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学校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学校卫生

执行总编:陶芳标

月刊

1000-9817

xwbjb@cjsh.org.cn

0552-2054276,2074779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胜利中路51号

中国学校卫生/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国家级学术类科技期刊,是一本指导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专业性杂志。主要内容为普及学生卫生保健科学知识,交流与推广国内外有关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智力开发的科研成果及工作经验,介绍学校卫生医师、校医、保健教师的业务知识与操作技术,刊登有关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报告,学校健康教育、营养指导,卫生监督监测、常见疾病防治措施经验与综述等。本刊于1992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连续4次被国家权威机构确定为全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被评为国家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3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2004年被评为卫生部优秀期刊二等奖,2005年获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京市高中生2019和2023年尝试吸电子烟影响因素分析

    秦冉郭欣李婷赵金辉...
    198-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9和2023年北京市高中生尝试吸电子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无烟高中学校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共监测北京市44所高中学校9 137名高中生,其中普通高中(普高)27所,职业高中(职高)17所;2023年共监测30所高中学校6 709名高中生,其中普高21所,职高9所.采用匿名自答的方式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二手烟暴露、烟草制品使用、烟草认知等.采用x2检验比较各指标的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019和2023年高中生尝试吸电子烟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9年职高和普高学生尝试吸电子烟报告率分别为22.57%和9.78%,2023 年分别降至 14.39%和 6.43%.职高生较普高生 2019 年(OR=1.59,95%CI=1.35~1.88)和 2023 年(OR=1.71,95%CI=1.38~2.11)均有较高的尝试吸电子烟风险;2019年非京籍高中生尝试吸电子烟高于京籍高中生(OR=1.28,95%CI=1.05~1.56);2019(OR=1.62,95%CI=1.34~1.95)和 2023(OR=1.77,95%CI=1.35~2.31)年家庭任何地方可以吸烟均有增加高中生尝试吸电子烟风险;2019年未尝试吸卷烟(OR=0.24,95%CI=0.21~0.29)、未现在吸卷烟(OR=0.29,95%CI=0.22~0.40)、未在学校(OR=0.62,95%CI=0.53~0.72)或未在室外公共场所(OR=0.74,95%CI=0.63~0.86)暴露二手烟,2023 年未尝试吸卷烟(OR=0.15,95%CI=0.11~0.19)、未现在吸卷烟(OR=0.30,95%CI=0.17~0.53)、未在学校(OR=0.5 1,95%CI=0.41~0.64)或未在室外公共场所(OR=0.62,95%CI=0.50~0.78)暴露二手烟均有降低高中生尝试吸电子烟风险(P值均<0.05).结论 2023年和2019年北京市高中生尝试吸电子烟影响因素基本一致.应以职高为重点,保障干预措施的延续性,推动无烟高中学校建设.

    吸烟电子烟健康教育回归分析学生

    天津市高校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及高危性行为影响因素

    刘轶柳忠泉武子明龚卉...
    203-206,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高等院校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和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艾滋病精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11-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天津市56所高等院校64 697名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状,采用问卷星开展网络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高校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应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校学生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天津市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人数达到87.33%,性态度开放人数为70.73%.在最近一年发生过性行为的3 463名学生中,42.13%发生过高危性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有恋爱对象、接受过性教育以及艾滋病防治知识与高危性行为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66,0.59,0.81,0.59,P值均<0.05);大二年级、非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不知道)、对艾滋病存在认知偏见以及错误了解艾滋病检测方式与高危性行为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22,2.49,2.30,3.17,1.43,1.22,P值均<0.05).结论 天津市高校学生艾滋病知晓率较高,但高危性行为仍处于较高水平.需进一步有针对性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控制艾滋病传播流行.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回归分析学生

