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株棕熊源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郭志良朱秋艳王雪曾君...
    4510-4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1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裂解性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为多重耐药菌株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以棕熊源大肠杆菌M719-6WT为宿主菌,使用双层平板法从养殖场污水中分离纯化出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利用空斑法测定噬菌体宿主谱,并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基于噬菌体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噬菌体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体外、体内抑菌试验评估噬菌体抑菌效果。[结果]通过双层平板法分离并纯化得到1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命名为pEC-M719-6WT。2,其噬菌斑边缘清晰且透亮。结合透射电镜观察和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噬菌体pEC-M719-6WT。2属于Tevenvirinae亚科肌尾状噬菌体。宿主谱测定结果表明,噬菌体pEC-M719-6WT。2可裂解11株大肠杆菌。该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MOI)为0。1,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为7。0,潜伏期<10 min,裂解周期为70 min,裂解量约为190 PFU/cell。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噬菌体pEC-M719-6WT。2基因组大小为170。441 kb,未发现携带已知的耐药、溶原和毒力相关基因。受体结合试验结果显示,噬菌体pEC-M719-6WT。2可以结合宿主菌表面的脂多糖受体。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当MOI为100时,噬菌体pEC-M719-6WT。2与8 μg/mL四环素联合应用,抑菌时间可延长至24 h;体内保护试验结果表明,2。8 × 105 CFU/mL M719-6WT感染大蜡螟幼虫后,注射2×107 PFU/mL噬菌体pEC-M719-6WT。2可在24和48 h内将大蜡螟幼虫存活率分别提高至100%和70%。[结论]本研究分离获得1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噬菌体,其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和抑菌活性,生物信息学特征明确,体内外抑菌效果较好,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具有治疗临床耐药大肠杆菌感染的潜在应用价值。

    噬菌体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生物学特性比较基因组学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蛋白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吴婕杜菁樊繁任金阳...
    4522-4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核衣壳蛋白(N),并制备具有高效价和特异性强的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PEDV N蛋白氨基酸序列,并预测其抗原性;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Cold Ⅰ诱导表达重组N蛋白,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使用兔多抗制备佐剂与纯化后的重组N蛋白混合后免疫新西兰白兔,收集血清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法测定重组N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并对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验证。[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N蛋白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溶解度。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重组N蛋白大小约为58 ku,主要以可溶性蛋白存在;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该蛋白能与抗His标签的鼠源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ELISA结果显示,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204 800;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抗体稀释度为1∶5 000时能特异性识别重组N蛋白及PEDV感染后的Vero细胞样品中的N蛋白;IFA结果显示,当稀释度为1∶1 000时,该抗体能有效识别PEDV感染细胞样品中的N蛋白。[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效价高和特异性好的兔抗N蛋白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PEDV N蛋白的功能、了解PEDV复制机制和病毒-宿主细胞间的互作提供试验材料,为开发PEDV诊断和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N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2023年成都地区猪圆环病毒3型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进化分析

    黄云川范磊林鑫雷玉...
    4531-4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成都地区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流行与分子遗传进化情况。[方法]试验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从成都地区4家无害化处置场采集病死猪组织样品2 113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料组织PCV3感染情况。设计3对引物对阳性样品的PCV3基因组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通过在线软件拼接PCV3基因组序列、截取ORF2基因序列并推导其氨基酸序列(Cap),进行相似性比对并构建遗传进化树,分析Cap氨基酸序列突变情况。[结果]组织病料检测结果显示,2 113份病死猪组织样品的PCV3阳性率为27。21%(575/2 113)。根据PCR扩增测序结果拼接获得了 15株PCV3基因组序列。相似性比对分析显示,15株PCV3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7。2%~100%,ORF2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7。2%~100%,Cap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6。7%~100%。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12株PCV3属于PCV3a亚型,3株属于PCV3c亚型。15株Cap氨基酸序列中共13株发生了突变,共存在13个突变位点。[结论]成都地区PCV3主要为PCV3a和PCV3c亚型,基因组相似性高,序列较保守,Cap氨基酸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抗原表位。本试验结果提示该地区需制定科学的防控政策,防止病毒蔓延。

