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核酸适配体对纤溶酶原Kringle 5抗血管生成功能的影响

    段美娇周雅琪王翠玲边六交...
    2909-2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核酸适配体K-a2ct与纤溶酶原Kringle 5(K5)的特异性结合对K5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以及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原核系统对重组K5蛋白进行克隆和表达,并采用亲和层析法对表达的K5蛋白进行分离纯化;使用等温滴定量热法(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ITC)和酶联寡核苷酸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oligonucleotide adsorption assay,ELONA)对K-a2ct与K5的亲和特异性进行验证;采用CCK-8、细胞划痕试验观察K-a2ct对K5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oechst 33342染色的HUVEC细胞凋亡形态,并采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K-a2ct对K5促进HUVEC细胞凋亡功能的影响.结果 重组蛋白K5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的重组K5相对分子质量为12kDa,浓度为0.32mg mL-1;ITC、ELONA结果显示K-a2ct对K5的亲和性强,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具备典型核酸适配体的亲和特异性;CCK-8、细胞划痕试验结果表明,K-a2ct能够抑制K5的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且抑制程度与K-a2ct呈剂量依赖关系;激光共聚焦和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K-a2ct对K5促HUVEC细胞凋亡的功能有一定抑制作用,且主要影响K5作用的HUVEC细胞晚期凋亡,对早期凋亡影响不大.结论 核酸适配体K-a2ct以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结合K5,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K5的抗血管生成功能,在靶向调节K5在体内的浓度和功能以及促进血管新生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核酸适配体纤溶酶原Kringle5特异性结合细胞凋亡血管生成

    基于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研究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对枯否细胞活化的影响

    周至品陈勇吴瑞胜王竟静...
    2917-2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isodon ternifolius-containing serum,ITS)通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原代肝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活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原代KC,将LPS诱导的大鼠原代KC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血清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含药血清组)、ITS组、TLR4阻断剂组、TLR4阻断剂+ITS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TS对KC增殖活性的影响;ELISA法检测KC细胞上清液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荧光定量聚合应(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KC中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中TLR4、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半胱肽氨酸蛋白酶-1(Caspase-1)、NLRP3 mRNA和TLR4、IκBα、磷酸化IKBα(p-IKBα)、Caspase-1、NLRP3、NF-κB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药物组KC上清液中IL-1β、IL-18、TNF-α 和 IL-6 含量,以及细胞中 TLR4、IκBα、Caspase-1、NLRP3 mRNA 和 TLR4、IκBα、p-IKBα、Caspase-1、NLRP3、NF-κBp65蛋白的表达均下调或降低(P<0.05或P<0.01);与TLR4阻断剂组比较,TLR4阻断剂+ITS组上述多数指标的改善更加明显.结论 三叶香茶菜可能通过下调TLR4/NF-KB/NLRP3信号通路抑制KC活化,减少炎性因子的表达和释放,从而减轻肝脏炎症损伤.

    TLR4/NF-KB/NLRP3信号通路枯否细胞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红景天调控颗粒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

    李灵巧楼毅云
    2926-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红景天调控颗粒细胞自噬的潜在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数据库获取红景天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以及自噬相关靶点,建立成分-靶点网络图,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并且对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析对接,探究红景天调控颗粒细胞自噬的可能作用机制;使用Western blotting、RT-PCR、透射电镜以及双标腺病毒检测红景天重要活性成分对颗粒细胞自噬的作用.结果 获取红景天有效成分7个,作用靶点441个,细胞自噬相关靶点796个,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834个,细胞成分60个,分子功能69个,以及信号通路150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红景天活性成分与核心作用靶点AKT1、ERBB2、PIK3CA、PIK3R1均能形成稳定靶向结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红景天重要活性成分红景天苷具有促进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形成的作用,并且抑制了 P13K/AKT信号通路的活动.结论 红景天调控颗粒细胞自噬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其机制与红景天苷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红景天网络药理学颗粒细胞红景天苷自噬PI3K/AKT信号通路

