SLCO1B3 334T>G/699G>A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334GG/699AA携带者MMF疗效差的几率显著高于334TT/699AA和334TG/699GA携带者(P<0。001);Logistics 回归显示 334GG/699AA 和尿蛋白>2。5 g·(24 h)-1 是 MMF 疗效差的危险因素[OR=4。038(1。731,9。420),P<0。001;OR=4。157(1。705,10。137),P=0。002]。经过联合分析表明,携带 334GG/699AA 型且尿蛋白>2。5 g·(24 h)-1 的患者疗效差的风险是非 334GG/699AA 携带者的 8。563 倍[(3。301,22。216),P<0。001]。结论 SLCO1B3 334T>G/699G>A 与狼疮性肾炎患者MMF疗效有关,334GG/699AA携带者MMF疗效差的可能性更高。

    吗替麦考酚酯狼疮性肾炎药效学SLCO1B3药物基因组学

    基于氧化应激的中医药干预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杨正汉赵继荣马俊飞陈倩文...
    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脊柱疾病发生的病变基础,随着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IDD近年来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对IDD的有效防治日益成为临床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IDD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细胞或机体中的活性氧平衡被打破而导致细胞外基质以及椎间盘细胞表型变化,诱发椎间盘氧化应激从而导致IDD的发生。同时氧化应激能够通过对椎间盘细胞凋亡、自噬、衰老及细胞外基质等方式来影响IDD的发展。目前关于IDD的治疗,临床多使用阿片类以及活血止痛类的药物,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部分症状,但易诱发胃肠道不良反应,同时由于治疗周期漫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给治疗带来较大困难。中医药以其物优价廉、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治疗IDD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网络药理学等现代科技的研究深入,发现中医药能够通过干预氧化应激相关功能表达,即减缓细胞凋亡、自噬及减缓细胞外基质降解等方式,发挥治疗IDD的作用。本文阐述氧化应激在IDD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干预氧化应激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中医药防治IDD提供参考和依据。

    氧化应激椎间盘退变活性氧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