    猪圆环病毒3型(PCV3)流行病学分子遗传进化

    广西地区1株牛细小病毒1型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吴奥祺罗宇航任同伟王豪...
    4540-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广西地区牛细小病毒1型(Bovine parvovirus 1,BPV1)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变异情况,为BPV1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方法]试验从广西地区养牛场采集409份犊牛腹泻粪便样本,通过BPV1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使用牛鼻甲骨细胞(BT)对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收集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的BT细胞上清液,通过PCR扩增、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电镜观察等方法进行病毒鉴定。测定BPV1分离株感染BT细胞后不同时间病毒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TCID50),绘制病毒多步生长曲线。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409份粪便样本检测到1例BPV1阳性,阳性率为0。24%。病料接种BT细胞盲传至第3代,可观察到细胞圆缩、弯曲、形成细胞团块、溶解等现象。PCR扩增结果显示,产生CPE细胞上清经PCR扩增可出现特异性条带;电镜可观察到圆形、无囊膜、直径约24 nm的病毒粒子;IFA结果显示,接种分离株的BT细胞内可观察到特异性绿色荧光,成功分离到1株BPV1,命名为GXBS2209。第6代分离株病毒滴度为105。75 TCID50/mL,多步生长曲线显示分离株感染BT细胞后病毒滴度在120 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基因组全长为5 515 bp(GenBank登录号:PP158225),与美国Bovine parvovirus株全基因组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8。7%。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Bovine parvovirus株处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最近。分离株与参考毒株NS1、VP2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8%~99。4%、94。4%~98。1%,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8%~99。5%、90。3%~99。4%;NS1和VP2序列中各有2和3个氨基酸位点替换。[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BPV1,并对其全基因序列进行分析,为后续BPV1的致病机理、疫苗研究以及疾病防控奠定了基础。

    牛细小病毒1型(BPV1)病毒分离序列分析

    猪NLRC5的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马梦瑶贾鑫浩刘航钱梦薇...
    4550-4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NOD样受体家族成员C5(NLRC5)在哺乳动物中广泛表达,并参与调节免疫应答和抗原递呈过程。试验通过真核表达系统表达猪NLRC5基因重组表达产物,并制备猪NLRC5多克隆抗体,为后续研究猪NLRC5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支撑。[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网站分析NLRC5蛋白的跨膜结构和信号肽。采用PCR方法扩增猪NLRC5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AGGS-HA-NLRC5,并将其转染至HEK-293F细胞。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表达,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使用间接ELISA法测定多克隆抗体效价,并检测抗体特异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C5多克隆抗体与不同细胞的反应原性。以NLRC5多克隆抗体为一抗,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经siRNA处理后ST细胞中NLRC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NLRC5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含有1个信号肽;试验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AGGS-HA-NLRC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成功表达NLRC5蛋白,分子质量约203 ku;制备的NLRC5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25 600,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IFA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该抗体能够与多种细胞系发生特异反应;siRNA技术验证其能用于检测细胞中NLRC5的表达。[结论]本研究利用真核表达系统成功获得猪NLRC5重组蛋白并制备兔源多克隆抗体,为下一步探究NLRC5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对外来感染的防御作用提供试验材料。

