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循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胡盛寿

双月刊

1000-3614

xunhuanzazhishe@sina.com

010-68331758

100037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中国循环杂志/Journal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3月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心血管病学术刊物。以从事心血管病专业预防、医疗、科研及教学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自创刊以来,期刊质量不断提高。1993年开始被中国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列为统计源期刊、2004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94年被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1995年以来一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为“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997年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来源期刊及统计源。 1999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列为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2002年被万方数据库的《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2001年被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2005年本刊获得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奖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心房颤动脉冲电场消融术一例

    刘俊李超江勇潘湘斌...
    910-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脉冲电场消融术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领域的新技术.本文报道了全程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脉冲电场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新术式,旨在探索超声心动图引导零射线完成脉冲电场消融术治疗房颤的可行性.

    脉冲电场消融心房颤动超声心动图零射线

    冠状动脉多发血栓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陈璐刘心遥葛兴陈波...
    913-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冠脉)多发血栓应充分判断血栓来源,鉴别其为血栓形成还是冠脉栓塞.本病例为 38 岁男性,因胸痛入院,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急诊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中段、第一对角支开口和右冠脉中段见血栓影,未见明显狭窄.术后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右心室、前壁心肌梗死,予强化抗栓等治疗,择期复查冠脉造影并行腔内影像学可见混合斑块及可疑内膜夹层,考虑不稳定斑块及冠脉夹层继发血栓形成可能,予强化药物治疗.患者出院后定期复诊,病情平稳.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血栓形成

    大动脉间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致急性心肌梗死伴晕厥一例

    潘崇李崇剑王全河尤宏钊...
    917-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动脉间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表现为劳累或活动后胸痛、晕厥,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本文报道 1 例活动时胸痛伴晕厥、意识丧失的青少年患者,起初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通过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后确诊为大动脉间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行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矫治+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恢复良好.

    大动脉间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急性心肌梗死晕厥

    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可行性探讨

    董徽左毓杰蒋雄京
    920-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aldosterone synthase inhibitor,ASI)治疗高血压受到广泛关注,osilodrostat、baxdrostat、lorundrostat和dexfadrostat等药物相继被研发并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本文拟对当前ASI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结果及存在的问题和争议进行阐述,并探讨ASI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可行性.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醛固酮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永久起搏器植入的研究进展

    陈楠彭熙刘俊鹏张慧平...
    924-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适应证逐渐向中低危患者扩展,高度房室阻滞是TAVR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永久起搏器(PPM)植入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从TAVR术后高度房室阻滞发生的解剖学基础、PPM植入指征、预测因素以及该类患者的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永久性起搏器并发症预测因素

    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心脏组织工程在心肌梗死后心脏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卞伟康邹紫莹张子玥王菲...
    931-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细胞的永久丧失和心脏泵功能障碍,而受限于心肌细胞极其有限的自我更新潜能,心脏缺血损伤后的修复能力极其低下.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来源广泛、易分离提取和体外培养的干细胞,因其有益的旁分泌效应而被视为治疗心肌梗死的理想细胞来源.然而MSC及其衍生物在动物模型中呈现出的心脏保护效能并未完全转化为实际的临床获益.近年来,基于MSC的心脏组织工程已广泛应用于心脏再生医学,并在梗死心脏中展现出卓越的修复潜能.本文回顾总结应用组织工程学策略提高MSC及其衍生物心脏修复效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探索能促使MSC疗效实现高效临床转化的潜在策略提供依据.

    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组织工程心脏再生旁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