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田子朴

双月刊

1007-4848

zgxxzz@vip.163.com

028-85422502,85422503

610041

成都市国学巷37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的全国性胸部及心脏血管外科高级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报道该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临床诊治经验、手术改进技术,以及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的专家评论。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Abstract Journals》、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肺部手术后慢性咳嗽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王高祥章俊强吴明胜王胜...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肺部手术数量逐年增加,术后咳嗽患者也逐渐增多.肺部手术后慢性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手术效果,已成为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之一.但目前我国尚没有肺部手术后慢性咳嗽诊疗指南及共识,且无标准统一的治疗方法.因此,我们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等数据库2000-2023年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采用德尔菲法制定了我国首部针对肺部手术后慢性咳嗽的专家共识.共识从慢性咳嗽治疗时机、危险因素(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方法、麻醉方法)、预防方法(术前、术中、术后)、治疗方法(病因治疗、镇咳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术后物理治疗)5个角度提出11条推荐意见.期望此共识能提高肺部手术后慢性咳嗽治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最终提高肺部手术后慢性咳嗽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切除术慢性咳嗽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4年第1期封面赏析

    董敏刘雪梅
    10页

    《NCCN食管和食管胃结合部癌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第3版)》更新解读

    王祎郑晨李启慧王军...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管癌是全球第七大常见癌症.2023年8月29 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食管和食管胃结合部癌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第3版).本文将对2023年第3版较2023年第2版有关治疗和随访的主要更新点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食管癌治疗提供最新的治疗依据.

    食管癌食管胃结合部癌NCCN指南指南解读

    《肺癌的全球负担:当前状态和未来趋势》要点解读

    张景暄付庭吕李宁耿庆...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期发表的《肺癌的全球负担:当前状态和未来趋势》对当前全球肺癌状态进行了详细描述.该文章着重阐述了肺癌在全球范围内的负担情况、危险因素、相关防控措施以及治疗进展.本文结合全球目前的肺癌现状,分析中国目前肺癌相关形势,对该文章中预防和控制相关要点进行简要解读.

    肺癌发病趋势危险因素预防

    基于影像组学构建识别临床高风险颈动脉斑块的机器学习模型

    王晓晖吕晓烁刘展甄雅南...
    2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识别临床高风险颈动脉斑块的影像组学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2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6个月内是否出现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他脑血管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临床高风险斑块组和临床低风险斑块组,纳入关键变量建立极致梯度提升、支持向量机、高斯朴素贝叶斯、逻辑回归、K最邻近以及人工神经网络6种机器学习模型,随后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652例,其中男427例、女225例,平均年龄68.2岁.分析结果显示在6种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中,极致梯度提升模型的表现最好,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51,同时利用临床资料以及颈动脉影像资料建立的极致梯度提升联合预测模型验证集AUC为0.823.结论 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构建模型可以有效预识别临床高风险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影像组学机器学习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的老年瓣膜病患者术后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朱坤林宏远龚嘉淼安康...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影响心脏瓣膜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老年心脏瓣膜术后院内全因死亡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心脏瓣膜术后患者死亡风险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 连续纳入2016-2018年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数据库中接受心脏瓣膜手术的≥65岁患者,其中2016年1月—2018年6月患者纳入训练队列,2018年7-12月患者纳入测试队列,分析老年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死亡的风险因素,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与传统的EuroSCORE Ⅱ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共纳入7 163例患者,其中男3 939例、女3 224例,平均年龄(69.8±4.5)岁.训练队列5 774例,测试队列1 389例.290例(4.0%)患者术后死亡.通过LASSO回归变量筛选及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纳入预测模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肌酐清除率、既往心脏手术史、体外循环时间、纽约心脏协会分级.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队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85,0.627]及测试队列(AUC=0.739,0.642)中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优于传统的EuroSCORE Ⅱ评分.结论 老年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死亡率较高,LASSO-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老年患者瓣膜术后死亡的发生率.

    心脏瓣膜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LASSO-logistic回归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K-Clip手术过程再现及分析

    施浩欧阳文斌李世国李琦...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使用K-Clip治疗三尖瓣反流时,针对不同反流形态,植入位置和器械型号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得到心脏主体模型.修改标准的参数化三尖瓣叶及腱索得到两种不同的反流瓣口.在商业显式动力学软件Ls-Dyna中模拟不同型号的K-Clip夹合部件在植入不同位置(后瓣中点、前后瓣交界、前瓣中点、后隔瓣交界)的效果.结论 针对本文中的两种反流形态,夹合后瓣中点会造成更好的反流瓣口缩小效果(最多缩小75%的反流瓣口面积).在前瓣中点以及后隔瓣交界植入时,所需夹紧力更大,不利于夹合部件的顺利关闭.比较18T与16T的夹合部件的植入后情况,发现并没有明显的治疗区别,且16T夹合部件所需夹紧力更小,因此推荐优先使用16T夹合部件.

