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田子朴

双月刊

1007-4848

zgxxzz@vip.163.com

028-85422502,85422503

610041

成都市国学巷37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的全国性胸部及心脏血管外科高级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报道该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临床诊治经验、手术改进技术,以及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的专家评论。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Abstract Journals》、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化引流系统在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术后应用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成名丁仁泉徐惟王希龙...
    403-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数字化引流系统(digital drainage system,DDS)在机器人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一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行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采用的不同引流装置分为DDS组和常规组(术后采用传统单胸腔引流管装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资料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内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纳入患者170例,其中男76例、女94例,平均年龄(61.8±8.7)岁.DDS组术后拔管时间[5.53(6.00,7.00)d vs.6.36(6.00,8.00)d,Z=-2.467,P=0.014]、术后住院时间[7.80(8.00,10.00)d vs.8.94(9.00,10.00)d,Z=-2.364,P=0.018]短于常规组.对于术后出现持续性肺漏气患者,DDS组术后拔管时间(Z=-2.786,P=0.005)和术后住院时间(Z=-2.862,P=0.003)比常规组更短.结论 DDS有利于机器人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

    数字化引流系统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加速康复外科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洪子强金大成白向豆成涛...
    408-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RATS)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一2022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科经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RATS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采用磁共振成像或增强CT定位并评估肿瘤.结果 共纳入35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34.9±7.1)岁.患者均在RATS下成功完成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62.3±18.0)min,装机时间(10.3±2.6)min,术中出血量(33.9± 21.6)mL,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69.0±28.9)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2.0(1.0,3.0)d,术后住院时间3.0(2.0,4.0)d.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术后一过性Honor综合征2例,一过性患侧上肢无汗1例.结论 RATS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安全、有效、可行,可充分发挥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优势.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微创胸外科手术纵隔肿瘤神经源性肿瘤

    手术矫治孤立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安全性及中长期疗效分析

    穆纯杰马润伟闫军欧阳文斌...
    413-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孤立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isolated parti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IPAPVC)行外科手术矫治的安全性及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09年6月—2019年5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及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被诊断为IPAPVC并行外科手术矫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术中基本情况,统计术后及中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共纳入54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1个月~62岁(16.20±2.40)岁;28例(51.9%)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22例(40.7%)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39例(72.2%)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根据Bordy分型,A型14例(25.9%)、B型23例(42.6%)、C型4例(7.4%)、D型5例(9.3%)、混合型8例(14.8%).全组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且分型诊断准确率为66.7%(36/54),37例患者行CT血管造影检查且分型诊断准确率为94.6%(35/37).所有手术均使用体外循环辅助,主动脉阻断时间0~219(67.02±5.23)min,体外循环时间40~261(105.09±5.23)min,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气管插管时间0~230(13.33±4.20)h,住 ICU 时间 0~13(1.89±0.28)d,术后住院时间 5~18(7.20±0.38)d.随访时间16~140(62.58±5.12)个月.术后全因死亡2例(3.7%),其中院内死亡1例,随访期间死亡1例,无术中死亡.生存患者中,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1例出现房间隔缺损并行二次手术治疗,上腔静脉早期梗阻及心律失常各1例.另有2例患者为术前IPAPVC导致的并发症(心房颤动、侧枝循环),在外科手术后再次进行手术治疗,且预后不佳;1例术前并发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随访期间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持续存在.结论 IPAPVC在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占比较低,经胸超声心动图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诊后应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结合疾病分型、引流支数及引流位置等影像学特征制定个体化方案,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术后应定期随访.

    孤立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脏外科手术疗效分析安全性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康复计划对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快速康复作用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李帆郭元婷周小宇梁振兴...
    42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心脏康复计划在全身麻醉下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按是否接受康复计划分为康复计划组和对照组.按照最近邻匹配法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匹配后两组患者在康复计划开始6个月、12个月后的临床数据.主要观察指标为心肺功能测试的摄氧峰值(peak oxygen intake,VO2 peak)和随访期(20个月)三级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患者数.结果 共纳入600例患者,其中康复计划组200例,男137例、女63例,年龄61.00(56.00,65.00)岁;对照组400例,男285例、女115例,年龄60.00(56.00,65.00)岁.匹配后,两组各纳入患者17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康复计划6个月及12个月后,康复计划组与对照组相比,VO2pea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1.96(1.59,2.38)L/min vs.1.72(1.38,2.12)L/min,P<0.001;12 个月:2.40(2.21,2.63)L/min vs.2.12(1.83,2.45)L/min,P<0.001].随访期内两组患者三级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心脏康复计划对全身麻醉下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康复有积极作用,可改善患者运动能力.

