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三黄膏治疗痔疮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文杰于倩郑怡杨亦柳...
    1591-1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三黄膏治疗痔疮的核心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进行预测,并借助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经过文献研究和数据库筛选,得到三黄膏活性成分、靶点及痔疮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关联网络并筛选核心基因,然后对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化验证三黄膏对核心靶点的调控作用。结果 收集到三黄膏治疗痔疮活性成分77个及其潜在靶点61个,KEGG显示三黄膏可调控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GMP-PKG信号通路等,影响CGRP、NK-1R、TRPV1、VEGF、IL-6和TNF-α6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显示三黄膏与靶点蛋白间有较好的亲和性,动物实验验证了三黄膏可抑制IL-6、CGRP、P物质等的表达,促进VEGF的表达。结论 三黄膏可能作用于CGRP、NK-1R等靶点,通过调控钙信号通路及PI3K-Akt等通路,发挥镇痛抗炎、活血化瘀作用来治疗痔疮。

    三黄膏痔疮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实验验证

    儿黄散自沉淀分析及其对HeLa细胞的作用研究

    王新怡赵曙宇于修沣关枫...
    1604-1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儿黄散自沉淀来源,测定相关组分含量及其对HeLa细胞的作用。方法 拆方研究产生沉淀的主要配伍组方;基于UHPLC-Q-Exactive MS对儿黄散自沉淀、上清及提取物进行分析;选用黄连和儿茶中的主要化合物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小檗碱、黄连碱、小檗碱和巴马汀为对照品,建立适用于儿黄散自沉淀、上清及提取物的UHPLC方法并定量测定相关成分;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评价自沉淀、上清及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作用。结果 组方单煎液两两混合出现轻微絮状沉淀,而黄连和儿茶水煎液混合时会出现大量凝絮物。鉴定得到儿黄散自沉淀、上清及提取物中共包含39种成分,3种样品中均以生物碱和酚酸类物质为主;6种指标性成分含量中儿茶素和小檗碱含量居多,二者含量在自沉淀中占指标成分总含量的73。56%,提取物中占指标成分总含量的61。89%。对HeLa细胞的抑制效果:提取物≈沉淀>上清;诱导凋亡:沉淀≈提取物,上清无作用。结论 黄连-儿茶是生成沉淀的主要配伍组方,儿黄散自沉淀和提取物主要成分均以生物碱和酚酸类物质为主,其中小檗碱和儿茶素含量较高,可作为代表性成分。自沉淀和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作用效果优于上清液,表明儿黄散自沉淀组分及对HeLa细胞发挥的药理作用与提取物类似。

    儿黄散自沉淀黄连儿茶HeLa细胞

    嘌呤苯酰胺类化合物PLB-E和PLB-P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汪馨茹麦曦周志旺洪利娜...
    1615-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HPLC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抗肿瘤先导物嘌呤苯酰胺类化合物PLB-E、PLB-P的浓度并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 采用所建立的HPLC测定分别静脉给药5、10、20 mg·kg-1(低、中、高3个剂量)的PLB-E、PLB-P后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浆药物浓度,利用DAS 3。3。0软件计算各化合物药动学参数。结果 PLB-E和PLB-P分别在2~120、3~6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15%;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7。48%~92。84%,88。24%~92。60%。化合物PLB-E和PLB-P分别单次静脉注射5、10、20 mg·kg-1 3个剂量后的平均Cmax分别为(20。30±2。39)、(40。63±3。40)、(63。62±7。55)mg·L-1和(13。21±1。40)、(24。87±1。33)、(32。83±0。65)mg·L-1;AUC(0-∞)分别为(104。67±48。39)、(177。42±84。11)、(194。32±91。48)mg h L-1和(106。75±54。21)、(179。90±93。59)、(253。56±126。17)mg·h·L-1;各剂量给药Tax均为0。08 h。结论 建立的HPLC经方法学验证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适用于PLB-E和PLB-P在大鼠血浆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PLB-E和PLB-P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符合非线性动力学消除。

    嘌呤苯酰胺类化合物PLB-EPLB-P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药动学

    广藿香油肠溶滴丸制备及其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药效评价

    李晓锋陈卫东陈华源许玮华...
    1621-1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广藿香油肠溶滴丸,评价其结肠靶向释放性能,并验证其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方法 单因素结合响应面优化法筛选基质种类及优化制备工艺参数;以体外溶出度为指标,筛选和确定Eudragit包衣处方和包衣厚度;以大鼠为模型,考察制剂经口服后的结肠靶向释放性能,以及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大鼠UC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 广藿香油滴丸的最优处方为广藿香油:PEG6000:PEG8000比例1∶1∶1;最优工艺为滴速33滴·min-1、管口温度9℃、滴距6 cm;包衣最优处方为Eudragit L100∶Eudragit S100比例3∶7。与广藿香油相比,广藿香油肠溶滴丸组明显改善了大鼠体质量减轻、便血和结肠缩短等病理症状,使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1β和IL-23表达显著下调及抗炎细胞因子IL-10、TGF-β1表达显著上调,结肠组织中黏蛋白Mucin-1、Mucin-2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及炎症细胞因子IL-6、IL-1β、TNF-a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结论 广藿香油肠溶滴丸具有结肠靶向释放能力,并提高了药物的抗炎效果。