    高职院校肥胖学生24 h活动行为综合干预效果

    王海波刘超陈海波
    207-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校内身体活动、静态活动、睡眠等综合干预措施对高职院校肥胖学生24 h活动行为的影响效果,为高职院校肥胖学生干预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实证依据.方法 2023年1-3月采用平行对照、随机分组的准实验设计,选取无锡市某职业技术学院79名一年级肥胖学生分为干预组(41名)和对照组(38名).2023年4-6月,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干预组采用信息型(利用纸质散页和社交、学习软件精准推送干预信息)+行为型(每天集中1 h体育锻炼及多项活动行为要求,并运用运动加速度计反馈身体活动客观数据)的干预方式,对24 h身体活动、静态活动、睡眠和其他行为进行综合干预(120 min/d,共8周);2023年6-7月进行1周后测和追踪调查.采用《Bouchard身体活动日记》、周调查问卷和三轴运动加速度计记录两组学生24 h活动行为情况.通过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干预前后24 h活动行为各成分指标时间的差异及组内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后,对照组24 h活动行为各成分指标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与对照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身体活动、静态活动、睡眠和其他指标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测与后测:F值分别为6.45,4.66,7.21,7.88;前测、后测与追踪测:F值分别为5.37,5.12,5.43,5.29;P值均<0.01).追踪期间,干预组学生24 h活动行为各成分指标(身体活动、静态活动、睡眠、其他)时间[(298.52±60.27,613.69± 68.55,442.33±45.26,85.28±20.57)min/d]与后测数据[(313.25±54.15,601.88±65.47,462.83±42.86,61.92±18.53)min/d]相比出现反弹现象,但均好于前测数据[(230.45±67.42,720.32±105.63,369.78±32.31,119.29±22.17)min/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46,39.45,33.41,59.43,P值均<0.01).干预期间,第4,5周干预组学生身体活动、静态活动和睡眠时间各指标出现波动样态.结论 高职院校肥胖学生24 h活动行为的校内综合干预有效,但持续性不足.应根据高职院校肥胖学生特点提供个性化干预措施,增加身体活动和睡眠时间,减少静态活动时间,促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肥胖症运动活动睡眠干预性研究学生

    数字社会电子体育游戏对儿童基础动作技能习得的影响

    李康苏青青周少林马国才...
    213-217,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电子体育游戏对儿童基础运动技能习得的影响,为数字社会背景下儿童基础运动技能的习得提供辅助.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限设定为2012年3月至2022年3月.利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oB 2及扩展工具RoB 2 Cluster和ROBINS-I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发表偏倚评价、异质性检验、亚组分析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研究,包括897名参与者,其中7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和3项非随机试验;2项偏倚风险低,8项有一定风险,2项偏倚风险高.12项研究的儿童基础运动技能测量包括物体控制技能、运动技能、协调性、敏捷性和平衡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子体育游戏对儿童基础运动技能的习得具有一定正向效应(SMD=0.81,95%CI=0.46~1.17,P<0.05).结论 儿童可以通过身体活动与数字屏幕产生积极的互动交际行为,进而促进基础运动技能的发展.

    电子游戏运动活动基础动作技能Meta分析儿童

    武汉市中学校外烟草售卖点分布及对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

    颜芝闻姚广裴红兵吴昌汉...
    218-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学校外100 m范围内烟草售卖点的分布及对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为青少年控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可行性建议.方法 于2023年2-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4个区20所中学,调查校外100 m范围内烟草售卖点的分布及向未成年人售烟情况,采用2021年中国青少年烟草流行调查问卷核心问题对4 882名中学生开展调查.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x2检验及趋势性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0.00%的中学周边100 m范围内存在烟草售卖点,平均每所中学外有(1.10±0.97)所.持证烟草售卖点对"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政策的知晓率(100.00%)、标识粘贴率(87.5%)均高于非持证售卖点(33.33%,16.67%)(P值均<0.05).中学生尝试吸烟率、现在吸烟率、30 d内购烟率分别为7.13%,1.99%,2.54%.100 m范围内有烟草售卖点的学校学生尝试吸烟率(8.58%)、现在吸烟率(2.29%)、30 d内购烟率(2.85%)均高于无烟草售卖点学校学生(3.79%,1.28%,1.83%)(x2值分别为35.80,5.37,4.37,P值均<0.05);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中学生尝试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及购烟率均呈上升趋势(x2趋势值分别为66.20,36.10,16.17,P值均<0.05).结论 武汉市中学生烟草易得性较高.建议将学校禁售范围从50 m扩大到100 m,监管部门严查烟草售卖点向未成年人售烟行为.

