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稀土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稀土学报
中国稀土学报

徐光宪

双月刊

1000-4343

xtxb@grinm.com;jrechina@263.net

010-62014832

100088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2号

中国稀土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Rare Earth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双月刊)是由中国稀土学会主办、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承办、北京大学协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稀土金属学与火法冶金;稀土新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稀土固体物理与固体化学;稀土应用研究;稀土分析检测;稀土地质、矿物和选矿等。主要栏目有综合评述、学术论文、研究快报及研究简报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多级逆流浸取实验研究

    冯凯程福祥吴声廖春生...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开采主要通过浸矿剂离子与吸附在黏土矿物表面的稀土离子发生离子交换浸出反应实现.以(NH4)2SO4为浸矿剂,采用多级逆流浸取的方式研究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浸矿过程,通过在逐级浸取过程中浸出液组分的变化分析了矿土中稀土离子(RE3+)和主要杂质铝离子(Al3+)的浸出行为,并基于浸矿剂的消耗规律探讨了浸矿剂离子与RE3+和Al3+的离子交换反应机制以及原矿土的净吸附量.结果表明,在浸矿液逐级浸取新鲜矿土的过程中,浸出液中的RE3+和Al3+浓度逐渐增加,铵根离子(NH4+)逐渐消耗,交换进入浸出液中的RE3+和Al3+逐级减少;同时,浸出液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逐级损耗,说明新鲜矿土除因发生离子交换反应消耗NH4+外,还存在对浸矿剂的净吸附,经计算,本实验原矿土中吸附稀土、吸附铝及净吸附的位点之比约为20∶41∶39.在两轮逆流浸取实验中,Al3+在浸出液中的浸出规律始终与RE3+类似,未表现出与浸出液pH变化(由4.5降低至4.0)的相关性.另外,分析显示,在浸矿反应的pH条件下,RE3+为稀土的主要存在形态,而Al3+,AlOH2+,Al(OH)2+为铝的主要存在形态,结合物料关系推知NH4+与稀土发生离子交换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应接近或等于3∶1,而NH4+与铝发生离子交换反应的化学计量比约为1.8∶1.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多级逆流浸取离子交换硫酸铵净吸附

    离子型稀土矿柱浸过程氨氮平衡及尾矿氨氮形态转化研究

    肖信锦王慧娟黄金邓扬悟...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离子型稀土矿柱浸过程氨氮的平衡与迁移转化研究可以对浸矿剂硫酸铵用量的模拟运算提供理论参考.试验以定南某离子型矿土为对象,采用室内柱浸模拟的方式对离子型稀土原矿氨氮的分布、硫酸铵浸矿过程氨氮平衡及尾矿氨氮赋存转化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离子型稀土原岩风化过程中,还可能伴随着离子相铵盐的生成,在浸矿过程中会伴随稀土一起被浸出,离子相铵盐含量随离子相稀土含量的升高而增加.硫酸铵柱浸过程中残留在尾矿内的氨氮量与浸出液中的氨氮量占比分别为50.76%和49.24%,浸矿剂中半数铵根主要起到保持浸矿过程中铵根浓度的作用,在浸矿后会随浸出液流出.离子型稀土尾矿水溶态和可交换态氨氮在矿土含水率的影响下会发生可逆转化,在尾矿矿土自然风干过程中,尾矿内水溶态氨氮含量占比由63.24%降至32.01%,离子型稀土尾矿水溶态与可交换态氨氮的赋存含量需要前置时间和矿土含水率等条件才能准确定义.

    离子型稀土氨氮平衡转化

    Mg-5Sm-xGd合金及其抗拉强度反常温度效应

    王海宁赵洁张清李萍...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电子拉伸试验等研究了时效态Mg-5Sm-xGd(x=1,2,3,4)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时效态合金主要由α-Mg基体以及位于晶内弥散分布的稀土相Mg5Gd和Mg41Sm5组成,随Gd含量的增加,稀土相的种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Gd含量可改变晶粒大小,随Gd含量的增多晶粒大小先减小后增大,在Gd含量为3%时合金晶粒最小;合金抗拉强度总体变化趋势为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出现了抗拉强度反常温度效应;在同一温度下,3%Gd含量的合金抗拉强度最高,并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300 ℃达到峰值229.9 MPa;合金的屈服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随Gd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然后再升高,在Gd含量为3%,拉伸温度为300 ℃时屈服强度最大;合金拉伸断裂方式主要为脆性断裂,随温度升高逐渐向韧性断裂转变;合金的抗拉强度反常温度效应可能与晶格常数,晶粒大小及第二相的变化有关.