    NLRC5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融合魏斯氏菌细菌素的理化特性分析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刘咪咪赵新凌苏惠李国江...
    4559-4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产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素的乳酸菌,分析其所产细菌素的理化特性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本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株,从吉林省延边市的桔子中筛选产抑菌物质的乳酸菌。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相似性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排酸、排过氧化氢和蛋白酶敏感试验对抑菌物质进行初步分析,并测定抑菌物质对温度和紫外线的耐受性。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功能分析。[结果]筛选得到1株产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物质的乳酸菌,命名为LMM-1,在MRS固体培养基上为乳白色、光滑湿润的圆形菌落;革兰染色后在油镜下为短杆阳性菌。核酸序列经16S rRNA鉴定与融合魏斯氏菌相似性为99。86%,确定LMM-1为融合魏斯氏菌。排除有机酸试验结果显示,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显著大于对照组;排除过氧化氢试验结果显示,抑菌活性几乎不变,可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经蛋白酶处理分离菌抑菌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降低;在100 ℃高温、pH 2。0~8。0和2 h的紫外线照射下,仍具有良好抑菌活性。基因测序发现,LMM-1基因组长2 194 218 bp,共有2 045个基因被预测,基因组平均GC含量为44。97%。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分子功能中的催化活性和生物过程中的代谢过程得到的基因组功能注释最多,分别为905和801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代谢、遗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中有49条代谢通路,共有1 050个基因得到功能注释。[结论]融合魏斯氏菌LMM-1产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且细菌素具有一定的耐酸碱、高温和紫外线的能力,对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该菌含有较多与催化活性和新陈代谢相关的基因。本研究结果可为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替抗产品的研发奠定基础。

    融合魏斯氏菌抗菌作用细菌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作为抗戊型肝炎病毒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何振文刘丁语刘宝玲张翩...
    4568-4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造成急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HEV基因组由5'非编码区、3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ORF3)和3'非编码区组成,仅在HEV-1中发现了 ORF4,并与ORF1重叠。各种编码蛋白在HEV的复制和感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HEV的复制是由ORF1编码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所介导的。HEV RdRp是由多个蛋白亚基组成的复合酶,具有7个保守基序,这些保守基序在RNA合成过程中发挥核苷酸识别、合成、延伸、修饰和稳定等作用,保证了 RdRp的功能,在HEV的复制和转录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以RdRp作为抗HEV药物作用靶点的治疗方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是目前药物开发的一种主流思路。目前,已发现利巴韦林、索非布韦、2'-C-甲基胞苷(2CMC)等核苷类RdRp抑制剂和锌、GPC-N114等非核苷类RdRp抑制剂对HE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潜在的抗HEV药物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对HEV编码蛋白和HEV RdRp的结构与功能进行阐述,总结目前发现的对HEV有抑制作用的RdRp抑制剂,以期为HEV的药物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戊型肝炎病毒(HEV)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药物开发

    籽鹅肠道中非解乳糖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益生特性研究

    张红田秋丰邹跃尹珺伊...
    4578-4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籽鹅肠道中分离筛选用于改善籽鹅健康状况的潜在益生菌株,并研究其益生特性。[方法]采集健康籽鹅不同肠段内容物,梯度稀释后涂布于含碳酸钙的MRS(CaCO3-MRS)固体培养基上,经厌氧培养后,通过形态学、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PCR扩增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耐酸试验和抑菌试验对菌株益生特性进行筛选,评价其抑菌能力、抗生素敏感性、耐酸和耐胆盐能力、胃肠液耐受能力,并测定其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结果]从健康籽鹅肠道中分离得到4株疑似乳酸菌,命名为RS-1、RS-2、RS-3和RS-4,其中RS-3菌株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RS-3菌株在CaCO3-MRS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为表面光滑、淡黄色、产生明显溶钙圈的圆形菌落,为革兰阳性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均可发酵麦芽糖、纤维二糖、蔗糖、棉子糖、菊糖和乳糖,也可发酵甘露醇、山梨醇和水杨苷,且七叶苷试验和1%马尿酸钠试验均为阳性,初步判定分离菌株均为乳酸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4株分离菌均为非解乳糖链球菌(Streptococcus alactolyticus),其中RS-3菌株耐受性优于其他3株分离菌。RS-3菌株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达10 mm以上,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罗红霉素、磺胺嘧啶、林可霉素、多黏菌素B和诺氟沙星耐药。RS-3菌株具有酸、胆盐及人工胃液和肠液的耐受性,灌胃小鼠后其生长状况良好。[结论]试验分离得到4株籽鹅肠源型非解乳糖链球菌,其中RS-3菌株具有较好的抑菌、耐酸、耐胆盐益生特性,可作为后续开发鹅用益生菌制剂的一种可靠的菌株来源。