    云芝胞内糖肽的糖类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研究

    张圆孙玉娣刘璇石蓓佳...
    2936-2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云芝胞内糖肽的游离糖和水解单糖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的检测方法.方法 游离糖测定以水为溶剂超声提取后PMP衍生化,水解单糖测定酸水解后PMP衍生化,采用HPLC对来自不同企业的云芝胞内糖肽原料、中间体的游离糖和水解单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化学计量学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探讨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云芝胞内糖肽差异性.结果 2种方法均通过方法学验证;不同企业的样品分别聚类,有3种游离糖和2种水解单糖对云芝胞内糖肽的质量差异贡献较大.结论 建立的分析方法可有效用于云芝胞内糖肽中游离糖和水解后的单糖的测定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的化学计量学研究方法对云芝胞内糖肽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指导意义.

    云芝胞内糖肽游离糖水解单糖含量测定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分析

    基于NLRP3基因研究其调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

    邵益丹史婷婷席建军赵艳梅...
    2945-2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NLRP3基因敲除小鼠,研究NLRP3基因在调节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雄性纯合子(NLRP3-/-)小鼠,以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NLRP3基因敲除(knock-out,KO)小鼠和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建立NAFLD模型,分别设为KO高脂高果糖饮食组(KO-HFD组)和WT高脂高果糖饮食组(WT-HFD组),同时设WT组和KO组.通过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血清和组织样本ALT、AST、TG、TC、MDA、SOD、脂质沉积、细胞凋亡率、IL-1β、IL-18、TNF-α、NF-κB、NLRP3、Caspase-1和ASC等的变化,初步研究NLRP3基因调节NAFLD小鼠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结果 随时间的推移,各组小鼠体质量逐步增加,但KO-HFD组相比WT-HFD组增加较少;各组血清ALT、AST、TG和TC水平逐步升高,但KO-HFD组相比WT-HFD组增幅较小;各组肝组织MDA水平逐步升高,SOD水平逐步降低,但KO-HFD组相比WT-HFD组变化幅度较小;油红O染色和Tunel切片结果显示,各组肝细胞内脂质沉积和细胞凋亡程度均逐渐增大,但KO-HFD组相比WT-HFD组变化较少;各组血清和肝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18、TNF-α、NF-KB水平升高,但KO-HFD组20周相比WT-HFD组20周变化较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T-HFD组小鼠肝组织NLRP3炎性小体及相关炎症因子蛋白 NLRP3、Caspase-1、ASC、IL-1β和 IL-18 的表达水平相较KO-HFD组升高;WT-HFD组的 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的mRNA转录水平逐步升高,而KO-HFD组基本未出现变化.结论 NLRP3基因在NAFLD小鼠模型中可能被激活,导致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表达的增加,促进下游炎症因子的合成和分泌,造成明显的炎症反应和肝脏损伤,进而推动NAFLD疾病的进展.

    NLRP3炎性小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炎症反应

    基于生信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的片仔癀治疗肝细胞癌的炎症相关分子靶点的鉴定和预后模型构建

    张泽鑫陈栩静吴汶丰高朝欣...
    2952-2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片仔癀治疗肝细胞癌的炎症相关分子靶点,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通过TCMSP和BATMAN数据库获取片仔癀的成分和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和TCGA数据库获取肝细胞癌的疾病靶点.对化合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片仔癀治疗肝细胞癌的靶点.从GSEA数据库获取炎症通路的相关基因,然后对片仔癀治疗肝细胞癌的靶点和炎症相关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炎症相关靶点,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探索其机制.然后进行单因素cox分析和LASSO回归构建相关预后模型.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出核心的10个靶点.将模型基因和核心靶点进行交集.通过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筛选出核心的化合物.将核心的化合物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构建列线图用以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得到片仔癀靶点162个,肝细胞癌靶点522个,片仔癀治疗肝细胞癌靶点20个,炎症相关靶点16个.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其发挥作用主要通过单加氧酶活力功能、氧化还原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等通路发挥作用.预后模型ROC曲线计算AUC分别为1年0.780,3年0.688,5年0.642,说明模型具有可靠性.预后模型与PPI核心靶点相交得到5个靶点:PON1、IGF2、NQO1、CCNB1和IGFBP3.列线图使用CCNB1、NQO1和T分期进行构建,其c-index为0.726,说明了模型的可靠性.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提示槲皮素是核心的化合物,并且靶向上述2个基因.结论 片仔癀治疗肝细胞癌主要通过槲皮素靶向CCNB1和NQO1发挥抗炎作用,其预后模型可用于患者的生存预测.

