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东省腹泻仔猪大肠杆菌 blaCTX-M-65与mcr-1基因共传播特征

    张岩曹孟涛卢跃溦蒋红霞...
    1286-1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广东省某生猪养殖场腹泻仔猪的大肠杆菌耐药情况以及同时携带blaCTX-M-65与mcr-1两种耐药基因的阳性大肠杆菌的分子特征与其共同传播特征,为耐药性监测及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东省肇庆市某生猪养殖场采集腹泻仔猪直肠棉拭子样品90份,并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mcr-1基因,通过测序确定CTX-M亚型;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间的遗传背景;通过接合转移方法确定质粒水平转移的能力;使用复制子分型、S1-PFGE、South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质粒类型、耐药基因的定位及定位质粒的大小;通过三代测序及序列分析确定质粒的重组过程.[结果]共分离鉴定86株大肠杆菌,检测到44株携带CTX-M型ESBLs基因,其中blaCTX-M-55基因最流行(n=16,36.4%),其次是 blaCTX-M-65(n=10,22.7%)、blaCTX-M-27(n=8,18.2%)、blaCTX-M-15(n=5,11.4%),还检测出 blaCTX-M-79(n=2,4.5%)、blaCTX-M-14(n=2,4.5%)和 blaCTX-M-24(n=1,2.3%).10 株 blaCTX-M-65 基因阳性菌有 8 株同时携带 mcr-1 基因.这8株大肠杆菌均表现为多药耐药,包括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呋、头孢喹肟、黏菌素等多种抗生素.8株菌共分为6种ST型、7个PFGE谱型.接合转移试验发现,有6株菌的blaCTX-M-65和mcr-1基因发生了共转移,且 blaCTX-M-65 与mcr-1基因均位于IncHI2型(253 kb)质粒上.其中1株菌在接合转移的过程中,其所携带的一个253 kb IncHI2质粒与一个69 kb IncFⅡ质粒发生融合,形成一个大小323 kb的融合质粒.对融合质粒进行三代测序解析,结果表明,在接合转移的过程中IS26介导了两个不同大小质粒的重组.[结论]IncHI2质粒是介导blaCTX-M-65和mcr1基因共同传播的主要媒介,IS26通过与靶位点GTTTCACT的整合导致IncHI2质粒与IncF Ⅱ质粒融合.质粒重组扩大了大肠杆菌的耐药谱,加速了耐药基因的传播,促使多药耐药现象更严重,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本研究为阐明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传播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大肠杆菌blaCTX-M-65mcr-1IS26质粒融合

    肉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黄紫贝罗健雅赵以恒李蒙...
    1298-1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江苏某大型白羽肉鸡场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造成大规模死亡的病例进行确诊.[方法]无菌采集病死鸡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肠道等病变组织,通过厌氧培养进行细菌分离和纯化,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属和演化关系,通过PCR扩增毒素基因确定分离株毒素型,通过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和耐药表型并检测耐药基因.[结果]从4只病死鸡不同脏器中分离到了 9株疑似菌,分离菌在产气荚膜梭菌鉴定培养基上呈黑色,16S rRNA分析得出9株分离菌与产气荚膜梭菌相似性最高可达99.60%.16S rRNA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4株分离株与巴基斯坦鸡源产气荚膜梭菌(GenBank登录号:MN365136.1)具有较近的亲缘性,5株分离株与南非鸡源产气荚膜梭菌(GenBank登录号:OR494055)具有较近的亲缘性.毒素分型结果显示,5株为A型,2株为F型,2株为E型.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全部死亡,表明该菌具有致死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9株分离株均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耐药基因分析表明大环内酯类erm(B)(77.8%)和四环素类tetA(P)(55.6%)、tetB(P)(66.7%)为主要耐药基因.[结论]本研究从同一只病死鸡中分离到不同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且分离菌耐药情况较严重.研究结果为兽医临床鸡产气荚膜梭菌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基因耐药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

    蒋秉妤陈宁崔亚男朱凯晴...
    1308-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验证.[方法]在TCMSP数据库收集黄芩、黄柏、大黄、黄连、板蓝根和甘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仔猪腹泻相关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收集到的靶点进行标准化.通过Venn在线作图网站获得共有靶点,并使用Cytoscape 3.9.1制作药物-靶点网络图得到主要活性成分.对共有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制作PPI网络图,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PubChem和PDB数据库分析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的3D结构文件,并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19 Client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汉黄芩素、β-谷甾醇、金合欢素、去氢丹参酮Ⅱ A和四氢小檗碱,核心靶点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胱天蛋白酶 3(caspase-3,CASP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和转录激活因子 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四黄止痢复方主要作用靶点的生物学功能富集到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调控、细胞凋亡、血管生成、IL8产生、细胞因子活性、生长因子活性等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四黄止痢复方主要作用靶点富集在信号转导、免疫系统、病毒性感染等相关分子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汉黄芩素与TNF,去氢丹参酮ⅡA、四氢小檗碱和金合欢素与STAT3都显示出良好对接活性.[结论]四黄止痢复方可能通过汉黄芩素、β-谷甾醇、金合欢素、去氢丹参酮Ⅱ A和四氢小檗碱等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IL6、VEGFA、STAT3、TNF、CASP3等靶点,进而通过癌症通路、脂质与粥样动脉硬化和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等通路对仔猪腹泻起到抗炎、抗氧化等治疗效果,体现了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四黄止痢复方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仔猪腹泻作用机制

    华南虎源产碱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李雨琪朱智豪郑欣许癸宗...
    1320-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离鉴定导致华南虎急性死亡的病原菌,确定其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为今后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确定分离菌株种类,并对其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结果]从死亡华南虎幼虎肠道中分离到1株细菌.分离菌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呈现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平板上呈现白色菌落;镜检为革兰阴性杆菌,命名为FJ/Tiger201802.结合16S rRNA测序结果,确定其为产碱普罗威登斯菌.遗传进化分析显示,FJ/Tiger201802与鱼源分离株HXM38(MZ734428.1)位于同一进化分支,亲缘关系较近,16S rRNA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99.5%.分离菌株接种试验小鼠,发病小鼠出现精神萎靡、被毛松乱、扎堆、眼角出现分泌物等症状,分离菌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108.2CFU,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学结果表明,FJ/Tiger201802的致病性较强,主要侵害小鼠的肝脏、肺脏、肠等组织器官.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西叮、氧氟沙星、链霉素、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对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对头孢唑林、头孢噻吩不敏感.[结论]本研究分离到1株华南虎源产碱普罗威登斯菌,可引起小鼠感染发病.研究结果可为产碱普罗威登斯菌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华南虎产碱普罗威登斯菌分离鉴定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