    广藿香油肠溶滴丸结肠靶向释放溃疡性结肠炎Eudragit

    光学标测技术评价乌头碱心脏毒性的剂量关系

    张翠涵沈长虹冉倩孙晨...
    1631-1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乌头碱作用于心脏时对大鼠心脏心室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利用光学标测技术,通过体外给药乌头碱0。3、1、3ng·mL-1,观察给药前及给药15 min后不同浓度乌头碱对大鼠心室动作电位及钙信号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在自发和6Hz刺激节律下,乌头碱都能浓度依赖性延缓动作电位的传导,浓度为3 ng·mL-1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空白组比较,当乌头碱浓度为 1、3 ng·mL-1时,心室动作电位时程显著延长(P<0。01)。乌头碱还能增加动作电位传导的离散度(P<0。05),并且降低有效不应期与动作电位时程的比值(P<0。01)。此外,乌头碱还能浓度依赖性延缓钙信号的传导,降低钙传导的速度(P<0。05或P<0。01),增加钙传导及钙瞬变时程的离散度(P<0。05或P<0。01),降低钙信号的幅值(P<0。01)。结论 采用光学标测技术可直观地发现乌头碱通过浓度依赖性地延缓大鼠心室动作电位及钙信号的传导来诱导心律失常的发生。

    乌头碱光学标测心脏毒性动作电位钙信号

    黄连解毒汤调控lncRNA NEAT1减轻脓肿创面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林尊友方宗武翁美容翁秀容...
    1638-1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lncRNA NEAT1调控角度探讨黄连解毒汤减轻脓肿创面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组、对照组。经干预后麻醉下取材。动物试验:形态学观察创面组织情况;Real-time PCR 和 Westem blotting 分别检测脓肿创面组织中 lncRNA NEAT1、miRNA-146a-5p 变化及 RELA、TNF-α、TGF-β1、α-SMA、Collagen Ⅲ蛋白表达情况。细胞试验:Real-time PCR检测lncRNA NEAT1、miR-146a-5p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FISH检测荧光强度变化;Westem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黄连解毒汤组创面修复较佳,创面中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少;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黄连解毒汤组lncRNA NEAT1及RELA、TNF-α、TGF-β1 蛋白表达降低,miR-146a-5p 及 α-SMA、Collagen Ⅲ 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 LPS+Lenti-control组比较,LPS+Lenti-sh-NEAT1组lncRNA NEAT1水平降低,miR-146a-5p水平升高(P<0。05);黄连解毒汤可降低LPS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凋亡率及lncRNA NEAT1荧光强度;与空白组比较,LPS组RELA、TNF-α、TGF-β1蛋白表达增高,α-SMA、Collagen Ⅲ蛋白表达降低(P<0。05),经sh-NEAT1后,黄连解毒汤可减弱以上蛋白表达(P<0。05)。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通过lncRNA NEAT1减轻脓肿创面炎症反应,其机制与调控miR-146a、RELA、TNF-α、TGF-β1、α-SMA、Collagen Ⅲ表达有关。

    黄连解毒汤lncRNANEAT1炎症反应皮肤创面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大黄酸抗乳腺癌作用与分子机制

    郑爽熊阳
    1648-1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整合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大黄酸抗肿瘤的作用与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黄酸联合多柔比星抗乳腺癌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与理论指导。方法 通过体内构建荷4T1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考察大黄酸联合多柔比星的抗乳腺癌作用。并利用Pubchem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STITCH数据库、TCMSP数据库获取大黄酸成分及作用靶点,运用O MIM、TTD、Genecards等数据库取得乳腺癌的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对其进行拓扑学分析,获得潜在共同靶点;基于R软件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药物作用于疾病的可能机制。结果 体内药效结果显示大黄酸能增强多柔比星抗乳腺癌作用。经数据库分析获得大黄酸成分作用靶点64个,乳腺癌疾病作用靶点1 839个,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31个。PPI网络分析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多个关键靶蛋白MMP9、CASP3、VEGFA、MAPK8、ESR1等,以及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增殖与凋亡、雌激素受体等关键信号通路与乳腺癌关系密切。结论 大黄酸可提高多柔比星抗乳腺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长、下调雌激素受体、诱导细胞凋亡、参与肿瘤细胞外基质重塑等有关。