    籽鹅非解乳糖链球菌肠道益生菌微生态

    阿合奇县猎鹰粪源海氏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孟竹何江李静李涛...
    4587-4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自健康猎鹰粪便中分离具有益生作用的乳酸菌,为益生菌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候选菌株。[方法]自阿合奇县采集6份猎鹰粪便样本,采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革兰染色、生化鉴定和16S rDNA 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生长曲线、产酸曲线、抗逆性、药物敏感性、体外抑菌、自聚集能力和表面疏水性等生物学特性测定和动物安全性试验。[结果]自猎鹰粪便中分离出3株分离菌,经革兰染色镜检为蓝紫色阳性球菌。分离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棉籽糖、葡萄糖和甲基红试验呈阳性,触酶试验、硫化氢试验、吲哚试验和V-P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初步鉴定为肠球菌属。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NCBI登录的海氏肠球菌相似性均在99%以上,确定3株分离株均为海氏肠球菌,分别命名为EH1、EH2和EH3株。EH1、EH2和EH3株对数生长期分别为8~16、8~19和8~14 h,菌液产酸pH均稳定为4。5,具有较好的产酸性能。3株海氏肠球菌在pH为3。0和0。5%胆盐处理下均能存活,具有较好的抗逆性。3株海氏肠球菌无细胞上清液均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抑菌效果,对链霉素和头孢噻呋呈中介,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红霉素、替米考星、青霉素、氨苄西林和氯霉素敏感。以EH1株的自凝集能力较高,为28。00%,以EH2株的疏水性较高,为52。10%;3株海氏肠球菌对昆明小鼠均无致病性。[结论]本研究分离获得3株猎鹰粪源海氏肠球菌,均具有良好的益生性,可作为益生菌制剂的候选菌株。

    海氏肠球菌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益生性猎鹰

    植物淀粉对乳酸片球菌微胶囊冻干保护及储存性能的影响

    张馨钰钟明崔莲花于小洋...
    4596-4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对冷冻干燥过程中微胶囊乳酸片球菌活性的保护作用和对乳酸片球菌耐酸耐胆盐性、储藏稳定性的影响,为抗性淀粉的开发利用及益生菌保护技术开拓思路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3。0%海藻酸钠、0。8%壳聚糖制备3组微胶囊:对照组、试验1组(T1)和试验2组(T2)。对照组以2%甘油作为冻干保护剂,T1组以2%甘油和10%马铃薯淀粉作为冻干保护剂,T2组以2%甘油和10%玉米淀粉作为冻干保护剂。分别对微胶囊的外貌形态、机械强度、包埋率、载菌量、体外人工胃肠道耐受性及储藏性能进行评价。[结果]①T1和T2组微胶囊包埋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T1和T2组微胶囊冻干保护率达到70%以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T2组冻干保护率较高,为77。66%。③T1与T2组微胶囊的粒径、机械强度、载菌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④体外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T1和T2组微胶囊在含胃蛋白酶的模拟胃液中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2 h时差异显著(P<0。05);在模拟肠液中,3组乳酸片球菌微胶囊均在10 min后开始迅速释放,1 h时,基本崩解完全;T1与T2组乳酸片球菌微胶囊在胆盐环境下较稳定,4 h时乳酸片球菌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⑤3组微胶囊25 ℃储藏8周后,T1和T2组微胶囊乳酸片球菌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T2组微胶囊乳酸片球菌存活率较高,为52。29%;-20 ℃储存8周后,T1和T2组微胶囊乳酸片球菌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通过微囊化技术和添加植物淀粉作为保护剂的措施可提高乳酸片球菌微胶囊冻干保护率及储藏性能,其中玉米淀粉对乳酸片球菌微胶囊冻干保护及储存性能更好。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的乳酸片球菌微胶囊研究提供参考。

    乳酸片球菌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微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