    Mg-5Sm-xGd合金显微组织抗拉强度反常温度效应

    Mg-9Gd-2Nd-0.8Al合金热压缩行为及热加工图

    张子延陈君陈晓亚李全安...
    128-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了铸态和均匀化态的Mg-9Gd-2Nd-0.8Al合金的显微组织,然后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均匀化态合金在变形温度350~500 ℃,应变速率0.003~1 s-1条件下进行了热压缩实验,计算了合金的变形激活能,构建并分析了合金的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结果表明:铸态Mg-9Gd-2Nd-0.8Al合金主要由α-Mg基体和Mg5Gd,Mg41Nd5,Al2RE相组成,经均匀化处理后(510 ℃×12h),Mg5Gd和Mg41Nd5相基本溶解,A12RE相保持稳定.均匀化态合金的流变应力曲线表现出动态再结晶的特征,其流变应力和峰值应力随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降低而显著降低,合金的变形激活能为185.836kJ·mol-1.合金在本实验的变形条件范围内存在两个失稳区:变形温度350~375 ℃,应变速率0.003~0.012 s-1以及变形温度350~500 ℃,应变速率0.05~1 s-1,其最佳加工区域为变形温度445~500 ℃,应变速率0.003~0.01 s-1,合金在变形温度400 ℃,应变速率0.003 s-1条件下的再结晶方式以非连续动态再结晶为主.

    Mg-9Gd-2Nd-0.8Al合金热压缩变形本构方程热加工图微观分析

    铈对烤烟香气前体物质及生长的影响

    杨胜竹李国明李朝文李响...
    138-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稀土元素铈对香气前体物质及烤烟生长的影响及规律,本研究以云烟87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硝酸铈(0,15,30,45,60mg·L-1)对烤烟烟叶香气前体物质含量(质体色素含量、多酚类物质含量)、化学成分含量、和生长(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铈对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新绿原酸、隐绿原酸、云香苷、总酚、还原糖、总糖等9种物质的含量及两糖比、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呈现出"低促高抑"的作用,即"Hormesis"效应,随着硝酸铈浓度的增加氯含量和根体积呈升高的趋势,莨菪亭和全磷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本研究中,15mg·L-1硝酸铈促进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的积累,15~45 mg·L-1硝酸铈利于改善烟叶化学品质,30 mg·L-1硝酸铈增强烟叶光合作用,15~30mg·L-1硝酸铈对地上部烟株的株高、茎围和叶面积有积极作用,60 mg·L-1硝酸铈促进烟株根系的生长.综合而言,喷施15~30 mg·L-1硝酸铈有利于提高烤烟香气前体物质含量并促进其地上部的生长.

    稀土元素硝酸铈光合特性质体色素多酚类物质

    La3+,Ce3+溶液中樟子松吸收的差异性研究

    魏光普张彦妮于晓燕吴雨彤...
    149-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水培条件下吸收稀土可溶态镧、铈离子(六水硝酸镧、六水硝酸铈,七水氯化镧、七水氯化铈,八水硫酸镧和八水硫酸铈)的过程,揭示樟子松修复镧、铈离子污染的机制.本研究应用吸收动力学的方法探究了樟子松在不同时间内吸收镧、铈离子的含量和速率;并通过回归分析法探究了樟子松-水培体系中吸收镧和铈离子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水培溶液中的镧和铈离子浓度分别设置为100,300,500,1000 mg·L-1.试验结果表明,樟子松体内的镧、铈离子含量随着水培溶液浓度升高而增加,其中,La2(SO4)3,La(NO3)3,LaCl3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14~0.0142 g,0.0009~0.0115 g,0.0017~0.0195 g;Ce2(SO4)3,Ce(NO3)3,CeCl3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19~0.0119 g,0.0015~0.0141 g,0.0022~0.0198 g.当水培溶液中稀土元素离子浓度相同时,樟子松对铈离子吸收量大于镧离子,且对铈离子的吸收饱和时间也滞后于镧离子.通过对樟子松在水培溶液中吸收速率最快的0~60 h时间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分析表明,在不同稀土离子浓度条件下,樟子松在3~24h期间的吸收速率的下降幅度较大,在第24h以后其下降幅度开始减小.以1000 mg·L-1浓度的镧、铈水培试验为例,樟子松在0~60 h时间内对铈离子的吸收速率高于对镧离子的吸收速率,且其对不同稀土元素化合物形态之间的吸收速率为:氯化态>硫酸态>硝酸态,这与樟子松在不同时间内吸收镧、铈离子含量成正比.最后,通过对樟子松吸收稀土元素量与水培溶液稀土元素浓度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不同镧、铈离子的数据拟合显示均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综上研究结果,樟子松在水培溶液中吸收镧离子能力优于铈离子,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可以利用樟子松并结合其他富集植物共同对遭受镧和铈稀土元素污染的土壤提高生态修复效率.

