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核膜孔亚复合物Nup98/Rae1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减数分裂成熟的影响

    罗安凤华再东杨彩侠陈矾...
    1998-2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核膜孔蛋白98(Nup98)和核糖核酸输出因子1(Rae1)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减数分裂成熟的影响.[方法]选择4周龄SPF级雌性昆明小鼠,分离小鼠卵母细胞并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卵母细胞中Nup98和Rae1基因表达量;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Nup98和Rae1共定位情况;利用电转siRNA干扰技术敲低小鼠卵母细胞中Nup98和Rae1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效率,并观察小鼠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和第一极体排出(first polar body extruction,PBE)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敲低Nup98和Rae1基因后小鼠卵母细胞纺锤体组装和染色体排列情况;利用染色体爬片技术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率.[结果]Nup98和Rae1基因在小鼠卵母细胞中均有表达.在小鼠卵母细胞生发泡(germinal vesicle,GV)时期,Nup98和Rae1共定位于核膜边缘;在减数分裂过程中,Nup98和Rae1聚集于染色体动粒上.siRNA干扰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敲低Nup98和Rae1基因后,对另一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双敲Nup98和Rae1基因后,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率无显著影响(P>0.05),小鼠卵母细胞发育9.5 h时的PBE率极显著升高(P<0.01),染色体分离比率和非整倍体率极显著或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Nup98和Rae1基因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参与染色体分离,影响非整倍体的发生,从而影响受精胚胎的发育潜力.

    小鼠卵母细胞Nup98Rae1体外成熟减数分裂

    黄芪多糖对绵羊精液冷冻保存的影响

    王振国李瀚森张丽周千...
    2007-2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试验旨在研究稀释液中添加黄芪多糖对杜泊种公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假阴道法采集6只成年杜泊种公羊的精液,将活率>80%的精液混合,使用Tris-果糖-海藻糖-柠檬酸基础稀释液和降温稀释液对绵羊新鲜精液进行逐步稀释,低温缓慢降温到4 ℃后,分别于含黄芪多糖(0、0.01、0.05和0.1 mg/mL)的冷冻稀释液中进行平衡处理,将平衡后的精液分装于0.25 mL冻精细管中,置于液氮上方熏蒸后于液氮中冷冻保存.通过精子辅助分析系统检测冷冻-解冻后精子质量指标(活力和活率)和精子运动参数(平均路径速度、曲线运动速度、直线运动速度、摆动指数、线性度和直线运动指数),采用精子低渗肿胀试验检测质膜完整性,使用双荧光染色检测精子DNA完整性和线粒体活性.[结果]精液冷冻前后,绵羊精子活力、活率和运动能力均明显降低.0.01 mg/mL黄芪多糖添加组精液冷冻解冻后精子活力、活率、平均路径速度、线性度、摆动指数以及线粒体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0.01 mg/mL黄芪多糖组精子曲线运动速度、直线运动速度、直线运动指数以及质膜完整性和DNA完整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10 mg/mL黄芪多糖组(P<0.05),与0.05 mg/mL黄芪多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冷冻稀释液中添加0.01 mg/mL黄芪多糖能够保护绵羊精子结构,有效提高冷冻-解冻后绵羊精子活力、活率和运动能力,改善绵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

    杜泊羊精液冷冻保存黄芪多糖

    新型阿卡斑病毒NSs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蔡畅陈赫威宋瑞鹏覃绍敏...
    2015-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新型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NS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而制备抗多克隆抗体,为新型AKAV检测及功能研究提供必要材料.[方法]使用蛋白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网站,对新型AKAV NSs蛋白进行系统分析.克隆NSs全长基因,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NSs重组蛋白,优化蛋白诱导条件并分析重组蛋白的可溶性;收获破碎菌体,经8 mol/L尿素变性、Ni2+-NTA亲和层析纯化、透析及浓缩后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ting鉴定;将纯化的重组NSs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应用间接ELISA、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测定多克隆抗体效价及特异反应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NSs蛋白由9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等电点为12.10,属于碱性蛋白,不稳定指数约为79.04,平均亲水性为指数为-0.059,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属于非分泌蛋白.试验成功构建了 NSs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ET-32a-NSs,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显示,成功表达重组NSs蛋白,分子质量为29.3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一致;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16 384 000,Western blotting和IFA结果表明所制备抗体能够与NSs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结论]试验成功获得纯化的新型AKAV NSs蛋白,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制备获得效价高、特异性好的多克隆抗体,为后续新型AKAV疫苗开发、检测及NSs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

