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田子朴

双月刊

1007-4848

zgxxzz@vip.163.com

028-85422502,85422503

610041

成都市国学巷37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的全国性胸部及心脏血管外科高级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报道该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临床诊治经验、手术改进技术,以及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的专家评论。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Abstract Journals》、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坏死性纵隔炎176例临床特征及转归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梁林川彭智愚林华杭周柯...
    243-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坏死性纵隔炎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转归,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病原学结果、手术方式及转归,分析其发病特点、临床诊疗方法及预后因素.结果 共纳入176例患者,中位年龄60(0~84)岁,男124例、女52例.最常见的感染来自颈部(66例,37.5%),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85例,48.3%),脓液培养中以星座链球菌最常见(23例,13.1%).本组患者中119例(67.6%)接受手术治疗,单纯颈部入路54例(30.7%)、单纯胸部入路27例(15.3%)[开胸9例(5.1%)、胸腔镜18例(10.2%)]、颈部+胸部入路37例(21.0%)[开胸7例(4.0%)、胸腔镜30例(17.0%)]、剑突下入路1例(0.6%).176例患者中治愈出院144例(81.8%),死亡32例(18.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调整后Charlson合并症指数(OR=2.95,P=0.022)、围术期存在脓毒症(OR=2.84,P=0.024)、未行外科手术引流(OR=2.41,P=0.043)是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临床疑诊急性坏死性纵隔炎的患者应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脓肿累及范围,以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及时清除感染组织、充分引流.年龄调整后Charlson合并症指数、围术期存在脓毒症以及未行外科手术引流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急性坏死性纵隔炎临床特征病原学手术转归

    囊腔型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探究及良恶性预测模型的建立

    姚益胡秋霞杨彦辉谢晓阳...
    249-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囊腔型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及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囊腔型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2年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囊腔型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成恶性组与良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胸部CT影像学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恶性囊腔型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从而建立囊腔型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结果 共纳入107例患者,其中恶性组76例,男36例、女40例,平均年龄(59.65±11.74)岁;良性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96±13.91)岁.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囊腔壁结节[OR=3.538,95%CI(1.231,10.164),P=0.019]、短毛刺[OR=4.106,95%CI(1.454,11.598),P=0.008]、囊腔壁形态[OR=6.978,95%CI(2.374,20.505),P<0.001]、囊腔个数[OR=4.179,95%CI(1.438,12.146),P=0.009]是恶性囊腔型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P=ex/(1+ex),X=-2.453+1.264×囊腔壁结节+1.412×短毛刺+1.943×囊腔壁形态+1.430×囊腔个数.本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0,灵敏度为82.9%,特异性为74.2%.结论 囊腔壁结节、短毛刺、囊腔壁形态、囊腔个数是囊泡型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作为囊腔型肺结节良恶性筛查方法.

    囊腔型肺癌良恶性诊断预测模型影像学特征

    多发肺结节外科治疗近期疗效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张崎郭玲高心谢少华...
    255-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多发肺结节(multiple pulmonary nodules,MPNs)的临床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2020年于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MPN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PNs患者外科治疗的近期疗效.结果 共纳入97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67例,平均发病年龄(56.1±10.0)岁.双发病灶患者62例,三发病灶22例,四发病灶4例,四发以上病灶9例.手术共处理213枚高危病灶,其中磨玻璃结节88枚,部分实性结节81枚,实性结节7枚.87例行同期手术,10例分期手术,平均手术间隔时间为5.2个月.病理组合类型包括腺癌-腺癌96例(99.0%),鳞状细胞癌(鳞癌)-鳞癌1例(1.0%),淋巴结均未查见转移.2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92.1%,总生存率为100.0%.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危病灶直径>2 cm(P=0.316)、有无残余病灶(P=0.782)及病理组合类型(P=0.913)对2年DFS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Ns以多原发肺癌为主要诊断,病理组合类型以腺癌-腺癌多见,影像学检查结合病理结果对MPNs手术方案选择、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帮助,术中应以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和尽可能完整切除高危结节为原则,其预后相对良好.

