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片剂薄膜包衣过程激光共聚焦成像及近红外光谱建模分析

    明良山朱琳李哲丁媛...
    1281-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薄膜包衣的微观成膜过程,实现对包衣质量无损检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包衣材料对微晶纤维素片进行包衣,在包衣材料中加入罗丹明为示踪剂.测定包衣过程不同时间包衣增重和衣膜厚度,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系统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分别测定包衣片衣膜的微观结构和宏观图谱,最后采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关联近红外图谱与衣膜质量,构建包衣过程的控制模型.结果 衣膜在片芯表面呈现非均匀分布,先分布于片芯两侧表面,后分布于片芯曲面,这种差异随包衣的进行逐渐降低,且在衣膜表面存有微小的孔隙结构.多元散色矫正预处理后的近红外光谱图形能够构建包衣质量的精确控制和预测模型.结论 激光共聚焦成像及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增进对薄膜包衣过程的理解和控制,有助于促进薄膜包衣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薄膜包衣近红外光谱激光共聚焦片剂偏最小二乘回归

    (定量)构效关系预测利伐沙班有机杂质遗传毒性

    冯小龙朱慧明
    1289-1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利伐沙班原料中有机杂质进行遗传毒性预测,并以杂质遗传毒性进行分类,为实际生产中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利伐沙班的合成工艺,结合实际生产中有可能采用的生产工艺,推测有机杂质,按照国际认可的指导原则,采用基于专家规则和基于统计学规则的 2个互补的(定量)构效关系评估[(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Q)SAR]预测软件,对18个有机杂质进行遗传毒性预测分析,并依据预测结果按照其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进行分类.结果 在18个有机杂质中,需要按遗传毒性杂质控制的杂质有5个,可以按非遗传毒性杂质控制的杂质有13个.结论 采用(Q)SAR评估有关物质的遗传毒性,可实现快速确定杂质毒性特征的目的.预测结果提示利伐沙班应针对具有遗传毒性警示结构的5个杂质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遗传毒性有机杂质利伐沙班(定量)构效关系警示结构

    裸花紫珠抗菌作用的谱效学研究

    李亚梅杨扬杨义芳李小锋...
    1294-1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裸花紫珠色谱峰与其抗菌作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建立二者之间的谱效关系数学模型,揭示裸花紫珠抗菌作用的可能物质基础.方法 HPLC检测10批裸花紫珠药材及其不同提取物,建立药材及6种裸花紫珠不同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用相似度软件筛选提取物与裸花紫珠药材特征指纹图谱的共有峰,选取匹配数>2的峰进行谱效相关性分析.6种不同的提取物分别进行体内和体外抗菌试验.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共有峰与抗菌活性的相关性研究,并通过线性回归建立数学模型.结果 共有35个共有峰其中有21个相关峰,经Pearson相关分析相关峰与体内抗菌作用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体外抗菌作用呈负相关关系.模型拟合精度较高,除体外大肠杆菌外相关系数R2>0.9,色谱峰1(梓醇),15(连翘脂苷B),23(异毛蕊花糖苷)和27(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被引入谱效相关方程,呈较强相关性.色谱峰1(梓醇),9(原儿茶酸),10(原儿茶醛),12,14(咖啡酸),16(阿魏酸),18(毛蕊花糖苷),19(木犀草苷),23(异毛蕊花糖苷),25(2,-乙酰基金石蚕苷),27(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28(木犀草素),29(槲皮素),30,32(芹菜素),34(异鼠李素),35(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与体内外抗菌作用呈显著相关.结论 建立的谱-效关系模型能较好地评价裸花紫珠提取物色谱峰与其药理作用之间的相关关系,基本确定裸花紫珠发挥抗菌作用的成分主要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其次为黄酮类化合物,为裸花紫珠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裸花紫珠指纹图谱抗菌作用谱效关系

    前胡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梁卫青胡轶娟浦锦宝俞叶飞...
    1302-1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胡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为前胡的人工栽培种植提供依据.方法 测定不同前胡产地共9省30批次样品中的总香豆素、醇溶性浸出物、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素E和7-羟基香豆素含量,此外还测定7个土壤肥力指标和10个土壤微量元素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寻找影响前胡有效成分含量变异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 聚类分析表明30个不同产地的土壤可以分成2大类.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与6种有效成分最相关的分别为全钾、有机质、pH值、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效磷.除了锰含量与总香豆素呈负相关;其余均呈正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影响前胡有效成分的主导土壤因子是锌、铁、铜、全磷、全量钠含量,阳离子交换量以及pH值.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在前胡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适当控制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特定无机肥等农艺措施调控前胡香豆素类成分含量.本研究为保证前胡质量及其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提高前胡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前胡土壤因子有效成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

    应用优化的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评价6种化妆品的光毒性

    段名扬康桦桑晶匡荣...
    1309-1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针对化妆品的体外光毒性检测方法.方法 选取6批市售化妆品样品,通过摸索样品的细胞毒性,确定光毒浓度区间,设立样品加阳性对照的参比物,再进行光毒性评价,通过Phototox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6种市售化妆品光刺激因子≤2,表明均无潜在光毒性.建立适合于检测化妆品的样品阳性对照,且与阳性对照结果均表现强光毒性.结论 该方法初步具备对化妆品光毒性评价的可行性,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体外方法标准.

