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杨志明

月刊

1002-1892

cjrrs@163.net

028-85422431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跨学科的医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骨科、手外科、显微外科、整形外科、颌面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各临床学科、研究室,无论是采用手术方法进行组织、器官的移植与移位,采用生物制品或非生物制品进行植入或替代,以及采用非手术方法等,进行组织结构的修复、重建功能、改善外形等有关的学术论文、临床经验总结、基础研究、有前瞻性见解的个案报道,有关的新技术、新疗法、经验教训、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国外最新文献摘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股骨转子间骨折前方骨折线对髓内钉术后前侧皮质复位丢失的影响

    陈时益张世民熊文峰胡孙君...
    391-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A2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前方骨折线位置及其对头髓钉内固定术后前侧皮质复位丢失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3年2月95例符合选择标准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头髓钉内固定治疗,且术中及术后影像学资料完整.其中,男37例,女58例;年龄61~97岁,平均79.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7h~11d,平均2.8d.根据2018-AO/OTA分型标准,31-A2.2型39例,31-A2.3型56例.记录术中透视前侧皮质对位满意例数.将术前CT资料导入Mimics17.0软件,模拟骨折复位后测量前方骨折线与转子间线骨性隆嵴距离,并根据该距离将骨折分为跨囊、囊外和囊内骨折;于术后2周内CT三维重建观察发生前侧皮质复位丢失例数.对各类型骨折中,术中对位满意者术后发生前侧皮质复位丢失情况进行比较,观察术后前侧皮质复位丢失与前方骨折线位置的关系.结果 9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跨囊骨折52例(54.7%)、囊外骨折24例(25.3%)、囊内骨折19例(20.0%).52例跨囊骨折者,术中透视对位满意41例中术后发生前侧皮质复位丢失4例(9.8%);24例囊外骨折者,术中透视对位满意19例术后均无前侧皮质复位丢失;19例囊内骨折者,术中透视对位满意16例中术后发生前侧皮质复位丢失7例(43.8%).各组间术后前侧皮质复位丢失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8,P=0.003).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6个月,平均9个月.91例获得骨折愈合,4例骨折未愈合.结论 对于AO/OTA A2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前方骨折线位于关节囊内者术后容易发生前侧皮质复位丢失.

    股骨转子间骨折皮质支撑复位前方骨折线

    G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折顶技术联合直角钳撬拉治疗老年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韩晓亮刘旭陈功强陈东生...
    398-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G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折顶技术联合直角钳撬拉辅助复位治疗老年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74例老年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术中应用折顶技术联合直角钳撬拉进行复位并髓内钉固定(研究组),36例术中应用有限切开复位联合其他复位方法并髓内钉固定(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侧别及分型、合并内科疾病、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Baumgaertner等及张世民等的骨折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2个月.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根据Baumgaertner等及Chang等的骨折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骨折复位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除对照组2例发生髋内翻畸形外,两组其余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髓内钉断裂、螺旋刀片切割、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老年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G臂X线机透视下折顶技术联合直角钳撬拉辅助复位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质量.

    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G臂X线机折顶技术直角钳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更正启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404页

    联合偏转角内收型分型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董一平骆聪聪张宁尤若楠...
    405-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偏转角内收型(combined deflection angle classification adduction type,CDAC-ADT)分型与股骨颈骨折经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21例CDAC-ADT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69例,女52例;年龄19~79岁,平均48.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2例,高处坠落伤24例,摔伤4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2 d,平均6.0 d.其中CDAC-ADT Ⅰ型18例、Ⅱ型46例、Ⅲ型57例;Garden分型Ⅱ型6例、Ⅲ型103例、Ⅳ型12例;按骨折线位置分型,头下型26例、经颈型88例、基底型7例.均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发生情况,并分析并发症与CDAC-ADT分型、Garden分型、骨折线位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4个月,平均24.9个月.术后共发生内固定失败10例、骨折不愈合7例、股骨头坏死30例.相关性分析示,患者CDAC-ADT分型与总体并发症发生、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均具有相关性(P<0.05),Pearson列联系数r分别为0.435、0.251、0.254、0.241;Garden分型与总体并发症发生、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无相关性(P>0.05),与股骨头坏死具有相关性(P<0.05),Pearson列联系数r为0.251.骨折线位置分型与总体并发症发生及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AC-ADT分型与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存在明显相关性,可用于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预测.

    股骨颈骨折并发症联合偏转角Garden分型骨折线位置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中青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刘英科马文龙田可为范克杰...
    412-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3种手术方式治疗中青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以期为临床选择恰当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03例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倒三角空心螺钉固定37例(空心螺钉组)、倒三角空心螺钉联合偏轴螺钉固定34例(偏轴螺钉组)、倒三角空心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32例(支撑钢板组).3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身体质量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侧别及Garden分型、术前是否牵引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术后6、12个月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计算两时间点差值(变化值)进行组间比较;复查X线片,评价骨折复位质量(Garden指数)及愈合情况,以及内固定失效、股骨头坏死发生情况.结果 3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与空心螺钉组及偏轴螺钉组相比,支撑钢板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增多、透视次数减少、骨折复位质量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螺钉组与偏轴螺钉组骨折复位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均少于偏轴螺钉组(P<0.05).3组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52个月,平均36.0个月,随访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影像学复查示,3组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轴螺钉组及支撑钢板组骨折愈合以及患者术后开始部分负重、完全负重均早于空心螺钉组(P<0.05),偏轴螺钉组与支撑钢板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Harris评分变化值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支撑钢板组及偏轴螺钉组内固定失效发生率低于空心螺钉组(P<0.05),而偏轴螺钉组与支撑钢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撑钢板组大腿外侧激惹症状发生率低于空心螺钉组(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轴螺钉组及支撑钢板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均低于空心螺钉组(P<0.05),而偏轴螺钉组与支撑钢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青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与单纯倒三角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联合内侧支撑钢板或偏轴螺钉内固定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同时,联合偏轴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少于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内固定,因此倒三角空心螺钉联合偏轴螺钉固定可能是更好选择.