    多发肺结节胸腔镜手术预后外科治疗

    儿童期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个体化外科治疗策略

    罗凯郑景浩张蔚祝忠群...
    263-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期冠状动脉(冠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anomalous aortic origin of coronary artery,AAOCA)的个体化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8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收治的AAOC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7例患儿,其中男13例、女4例,中位年龄88(44,138)个月,中位体重25(18,29)kg.全组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冠脉处理方法包括:冠脉去顶术9例,冠脉移植术5例及冠脉开孔术3例.1例患儿因严重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15%)术后预防性应用机械辅助循环,辅助12d后顺利撤机.术后早期无死亡病例发生,平均ICU停留时间(4.3±3.0)d,总住院时间(14.4±6.1)d,出院后均接受规律抗凝治疗3个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5(13,24)个月,所有患儿未再发生胸痛、晕厥等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显示术侧冠脉血流通畅,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AAOCA易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心源性猝死,一经诊断需尽快手术治疗;根据冠脉解剖特点采用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AAOCA早期效果满意,中期随访患儿症状改善明显,心功能恢复良好.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心肌缺血个体化外科治疗策略

    国产KokaclipTM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系统治疗重度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早期临床疗效的单臂、前瞻性、单组目标值临床试验

    谭桐付冰奇魏培坚谢年谨...
    269-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KokaclipTM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系统治疗重度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是单臂、前瞻性、单组目标值临床试验.纳入2022年6月-2023年1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接受KokaclipTM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系统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对比围术期及随访期间二尖瓣反流的差异,探索研究期间全因死亡、中转开胸、再次手术、严重的反流复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全组共纳入28例,女14例、男14例,平均年龄(70.9±5.4)岁.术前28例(100.0%)患者均被诊断为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Ⅱ型,脱垂宽度为12.5(11.0,16.1)mm,反流程度均达4+,导致肺静脉逆流,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均≥Ⅲ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即刻分别有2例(7.1%),21例(75.0%),5例(17.9%)患者二尖瓣反流改善至0,1+,2+;二尖瓣压差为2.5(2.0,3.0)mm Hg;无死亡、中转开胸,无单边夹持、夹合器脱落、瓣叶损伤等并发症.28例(100.0%)患者均完成术后至少3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9(3.6,6.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的二尖瓣反流中位数为1.0(1.0,2.0)+,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无3+及以上反流复发、肺静脉逆流和再次手术,无新发二尖瓣狭窄,无不良心血管事件;22例(78.6%)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Ⅰ级或Ⅱ级.结论 国产KokaclipTM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系统在经选择的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临床应用早期结果良好,安全性高,可显著改善二尖瓣反流.期待未来更多的大样本量、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和长期随访以验证该系统的有效性.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超声引导临床疗效前瞻性研究

    186例瓣膜病患者肺动脉收缩压预测自主神经兴奋的前瞻性研究

    岳凤捷金岩张誉籍辛芳冉...
    276-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瓣膜病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PAP)对自主神经兴奋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8月28 日-2021年2月3日北部战区总医院需要手术治疗的瓣膜病患者,根据术前7 d长程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to-normal R-R intervals,SDNN)将患者分为3组,即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e,SE)组(SDNN≤50 ms)、平衡组(50 ms<SDNN<100 ms)和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 nerve,PSE)组(SDNN≥100 ms),分析各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与自主神经兴奋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究其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86例患者,其中男108例、女78例,平均年龄(55.92±11.99)岁.SE组26例,平衡组104例,PSE组56例.SE组的左房前后径(left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E峰/A峰(Em/Am)、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PAP)均大于平衡组(P<0.05),而三尖瓣A峰(At)、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小于平衡组(P<0.05);平衡组的LAD、Em/Am明显大于PSE组(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SE组患者与平衡组比较,其At降低(右房收缩功能降低)、LVEF降低、SPAP增高(P值分别为0.04、0.04和0.00);当瓣膜病患者HRV增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出现LAD正常的Em/Am降低(左房功能和/或左室舒张功能降低).皮尔逊分析显示,SPAP与SDNN之间呈线性负相关,系数为-0.348,表明SPAP越高,HRV越低,交感神经越兴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当SPAP≥45.5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诊断瓣膜病患者交感神经兴奋的敏感度为84.60%,特异度为63.70%.结论 副交感神经兴奋是疾病早期表现,常伴有左房功能和/或左室舒张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可伴随SPAP升高及左室和右房的收缩功能降低,其中SPAP对瓣膜病患者自主神经兴奋具有预测价值.

