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初中生心理韧性、父母控制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为初中生行为问题的预防、干预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8-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3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市区(贵阳市、都匀市和凯里市)共2 745名七至九年级初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控制问卷、心理韧性问卷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使用网络分析法构建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网络分析模型.结果 贵州省初中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2.62%,中学生心理韧性因子(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以及行为控制中主动询问的得分无行为问题组均高于有行为问题组,心理控制因子得分(引发内疚、收回关爱和坚持权威)有行为问题组均高于无行为问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0,17.76,6.21,12.20,13.18,6.28,11.58,11.10,10.74,P值均<0.05).网络模型显示,相同变量因子间,连线权重最强的为引发内疚和收回关爱,连线权重为0.79;不同变量间,行为问题与心理韧性(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行为控制(主动询问、行为约束)间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0.42,-0.16,-0.31,-0.33,-0.17,-0.03),心理控制(引发内疚、收回关爱和坚持权威)与行为问题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0.27,0.27)、与心理韧性(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间呈负相关(r=-0.53~-0.13)(P值均<0.05).连线权重最强的是收回关爱与家庭支持为-0.53.家庭支持是联系整个行为问题网络模型的重要桥梁症状,具有较高强度的中心性.结论 贵州省中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可通过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去培养中学生的耐挫能力,提高心理韧性,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