    樟子松镧离子铈离子吸收差异性

    含二苯甲酮结构的稀土配合物对PVC光稳定性能的影响

    黄旭博柳召刚杜桂芳陈明光...
    160-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兼具热和光稳定性的稀土稳定剂,对降低聚氯乙烯(PVC)加工成本,提高PVC的生产效率和打开稀土稳定剂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实验和户外自然光老化实验,研究了2,4-二羟基二苯甲酮镧(LBP)、2-苯甲酰苯甲酸镧(LBA)及三元复合稳定剂对PVC光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含LBP和含LBA的两种三元复合稳定剂(LBP∶ZnSt2∶PE=2∶1∶2,LBA∶ZnSt2∶PE=1∶1∶3)的PVC片材,人工紫外老化10 d后,失重率分别为2.7%和6.2%,自然光老化35 d后,拉伸强度保留率分别为87.6%和81.8%,复合稳定剂提高PVC的光稳定性能最佳.稀土稳定剂可以吸收PVC降解产生的氯化氢,降低氯化氢的浓度,从而减弱氯化氢对PVC降解的催化作用,抑制PVC脱去HCl形成双键,防止双键在氧作用下,形成过氧化物生成羰基化合物.

    聚氯乙烯热稳定剂光稳定剂二苯甲酮结构稀土

    稀土废渣中污染物特性及环境风险分析

    郭凤田少囡吴玉锋
    168-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了离子型稀土矿开采产生的除杂渣、酸溶渣、熔盐渣3种典型稀土废渣的腐蚀性、组成、物相结构及赋存状态.基于典型稀土废渣的赋存状态及其堆存自然环境,研究了浸泡时间、浸泡液pH值和浸泡温度等因素对其所含铜、锌、铅、镉、镍、总铬、铍、钡、砷、硒等重金属离子及镝,铒,钆,钬,钕,镨,钐,镱稀土元素的浸出含量的影响,分析和评估了除杂渣、酸溶渣、熔盐渣3种典型稀土废渣的有毒重金属离子浸出毒性和环境风险,为稀土废渣的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提供了数据支撑.

    除杂渣酸溶渣熔盐渣浸出毒性环境风险稀土

    云南临沧花岗岩带中段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主控因素与成矿模式

    张保涛胡兆国孙峰赵晓博...
    17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临沧一带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发现将滇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分布范围向北推移了 100 km,矿体主体分布海拔推高至1800 m以上.研究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赋矿岩性为黑云二长花岗岩,该岩体为分异程度较高的同碰撞成因过铝质钙碱性岩,成岩年龄为(213±2)Ma,侵位于晚三叠世.矿体主要分布于全风化层中,在平面上呈沿地形变化的面状,在剖面上呈扁豆状,蚀变主要表现为高岭土化、黏土化,离子相态率平均为53%,轻稀土平均占比为74%,为轻稀土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通过对基岩性质、地形地貌、风化蚀变、气候和植被条件与稀土元素富集关系的研究,确定了临沧花岗岩风化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主控因素,建立了该类矿种的找矿标志和成矿模式,发展了花岗岩风化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理论,以期为相似地区同类矿种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黑云二长花岗岩主控因素成矿模式临沧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