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禽白血病的病理及分子生物学诊断

    肖静万金隆杨江宇杨梦娇...
    2671-2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新疆某市鸡群E型禽白血病(E-avian leukosis)的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子特征,为禽白血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病理剖检、病理组织学观察、PCR检测、克隆载体连接等对疑似禽白血病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并通过DNAStar软件将分离株与参考毒株进行env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比对、系统进化树构建和变异位点分析。[结果]发病鸡肝脏、心脏、脾脏、肾脏、肺脏等器官肿大,有大小不一的白色结节状病灶。病理组织学观察病灶为大小一致的成淋巴细胞,呈局灶性、弥漫性分布。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aemia virus,ALV)基因组PCR扩增结果显示,获得大小为302 bp的目的条带,为ALV阳性;对阳性样品进行分型鉴定,阳性样品出现大小为1 074 bp的ALV-E特异性条带,分别命名为AKS2101和AKS2102。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E亚群毒株序列相似性为91。6%~98。6%。系统进化树显示,所得序列与ALV-E亚群参考株处于同一分支,与A、B、C、D、J、K亚群参考株处于不同进化分支,进一步说明该鸡群存在ALV-E感染。基因变异分析显示,分离株存在24处核苷酸变异和17处氨基酸位点变异,且可变位点位于序列高变区。[结论]新疆某市鸡群存在ALV-E感染,本试验为明确该地禽白血病流行情况提供基础数据。

    禽白血病病毒(ALV)E亚型病理分子生物学基因序列诊断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麻黄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

    武博文颜培宇武密山
    2680-2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细胞试验探究麻黄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和PharMapper数据库获取麻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DrugBank、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药物成分-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互作(PPI)分析,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筛选得到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采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 Vina平台进行分子对接。在此基础上,通过MTT法检测麻黄活性成分对血管紧张素Ⅱ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影响的机制。[结果]麻黄的有效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木犀草素、槲皮素、β-槲皮素、圣草酚、柚皮素、豆甾醇、山柰酚等,这些药物成分主要作用靶点488个,血管痉挛的相关靶点394个。麻黄防治血管痉挛有67个预测靶点,主要包括基质金属肽酶Ⅸ(MMP9)、MMP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GTR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一氧化氮合酶2(NOS2)等。对上述67个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发现,与正向调节细胞迁移、对外来刺激反应、对缺氧反应、血管生成正向调节等生物过程,等离子体膜、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树突、膜筏、轴突末端等细胞组分,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活性、配体激活序列特异性DNA结合、丝氨酸型内肽酶活性、肽链内切酶活性、酶结合、锌离子结合等分子功能,以及钙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松弛素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I3K-Akt)、鞘脂类信号通路等途径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麻黄主要活性成分木犀草素、槲皮素与关键靶点MMP2和MMP9结合具有稳定构象。体外试验结果表明,麻黄活性成分木犀草素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所致vSMCs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APK1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有关。[结论]麻黄多种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MMP2、MMP9、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NOS2等靶点治疗血管痉挛,本研究结果为麻黄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麻黄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血管痉挛细胞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紧张素Ⅱ

    1株猪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吴钰兴邹潍力程子馨莫玉鹏...
    2697-2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仔猪腹泻中的致病性,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和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生化试验、毒素基因PCR扩增、16S rRNA序列比对并构建进化树对可疑菌株进一步鉴定,利用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研究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结果]分离菌株在TSN平板上呈黑色菌落,在血平板上呈α、β双溶血环,革兰染色呈紫色粗大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还原性硝酸盐试验、H2S试验和明胶液化均呈阳性,甘露醇、吲哚试验和水杨酸结果呈阴性。16S rR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与NCBI数据库中已公布的产气荚膜梭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均>99%,鉴定该菌株为产气荚膜梭菌。PCR扩增出plc及cpb2基因,表明该菌株为携带β2毒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G、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磺胺异噁唑、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耐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菌后仔猪粪便中可检出大量产气荚膜梭菌,该菌株可引起仔猪腹泻,死亡率达50%;死亡仔猪剖检可见小肠充血、出血、鼓气,从脾脏、小肠中可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且在损伤严重的空肠肠段中分离出高载量A型产气荚膜梭菌。[结论]本试验成功分离出1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新生仔猪发病,致病性较强,该研究结果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仔猪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A型产气荚膜梭菌新生仔猪分离鉴定致病性

    1株ST515型多重耐药单增李斯特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杜冬冬钱晶常恒瑞李红敏...
    2707-2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1株分离自调理肉制品的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携带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可移动元件情况以及遗传进化关系。[方法]以1株从新疆某地的调理肉制品中分离获得的LM菌株LM5567为研究对象,通过VITEK-2 Compact和AST-GP67药敏卡检测LM5567菌株耐药性;经全基因组测序后,对LM5567菌株进行功能注释、分子分型、遗传进化关系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及可移动元件携带情况分析。[结果]LM5567菌株对苄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等抗菌药均有耐药性,其基因组全长为2。974 Mb,包含2 941个编码基因。通过GO注释共获得2 144个基因,包含了 50种功能特性。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显示,LM5567菌株为ST515型,与分离自不同国家的复合克隆系(clonal complex,CC)CC1菌株具有较近亲缘关系。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表明,LM5567菌株与来自加拿大的菌株02_17924b、02_1103和1株来自波兰的菌株220的突变位点最少,该菌株携带88个毒力基因和6个耐药基因,存在1个转座子Tn6009并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结论]食源性LM5567菌株为ST515型多重耐药菌株,基因组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1个转座子,具有发生耐药性转移的潜力,存在通过食物链传播引起人类李斯特菌病的潜在风险。

    单增李斯特菌全基因组测序毒力基因耐药基因

    复方中药制剂对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董媛王嘉宁刘佳琪马广辉...
    2717-2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蛹虫草、灵芝、黄芪、五味子、党参、当归、茯苓复方中药制剂对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复方中药制剂高(250 mg/(kg·d))、中(50 mg/(kg·d))和低(10 mg/(kg·d))剂量组,各剂量组灌胃给药,1次/d,模型组灌胃同等体积生理盐水,试验期3周,另设置正常组进行常规饲喂。末次给药后采集抗凝全血,检测小鼠血细胞数量、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细胞因子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亚群;通过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碳粒廓清试验考察荷瘤小鼠免疫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液中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淋巴细胞(W-SCR)数量极显著或显著减少(P<0。01;P<0。05),白细胞介素-2(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SOD、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以及细胞色素C(Cyt C)浓度均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中和低剂量组小鼠血清IL-2、IL-6、TNF-α含量和SOD、Caspase-3活性均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MDA含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中剂量组小鼠血液中WBC、PLT数量极显著或显著增加(P<0。01;P<0。05);高剂量组小鼠血液中PLT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Cyt C浓度显著升高(P<0。0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液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复方中药制剂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液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高、中剂量组小鼠刺激指数、半数溶血值和吞噬指数均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o[结论]复方中药制剂能提高H22荷瘤小鼠免疫活性,进而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复方中药制剂荷瘤小鼠免疫调节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