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吉他霉素纳米凝胶制备与评价

    马蓓王天扬丁泽董天祯...
    1737-1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一种可局部递送吉他霉素用于皮肤创口感染的纳米凝胶.[方法]以京尼平为交联剂在希夫碱作用下,通过凝胶材料之间的静电作用制备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纳米凝胶,并载入药物吉他霉素,对其包封率、载药量、溶胀性能、纳米粒径、Zeta电位、微观结构扫描等表征结构及生物安全性进行测试,评估纳米凝胶的体外释放效果和伤口愈合活性.[结果]本研究制备的吉他霉素纳米凝胶,在其组方为每25 mL凝胶中含吉他霉素0.25 g、壳聚糖0.4 g、明胶0.3 g、聚乙烯醇0.2 g,京尼平0.2 g,其余量为去离子水时外观性状为淡蓝色纳米凝胶,无沉淀与药物析出,溶胀度高,载药量为13.6%,包封率为83.1%;扫描电镜下可见该纳米凝胶形成孔隙致密且分布均匀的三维网状结构;平均粒径为28.56 nm,Zeta电位为16.33 mV;生物安全性良好;纳米凝胶在体外释放药物可维持48 h,明显长于吉他霉素溶液的释放时间.此外,纳米凝胶还能使小鼠伤口缩小96%,有助于伤口愈合.[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吉他霉素纳米凝胶,通过体内体外试验评估证明了其潜在的药物控释与促进皮肤伤口愈合的能力.

    吉他霉素纳米凝胶药物控释伤口愈合

    榆林部分地区湖羊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检测

    王玉石嵩靳盼豪李金昕...
    1746-1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规模化湖羊场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湖羊乳房炎合理用药.[方法]在6个规模化羊场采集临床型乳房炎乳样43份,采用细菌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的方法确定引起湖羊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相关毒力基因.[结果]革兰染色镜检显示获得了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在Baird-Parker琼脂平板上呈现出边缘圆润,中间呈黑色的菌落;生化试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对甘露醇、过氧化氢和兔血浆凝固试验为阳性;经16S rDNA测序比对,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相似的分离株共31株.革兰阴性杆菌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呈现出黑紫色泛有金属光泽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呈现出粉红色的菌落;生化试验鉴定显示,分离株对吲哚试验和甲基红试验为阳性,对VP试验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呈阴性;经16S rDNA测序比对,与大肠杆菌高度相似的分离株共1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噻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耐药;分离的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亦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测出7种毒力基因,分别为PVL、Hlb、seb、clfA、clfB、fnbB和icaD基因,未检测到Hla、sea和fnb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检测出6种毒力基因,分别为hlyA、etrA、fasA、eaeAa、exhAa和stx1基因,未检测到cnf1、aer、estA和stx2基因.[结论]引起该规模化湖羊场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且携带丰富的毒力基因,建议优先使用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本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湖羊乳房炎病原菌耐药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白杨素和柚皮素抗PEDV的作用机制及试验验证

