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李德发

半月刊

0258-7033

zgxmzz@cau.edu.cn

010-62732723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53年创刊的畜牧类综合性科技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畜牧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6年改为半月刊,改版后设如下栏目:单期(科技版):专家论坛、业务名家、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专题论坛、调查报告、综述、基层园地等;双期(市场与管理版):政策导读、行业动态、新闻聚焦、名家论坛、市场观察、产业透视、畜产品安全、动物保健、名企探索、国际畜产品市场、世界最新数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小规模养殖户高质量发展适应性措施采纳与影响因素研究

    闫振宇裴梦晓徐家鹏
    368-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规模养殖户能否及时调整生产行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不仅关系到生猪产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关系到众多养殖主体的生计问题.本文基于对陕西省305家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的实地调研,从高效、安全、绿色 3 个维度阐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对适应性措施进行分类,采用Double-Hurdle模型对养殖户采纳决策与采纳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88.85%的中小规模户能够积极采纳措施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户均采纳 9 项,偏好选择投入成本低、操作简单且具有明显收益的措施;适应能力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丰富的养殖户倾向于采纳适应性措施;心理资本及金融资本丰富、政府监管严格、养殖规模略大、政策认识水平高的农户,适应性措施采纳程度高,年龄偏大的养殖户采纳程度低.本文有助于清晰刻画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小规模养殖户的行为特征,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高质量发展中小规模养殖户适应性措施生猪

    规模养殖场奶牛种源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分析

    夏千童彭华刘浩余泽田...
    374-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奶牛良种是奶业发展的"芯片",是兼具基础性和战略性的生产要素,在种业振兴的背景下,探究影响养殖场奶牛种源选择的主要因素对于推广优质国产奶牛意义重大.基于国内规模奶牛养殖场的调研数据,文章从外部因素、个体特征和感知价值 3 方面构建规模养殖场奶牛种源选择的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规模养殖场奶牛种源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感知价值对规模养殖场的奶牛种源选择产生直接影响,感知利益对奶牛种源选择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则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外部因素通过感知价值对规模养殖场奶牛种源选择产生间接影响,外部激励对感知利益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来源国奶牛性状、来源国奶牛价格和来源国奶牛美誉度;个体特征中的养殖者育种知识水平在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影响选择的各路径上均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建议为促进优质国产奶牛遗传物质的推广与应用,政府应加大国产奶牛良种补贴政策的激励力度;创设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平衡育种,提升奶牛性状表现;建立奶牛遗传物质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降低养殖者的感知风险;建立国产优质奶牛的示范推广机制,加强国产奶牛口碑宣传.

    规模养殖场奶牛种源选择关键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我国规模化奶牛场酮病发病率及防治现状调查分析

    孔凡林王硕姚琨王蔚...
    383-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酮病是奶牛围产后期一种高发且群发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奶牛健康、生产性能和生产寿命,最终导致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规模化荷斯坦奶牛场酮病检测标准、发病率和预治手段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共收集到 128 份有效问卷.结果表明:55%的调查奶牛场选择产后仅检测 1 次血液中酮体浓度;62.4%的奶牛场选择对 50%牛群或全群进行血酮值检测;多数奶牛场的亚临床酮病判定标准为血液中酮体浓度为 1.2~3 mmol/L,临床酮病判定标准为血液中酮体浓度大于 3 mmol/L;头胎牛和经产牛平均亚临床酮病发病率分别为 5.33%和 11.09%,头胎牛和经产牛平均临床酮病发病率分别为 2.25%和 4.17%;80%以上牧场通过灌服丙二醇预防酮病的发生和治疗亚临床酮病,使用静脉注射葡萄糖配合灌服丙二醇治疗临床酮病.尽管大部分牛场对酮病使用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但亚临床酮病和临床酮病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酮病发病前的监控并继续开发酮病治疗的新手段.

    亚临床酮病临床酮病发病率丙二醇奶牛

    畜牧业产业化的特点、痛点及痒点——浅析畜牧业产业化、产业链和价值链

    吴龙张雪峰张海梁
    390-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去我国畜牧业(企业)的关注及分析焦点过多集中在工业化、产业链整合等企业战略运维模式上,对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实践.本研究以我国养猪业为主要观察对象,通过与一般工业产业化做对比,分析了畜牧产业的客观属性,阐述了目前畜牧业产业化所面临的痛点及痒点,并对畜牧业产业一体化模式与专业化模式进行对比,引出对企业价值链和企业竞争优势的思考,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一,有生命的动物与非生命的生产之间差异性巨大,过度工业化造成行业生产过剩,工业化技术在畜牧业领域失灵并造成危机;其二,中国养猪业规模化占比已达到 60%以上,但规模化换来的是行业的规模不经济,畜牧企业的战略应该是一种取舍,是有限的资源、能力和商业抱负的平衡,不能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其三,专业化能力的提升是畜牧企业提高价值链竞争优势的必然出路,通过价值链上各个非常专业的优势大型企业把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串起来,再把每个环上的优势企业吸纳进来,这样才能使产业链更强健.本文旨在应用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分析行业(企业)的价值活动,为我国畜牧业(企业)选择基于产业链价值体系最大化的经营策略提供一个合适的理论框架和应用工具,为当前畜牧业走出产业化困境和思维误区提供新视角和参考.

    产业化产业链价值链工业化专业化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