    新型阿卡斑病毒(AKAV)NSs蛋白生物信息学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LIPI-3和LIPI-4共存对致病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的影响

    钱瑞宣李楠康立超马勋...
    2027-2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毒力岛3(LIPI-3)和LIPI-4共存对LM毒力的影响,揭示它们对细菌毒力的潜在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M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LM928(存在LIPI-4)和LM873(同时存在LIPI-3和LIPI-4)2个LM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侵染HCMEC/D3细胞监测2种菌株对HCMEC/D3细胞的黏附和侵袭情况;通过鸡胚感染试验评估2株菌对鸡胚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来测定菌株的溶血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HCMEC/D3细胞凋亡情况,以评估菌株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2株菌在BHI培养条件下及感染HCMEC/D3细胞后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差异.[结果]LM928和LM873株的黏附率无显著差异(P>0.05),LM928株的侵袭率极显著高于LM873株(P<0.01).LM873株的LD50是LM928株的约1 000倍;LM928和LM873株的溶血价分别为24和23.LM928株感染24和48 h后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M873株(P<0.05;P<0.01),而LM873株的凋亡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M928和LM873株在BHI培养基中培养时,与LM928株相比,LM873株毒力基因mpl、inlB、inlC、inlP、actA、plcA、plcB和sigB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毒力基因hly、inlA和iap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或显著下调(P<0.01;P<0.05).LM928和LM873株侵染HCMEC/D3细胞后,与LM928株相比,LM873株毒力基因inlP、actA、plcA、plcB和prfA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毒力基因hly、mpl、inlA、inlB、inlC和iap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结论]LIPI-3和LIPI-4共存降低了 LM的毒力,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LIPI-3和LIPI-4在细菌毒力调控中的分子机制和复杂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LIPI-3LIPI-4毒力毒力基因

    猫球形马拉色菌脂肪酶SMG1基因的真核表达及重组载体脂肪酶活性分析

    王开开赵懿侔张含露邱实...
    2037-2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马拉色菌(Malassezia)是引起猫外耳炎的病因之一,具有脂质依赖性,脂肪酶SMG1基因能调控球形马拉色菌脂肪酶的合成.本研究旨在构建脂肪酶SMG1基因毕赤酵母表达载体,获得SMG1基因重组表达产物,并对脂肪酶酶活性进行分析,为后续马拉色菌脂肪酶SMG1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1例疑似猫马拉色菌性外耳炎病例的致病菌进行真菌分离鉴定,并通过相似性比对确定菌种类型;利用DNAworks软件优化脂肪酶SMG1基因,构建克隆载体并鉴定;使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构建SMG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对重组表达载体进行筛选及鉴定;对重组载体脂肪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试验成功从疑似患有马拉色菌性外耳炎的患猫耳道中分离得到1株马拉色菌菌株,鉴定为球形马拉色菌;通过对马拉色菌脂肪酶SMG1基因密码子的优化,将密码子适应指数(codon adaptation index,CAI)提高至0.95;成功构建脂肪酶SMG1基因克隆载体,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APZaA-SMG1并转入毕赤酵母X33中,诱导表达后使用SDS-PAGE分析,蛋白产物大小为35 ku,脂肪酶酶活性测定为0.023 U/mL;重组脂肪酶SMG1在30 ℃酶活性最高(0.027 U/mL),与40、45 ℃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论]球形马拉色菌在猫耳道皮肤温度附近有较高的脂肪酶活性,同时脂质促进了马拉色菌的生长;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可成功表达并分泌重组脂肪酶SMG1.试验结果为后续猫马拉色菌性外耳炎的致病机制研究、脂肪酶抑制剂研制及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球形马拉色菌脂肪酶毕赤酵母真核表达

