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程变温对不同商品等级党参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的影响

    刘书斌杨晓玲李成义贾妙婷...
    3341-3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党参的干燥特性、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以及偏倚活化能的影响,明确3种分程变温(45-55-60,60-55-45,60-45-60 ℃)和3种恒温(45,55,60 ℃)对不同商品等级党参干燥特性曲线的影响.方法 以R2、x2和RMSE为评价指标,选用10种典型干燥动力学模型对党参的干燥曲线进行拟合,并计算不同干燥方式下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和偏倚活化能.结果 Midilli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不同商品等级的党参药材的干燥过程,党参的水分比呈现指数下降的趋势.若初始干燥温度>55 ℃,能在2h内达到最大干燥速率.商品等级和温度对党参有效水分扩散系数有一定影响,同一温度条件下,党参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的平均速度: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其Deff依次为10.433 9×10-8,5.545 2×10-8,2.249 6×10-8·m2,s.计算党参的偏倚活化能在2.943×104~4.378×104 J·mol-1,不同干燥方式的偏倚活化能排序为60-55-45 ℃变温<60-45-60 ℃变温<45-55-60 ℃变温<55 ℃恒温<60 ℃恒温<45 ℃恒温,说明分程变温干燥与恒温干燥相比,药材中水分更容易溢出,耗能更少,尤其60-55-45 ℃分程变温的偏倚活化能仅为其他2种变温干燥的77.54%和81.86%,是3种恒温干燥的67.22%,75.13%和74.26%.结论 干燥过程中运用分程变温中的降温模式更省时节能,可为党参干燥技术的提升和干燥工艺优化提供实验依据.

    党参等级变温干燥动力学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偏倚活化能

    栀子-闹羊花配伍对大鼠血浆中闹羊花毒素Ⅱ和闹羊花毒素Ⅲ的药动学影响

    张小琼李婷王惠玉刘楠...
    3352-3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栀子与闹羊花配伍对闹羊花中闹羊花毒素Ⅱ和闹羊花毒素Ⅲ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建立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闹羊花毒素Ⅱ和闹羊花毒素Ⅲ的分析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大鼠口服给予闹羊花与栀子配伍液及闹羊花单煎液后大鼠体内的闹羊花毒素Ⅱ和闹羊花毒素Ⅲ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并统计分析.结果 闹羊花毒素Ⅱ在1~200 ng·mL-1、闹羊花毒素Ш在1~10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质控样本精密度均<12%,准确度RSD<20%.栀子配伍闹羊花给药和单独给药后体内闹羊花毒素Ⅱ的AUC0-t分别为(260.44±51.67)和(213.39±59.03)h·ng·mL-1,闹羊花毒素Ⅲ的AUC0-t分别为(60.97±22.78)和(22.38±5.55)h·ng·mL-1.与闹羊花单煎给药相比,栀子与闹羊花配伍给药后闹羊花毒素Ⅱ的T1/2和MRT(0-t)显著升高,闹羊花毒素Ⅲ的AUC0-t、T1/2、Tmax和CL显著升高.结论 栀子与闹羊花配伍给药后使闹羊花毒素Ⅲ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速度和分布体积增加、消除速率降低,闹羊花毒素Ⅱ和闹羊花毒素Ⅲ的半衰期延长,但不影响闹羊花毒素Ⅱ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速率.

