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生儿使用中/长链脂肪乳与多种油脂肪乳安全性队列研究

    潘秀铭黄志杰蔡璨黄志毅...
    3177-3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使用中/长链脂肪乳与多种油脂肪乳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并探索潜在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针对2020年1月—2023年6月使用中/长链脂肪乳或多种油脂肪乳的新生儿患者的数据,利用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ina Hospital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CHPS),检索不良反应信息并做评价,纳入中/长链脂肪乳组新生儿患者499例,多种油脂肪乳组新生儿患者1 940例.利用Logistic回归及分层分析探索组间安全性差异及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长链脂肪乳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4%,其中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5.81%),血红蛋白减少(3.01%),血压升高(2.40%),低血糖(2.40%)等;多种油脂肪乳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4%,其中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10.57%);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红蛋白减少(8.97%),血压降低(3.20%),血压升高(3.09%)等;罕见的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0.05%),脾肿大(0.05%),发绀(0.05%).单因素分析中,多种油脂肪乳组发生发热,血红蛋白减少和血糖升高的风险均高于中/长链脂肪乳组(P<0.05),但此关联在总体多因素分析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以胎龄为分层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极早产儿中多种油脂肪乳组发生发热和血红蛋白减少的风险显著高于中/长链脂肪乳组,相应的OR(95%CI)分别为6.437(1.327,31.227)和5.066(1.089,23.570),其余胎龄分层中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新生儿患者使用中/长链脂肪乳与多种油脂肪乳的风险相近,但在极早产儿中多种油脂肪乳发生发热、血红蛋白减少的风险高于中/长链脂肪乳,建议对体温、血红蛋白、血压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做好药物警戒工作.

    中/长链脂肪乳多种油脂肪乳新生儿安全性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

    抗菌药物致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的真实世界研究

    蔡璨杨剑辉陈瑶
    3185-3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10年真实世界数据探索不同品类抗菌药物所致儿童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的发生率及血小板计数下降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儿(98 301例次),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inese Hospital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CHPS)筛选其中发生DIT的例次.以不同抗菌药物品类为暴露分组,比较不同分组DIT发生率、血小板计数开始下降时间、血小板计数下降至最低点时间以及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 所有品类抗菌药物中,DIT发生率前3位为喹诺酮类(19.61‰)、碳青霉烯类(16.59‰)及糖肽类(14.34‰).碳青霉烯类引起血小板计数开始下降的时间最短[0.59(0.18,1.27)d],而硝基咪唑类时间最长[2.71(0.80,4.06)d].血小板计数下降至最低点不同分组时间类似,但糖肽类和硝基咪唑类严重不良反应占比较高(>28%).结论 儿童DIT为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以及糖肽类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不同品类抗菌药物血小板计数下降时间特征不同,将其转化为CHPS触发规则嵌入日常诊疗,对DIT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抗菌药物儿童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真实世界研究

    住院儿童药物中毒47例临床分析与药学服务

    沈依婷牟永晓沈珑慧
    3192-3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药物中毒病例特点,探讨药师在预防和治疗儿童药物中毒过程中可提供的多样化药学服务.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20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收治的47例住院儿童药物中毒病例,并结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实际,讨论药学服务切入点.结果 药物中毒的患儿主要是青春期女孩.中毒原因多为有意服药自杀,共33例(70.21%),另有患儿自行误服12例(25.53%),及家长看错用药剂量导致药物过量2例(4.26%).临床症状以嗜睡及昏睡28例,头晕16例,恶心呕吐14例,腹痛11例常见.中毒药物种类多为精神类药品,共39例(82.98%).入院后,洗胃40例(85.11%),血液净化11例(23.40%),结合利尿、导泻等方式清除毒物,并根据毒物种类选用特效药物解毒,以及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最终47例均好转、治愈出院.结论 基于儿童药物中毒的临床特点,药师可积极参与预防和诊治工作,以减少药物中毒的发生,改善中毒患儿预后.在预防方面,药师配发药品时应做好用药交代和用药宣教,尤其是对于精神类药品和剂量易混淆药品;在救治时,临床药师可从毒物的检测分析,毒物的清除,特效解毒药物的选用,药物儿童剂量的查询等多个方面对中毒患儿开展全程药学监护.

    儿童药物中毒药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