    三尖瓣反流瓣环修复K-Clip数值模拟

    CT定量和定性特征联合预测肺磨玻璃结节浸润程度555例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杨延涛王维杨逸辰王碧莹...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影像学定量和定性特征和肺磨玻璃结节浸润程度的相关性,为磨玻璃结节患者术前规划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9月—2022年7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确诊为肺腺癌的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两组,非浸润腺癌组(包括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组.收集其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浸润性腺癌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根据约登指数计算出灵敏度和特异度.使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校准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555例纳入研究.非浸润腺癌组310例,其中女235例、男75例,年龄49(43,58)岁;浸润性腺癌组245例,其中女163例、男82例,年龄53(46,61)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OR=4.707,95%CI(2.060,10.758)]、实性成分占比(consolidation tumor ratio,CTR)[OR=1.027,95%CI(1.011,1.043)]、最大 CT 值[OR=1.025,95%CI(1.004,1.047)]、平均 CT 值[OR=1.035,95%CI(1.008,1.063)]、毛刺征[OR=2.055,95%CI(1.148,3.679)]、血管集束征[OR=2.508,95%CI(1.345,4.676)]是浸润性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独立预测因素构建浸润性腺癌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模型预测公式为Logit(P)=-1.293+1.549×肿瘤最大径+0.026×CTR+0.025×最大 CT 值+0.034×平均 CT 值+0.72×毛刺征+0.919×血管集束征.模型AUC值为0.910[95%CI(0.885,0.934)],说明模型预测浸润性腺癌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决策分析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 联合CT定量和定性特征的预测模型对磨玻璃结节侵袭性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其预测效能高于任意单一指标.

    磨玻璃结节影像学特征肺腺癌侵袭性预测模型

    Mimics软件系统行三维重建指导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李爽施益军丁国文孙扬永...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mics软件系统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指导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2022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术前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ateria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Mimics)制作 3D-CTBA 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行3D-CTBA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59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30例,年龄 25~79 岁.观察组 37 例,对照组 22 例.观察组在手术时间[(163.0±48.7)min vs.(188.8±43.0)min,P=0.044]、术中出血量[10.0(10.0,20.0)mLvs.20.0(20.0,35.0)mL,P<0.001]以及术前穿刺定位率(5.4%vs.31.8%,P=0.019)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胸腔引流量、术中闭合器钉仓使用个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肺漏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需行解剖性肺段切除的患者,术前使用Mimics软件制作3D-CTBA有助于准确辨识肺动静脉解剖,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术前判断结节所在位置,减少术前有创定位,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Mimics软件电视胸腔镜三维重建肺段切除术早期肺癌

    基于CT影像组学鉴别伴微乳头及实体型结构浸润性肺腺癌

    王芬张腾袁梅柏根基...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影像组学特征鉴别伴微乳头及实体型浸润性肺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数据集随机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包括微乳头/实体型阳性组(阳性组)和微乳头/实体型阴性组(阴性组)]和测试集(包括阳性组和阴性组).由两位医师分别在术前高分辨率CT薄层图上绘制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在数据分析前通过组内相关系数评估观察者间一致性,以过采样技术均衡训练集数据,均值归一化处理后,通过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对组学特征进一步筛选及建模并进行5折交叉验证.在训练集及测试集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评估模型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340例患者,其中男178例、女162例,平均年龄(60.31±6.69)岁,均为实性病变.训练集238例患者,其中阳性组120例、阴性组118例;测试集102例患者,其中阳性组52例、阴性组50例.组学模型共含107个特征,最终2个特征参与建模,即Original_glszm_SizeZoneNonUniformityNormalized及Original_shape_SurfaceVolumeRatio.构建的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95%CI(0.815,0.912)]、0.857[95%CI(0.783,0.932)];敏感性分别为 91.7%、73.7%,特异性分别为 78.8%、84.0%,准确性分别为85.3%、78.4%.结论 影像组学特征在有或无微乳头及实体型结构浸润性肺腺癌中存在差异,组学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影像组学微乳头型实体型腺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