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杨志明

月刊

1002-1892

cjrrs@163.net

028-85422431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跨学科的医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骨科、手外科、显微外科、整形外科、颌面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各临床学科、研究室,无论是采用手术方法进行组织、器官的移植与移位,采用生物制品或非生物制品进行植入或替代,以及采用非手术方法等,进行组织结构的修复、重建功能、改善外形等有关的学术论文、临床经验总结、基础研究、有前瞻性见解的个案报道,有关的新技术、新疗法、经验教训、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国外最新文献摘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矿化胶原仿生骨材料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陈拓宇王硕李博杨凯元...
    1427-1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矿化胶原(mineralized collagen,MC)骨支架在不同类型颅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多孔MC支架(porous MC,pMC)、致密MC支架(compact MC,cMC)及双相MC复合支架(biphasic MC,bMC)的适用性及修复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0月-2022年4月105例应用pMC、cMC和bMC进行颅骨缺损修补的患者临床资料.男63例,女42例;年龄3个月~55岁,中位年龄22.7岁.颅脑外伤后去骨瓣减压导致颅骨缺损37例,单纯开颅手术导致颅骨缺损58例,因肿瘤复发或出血导致的二次手术开颅去骨瓣减压后颅骨缺损10例.颅骨缺损范围1.5~126.0 cm2.根据患者颅骨缺损范围和年龄选择相应MC支架,58例颅骨缺损面积<3 cm2者采用pMC行颅骨修补(pMC组),45例缺损面积≥3 cm2且年龄≥5岁者采用cMC行颅骨修补(cMC组),2例缺损面积≥3 cm2且年龄<5岁者采用bMC行颅骨修补(bMC组).术后通过临床随访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术后骨再生、修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材料相关并发症发生,如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过度骨化、排斥反应.术后6个月头颅CT示均可见骨生长,术后12个月头颅CT示所有患者骨缺损完全消失或近全消失,pMC组58例均已修复.pMC组术后12个月缺损部位及对侧正常颅骨板的CT值分别为(1 123.74±93.64)HU和(1 128.14±92.57)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1,P=0.795).结论 MC在颅骨缺损修复中展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成骨诱导能力,pMC适用于小面积缺损修复,cMC适合大面积缺损修复,而bMC适用于低龄儿童颅骨缺损修复.

    矿化胶原支架颅骨缺损生物相容性成骨诱导

    盂肱关节骨性结构对肩关节前向不稳定的影响

    陈毅秦萌阳庞龙郭斌...
    1433-1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盂肱关节骨性结构行三维CT重建分析,明确其对肩关节前向不稳定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24年1月收治的48例单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不稳组)及46例非肩关节疾病就诊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性别、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组患者年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肩胛盂三维CT重建检查,测量肩胛盂高度、肩胛盂宽度、肩胛盂高宽比、肩胛盂倾斜角、肱骨头包含角及肩胛盂扭转角等盂肱关节形态学参数.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并分男、女性别分别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肩关节前向不稳定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间比较以及男、女性别两组间比较均显示,不稳组的肩胛盂高宽比大于对照组,肩胛盂宽度和肱骨头包含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肩胛盂高度、肩胛盂倾斜角及肩胛盂扭转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森林模型准确度为0.84,结果示肩关节前向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前4位分别是肩胛盂高宽比、肱骨头包含角、年龄、肩胛盂宽度.结论 肩胛盂高宽比和肱骨头包含角是肩关节前向不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