    1株羊源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全基因组分析

    侯宫明珠周海琴余星雨李娜娜...
    2047-2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多重耐药病原菌的出现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试验拟对1株羊源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裂解性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特征分析,为寻找可用于防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噬菌体制剂提供参考.[方法]以羊源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YH-2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粪污样品中分离纯化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测定噬菌体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曲线、热稳定性、酸碱耐受性等生物学特性;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对其基因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肺炎克雷伯菌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vB_KpnP_PYH-2(简称PYH-2),电镜观察发现PYH-2属于短尾噬菌体科,其噬菌斑中心透亮,周围有晕圈.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晕圈会向四周扩散.噬菌体PYH-2不仅可以裂解1株羊源肺炎克雷伯菌,还能裂解5株奶牛乳房炎源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PYH-2的最佳MOI为0.001,潜伏期为15 min,爆发期为10 min,裂解量为63 PFU/cell;在40~50 ℃和pH 4.0~12.0的环境下均能保持稳定活性.噬菌PYH-2基因组全长45 958 bp,GC含量为51.86%,不含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全基因组中包含52个开发阅读框(ORFs),只有21个为已知功能基因,其中尾部相关蛋白有6个.[结论]本研究分离到1株潜伏期短、生物特性稳定、能高效杀菌的噬菌体,可作为裂解动物源肺炎克雷伯菌的噬菌体候选毒株,为噬菌体防治多重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奠定了基础.

    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分析

    2005-2023年中国猪群中猪瘟病毒流行报告: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

    黄石磊罗干程鹏牛铮...
    2058-2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全面了解中国猪群中猪瘟病毒(CSFV)的流行感染情况,为后期CSFV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证据.[方法]本研究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和Science Direct国内外6种主要数据库中检索中国猪群CSFV流行情况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2005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通过文献筛选、文献质量评分和CSFV流行率的数据提取,对文献中提取的数据利用StataMP17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分析CSFV的整体流行率,利用Meta回归分析和亚组分析CSFV整体流行率的异质性来源和影响因素.[结果]从6种主要数据库中共筛选出55篇CSFV流行情况的相关文献纳入本次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其中18篇文献被纳为高质量文献,37篇文献纳为中等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2005-2023年中国猪群中CSFV的整体流行率为12%(95%CI:0.09~0.15);Meta回归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文献的异质性来源不包括采样时间和猪种类(P>0.05),而影响CSFV流行率的因素包括诊断方法、季节变化、气候因素、海拔高度、纬度因素、经度因素及地区分布(P<0.05).[结论]本研究从数据上确定了中国猪群中CSFV整体流行情况,其整体流行率不高,流行趋势为地区性的散在流行,以慢性和非典型毒株流行为主.本研究结果对掌握猪群CSFV流行的全局状况和有效防控及猪瘟(CSF)净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猪瘟病毒(CSFV)Meta分析系统评价流行病学

    HIF-1α信号通路对脂多糖诱导鸡巨噬细胞炎症的调节作用研究

    冯晓梦高超陶新磊李小方...
    2071-2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鸡巨噬细胞(HD11)在脂多糖(LPS)诱导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通路和线粒体功能对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试验以HD11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不同浓度LPS作用于细胞,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活力,筛选LPS最佳作用浓度;同时在最佳LPS作用浓度下,筛选LPS最佳作用时间.将HD1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加入最佳作用浓度LPS培养,对照组加等量的完全培养液,按照LPS最佳作用时间培养后,提取细胞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HIF-1α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量;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ROS)水平变化.[结果]LPS诱导的HD11细胞炎症模型中最适条件为1 μg/mL LPS培养12 h,以此条件成功建立了细胞炎症模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共检测到2 06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319个上调,744个下调.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免疫系统应答、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和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50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免疫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和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NF-κB)、HIF-1α等信号通路.其中有13个显著上调表达的基因集中在HIF-1α相关信号通路,包括Toll样受体4(TLR4)、NF-κB、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等.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NF-κB p65、HIF-1α、VEGF等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线粒体膜电位极显著下降(P<0.01),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成功建立LPS诱导鸡巨噬细胞炎症模型,HIF-1α与NF-κB信号通路相互串扰共同参与LPS诱导的细胞炎症过程.同时,细胞线粒体功能下降,导致ROS生成增多,进而促进HIF-1α的表达,共同加重了炎性反应和代谢紊乱.