    心率变异性超声心动图肺动脉收缩压自主神经

    改良Bentall手术中应用残余瘤壁根部包裹技术的近期疗效

    蒙茂龙王尧卢平凡李华鹏...
    283-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改良Bentall手术中应用残余瘤壁根部包裹技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行改良Bentall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加用残余瘤壁袖状包裹根部,以预防、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渗血.收集该技术的手术结果,包括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 d胸腔引流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随访结果.结果 纳入14例患者,其中男12例(85.71%)、女2例(14.29%),年龄(55.33±10.57)岁.无围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47.90±21.2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5.70±15.23)min,呼吸机辅助时间(19.42±8.98)h,住 ICU 时间(99.08±49.42)h,术后住院时间(16.33±2.74)d,术后第 1d 胸腔引流量(333.33±91.98)mL,只有2例患者需要输血(分别为4.5 U、2 U).随访(6.17±3.69)个月,无死亡,无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相关并发症.术后出院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01);术后半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后出院前明显缩小(P<0.001).术后出院前射血分数较术前有轻微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术后半年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改良Bentall手术应用残余瘤壁袖状包裹技术安全、有效,近期结果良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根部渗血和小的出血.

    外科手术止血改良Bentall手术

    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的胸腺癌基因组分析和生物标志物探索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向润谢少华廖琼李强...
    288-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胸腺癌(thymic carcinoma,TC)患者基因突变情况,以探索预后相关因素和治疗的潜在靶点.方法 回顾性纳入四川省肿瘤医院2015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TC患者.对T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对照外周血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4例TC患者,其中男16例、女8例,中位年龄55(42~74)岁.TC患者单核苷酸突变频率最高的为TTN基因(42%)、HSPG2(29%)和OBSCN(29%).发生染色体拷贝数变异频率较高的是ZNF276基因(54%,loss),BEND3(50%,loss),DHODH(50%,loss)和 VAC14(50%,loss).其中 25%TC 患者为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型,平均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为9.86.结论 此研究是迄今为止第一个关于中国TC患者基因突变情况的全面分析.TTN、OBSCN和ZNF276基因的突变频率较高,通过MSI、TMB等生物标志物分析,表明TC患者有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潜能.

    胸腺癌基因突变全外显子XEG测序回顾性队列研究

    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与策略

    韩家炜张恒郑哲
    304-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问世以来,移植血管材料的选择一直是领域内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其中动脉桥血管由于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高通畅率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动脉桥及全动脉桥应用比例有所提高,但与欧美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既往多项临床研究肯定了全动脉桥在桥通畅率和远期预后方面的优势,但这一结论仍有待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本文综述全动脉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与策略,为后续临床研究和诊疗提供参考.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全动脉桥乳内动脉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洪子强金大成白向豆崔百强...
    31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通过筛查高危人群进行早期检测越来越普遍,但大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在过去10年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有了显著进步.新出现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方案已使NSCLC治疗更具个体化,这显著影响了 NSCLC患者的病程和结局.目前,分子生物标志物已经成为诊断癌症、预测治疗反应结果和评估预后的有利工具.本文总结了NSCLC诊断、预测和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新型潜在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免疫疗法诊断预后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