    植玉鹏刘雨桐陈弟诗宫萌菲...
    1757-1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白杨素和柚皮素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作用靶点和机制,为进一步以白杨素和柚皮素开发新型抗PEDV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harmMapper、TCMSP、SEA Search Server和STITCH在线数据库获得白杨素和柚皮素的潜在作用靶点,同时检索GeneCards数据库获得PEDV对宿主的作用靶点,利用在线程序Draw Venny Diagram获取白杨素、柚皮素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靶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对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Vina v 1.2.0软件对核心靶点及小分子进行分子对接,并分析白杨素和柚皮素与靶蛋白的结合能和结合模式,利用PyMOL v 2.5实现对接结果的可视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白杨素和柚皮素对核心靶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白杨素潜在抗PEDV的靶点有12个,其中白蛋白(ALB)、雌激素受体1(ESR1)、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TGF-β1)可能是白杨素抗PEDV的核心靶点;柚皮素潜在抗PEDV的靶点有18个,其中ALB、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可能是柚皮素抗PEDV的核心靶点.白杨素抗PEDV靶点涉及21种生物过程、5种细胞组分和6种分子功能,共获得11条信号通路;柚皮素抗PEDV靶点涉及31种生物过程、8种细胞组分和19种分子功能,共获得13条信号通路.核心靶点与两种天然化合物之间以氢键和疏水作用力为主,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白杨素和柚皮素能极显著降低Caspase-3表达量(P<0.01),可能通过影响Caspase-3的表达和活化来颉颃PEDV诱导的细胞凋亡;极显著升高TGF-β1蛋白表达量(P<0.01),可能通过影响TGF-β1的表达抗PEDV诱导的炎症反应而治疗PEDV的感染.[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白杨素和柚皮素分别通过潜在核心靶点ALB、ESR1、TGF-β1和ALB、Caspase-3、PPARG,以及IL17、PI3K-Akt和AMPK信号通路发挥抗PEDV作用的机制,为新型抗PEDV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白杨素柚皮素

    鸡源山夫登堡沙门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检测

    刘春红吕志航张玉倩廉春杨...
    1773-1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确定广东某肉鸡养殖场疑似沙门菌感染病例的病原及其药物敏感性,为制定有效的防控和净化措施及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广东省某规模化鸡场若干份病鸡的肝脏和肠道样品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染色、生化试验、invA特异性基因PCR鉴定、16S rRNA鉴定、血清学分型,采用K-B纸片法检测菌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菌株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细菌分离培养可见无色透明、呈细小的露珠样菌落或光滑圆整、透明湿润、中心为黑色的菌落,疑似菌落革兰染色呈粉红色、散在分布、两端稍圆的短杆菌,无荚膜,无芽孢;分离菌生化试验呈产气、底层产酸、产硫化氢呈黑色且斜面产碱变红现象;对疑似菌落DNA进行PCR扩增,invA特异性基因扩增出大小约为285 bp的条带,16S rRNA基因扩增出大小约为1 500 bp的条带,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出8株山夫登堡沙门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8株菌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米诺环素、强力霉素、多黏菌素B均无耐药性,但对青霉素、头孢氨苄、万古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头孢哌酮、链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介于87.5%~100%,且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有7株菌均检出qnrS和stcM耐药基因,有1株未检出任何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毒力基因invA、hilA、sipA、sipC、ssrA、stnP1的检出率均为100%,sopB和ssaR基因检出率分别为50.0%和62.5%.[结论]本研究分离的鸡源山夫登堡沙门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7种药物敏感,invA、hilA、sipA、sipC、ssrA、stnP16种毒力基因的携带率均为100%.本研究结果补充了鸡源沙门菌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为临床沙门菌的防控和净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山夫登堡沙门菌分离鉴定耐药性毒力基因

    富血小板血浆在马运动系统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彭聪李靖汤小朋王子璇...
    1784-1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属动物尤其是运动马常发生运动系统损伤,损伤一旦发生,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跛行,且受损组织难以完全修复,常导致马运动性能大幅下降和不良预后,是运动马提前结束运动生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一种再生医学制剂,通过激活血小板释放大量生长因子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许多研究和临床报道表明,PRP对运动损伤有一定治疗效果,最常用于治疗马属动物肌腱、韧带损伤和骨关节炎,在欧美等国家应用较多.另外,PRP还具有一定抗菌效果,有望用于治疗感染性骨关节炎.对蹄叶炎等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的疾病也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潜力.在马运动医学领域,国内对PRP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了解较少,临床实践方面缺乏有关运用PRP治疗马运动系统损伤的研究报道.笔者从PRP制备和分类、PRP在治疗马运动系统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PRP在治疗马运动系统损伤中的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兽医及相关从业人员应用PRP提供参考.

    富血小板血浆运动系统损伤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