    鸡巨噬细胞脂多糖(LPS)HIF-1α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

    血清4型禽腺病毒感染LMH细胞后干扰素刺激基因在转录水平表达量的动态变化

    万丽军王盛谢芝勋任红玉...
    2081-2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鸡肝癌细胞(LMH)感染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后干扰素(IFN)和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表达量变化,为研究FAdV-4与ISGs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将FAdV-4感染LMH细胞,观察不同时间点细胞病变,并收集感染0、12、24、36、48、60、72、84和96 h的细胞样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感染病毒后不同时间点IFN-α和IFN-β及ISGs基因在转录水平上表达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LMH细胞感染FAdV-4 48 h时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在感染12 h后,FAdV-4快速增殖,60 h时达到峰值;感染病毒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IFN-α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12和24 h,IFN-β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在36 h时迅速上调表达至峰值(P<0.05),在48 h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之后时间点的表达量有所下降且趋于稳定,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SG12、IFIT5及DDIT4基因在感染前期变化不大,在感染后36 h时迅速上调,在感染后96 h达到峰值(P<0.05);ZFP313、IFITM3及Vi per in基因在感染前期表达量变化不大,随后在36 h迅速上调表达至峰值(P<0.05),在48 h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之后时间点的表达量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CD47、OAS和PKR基因均呈现下调表达.[结论]在FAdV-4感染LMH细胞后,IFN及多种ISGs在转录水平呈现规律性变化,与病毒在LMH细胞中复制存在一定的联系,表明这些天然免疫因子可能在抗FAdV-4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LMH细胞干扰素干扰素刺激基因转录

    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C型禽偏肺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构建及优化

    郭禹程晶左玉柱范京惠...
    2091-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禽偏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rus,aMPV)是副黏病毒科偏肺病毒属成员,其所造成的鸡肿头症和产蛋率下降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为更好地预防aMPV并研究其发病机制,本研究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插入 C 型 aMPV(aMPV/C)基因组中,构建表达 EGFP 的重组 aMPV,并使用不同的载体及启动子构建aMPV迷你基因组,来优化aMP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reverse genetic system,RGS)的构建.[方法]将EGFP插入pBluescript-aMPV RGS的P和M蛋白之间非编码区并进行拯救,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重组病毒滴度及遗传稳定性.为优化RGS的构建,采用含有T7启动子的pBluescript SK(+)和含有T7、CMV启动子的pcDNA3.1两种载体构建aMPV迷你基因组.首先将aMPV/C基因组两端的先导区(leader)和尾随区(trailer)与EGFP的cDNA进行PCR扩增,并切胶回收;其次将各胶回收片段按照leader-EGFP-trailer的顺序进行无缝克隆连接,并测序验证;最后将连接完整的迷你基因组反向插入两个载体中,构建aMPV/C的迷你基因组(pBR-aMPV/C和pc-aMPV/C).在拯救迷你基因组的试验中,将两个aMPV/C迷你基因组与3个表达N、P和L蛋白的质粒共转染到BHK-21细胞中,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拯救的aMPV-EGFP重组病毒测序结果显示,EGFP已成功插入aMPV基因组中,并在前3代aMPV-EGFP重组病毒中稳定表达.aMPV-EGFP重组病毒滴度在感染96 h后达到105.5 TCID50/mL.而pBR-aMPV/C和pc-aMPV/C两个重组质粒的测序结果也证明了含有EGFP的aMPV迷你基因组构建完成.将3个重组质粒分别与辅助质粒共转染至BHK-21细胞中,转染24 h后观察到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证明aMPV-EGFP重组病毒及pBR-aMPV/C和pc-aMPV/C两个aMPV迷你基因均都成功表达了 EGFP.[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两个aMPV迷你基因组并拯救了 aMPV-EGFP重组病毒,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而CMV和T7作为aMPV/C RGS中的启动子时,二者的拯救效率相同.pBluescript SK(+)和pcDNA3.1均可用于aMPV/C RGS的构建,本研究为aMPV/C RGS的构建提供了多种方法.

    C型禽偏肺病毒迷你基因组反向遗传系统CMV启动子增强绿色荧光蛋白T7启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