    大黄酸乳腺癌网络药理学靶点信号通路

    利用UHPLC-MS/MS靶标代谢组学研究柴芍皂苷对经前烦躁障碍症肝气郁证模型大鼠海马脑区神经递质的影响

    宋现良王香君夏小雯任亚爽...
    1655-1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柴芍皂苷对经前烦躁障碍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肝气郁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海马脑区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通过择时慢性束缚应激法制备PMDD肝气郁证大鼠模型,柴芍皂苷干预,旷场试验和强迫游泳试验评价大鼠抑郁症状,运用UHPLC-MS/MS靶标代谢组学检测大鼠海马脑区神经递质水平变化。结果 柴芍皂苷明显改善PMDD肝气郁证大鼠的抑郁症状。PMDD模型大鼠海马脑区5-HT、Glu、GABA、NE水平均显著升高,柴芍皂苷干预后5-HT、Glu、GABA、NE、DA和E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柴芍皂苷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缓解PMDD肝气郁证大鼠抑郁症状,这可能是柴胡、白芍类方剂临床治疗PMDD肝气郁证的作用途径。

    柴芍皂苷经前烦躁障碍症肝气郁证神经递质

    三仁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消化吸收功能及Akt/NF-KB通路的影响

    江望田生望贺单陶红...
    1663-1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仁汤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Hp associated gastritis,HAG)脾胃湿热证大鼠消化吸收功能及Akt/NF-KB通路的影响。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2)和造模组(n=60),以复合因素[劳倦+饮食+苦寒药+环境+生物因子(Hp菌液)]构建HAG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四联疗法组(奥美拉唑2 mg·kg-1+阿莫西林100 mg·kg-1+克拉霉素50 mg·kg-1+胶体果胶铋胶囊35 mg·kg-1)和三仁汤低、中、高剂量组(3、7。5、15g·kg-1),各组连续给药21 d。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定植率;HE染色观察胃黏膜炎症情况;TUNEL检测胃黏膜组织细胞凋亡率;ELISA检测血清Ghrelin、IFN-γ、MTL、GAS、IL-4、IL-10 含量;Western blotting 检测胃黏膜组织 caspase-3、Bax、Bcl-2、cAMP、Akt、p-Akt、NF-κB p65、p-NF-KB p65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胃黏膜组织Akt、NF-κBp65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黏膜组织明显损伤,Hp定植率,细胞凋亡率,胃黏膜组织caspase-3、Bax、p-Akt、p-NF-κB p65蛋白表达,胃黏膜组织Akt、NF-κB p65 mRNA表达及血清IFN-γ含量明显升高,胃黏膜组织Bcl-2蛋白表达及血清Ghrelin、MTL、GAS、IL-4、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仁汤高剂量组大鼠黏膜组织损伤明显改善,Hp定植率,细胞凋亡率,胃黏膜组织caspase-3、Bax、p-Akt、p-NF-κB p65蛋白表达,胃黏膜组织Akt、NF-κB p65 mRNA表达及血清IFN-γ含量明显降低,胃黏膜组织Bcl-2蛋白表达及血清Ghrelin、MTL、GAS、IL-4、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三仁汤可改善HAG脾胃湿热证大鼠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及功能性消化不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kt/NF-KB通路有关。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三仁汤Akt/NF-κB通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及实验验证探究菲牛蛭冻干粉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

    董云怡刘艺柯邓晓琳梁健...
    1671-1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的方法,结合动物实验验证,探究菲牛蛭冻干粉(Poecilobdella manillensis lyophilized powder,以下简称SZ)抗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多靶点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Symmap、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数据库,获得SZ潜在活性成分以及对应的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HUA相关靶点;取交集映射得到SZ和HUA的共同靶点,利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结合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生物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氧嗪酸钾联合高嘌呤饮食构建HUA小鼠模型,通过生化指标检测、ELISA法探究SZ对HUA小鼠的影响,qRT-PCR法验证RNA-Seq及网络药理学富集分析结果。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SZ中有11种主要生物活性物质,72种潜在靶点参与治疗HUA,涉及多种生物过程和不同的信号通路。实验表明,SZ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 HUA小鼠的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SZ还降低了 URAT1水平,同时提高了 ABCG2的水平。RNA测序分析发现,模型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与模型组和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有112、536和107个差异表达基因。qRT-PCR结果表明,SZ下调了 Th17细胞分化相关的基因以及IL-17和PI3K/Akt信号通路上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 SZ具有降尿酸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下调URAT1水平,上调ABCG2水平,影响Th17细胞的分化,进而影响IL-17信号通路,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高尿酸血症水蛭网络药理学RNA-s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