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田子朴

双月刊

1007-4848

zgxxzz@vip.163.com

028-85422502,85422503

610041

成都市国学巷37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的全国性胸部及心脏血管外科高级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报道该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临床诊治经验、手术改进技术,以及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的专家评论。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Abstract Journals》、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IASLC第九版肺癌TNM分期》解读

    赵珂嘉刘成武刘伦旭
    48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于近期正式发布了第九版肺癌TNM分期.本次分期基于全新的数据库,涵盖2011-2019年间25个国家75个中心的124 581例肺癌患者的数据,在排除数据不完整的患者后,共纳入87 043例患者的资料,并基于此分析结果,对第八版肺癌TNM分期进行调整,更新成第九版肺癌TNM分期.此版中亚洲患者占比提升,中国患者占比增幅显著.第九版肺癌TNM分期将为肺癌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合理的参考依据.本文就IASLC第九版肺癌TNM分期标准的数据库更新、分期变化及其修订依据进行解读,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肺癌TNM分期第九版解读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2023年度报告

    潘文志方雁行李捷李飞...
    498-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国内外关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新器械层出不穷.本文拟从国际年度进展、国内年度进展、国内应用研发情况三方面回顾2023年TAVR取得的进步,着重介绍国内外新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涌现出的新器械、新技术以及我国TAVR开展应用情况,并展望TAVR在2024年的发展趋势.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进展年度报告

    Taussig-Bing畸形患儿动脉调转术后中远期主动脉根部结局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顾明均陈典胡仁杰胡杰...
    504-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接受动脉调转术后的Taussig-Bing畸形患儿中远期主动脉根部生长情况以及新主动脉瓣反流情况.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2-2017年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动脉调转术治疗早期存活且随访时间>3年的患儿,收集随访超声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27例患者,其中男98例(77.2%),中位手术年龄73.0 d,平均体重4.7 kg,术前45例(35.4%)患儿合并轻度至轻中度肺动脉瓣反流.平均随访时间7.0年.随访中14例(11.0%)患儿出现中度及以上新主动脉瓣反流,3例接受新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新主动脉瓣环及窦部内径在随访过程中始终大于同龄患儿正常水平,随访5年平均瓣环内径18.0 mm,随访10年20.5 mm.随访5年窦部内径25.9 mm,随访10年31.1 mm.新主动脉瓣反流随年龄增长逐渐发展.随访过程中出现新主动脉瓣中度及以上反流的患儿其瓣环直径始终大于未出现中度及以上反流的患儿(x2=18.3,P<0.001).术前肺动脉瓣轻度及轻中度反流增加中远期新主动脉瓣中度及以上反流的风险(c-HR=3.46,P=0.03).结论 接受动脉调转术的Taussig-Bing患儿其新主动脉瓣环及窦部内径持续增长并始终高于正常水平,随访过程中瓣环扩张与新主动脉瓣反流的进展有显著相关性.动脉调转术前肺动脉瓣反流增加中远期新主动脉瓣反流风险.

    Taussig-Bing畸形动脉调转术主动脉根部扩张主动脉瓣反流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功能性单心室合并内脏异位综合征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韩林江刘湘马坚锐周子秦...
    510-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治疗功能性单心室合并内脏异位综合征(heterotaxy syndrome,HS)的临床经验和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21年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行TCPC合并HS的功能性单心室患者(HS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远期生存率以及影响生存的相关因素.将术后早期和晚期结果与匹配的同时期非HS患者(非HS组)进行比较.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HS组纳入患者55例,其中男42例、女13例,中位年龄6.0(4.2,11.8)岁,中位体重17.0(14.2,28.8)kg.右房异构53例,左房异构2例.一期完成TCPC者8例.TCPC手术类型包括心外管道39例、心内-心外管道14例、主肺动脉-下腔静脉直接吻合2例.术后27例发生感染,19例肝功能损害,11例急性肾损伤.早期死亡5例,中位随访时间94.7(64.3,129.8)个月,1年、5年、10年总生存率为87.2%、85.3%、74.3%.倾向性评分匹配后HS组45例,非HS组81例.与非HS组相比,HS组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术后感染率显著增加(P<0.05),术后总生存率明显下降,10年生存率较非HS组低12.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无脾为死亡的危险因素[HR=8.98,95%CI(1.86,43.34),P=0.006].结论 与非HS患者相比,合并HS患者TCPC术后的生存情况较差,无脾是影响该类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功能性单心室内脏异位综合征生存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4年第4期封面赏析

