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抗奶牛热应激的中药组方及适用剂量,为中药抗奶牛热应激提供参考.[方法]以"补气养血,养阴生津"兼顾"清热凉血"为原则,组建中药组方TCM1、TCM2和TCM3.选择产奶量、乳指标相似的奶牛40头,随机分为TCM1、TCM2、TCM3和对照组(CON),每组10头.CON组饲喂常规饲粮,其他各组分别饲喂添加TCM1、TCM2和TCM3的饲粮.分别于试验第1、7、14、21、28、30天采集奶样,检测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体细胞数,并记录每头牛产奶量,筛选最佳中药组方.针对选定组方,选择产奶量和乳指标相近的健康奶牛40头,随机分为高(30 g/(头·d))、中(20 g/(头·d))、低(15 g/(头·d))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常规饲粮,其他各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中药的饲粮.分别于试验第1、15、31天采集奶样并检测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体细胞数,记录每头牛的产奶量,筛选最佳用药剂量.[结果]组方筛选结果显示:①乳脂率测定结果显示,第21天,TCM1组显著高于CON和TCM2组(P<0.05),与TCM3组无显著差异(P>0.05);第28天,TCM1、TCM2和TCM3组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各中药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第30天,TCM1和TCM3组显著高于TCM2和CON组.乳蛋白率测定结果显示,第14、21天,TCM1组显著高于CON组(P<0.05);其他时间点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整个试验期间,各组乳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产奶量测定结果显示,第14、21、28、30天,各中药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第28天时TCM3组显著高于TCM2组(P<0.05).4%标准乳(4%FCM)测定结果显示,第14天及以后各时间点,各中药组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第 14 天,TCM3 组显著高于 TCM1 组(P<0.05);第 28、30 天,TCM3 组显著高于 TCM2 组(P<0.05).③体细胞数测定结果显示,第14天,TCM3组显著低于CON组(P<0.05);第21、28、30天,TCM3组显著低于TCM1组(P<0.05).剂量筛选结果显示:①各组间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产奶量测定结果显示,第15天,中、高剂量组产奶量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间的4%FCM均无显著差异(P>0.05);第31天,中、高剂量组产奶量和4%FC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体细胞数测定结果显示,第15天,中、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第31天,各中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中、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筛选出具有良好的抗奶牛热应激效果的中药组方TCM3,推荐应用剂量为20 g/(头·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