    肩关节前向不稳定盂肱关节三维CT重建

    广告目次

    1438页

    关节镜下自体髂骨植骨三滑轮四点防旋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周明龚礼侯慧铭邹文...
    1439-1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髂骨植骨三滑轮四点防旋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2月-2022年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4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伴关节盂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关节镜下髂骨植骨三滑轮四点防旋固定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2~40岁,平均31.2岁.肩关节脱位4~10次,平均6.8次.初次脱位至该次就诊时间为1~6年,平均3.3年.肩关节不稳严重程度评分(ISIS)为(7.2±0.8)分,Beighton评分为(2.9±2.4)分,关节盂骨缺损宽度比例为26.64%±1.86%.手术前后采用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Constant评分以及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评价肩关节疼痛及功能;肩关节CT评估移植骨块位置、愈合以及吸收重塑(关节盂面积)情况.结果 1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5~13.8个月,平均12.0个月.患者术后肩关节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UCLA评分、Constant评分及ASES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随时间延长,上述指标均进一步改善,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复查示,骨块完全填补关节盂缺损,位置良好且未发生明显移位,随时间延长骨块均愈合,并部分吸收、塑形.术后关节盂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关节盂面积逐渐减小,但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髂骨植骨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时,采用三滑轮四点防旋固定,能够有效防止骨块旋转,固定更牢靠且操作简便,可取得良好疗效.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三滑轮四点防旋髂骨植骨固定术

    超声下注射不同白细胞浓度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冈上肌腱损伤的疗效比较研究

    李旭李军戴莹郭孝菊...
    1445-1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多次注射不同白细胞浓度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冈上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30例冈上肌腱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注射贫白细胞PRP(leukocyte-poor PRP,LP-PRP)10例、富白细胞PRP(leukocyte-rich PRP,LR-PRP)11例、曲安奈德9例治疗,共注射4次,每2次注射间隔7~10 d.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患肩侧别、Ellman分型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SES)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1、3、6个月,采用VAS评分、Constant评分、DASH评分、ASES评分评价肩关节疼痛及功能;MRI复查观察冈上肌腱愈合情况.结果 3组治疗过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个月,平均6.5个月.LR-PRP组、LP-PRP组注射后ASES评分、Constant评分逐渐增高,VAS评分、DASH评分降低,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除LR-PRP组3、6个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上述评分其余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安奈德组注射后1个月Constant评分较注射前增高、VAS评分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间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注射后1个月3组Constant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时间点各项评分LR-PRP组和LP-PRP组均优于曲安奈德组(P<0.05);LR-PRP组和LP-PRP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复查示仅LP-PRP组4例患者注射后6个月冈上肌腱损伤部位较前有修复痕迹,其余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肌腱修复迹象.结论 与曲安奈德治疗相比,超声引导下多次注射LP-PRP及LR-PRP均可促进冈上肌腱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缓解疼痛,且LP-PRP治疗后可见影像学改善.

    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富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冈上肌腱肩袖损伤

    更正启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1450页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与否对中远期疗效影响的比较研究

    刘特陶冶宋俊雷贾承奇...
    1451-1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行髌骨置换与否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3年3月-2015年9月行双侧TKA的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一侧行髌骨置换(置换组),另一侧不行髌骨置换(对照组).男4例,女22例;年龄51~65岁,平均59岁.Kellgren-Lawrence分级:双膝Ⅳ级21例、Ⅲ级5例.两组手术侧别及术前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的临床和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膝前痛定位点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患者双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有无髌前弹响、束缚感、髌腱无力、捻发音或握雪感等异常体征,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主观评价包括人工关节遗忘评分(FJS)、膝关节高级活动困难程度(包括屈曲负重、上楼、下楼、下蹲起立、下跪、伸膝、盘腿7个项目);采用KSS临床/功能评分及VA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定位图进行膝前痛位置定位.结果 置换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住院时间8~23 d,平均12.6 d.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1年,平均9.7年.除1例因内科疾病导致多器官衰竭于术后9年死亡以及5例影像学资料不全,余20例患者经影像学评估后发现,对照组1侧膝关节发生髌骨脱位;其余患者无假体失败(断裂、松动、移位等)、髌骨骨折、髌骨坏死、髌骨不稳、髌韧带断裂、假体翻修等发生.患者两侧膝关节均无因髌骨相关并发症或膝前痛导致的再次手术.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双膝关节髌前弹响、束缚感、髌腱无力、捻发音或握雪感等异常体征发生率,膝关节高级活动困难发生率,以及膝前痛定位点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KSS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两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和末次随访时,两组FJ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初次TKA中行髌骨置换与否具有相似的中、远期疗效.