    心脏康复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加速康复

    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郭志鹏张建李瑞梁汉青...
    428-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与地西泮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法,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组)与地西泮(地西泮组)后房颤发生率.结果 纳入207例患者,其中男150例、女57例,平均年龄(62.02±8.38)岁.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患者53例,术前应用地西泮患者154例.匹配前两组高血压患者占比、吸烟患者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1∶1倾向性匹配后,两组各纳入53例患者,两组数据分布均匀.匹配后,右美托咪定组术后房颤发生率较地西泮组低[9.43%(5/53)vs.30.19%(16/53),P=0.007].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术后主要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别,且右美托咪定组监护室停留时间[(21.28±2.69)hvs.(22.80± 2.56)h,P=0.004]及机械通气时间[(18.53±2.25)hvs.(19.85±2.01)h,P=0.002]更短.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吸烟、糖尿病与术后房颤发生率上升有关(P<0.05);术前使用右美托咪定与术后房颤发生率降低有关(P=0.002).结论 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较地西泮术后房颤发生率低.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是术后房颤的保护因素,高龄、吸烟和糖尿病是术后房颤的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房颤动右美托咪定地西泮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梅氏微创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僵硬综合征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杨琦丁士骜江雪艳袁源...
    434-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梅氏微创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左心房僵硬综合征(stiff left atrial syndrome,SLAS)的临床特点,探索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2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梅氏微创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是否发生SLAS将患者分为SLAS组和非SLAS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术期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验指标.结果 纳入患者1 056例,其中男672例(63.6%),平均年龄(63.6±9.3)岁.持续性房颤患者48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567例.全组患者中共有14例(1.3%)发生SLAS,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2.1±1.1)d.全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1.4±7.8)个月,SLAS组有2例患者在出院后再次发生SLAS,发生时间分别为术后3周、4周;非SLAS组患者出院后无SLAS发生.糖尿病、术前左心房内径小是术后发生SLAS的危险因素.SLAS患者经过充分的利尿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梅氏微创房颤射频消融术后SLAS发生率低,多发生于术后早期,经充分利尿治疗后预后良好.

    左心房僵硬综合征心房颤动梅氏微创房颤射频消融术

    Perceval免缝合主动脉瓣在胸骨上段/右侧肋间微创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杨鹏谢毅王晨昊刘宇...
    439-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Perceval免缝合生物瓣在胸骨上段/肋间微创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3-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通过术前评估后成功应用Perceval免缝合生物瓣实施胸骨上段/肋间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记录患者围术期相关临床资料及超声测量数据.结果 共纳入5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其中女3例、男2例,平均年龄71.2岁.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Perceval免缝合生物瓣,手术成功率100%,3例经胸骨上段小切口,2例经右侧肋间小切口,其中2例患者同期行升主动脉成形术.术中平均体外循环时间61.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2 min.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瓣周漏、房室传导阻滞、脑卒中等并发症.结论 Perceval免缝合生物瓣操作简单,可有效缩短总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降低围术期风险.同时,免缝合生物瓣的临床应用推动了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发展和推广,二者结合有效兼顾了手术疗效和微创化治疗,且安全性和有效性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微创主动脉瓣置换胸骨上段右侧肋间小切口免缝合生物瓣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分析心房颤动外科消融透壁性研究

    涂孝康刘洪端谭昊宇张昊...
    446-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心房颤动(房颤)外科消融透壁性研究的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 5.8.R3和VOSviewer软件对房颤外科消融透壁性相关研究的作者、国家/机构分布、文献共被引、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109篇文章,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Damiano RJ,引文量最高的作者是CoxJL,美国是研究此领域的主要国家,华盛顿大学是房颤外科消融透壁性研究的重要机构.主要的研究热点包括:(1)房颤外科消融手术特别是迷宫手术的有效性;(2)关注外科消融的能量来源选择;(3)外科消融和导管消融相结合的疗效;(4)肺静脉隔离仍是房颤消融讨论的重点.结论 本研究直观地呈现了房颤外科消融的研究现状.如何提高房颤外科消融的有效性和透壁性是房颤外科治疗的研究热点.电生理标测和外科消融相结合可能是房颤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心房颤动外科消融导管消融透壁性CiteSpaceVOSviewer可视化分析

    加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

    栾宇杰施庆彤包阳
    454-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管癌因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外科手术治疗仍是目前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其围术期的高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食管癌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生理心理负担.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最早被提出应用于结直肠手术,后被推广至其他众多外科手术领域.其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成功降低了食管癌围术期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促进了患者的快速康复.然而,ERAS在食管癌领域的应用历时较短,相比其他外科,其推广和实践应用的范围相对有限.本文结合目前国内食管癌的ERAS应用进展,对国内外食管癌ERAS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对目前食管癌ERAS推行的相关问题做一梳理,以期能对ERAS在食管癌手术治疗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加速康复外科食管癌手术治疗综述

    抗生素及质子泵抑制剂经肠道菌群影响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琪孙飞单一波史宏灿...
    462-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免疫疗法的出现,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然而,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同等获益.近年来,肠道菌群与免疫治疗疗效的联系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过程中,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会影响患者肠道菌群,进而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导致患者预后较差.本篇综述将讨论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进而降低免疫治疗疗效,以便于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更加合理地使用相关药物,改善患者预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肺癌肠道菌群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