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杨志明

月刊

1002-1892

cjrrs@163.net

028-85422431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跨学科的医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骨科、手外科、显微外科、整形外科、颌面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各临床学科、研究室,无论是采用手术方法进行组织、器官的移植与移位,采用生物制品或非生物制品进行植入或替代,以及采用非手术方法等,进行组织结构的修复、重建功能、改善外形等有关的学术论文、临床经验总结、基础研究、有前瞻性见解的个案报道,有关的新技术、新疗法、经验教训、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国外最新文献摘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腔镜和机器人手术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前世今生

    张晴谢妍妍梁法清冯玉...
    769-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针对乳腺疾病开展的腔镜和机器人手术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乳腺疾病腔镜与机器人手术相关研究文献,从其发生发展的困境、本团队结合临床实践对腔镜手术的创新性演变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传统腔镜手术尽管具备创伤小、美容学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但由于建腔存在一定困难,限制了其发展.本团队创新性提出"逆序法"、辅助孔等理论与方法,通过改变手术操作顺序、增加微小辅助孔将单孔操作变成多孔操作等技巧,解决了制约腔镜手术在乳腺疾病领域进展的困难,有利于腔镜手术普及并推广.在乳腺腔镜假体重建手术方面,降落伞补片法拓宽了其适应证,使乳房具备一定下垂度患者也能获益;而术后调整思想通过对重建术后乳房外形的早期干预,进一步完善了重建手术的美容学效果.源于腔镜手术理论的机器人手术进一步提升了手术精准度和稳定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而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过度消耗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结论 经过理论创新,腔镜手术已普遍适用于乳腺疾病领域的肿物切除和全乳切除后重建,沿用其理论的机器人手术在乳房重建方面可以进一步降低学习难度,但目前仍缺少高水平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腔镜及机器人乳腺手术的外科学安全性、肿瘤学安全性以及术后美容学效果,这也是后续研究的重要方向.

    乳腺疾病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微创

    关于举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23次学术交流大会的通知(第一轮)

    中国康复医学会
    775页

    腔镜辅助下良性乳腺肿块切除和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应用与进展

    王徐立人熊敏邵志博修秉虬...
    776-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乳腺外科腔镜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在良性乳腺肿块切除和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并综述国内保乳手术中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强调技术推广和同质化的挑战,展望腔镜技术在乳腺外科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方法 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乳腺外科腔镜技术的历史演变、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性回顾和分析,重点讨论腔镜技术在良性乳腺肿块切除和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优势与不足.结果 腔镜技术在良性乳腺肿块切除和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改善了患者术后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尤其在无痕手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腔镜技术也面临术中视野受限和手术时间延长等问题,导致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存在一定争议.结论 腔镜技术在乳腺外科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一定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技术改进和临床研究,以解决现有问题,推动技术推广和实现同质化将是腔镜技术在乳腺外科领域发展的关键.

    微创手术腔镜乳腺肿块切除保乳手术

    腔镜下双平面假体植入与胸肌前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申鹏杜正贵尤伟于博凡...
    781-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探讨腔镜下双平面假体植入与胸肌前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疗效差异,以期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3年1月-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4例女性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n=27),腔镜下腺体切除后分别采用双平面假体植入、胸肌前假体植入重建乳房.两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侧别、乳腺癌临床分期、分子分型、病程、健侧乳房体积、患侧乳房下垂度及术前Breast-Q评分(社会心理健康、性健康、乳房满意度、胸部躯体健康)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7d内总引流量、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乳房重建疗效相关指标(乳头横、纵向距离差),以及Breast-Q评分各项目手术前后差值(变化值).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7 d内总引流量、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3个月.试验组3例(11.11%)、对照组5例(18.52%)发生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试验组乳头横、纵向距离差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Breast-Q评分各项目均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各项目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患者,与胸肌前假体植入重建乳房相比,腔镜下双平面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乳腺癌腔镜手术乳房重建双平面假体植入前瞻性研究