    烟草吸烟行为健康教育学生

    累积家庭风险与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关系的追踪研究

    刘艳孙旭陈欢
    223-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累积家庭风险与2,4年后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关系,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中2016(T1)、2018(T2)和2020年(T3)调查的730名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父母的数据进行分析.测量工具包括累积家庭风险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累积家庭风险与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关系.结果 儿童青少年中度及以上抑郁情绪在T1、T2和T3的检出率分别为14.4%,15.9%和24.5%.T2女生的抑郁情绪检出率(19.8%)高于男生(12.5%)(x2=7.2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1累积家庭风险可预测T1、T2、T3儿童青少年的抑郁情绪(OR值分别为1.73,1.32,1.38,P值均<0.05).结论 累积家庭风险对2,4年后儿童青少年的抑郁情绪有着较为持久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应重视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变化并及时提供干预和帮助,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家庭抑郁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儿童青少年

    大学新生角色适应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金艾裙胡咏梅孔萍
    227-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角色适应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提供实证支撑.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2年10月抽取安徽省合肥市和芜湖市6所高校的3 126名本科新生纳入研究,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大学生角色适应性量表、抗逆力量表(CD-RISC)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开展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新生各变量得分(条目平均分)进行比较,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不同生源地(大中城市:3.63±0.54,3.73±0.64,3.47±0.80,3.14±0.65;县级市或县城:3.57± 0.52,3.61±0.63,3.35±0.75,3.09±0.63;乡镇:3.50±0.50,3.54±0.58,3.23±0.75,3.06±0.60)、是否担任班干部(是:3.63±0.52,3.69±0.60,3.40±0.76,3.18±0.59;否:3.43±0.50,3.48±0.64,3.25±0.77,2.93±0.65)、父亲受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3.52± 0.51,3.57±0.61,3.27±0.75,3.07±0.61;高中或中专:3.62±0.53,3.68±0.63,3.44±0.78,3.12±0.63;大专及以上:3.68±0.56,3.78±0.64,3.57±0.80,3.19±0.68)、母亲受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3.53±0.51,3.58±0.61,3.28±0.75,3.06±0.60;高中或中专:3.63±0.55,3.70±0.63,3.48±0.78,3.15±0.66;大专及以上:3.72±0.54,3.86±0.65,3.62±0.83,3.27±0.70)大学新生心理资本、抗逆力、生活满意度和角色适应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11.89,21.89,23.02,3.83;10.08,9.20,5.20,10.63;19.34,20.76,29.52,6.44;22.51,26.79,30.94,13.92,P值均<0.05).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抗逆力和角色适应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生:3.66±0.64,3.12±0.65;女生:3.56±0.59,3.05±0.58),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学新生生活满意度得分(是:3.40±0.79;否:3.33±0.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1,2.75;2.35,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新生心理资本、抗逆力、生活满意度与角色适应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0.49,0.36),心理资本、抗逆力与角色适应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0.59),心理资本与抗逆力呈正相关(r=0.81)(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担任班干、心理资本、抗逆力和生活满意度均与大学新生的角色适应水平正向相关(调整R2=0.28,β值分别为0.04,0.10,0.23,0.26,0.07,P值均<0.05).结论 大学新生角色适应与心理资本、抗逆力和生活满意度等因素相关.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大学新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角色适应,心理学精神卫生学生