    3T3细胞化妆品光毒性

    2种藏紫草体外抗氧化及抗菌活性比较

    阿呷尔布梁晓霞杜宝中栾尚贤...
    1314-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长花滇紫草和团花滇紫草75%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ABTS法、FRAP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体外抗氧化能力,并采用肉汤连续稀释法初步考察了 2种藏紫草体提取物体外对15种不同菌株的抗菌作用.结果 不同浓度藏紫草的75%乙醇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都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与BHT阳性药相当或略高于BHT;总还原力随取物浓度增加而增强;2种藏紫草的提取物对革兰阳性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但对肠杆菌科菌株及铜绿假单胞菌均未见抗菌作用.结论 2种来源的藏紫草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菌作用.

    藏紫草长花滇紫草团花滇紫草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

    AGGF1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

    杨鹏吴捷陈文斌
    1319-1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 G 补缀 FHA 域血管新生因子 1(angiogenic factor with G-patch and FHA domain 1,AGGF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colorectal cancer,CRC)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裸鼠荷瘤免疫组化法检测AGGF1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 NCM460、SW620、HT29、HCT116、SW480中 AGGF1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于 HCT116细胞中过表达AGGF1,分为Vector组和AGGF1组;于SW620细胞中敲减AGGF1,分为shControl组和shAGGF1组.CCK-8法和克隆形成试验测定细胞活性和细胞克隆数目.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免疫荧光检测细胞 E-cadherin、N-cadherin 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细胞 E-cadherin、N-cadherin、AGGF1、β-catenin、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GGF1蛋白表达在CRC组织中明显增高.AGG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HCT116细胞中最低,在SW620细胞中最高.CCK-8法、克隆形成试验、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结果显示,在HCT116细胞中,与Vector组比较,AGGF1组48,72,96 h细胞活性、克隆细胞数目、相对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在SW620细胞中,与shControl组比较,shAGGF1组结果相反(P<0.05或P<0.01).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Vector组比较,AGGF1组E-cadherin荧光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N-cadherin 增强(P<0.05或 P<0.01),同时上调 AGGF1、β-catenin、p-GSK-3β/GSK-3β 蛋白表达(P<0.01);与shControl组比较,shAGGF1组E-cadherin荧光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N-cadherin显著降低(P<0.05或 P<0.01),同时下调 AGGF1、β-catenin、p-GSK-3β/GSK-3β 蛋白表达(P<0.05或 P<0.01).结论 AGGF1 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表达,上调β-catenin、p-GSK-3β、N-cadher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促进CR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从而促进CRC发生发展.

    AGGF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上皮间质转化

    硝苯地平微乳凝胶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杜艳杜丽谢茵张菁...
    1327-1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硝苯地平制备成微乳凝胶,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 进行凝胶基质以及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筛选,确定硝苯地平微乳凝胶的最佳处方,并进行初步质量评价.结果 硝苯地平微乳的处方为乳化剂OP∶无水乙醇∶油酸乙酯∶水=27∶13.5∶4.5∶55;硝苯地平微乳凝胶的处方为1.2%卡波姆940,2.5%氮酮.所制得的硝苯地平微乳平均粒径为9.963 nm,大小均匀;硝苯地平微乳凝胶24 h的累积渗透量(Q24h)达到(296.35±34.66)μg·cm-2,稳态透皮速率为(14.20±0.23)μg·cm-2.h-1;经高速离心、低温、高温试验考察,硝苯地平微乳凝胶稳定性良好;经小鼠皮肤刺激性试验考察,硝苯地平微乳凝胶对皮肤刺激性和毒性较小.结论 将硝苯地平制成微乳凝胶,药物的溶解度提高,制剂质量优良.

    硝苯地平微乳凝胶制备工艺质量评价

    液质联用-同位素内标法测定赛马血液、尿液中茶碱残留

    宋小霞白玉廷秀仁高娃毛伟...
    1332-1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液质联用-同位素内标法测定赛马血液和尿液中茶碱残留的方法.方法 采用6D-茶碱作为内标物,利用强阳离子固相萃取小柱提取茶碱.采用Poroshell 120 SB-C18色谱柱(2.1 mm×50 mm,2.7 μm),0.1%甲酸水溶液(5 mmol·L-1甲酸铵)-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电喷雾源(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茶碱以181.1>124.1,96.0m/z(内标物187.1>126.9,99.0 m/z)以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定性定量.结果 使用Waters Oasis PRIME MCX 3CC/60 mg固相萃取小柱最优,血清和尿液茶碱浓度在1.00~100.00 ng·mL-1,2.50~100.00 n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9 9和0.999 6),检测限为0.30,0.75 ng·mL-1,定量限为1.00,2.50 ng·mL-1,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8.93%~114.49%、94.85%~116.25%,批内精密度≤3.81%,批间精密度≤15.53%,血清基质对茶碱有较强抑制作用,尿液抑制作用较弱.结论 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适用于马兴奋剂中茶碱残留量的检测.

    茶碱液质联用兴奋剂血液尿液

    绵马贯众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姚娜黄燕明李雪银陈桂生...
    1339-1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绵马贯众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HPLC,色谱柱以C18为填充剂,乙腈-1%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30 nm;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获得特征峰的分子量和分子离子碎片,结合对照品和文献比对等方法进行特征峰结构指认.结果 绵马贯众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呈现12个共有峰,7个共有峰进行了指认,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4β-羧甲基-(-)-表儿茶素、圣草次苷、3-甲基丁酰基间苯三酚-4,6-二-C-葡萄糖苷、1-甲基-3-丁酰基间苯三酚.结论 建立了绵马贯众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重复性、稳定性好,可用于绵马贯众配方颗粒的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绵马贯众配方颗粒指纹图谱液质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