    腔镜下乳腺癌根治术并全胸肌后乳房植入物重建的临床应用

    贺湘眉侯兰王东辉杨柳...
    786-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腔镜下乳腺癌根治术并全胸肌后乳房植入物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4月-2023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3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7~61岁,平均43.8岁;肿瘤最长径1.00~7.10 cm,平均2.70 cm.病理学检查示雌激素受体阳性108例,孕激素受体阳性108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40例.均行腔镜下乳腺癌根治术并全胸肌后乳房重建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假体大小,以及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缺血、皮瓣缺血、感染及包膜挛缩等情况;使用Breast-Q2.0评分量表行乳房美学、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估(包括乳房满意度评分、社会心理健康评分和胸部疼痛评分).根据该技术开展后实施手术的时间,将患者分为第1年内手术组(A组25例)和1年后手术组(B组113例),比较两组上述结局指标;根据术后随访时间将患者分为短期组(随访时间<1年)和长期组(随访时间≥1年),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术后Breast-Q2.0评分.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20.76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3.77 mL,假体大小平均218.37 mL.术后发生NAC缺血21例(15.22%),皮瓣缺血30例(21.74%),感染23例(16.67%),包膜挛缩33例(23.91%),假体取出2例(1.45%).除A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5)外,两组术中出血量、假体大小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短期组33例,长期组105例,两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绝经例数、新辅助化疗例数、腋窝淋巴结清扫例数、乳房罩杯、乳房下垂程度及术后放疗构成比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Breast-Q2.0评分中乳房满意度评分为33~100分,平均60.9分;社会心理健康评分为38~100分,平均71.3分;胸部疼痛评分为20~80分,平均47.3分.其中长期组患者社会心理健康评分高于短期组(P<0.05);两组乳房满意度评分及胸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49 d和689 d复发;无复发生存率为98.62%.结论 腔镜下乳腺癌根治术并全胸肌后乳房植入物重建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重建后的乳房美学效果较好.

    腔镜手术乳房重建术乳腺癌根治术

    广告目次

    792页

    顺序法纯单孔腔镜保乳术治疗不同象限早期乳腺癌的疗效研究

    周千贺刘健宇王文政李英谱...
    793-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顺序法纯单孔腔镜保乳术(sequential method pure single-port lumpectomy-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SMPSL-BCS)治疗早期乳腺癌时,不同象限肿瘤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23年1月-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00例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肿瘤所在象限,患者分为外上象限组(外上组)、外下象限组(外下组)、内上象限组(内上组)、内下象限组(内下组),每组50例.4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婚姻状况、合并症、病变乳房侧别、超声检查肿瘤最大直径、病理检查肿瘤最大直径、临床分期、分子分型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4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1~3个月,拔管后皮下积液、切口感染、浅表皮肤灼伤)、远期并发症(>3个月,皮瓣胸大肌粘连、乳房外观和形状改变、感觉不适)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对保乳手术美容效果评级.结果 手术时间外上组最短,其次为内上组、外下组,内下组最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外上组最少,其次为外下组、内上组,内下组最多;除外上组与外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外上组最少,其次为外下组、内上组,内下组最多;除外下组与内上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内下组明显长于其他组(P<0.05).4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8个月;其中193例随访达6个月,其中外上组48例、外下组47例、内上组49例、内下组49例.术后早期,除内下组拔管后皮下积液发生率高于外上组、外下组(P<0.05)外,其余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内下组皮瓣胸大肌粘连、乳房外观和形状改变发生率高于外上组、外下组,感觉不适发生率高于外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保乳手术美容效果评价,外上组、外下组、内上组保乳手术美容效果明显优于内下组(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PSL-BCS治疗早期乳腺癌时,肿瘤位于外上象限患者效果最佳,外下、内上象限患者效果类似,内下象限患者效果不具备显著优势且建议不作为首选术式.