    闹羊花栀子配伍给药药动学闹羊花毒素Ⅲ闹羊花毒素Ⅱ

    本刊2023年度特邀审稿专家名单

    3359页

    陕西省药用植物特有种的研究

    马楠彭修娟叶奕含邹晨鑫...
    3360-3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陕西省区域内药用植物特有种资源现状及其多样性.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对陕西省区域内药用植物特有种的种类特有性、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科属类型、药用价值及濒危程度进行研究.结果 在研究区内有自然分布的中国药用植物特有种101科331属共713种.仅在陕西省区域内有自然分布的有15种,其余698种同时在中国其他省份也有自然分布.这713种在陕西省第4次资源普查中有233种(69科159属)未采集到标本.研究区内的药用植物特有种中蕨类植物7科11属共11种,裸子植物4科10属14种,双子叶植物82科278属627种,单子叶植物8科32属59种.研究区内的药用植物特有种的生活型多为草本,其次为灌木和乔木,半灌木和附生植物占比最少.研究区内种数≥20种的有9科,种数≥10种的属有4科.陕西省药用植物特有种所属的90科划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并具有9个变型,分布科数较多的是热带分布(2~7类)共计是34科.研究区内药用植物特有种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有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14种;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有26种;有21种可以作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录药材的基原植物.结论 陕西省内药用植物特有种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但部分植物的生长环境较为苛刻,人为破坏较为严重,需要对研究区采取多重保护措施来维持物种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药用植物特有种分布区类型珍稀濒危植物

    苦参总黄酮对热应激导致的小鼠生殖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来永巍路倩叶超王艳春...
    3368-3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苦参总黄酮对阴囊局部热应激引起雄性小鼠睾丸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 使用TCMSP数据库对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靶点进行筛选,对靶点进行生信分析.使用阴囊热应激小鼠模型,苦参黄酮进行干预.检测各组小鼠的精子密度、精子畸变率,观察睾丸组织形态改变.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睾丸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 17(interleukin 17,IL-17)的 mRNA 以及蛋白水平.组织匀浆检测 Na+-K+-ATP 酶、Mg2+-ATP酶、Ca2+-ATP 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 dehydrogenase,SDH)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NO、TNF-α的水平及血清中睾酮含量.结果 热应激可以导致小鼠精子的密度减少、畸变的精子增加,睾丸生精上皮明显变薄,细胞层次和数量下降,ATP酶、LDH、SDH的活性显著降低,增加睾丸组织MDA、NO的含量及TNF-α和IL-17的表达.使用250,500mg·kg-1·d-1苦参黄酮干预后,精子质量及睾丸组织形态损伤得到改善,睾丸组织中TNF-α和IL-17的水平降低,ATP酶、SDH活性增高,睾酮水平增高.结论 苦参总黄酮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17的水平,提高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及抑制NO的作用,增强精子发生的能量酶的活性,提高血清睾酮水平,改善热应激导致的生殖障碍.

    苦参总黄酮热应激睾丸组织损伤TNF-αIL-17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山楂改善代谢性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程冰冰吕圭源吴汉松郑祥...
    3377-3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山楂改善代谢性高血压(metabolic hypertension,MH)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HERB、ETCM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调研收集山楂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山楂的全部成分改善MH的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山楂"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DAVID进行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并借助Autodock软件对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从山楂中筛选出89个活性成分,作用于84个靶点,其中山楂改善MH的核心活性成分为山楂酸、阿里红酸B、亚麻酸、亚油酸、甲基正壬酮、芹菜素、熊果酸等;核心靶点为CYP19A1、PPARA、ESR1、PTGS2、PPARG、NR3C1、MMP9、TNF等;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炎症、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山楂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高亲和力.结论 山楂可能通过多成分调节TNF、IL-17、AGE-RAGE、HIF-1、cGMP-PKG等多条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糖脂代谢异常、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综合发挥改善MH的作用.