    片仔癀肝细胞癌炎症预后模型生信分析

    新型细菌卟吩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吕志卿陈贞亮
    2964-2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合成新型细菌卟吩类衍生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效果.方法 以细菌卟吩类化合物为原料,经还原、溴化后与2-[4-(羟甲基)苯氧基]乙酸甲酯进行醚化,随后水解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NCI-H460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利用光动力治疗法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 合成了 1个全新结构的细菌卟吩类衍生物,结构经1H-NMR、13C-NMR、MS和UV确证,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组织分布性,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细菌卟吩类衍生物结构中引入亲水性基团后,组织选择性及抗肿瘤效果得到了改善,值得深入研究.

    细菌卟吩合成光动力治疗抗肿瘤

    小檗碱抑制缺氧诱导的人乳腺癌HCC1937细胞自噬

    徐兴华杨梦嫄王中灿范凯悦...
    2972-2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小檗碱(berberine,BBR)对缺氧条件下人乳腺癌HCC1937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乳腺癌HCC1937细胞,以CCK-8法分别测定常氧及缺氧条件下不同浓度BBR(0,5,10,20,40,80,160 μmol·L-1)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选择用于进一步实验的药物浓度;将培养的HCC1937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0μmol·L-1 BBR组,缺氧组,缺氧+20 μmol·L-1 BBR组.LIVE/DEAD细胞活力/细胞毒性试剂盒测定细胞死亡率.Western blotting测定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及P62的表达.以mCherry-GFP-LC3腺病毒感染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并计数各组单个细胞内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的数目,判定BBR对HCC1937细胞自噬流的影响.结果 BBR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人乳腺癌HCC1937细胞的细胞活力;缺氧处理后HCC1937细胞的死亡率无显著改变,细胞内Beclin1、LC3-II及LC3-II/LC3-I的比值显著增加,P62无显著改变,自噬流增强;常氧及缺氧条件下BBR都能显著增加细胞的死亡率,降低Beclin1及LC3II/LC3-I的比值,增加细胞内P62,显著减少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的数量,抑制自噬体的形成及清除.结论 BBR增加缺氧条件下人乳腺癌HCC1937细胞的死亡率,其作用与BBR抑制缺氧条件下细胞自噬的作用相关.

    小檗碱乳腺癌缺氧HCC1937细胞自噬

    归芪益元膏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侯昕阳李金田万玲娟冯晓莉...
    2978-2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归芪益元膏的提取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总多糖含量及正丁醇浸出物含量的综合评价为指标,优化归芪益元膏提取工艺;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煎膏剂中的黄芪、当归、枸杞子、人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方中君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检查其相对密度、不溶物和装量差异,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最佳工艺为加水量12倍,提取时间4h,提取2次;TLC鉴定结果显示色谱图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且专属性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0.089 6~1.344 0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2.59%(n=9);煎膏相对密度为1.39,不溶物和装量差异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结论 优选的水提工艺科学合理,质量标准有效可控,可用于归芪益元膏的质量控制.

    提取工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质量标准相对密度

    噻唑-吡唑啉衍生物作为EGFR抑制剂的3D-QSAR和分子对接模型研究

    秦悦叶春林
    2984-2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EGFR抑制剂结构和活性之间的关系模型,基于对分子活性产生影响的重要结构性因素的信息,设计新的抑制剂分子并预测其活性,为抑制剂分子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Discovery Studio 2019软件进行3D-QSAR的研究以及偏最小二乘的计算;利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使用LigPlot研究二维相互作用.结果 模型具有较高的q2(0.521),和r2(r2training=0.993,r2test=0.916,r2blind=0.940),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和拟合能力.结论 预测结果表明,新设计的化合物活性较高,为EGFR抑制剂分子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抑制剂模拟筛选聚类分析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