    乳腺癌顺序法纯单孔腔镜保乳术导丝定位肿瘤位置

    乳腺癌腔镜辅助下背阔肌肌瓣乳房重建术临床疗效分析

    李江涛刘晨璐欧欣瑜陆艺文...
    801-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腔镜辅助下背阔肌肌瓣乳房重建术的优缺点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9月-2023年3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6~69岁,平均48.7岁.肿瘤均为单侧,左侧17例,右侧9例.原发肿瘤直径1.0~7.0 cm,平均2.7 cm.肿瘤病理分期:T111例、T214例、T31例;N010例、N111例、N22例、N33例;初诊时无患者发生远处转移(M0).其中10例行保乳手术,16例行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全切术;术后均行腔镜辅助下背阔肌肌瓣乳房重建术.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3 d引流量;术后6个月采用Breast-Q评分量表中的背部满意度问卷评估患者对背部手术的满意度.结果 手术时间280~480 min,平均376.7 min;切口长度10~15 cm,平均12.2 cm;术后3d引流量500~1 600 mL,平均930.2 mL.术后发生血清肿4例,切口裂开1例,胸壁麻木1例,患侧上肢水肿1例.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0.1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背阔肌肌瓣坏死、背阔肌萎缩及肩关节活动障碍;2例患者术后患侧腋窝淋巴结复发,均无远处转移发生.术后6个月,Breast-Q评分量表中的背部满意度评分为64~100分,平均79.5分;其中行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全切术患者满意度评分为64~100分、平均78.6分,行保乳术患者满意度评分为78~100分、平均81.0分.结论 乳腺癌腔镜辅助下背阔肌肌瓣乳房重建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较轻,美容效果良好,是一种兼具安全性及美容性的术式.

    乳腺癌乳房重建背阔肌肌瓣单孔腔镜

    腔镜奥美定取出联合或不联合即刻胸肌前假体植入隆胸疗效比较

    钟家媛杨焕佐谢妍妍梁法清...
    807-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腔镜奥美定取出联合或不联合即刻胸肌前假体植入隆胸的手术方法、早期安全性及美容学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4月-2024年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行腔镜奥美定取出联合或不联合即刻胸肌前假体植入隆胸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3~73岁,平均50.4岁;身体质量指数16.8~26.6 kg/m2,平均21.5 kg/m2.均为双侧注射奥美定,初次注射至该次手术时间17~26年,平均21.4年.早期安全性通过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估,早期美容学效果采用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包括乳房外形满意度、感觉满意度、弹性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单纯行奥美定取出9例(A组),奥美定取出联合即刻胸肌前假体植入隆胸16例(B组).术中取出奥美定808~1 285 mL,平均1 050.7 mL;取出包膜质量36~169g,平均103.6 g;均使用毛面解剖型假体,大小315~355 mL,中位大小345 mL.手术时间95~395 min,平均194.2 min;手术费用0.8~9.1万元,平均3.3万元.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0~48.1个月,中位时间22.7个月.术中因电刀操作导致皮肤烫伤1例,术后自然愈合,无皮瓣坏死;术后3个月内均未发生术区出血、切口裂开、皮下积气、皮瓣坏死等并发症;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假体轮廓显现、波纹征、包膜挛缩等不良情况;术后1年复查发现2例患者有少量奥美定残留.术后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早期美容学效果,A组乳房外形满意度、感觉满意度、弹性满意度均低于B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奥美定取出联合或不联合胸肌前假体植入隆胸术,术后早期均安全可靠,且具有良好的美容学效果;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建议在奥美定取出后联合即刻假体植入隆胸术,重塑乳房外形.

    乳腺腔镜奥美定胸肌前假体植入隆胸包膜

    达芬奇机器人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中预防热蒸汽损伤皮肤组织临床研究

    陈阔吕鹏威
    813-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即刻假体乳房重建术(robotic nipple-sparing mastectomy and 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R-NSM-IBR)中预防热蒸汽损伤皮肤组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12月接受R-NSM-IBR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28例乳腺癌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术中乳腺切除期间,99例采用覆盖冰水冷却后纱布来降低乳房皮肤温度(A组),29例不作处理(B组).两组患者年龄、手术侧别、身体质量指数、乳腺癌病理类型及接受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术中乳房表面温度、单侧乳腺切除时间以及术中乳房热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B组单侧乳腺切除时间分别为(77.18±9.23)、(76.38±12.8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乳房表面温度为(25.61±0.91)℃,低于B组(33.38±1.1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7例发生皮肤热损伤,其中A组2例(2.0%)、B组5例(17.2%),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1例水庖破裂并感染,最终导致假体取出;其余患者均干预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 R-NSM-IBR术中采用在乳房表面覆盖冰水冷却后纱布降温方法可有效降低热蒸汽损伤皮肤的风险.

    机器人手术乳房重建皮肤热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