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伴颈椎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颈椎后凸与脊髓受压的影像学特征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36例单节段CSM伴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颈椎X线片后凸顶点与颈椎MRI脊髓压迫点的位置关系分为3组:相同组(A组,20例,两点处于相同位置)、相邻组(B组,10例,两点位置相邻)、相隔组(C组,6例,两点位置相隔>1个椎体).3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变节段、病程及术前C2~7角、C2~7矢状位轴向距离(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C7倾斜角(C7 slope,C7S)、后凸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行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并于颈椎X线片和MRI上测量矢状位参数(C2~7角、C2-7 SVA、C7S、后凸Cobb角、融合节段高度),并计算后凸矫正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手术前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与JOA评分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 36例患者中,仅A组发生1例吞咽困难,术后3d吞咽困难症状消失,余患者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20.1个月;3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各影像学指标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组后凸矫正率显著优于C组,JOA评分改善率显著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示,JOA评分改善率与末次随访时C2~7角、后凸Cobb角成负相关(r=-0.424,P=0.010;r=-0.573,P<0.001),与末次随访时C7S及后凸矫正率成正相关(r=0.336,P=0.045;r=0.587,P<0.001),与其余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 颈椎后凸顶点与脊髓压迫点在影像学上主要存在3种位置关系,并对ACDF术后临床效果和矢状位参数产生影响,颈椎后凸顶点与脊髓压迫点相同者临床疗效和矢状位参数改善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