    膝骨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

    布比卡因脂质体局部浸润麻醉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镇痛疗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郑善斌胡虹钰夏天卫邵连生...
    1458-1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究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中使用布比卡因脂质体(liposomal bupivacaine,LB)进行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LIA)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方法 2024年1月-7月共8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将患者分为LB组和"鸡尾酒"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手术侧别、Kellgren-Lawrence分级及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LIA及全病程镇痛管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疼痛相关指标[静息以及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口服吗啡总用量、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口服吗啡总用量及出院前手术满意度和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h"鸡尾酒"组患者静息VAS评分和活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LB组,术后60、72hLB组静息VAS评分明显低于"鸡尾酒"组,术后60 h LB组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鸡尾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LB组患者睡眠评分高于"鸡尾酒"组(P<0.05);术后当天和术后1 d两组患者睡眠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UKA术中使用LB进行LIA能够较长时间缓解患者术后疼痛,而短效止痛效果较"鸡尾酒"疗法差,对于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和UKA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未见显著优势.但LB能减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发生,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失眠等精神疾病的UKA患者推荐使用LB.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布比卡因脂质体"鸡尾酒"疗法局部浸润麻醉镇痛效果随机对照研究

    基于膝关节冠状面对线分型的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

    王云鑫许平鲁宁李文金...
    1466-1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膝关节冠状面对线(coronal plane alignment of the knee,CPAK)分型方法建立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分型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方法 基于6名健康志愿者膝关节CT扫描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其中男5名,女1名;年龄23~25岁,平均24.2岁.左、右膝各3名.CPAK分型分别为Ⅰ~Ⅵ型.在材料属性、边界条件、轴向载荷相同条件下,对膝关节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仿真分析,基于Von Mises应力云图及位移云图,比较不同分型膝关节半月板、胫骨软骨、股骨软骨峰值应力及半月板位移.结果 构建的膝关节有限元模型经验证有效,应力和位移结果与既往文献相符.在1000N轴向载荷下,应力云图显示CPAK Ⅲ型半月板与胫骨软骨内、外侧应力分布差异最大,外侧峰值应力分别为9.9696 MPa和2.602 7 MPa,分别是内侧的173%和165%.Ⅳ型股骨软骨内、外侧峰值应力差异最大,内侧达外侧的221%.位移云图显示除Ⅲ和Ⅵ型外,内侧半月板位移均大于外侧.Ⅲ型半月板内、外侧位移差异最大,外侧达内侧的170%.结论 同一关节线倾斜角类型中,内翻位、中立位膝关节内、外侧应力分布相较于外翻位更均匀.同时远端顶点有助于减轻内翻膝关节内、外侧应力分布不均,但会增加外翻膝关节内、外侧应力分布不均.

    膝关节冠状面对线分型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3D打印体外导板辅助髋关节镜治疗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前瞻性研究

    杨东强魏松松刘一军胡勇...
    1474-1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前瞻性研究,探讨3D打印体外导板辅助髋关节镜治疗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22年9月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凸轮型FAI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12例;年龄19~66岁,平均42岁.自然病程3~120个月,平均22.2个月.术前内旋-外旋活动度为(28.70±4.50)°,α角为(69.04±0.99)°,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5±0.2)分,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为(50.5±0.7)分.均采用3D打印体外导板辅助髋关节镜治疗.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均完善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Dunn位X线片上测量患侧髋关节α角,MRI观察有无盂唇损伤;行三维CT+重建检查计算凸轮成形范围与术前模拟打磨区域重合的百分比.采用VAS评分、改良HH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例患者出现足背麻木,给予营养神经等常规药物治疗,1个月后症状消失;2例出现会阴区皮肤损伤,对症处理后自愈.无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以及切口深部感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凸轮成形范围与术前模拟打磨区域重合的百分比为81.6%~95.3%,平均89.8%.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末次随访时,内旋-外旋活动度为(40.10±2.98)°,α角为(43.72±0.84)°,VAS评分为(1.8±0.2)分,改良HHS评分为(72.1±1.3)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体外导板辅助髋关节镜治疗凸轮型FAI安全、可行,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3D打印技术髋关节镜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