    自我效能与吸烟无理化倾向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戒烟信念关联中的作用

    张致铜王格彭跃汪建一...
    23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与吸烟无理化倾向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戒烟信念之间的作用,为大学生体育锻炼对戒烟信念的积极作用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5月6-23日,招募江西省10所高校的3 048名学生,采用体育活动参与量表、戒烟自我效能量表、吸烟无理化倾向量表、戒烟信念量表进行调查.采取Harman单因素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通过 Bootstrap法展开偏差校正,使用重复抽样5 000次的方式分析参数估计的95%置信区间.结果 序列中介模型分析显示,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戒烟信念呈正相关(β=0.17);体育锻炼、自我效能与吸烟无理化倾向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41,0.08,0.19)(P值均<0.05).自我效能和吸烟无理化倾向均可对戒烟信念产生正向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9,0.17,P值均<0.01).自我效能和吸烟无理化倾向在体育锻炼与戒烟信念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9,占总效应值(0.15)的62.82%.结论 自我效能与吸烟无理化倾向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戒烟信念之间具有序列中介作用.应积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升大学生的戒烟信念,促进其戒烟行为产生.

    自我吸烟精神卫生身体锻炼学生

    小学生欺凌旁观者行为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联

    马郑豫苏志强杨圆圆
    236-239,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小学生欺凌旁观者行为现状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联,为校园欺凌的教育干预提供实证支撑.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2019年11月选取重庆市巫山县某小学1 145名小学生,采用小学生欺凌旁观者行为问卷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开展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小学生不同欺凌旁观者行为的检出率以及与家庭功能的关联.结果 有4.7%的小学生为潜在的促进欺凌者,92.1%的小学生为潜在的保护受害者,42.1%小学生为潜在的置身事外者;不同年级小学生在3种不同类型欺凌旁观者行为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45,7.98,27.48,P值均<0.05).家庭功能及其分维度与不同类型的欺凌旁观者行为之间均相关(|r|=0.07~0.20,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生家庭功能和年级对促进欺凌者行为、保护受害者行为和置身事外者行为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0.98,3.33;1.02,1.95;0.99,0.58,0.41,0.61,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的欺凌旁观者行为与年级和家庭功能有关.学校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开展教育干预,并注重改善小学生的家庭功能状况,以促进积极旁观者行为的发生.

    暴力行为家庭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学生

    中国大学生焦虑与无法忍受不确定的纵向研究

    汤思尧马子杰陈熔宁李雪果...
    240-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大学生焦虑与无法忍受不确定(IU)的纵向变化及相关预测因素,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简版量表(IUS-SF)、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分别在2021年9月10日至10月17日(T1,基线调查)、2023年3月15日至4月22日(T2)对广东省22所高校5 68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大学生焦虑和IU的变化,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探索能够预测T1、T2时期焦虑、IU及其变化的因素.结果 T1时,大学生焦虑和IU得分分别为(3.26±3.46,34.88±7.96)分,T2时分别为(4.41±4.16,36.40±8.07)分;T2时大学生的焦虑和IU水平均高于T1时(t值分别为19.59,13.67,P值均<0.01).线性回归结果发现,年龄(B=-0.02)、中等(B=-0.18)和较差(B=-0.88)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线浏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相关信息时间为>1~<3 h/d(B=-0.30)和≥3 h/d(B=-0.22)均能负向预测T1至T2时焦虑的变化;居住在农村(B=0.11)能正向预测T1至T2时焦虑的变化(P值均<0.05).中等(B=-0.19)和较差(B=-0.47)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线浏览疫情相关信息>1-<3 h/d(B=-0.32)和≥3 h/d(B=-0.33),学业受到疫情的中等影响(B=-0.10),个人计划受到疫情的中等(B=-0.13)和严重(B=-0.22)影响,均能负向预测T1至T2时1U的变化(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焦虑和IU的水平在疫情后显著提高.需要长期监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对存在不良心理状况的学生应特别关注.

    焦虑精神卫生随访研究回归分析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