    山楂代谢性高血压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糖脂代谢

    基于多数据平台探讨桂枝茯苓丸对乳腺癌的干预机制

    王雪梅鲍慧中马天玥罗慧英...
    3389-3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多数据平台与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探讨桂枝茯苓丸对乳腺癌的干预机制,并通过细胞试验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乳腺癌相关数据集,分析乳腺癌差异基因;从TCMSP数据库中筛选出桂枝茯苓丸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基因;2组靶基因映射出桂枝茯苓丸治疗乳腺癌的关键靶基因.通过TCGA数据平台分析关键靶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通过TIMER、CPTAC Data Portal、Kaplan-Meier plotter、TISIDB、SangerBox等数据平台分析该表达与乳腺癌免疫微环境、免疫浸润水平、基因组异质性、免疫亚型和分子亚型以及不良预后的关系.通过Metascape分析平台对关键靶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寻找可能信号通路.最后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通过CCK-8试验、细胞划痕试验、Transwell小室试验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在体外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桂枝茯苓丸中有效成分42个,对应靶点185个,与GEO数据库映射得到与乳腺癌治疗相关的关键靶点14个,经与TCGA中乳腺癌差异基因比对,得到桂枝茯苓丸治疗乳腺癌的6个关键靶基因.这6个靶基因表达与乳腺癌中6种免疫细胞水平、3个免疫微环境评分、乳腺癌免疫亚型及分子亚型都有很强的相关性(P<0.05),在基因组异质性相关性上也表现出了一致性,且与不良预后有密切的关系(P<0.05).经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6个基因主要富集在PI3K/Akt等信号通路上.细胞试验发现桂枝茯苓丸含药血清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HCC1937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还可降低HCC1937细胞中p-Akt/Akt、p-PI3K/PI3K蛋白相对表达,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桂枝茯苓丸可能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实现对乳腺癌的干预作用.

    桂枝茯苓丸乳腺癌生物信息分析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微环境

    1-甲基-4-亚硝基哌嗪国家标准物质的研制及其核磁定量考察

    关皓月冯玉飞孙百浩牛剑钊...
    3399-3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1-甲基-4-亚硝基哌嗪为例,介绍亚硝胺类化合物标准物质研制过程,并讨论采用核磁定量方法分析时需注意的问题.方法 采用气质联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法对该原料进行结构确证,定量考察方面进行HPLC纯度分析及水分测定;采用质量平衡法计算1-甲基-4-亚硝基哌嗪的含量,同时辅以定量核磁共振法验证本批原料的含量.结果 本批1-甲基-4-亚硝基哌嗪原料结构准确,在定量核磁考察中发现采用不同内标物对核磁定值结果影响较大.结论 由于1-甲基-4-亚硝基哌嗪本身具有碱性,使得其在核磁定量分析中采用酸性内标物测定易降低含量数值,因此提示对于该类样品在核磁定量过程中应选择适宜的内标物.

    国家标准物质1-甲基-4-亚硝基哌嗪质量平衡法

    尼莫地平口服溶液中降解杂质的结构鉴定及分析

    叶慧贾飞陈晓萍宋霄霄...
    3404-3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尼莫地平口服溶液中2个未知降解杂质进行结构鉴定和分析测试.方法 通过二维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2DLC-HRMS)推测未知杂质的化学结构,并采用定向合成的方式获得杂质单体,经核磁共振1H-NMR、13C-NMR对杂质结构进行确证,采用Thermo Syncronis Ci8(250 mm ×4.6 mm,5 μm)色谱柱,以5 mmol·L-1磷酸二氢钾(pH 2.8)为流动相A,以甲醇-乙腈(50:5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35 nm.结果 尼莫地平与其降解杂质分离良好,各杂质校正因子均在0.80~1.10.结论 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好,可有效分离和测定尼莫地平口服溶液中的有关物质.本研究可为尼莫地平口服溶液及其他剂型的杂质控制提供参考.

    尼莫地平结构解析降解杂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钩藤代煎液中6种生物碱的稳定性研究

    嵇书霞陈奕灵钱跹须秋萍...
    3411-3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测定钩藤代煎液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毛钩藤碱和去氢毛钩藤碱的含量,考察不同储存条件对有效成分的放置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UHPLC-MS/MS,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柱温为30 ℃;进样量为2μL,质谱检测采用动态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考察不同储存温度和储存时间对钩藤代煎液中6种有效成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毛钩藤碱和去氢毛钩藤碱运用本法被成功分离,且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均良好;低温储存的药液14d内6种生物碱基本稳定,常温储存3d内基本稳定,高温储存较不稳定.结论 所建立的UHPLC-MS/MS稳定、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钩藤代煎液中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冷藏有利于钩藤代煎液的稳定性.

    钩藤代煎液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