    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侧支撑钢板偏轴螺钉内固定

    广告目次

    421页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Rockwood Ⅰ~Ⅲ型髌骨骨折

    李艺阿里木江·阿不来提买买提明·赛依提程二林...
    42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Rockwood Ⅰ~Ⅲ型髌骨骨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6例髌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4例,女2例;年龄19~72岁,平均44.5岁.致伤原因:跌伤12例,交通事故伤4例.骨折Rockwood分型:Ⅰ型2例,Ⅱ型9例,Ⅲ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5d,平均9d.术中骨折复位后,选择合适形状解剖型锁定钢板修剪塑形后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Bö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X线片复查骨折复位以及愈合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65~100 min,平均75.3 min;术中出血量10~35 mL,平均25.6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6个月,平均19.7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复位满意,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为90~95分,平均93.0分;Bö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为27~30分,平均28.8分,其中优12例、良4例;VAS评分为0~1分,平均0.3分;健、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5°(140°,150°)vs 145°(140°,145°);Z=1.890,P=0.059].结论 Rockwood Ⅰ~Ⅲ型髌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可获得坚强固定,且手术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程度轻.

    髌骨骨折RockwoodⅠ~Ⅲ型骨折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

    表面覆盖抗生素骨水泥的钢板内固定技术一期治疗Gustilo ⅢB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疗效分析

    康永强吴永伟芮永军张庆庆...
    426-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表面覆盖抗生素骨水泥的钢板内固定技术一期治疗Gustilo ⅢB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4例Gustilo ⅢB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5~65岁,平均45.8岁.胫骨近端骨折3例,中段骨折6例,远端骨折15例;腓骨骨折21例.受伤至急诊手术时间3~12h,平均5.3 h.患者均存在软组织缺损,缺损范围10cm×5cm~32cm×15cm.受伤至皮瓣移植覆盖创面时间为1~7d,平均4.1 d;皮瓣切取范围10cmx5cm~33 cmx15 cm.10例患者有骨缺损,骨缺损长度2~12 cm,平均7.1 cm.所有患者急诊清创后用表面覆盖抗生素骨水泥的钢板固定胫骨断端,骨缺损区填塞抗生素骨水泥,7 d内游离皮瓣覆盖创面,更换骨水泥同时进行骨折确定性内固定.骨缺损患者于7~32周,平均11.8周取出所有骨水泥,骨缺损区植骨.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患肢伤口愈合、并发症及骨愈合情况;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根据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包括躯体健康总得分(PCS)、心理健康总得分(MCS)]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8个月,平均21.6个月.患肢均保肢成功,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供区发生瘢痕增生1例,瘢痕周围皮肤感觉减退(S3级)1例.小腿受区发生感染2例,其中1例为一期皮瓣移植后伤口浅表感染,经再次清创后愈合;l例为二期植骨后骨感染形成窦道,3个月后再次清创行Ilizarov截骨搬运治疗后8个月骨愈合.余23例患者骨愈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6.1个月.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PCS评分分别为(44.4±6.5)、(68.3±8.3)、(80.4±6.9)分,MCS评分分别为(59.2±8.2)、(79.5±7.8)、(90.0±6.6)分,均呈逐步升高趋势,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面覆盖抗生素骨水泥的钢板内固定技术用于一期治疗Gustilo ⅢB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可降低骨折内固定感染风险,具有减少并发症及患者功能恢复快的优势.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骨移植内固定抗生素骨水泥

    锁定钢板联合空心螺钉垂直加压治疗Sanders 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

    张洋赵永杰杜瑞刘颖...
    432-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联合空心螺钉垂直加压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3月-2022年4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28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5例采用锁定钢板联合空心螺钉垂直加压治疗(研究组),63例采用单纯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侧别及Sanders分型、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包括总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力线评分)评价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情况,并于X线片上测量跟骨宽度、跟骨高度、跟骨长度、Böhler角、Gissane角等影像学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1例和2例切口愈合不良.术后12个月,两组间跟骨长度、跟骨高度、Gissane角及Böhler角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跟骨宽度手术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AOFAS评分总分手术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示,研究组疼痛和功能评分手术前后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力线评分手术前后差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锁定钢板固定相比,锁定钢板联合空心螺钉垂直加压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跟骨距下关节面宽度,避免腓骨长短肌撞击,减轻患者疼痛,增加距下关节活动度,临床效果较好.

    跟骨骨折锁定钢板空心螺钉内固定

    新型钩匙状解剖锁定板与常规外踝解剖锁定钢板治疗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疗效比较

    崔程程付炳金杨伟强刘颖...
    438-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钩匙状解剖锁定板治疗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5例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采用新型钩匙状解剖锁定板治疗,23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外踝解剖锁定钢板治疗,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Danis-Weber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及合并韧带损伤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部分负重时间、返回工作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背伸、跖屈、内翻、外翻活动度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对患者踝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5.1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部分负重时间和返回工作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出现1例关节僵硬,对照组出现1例关节面移位、1例关节僵硬和1例创伤性关节炎;两组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者踝关节跖屈、背伸、内翻、外翻活动度和VAS评分均逐渐改善,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的AOFAS评分差值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外踝解剖锁定钢板相比,采用新型钩匙状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更牢靠,有利于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使患者更早负重,尽早返回工作岗位,且手术时间无显著延长,临床效果满意.

    外踝骨折踝关节内固定新型钩匙状解剖锁定板外踝解剖锁定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