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谢常红刘桂兰王颖任建乐...
    5549-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2023年4月山西太原某肉鸡场发生雏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现象,试验旨在确定病死鸡病原菌感染情况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细菌感染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病死雏鸡进行病理剖检观察,采用平板划线法将病死鸡心脏、肝脏、脾脏组织在无菌环境下接种于BHI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利用革兰染色观察分离株形态;通过生化特性鉴定、16SrRNA基因扩增测序、细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鉴定细菌种属,应用Mega 11。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药敏试验检测分离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对其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病死鸡剖检可见皮下水肿且有渗出液,心脏、肝脏、脾脏、胸肌有出血点。分离纯化获得12株分离株,其中8株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出现明显的溶血现象,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不生长,革兰染色为紫色;3株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呈紫红色菌落且革兰染色为红色;1株呈透明白色菌落,革兰染色为红色。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生化特性分别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相符。8株分离株血浆凝固酶试验结果阳性,4株为阴性。16SrRNA基因PCR扩增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分别与GenBank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的相似性达98%以上,分别命名为SA-1~SA-8、E1~E3、P1。细菌特异性基因PCR鉴定结果显示,在280、414、509 bp处出现单一明亮条带,与预期相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SA-1~SA-8对亚胺培南、米诺环素、头孢他啶均敏感,E1~E3对氟苯尼考、亚胺培南、米诺环素等敏感,P1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氨苄西林等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雏鸡单独感染以及混合感染3种分离菌,20 h内全部死亡,分离株均有较强的致病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获得8株鸡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大肠杆菌、1株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均表现多重耐药,对雏鸡有较强致病性。研究结果为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的混合感染致病机制以及防控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致病性

    MLK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炎症介质分泌及炎症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

    刘博巩志国哈斯苏荣
    5560-5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共生细菌,是一种胞内菌,其利用坏死性凋亡在人和动物宿主中引起多种疾病。本研究旨在了解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是否参与调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炎性反应,为防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疾病提供新思路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Pam2CSK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前后小鼠巨噬细胞中基因的变化;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Pam2CSK4与MLKL的对接方式及位点;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MLKL,p65,p38和ERK的磷酸化水平;通过ELISA方法检测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趋化因子(RANTES)和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水平。[结果]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Pam2CSK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巨噬细胞后可导致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且MLKL基因相关度较高(P<0。05)。分子对接预测结果显示,Pam2CSK4与MLKL蛋白结合良好,并与ARG-304、ARG-301、GLN-331和LYS-333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未刺激组相比,Pam2CSK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可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中MLKL的磷酸化和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表明MLKL参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过程。通过 Western blotting检测MLKL对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57BL/6J小鼠相比,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30和60 min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中p65磷酸化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而在Pam2CSK4刺激30和60 min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中p65磷酸化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在Pam2CSK4刺激15、30和60 min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中ERK磷酸化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Pam2CSK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60 min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中p38磷酸化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P<0。01)。与C57BL/6J小鼠相比,Pam2CSK4刺激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RANTES分泌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SA113刺激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RANTES分泌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1L-10分泌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MLK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炎症介质分泌及炎症信号通路激活具有调控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坏死性凋亡转录组炎性反应

    1株牦牛源A∶L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卓玛
    5570-5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西藏阿里地区某养殖场内牦牛发病和死亡病因,分析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无菌采集死亡牦牛病变组织,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实验室诊断并分离培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 rRNA PCR扩增并测序、kmt基因鉴定、荚膜血清分型、脂多糖分型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探究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结果]分离株在7%血清TSA培养基中长出灰白色、透明、露滴样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可见两端浓染的革兰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在葡萄糖、鸟氨酸脱羧酶、氧化酶、山梨醇和甘露醇生化反应管中呈阳性。荚膜血清分型及脂多糖分型结果显示,分离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A型脂多糖L3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头孢呋辛、丁胺卡那、米诺环素和诺氟沙星均表现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腹腔注射0。2 mL 1×108 CFU/mL分离株菌液后,死亡率为100%(5/5),分离株具有较强致病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血清A型脂多糖L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其对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药物敏感,致病性较强。研究结果为探究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信息和病原学特征提供了数据参考。

    多杀性巴氏杆菌牦牛分离鉴定致病性

    犬呼吸道感染情况调查与流行特征分析

    鞠厚斌杨德全李鑫金季赜晓...
    5577-5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犬呼吸道感染病原谱的组成和感染特点。[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来自中国18个省份动物诊疗机构的400例具有临床呼吸道症状的犬鼻拭子和口咽拭子样本,采用恒温核酸扩增芯片法对病例样本进行6种犬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在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400份样本中犬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总检出率为97。25%,犬副流感病毒(CPIV)检出率最高,为35。00%,其他依次为犬支原体(M。canis,31。00%)、犬呼吸道冠状病毒(CRCoV,28。50%)、犬瘟热病毒(CDV,18。50%)、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6,10。50%)和犬流感病毒(CIV,1。50%)。混合感染92例,混合感染率为23。00%,其中,二重感染77例,占混合感染病例的83。70%,以CPIV和犬支原体、CRCoV+CPIV、CRCoV和犬支原体较为常见,阳性率分别为4。75%、4。25%和3。75%;三重感染12例,占混合感染病例的13。04%;四重感染2例,占混合感染病例的2。17%;五重感染1例,占混合感染病例的1。08%。经皮尔逊卡方检验,除CDV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显著(P<0。05)外,其他5种呼吸道病原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品种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犬呼吸道病原谱组成复杂,主要以CPIV、犬支原体、CRCoV、CDV、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为主,且易发生混合感染,一年四季均可感染,秋冬季节尤为显著,应持续开展系统性、延续性研究,为精准防控犬呼吸道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呼吸道感染病原谱流行特征

    绝育母犬尿失禁研究进展

    李雨珏钟友刚
    5586-5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是指动物在膀胱充盈阶段发生无意识排尿。在小动物临床疾病中,母犬发生尿失禁较为常见,尤其是绝育后的母犬,发病率为1。74%~20。10%,母犬尿失禁的风险因素包括绝育状态、品种、体重等。尿道括约肌机能不全(urethral sphincter mechanism incompetence,USMI)是母犬发生尿失禁最常见的病因,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性激素、结构、功能的改变。目前在小动物临床实践中,尿道括约肌机能不全的确诊较为困难,通常是在排除其他尿失禁的病因后,使用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药物或雌激素能缓解尿失禁症状,从而诊断为该病因导致的尿失禁。针对尿道括约肌机能不全首选药物治疗,对于难治性病例可考虑配合手术治疗,此外,中医治疗或许是潜在的有效治疗手段。笔者通过对绝育母犬尿失禁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疾病的诊疗提供理论参考,从而加深兽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更高效地对该疾病做出诊断,并为绝育母犬尿失禁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绝育母犬尿失禁尿道括约肌机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