    董敏刘雪梅
    518页

    同期三尖瓣成形与单纯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继发性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陈天钰刘晓冰余觉愍任秋实...
    519-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外科同期三尖瓣成形与单纯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0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ASD合并继发性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将患者分为成形组和非成形组.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结果 257例患者中共32对成功匹配.成形组女24例、男8例,平均年龄(44.0±13.1)岁;非成形组女28例、男4例,平均年龄(44.5±11.6)岁.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三尖瓣反流面积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均<0.001),估测肺动脉压显著降低(P均<0.001).与非成形组相比,成形组的三尖瓣反流面积减少更多(P=0.001)、估测肺动脉压降低更明显(P=0.002).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三尖瓣反流面积与随访时三尖瓣反流面积呈正相关(β=0.045、0.259,P均<0.05),而同期三尖瓣成形与随访时三尖瓣反流面积呈负相关(β=-1.542,P=0.001).结论 同期三尖瓣成形可显著减少三尖瓣反流面积及降低肺动脉压,年龄大、术前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应积极行三尖瓣成形.

    房间隔缺损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成形介入封堵倾向性评分匹配

    灌注师相关接近失误事件危险因素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林天晓陈星孟维朋官莉...
    525-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造成灌注师相关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接近失误事件(near-miss event,NME)发生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3月-2021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发生NME,将患者分为NME组和非NM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NM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702例患者,其中男424例、女278例,中位年龄56.0岁.NME组125例,非NME组577例.围CPB期NME发生率为17.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体表面积、CPB时间、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急诊手术、手术类型、夜间开机、改良超滤使用、多设备操控、手术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变量经套索回归降维处理,经10折交叉验证最小均方误差的λ=0.014,对应模型的变量选择为:多设备操控、夜间开机、转流中最低红细胞压积、改良超滤使用、CPB时间,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夜间开机[OR=9.658,95%CI(4.735,19.701),P<0.01]、CPB时间[OR=1.003,95%CI(1.001,1.006),P=0.014]是发生NM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夜间开机和CPB时间是围CPB期发生NME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加以识别及预警.

    接近失误灌注师体外循环不良事件危险因素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程浩李白翎唐杨烽韩林...
    531-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IB)的危险因素,并讨论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1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存在GIB将患者分为GIB组和non-GIB组.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GIB的危险因素.结果 GIB组纳入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0.11±10.63)岁],non-GIB组纳入患者511例[男384例、女127例,平均年龄(49.81±12.88)岁].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2)<95%、术中停循环时间、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撤除呼吸机时间>72 h、术后吸入气氧浓度(FiO2)≥50%、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率、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使用率、感染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两组患者术前SpO2<95%[OR=10.845,95%CI(2.038,57.703)]、撤除呼吸机时间>72 h[OR=0.004,95%CI(0.001,0.016)]、CRRT[OR=6.822,95%CI(1.778,26.171)]是患者术后GIB的危险因素(P均≤0.005).GIB组内分析中,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n-occlusive mesenteric ischemia,NOMI)占38.9%(7/18),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GIB的主要疾病类型.结论 除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的患者术后消化道易出血外,术前SpO2<95%、撤除呼吸机时间>72 h、CRRT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GIB的独立危险因素.NOMI是GIB的主要疾病种类,及时诊断、积极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途径.对其危险因素的认知及治疗,也是降低其发病率的方法.

    A型主动脉夹层消化道出血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

    乳腺癌不保留或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后胸肌前假体+补片Ⅰ期乳房重建的临床应用

    肖晓龙泉伊李宏江
    538-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不保留或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后胸肌前假体+补片Ⅰ期乳房重建术的手术方法、早期安全性及美容学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乳腺癌不保留或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后胸肌前假体+补片Ⅰ期乳房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早期并发症,并采用Ueda评分及Harris评分评估其早期美容学效果.结果 纳入患者23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9.0±6.8)岁.1例患者双侧乳房均为恶性肿瘤,其余患者均为单侧恶性肿瘤.6例患者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前彩色超声包块平均最大径(24.4±11.9)mm.平均手术时间(153.9±49.4)min,术中出血量(29.2±18.3)mL.术后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见癌残余1例、0期3例、Ⅰ期10例、Ⅱ期6例、Ⅲ期3例.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8(3.0~9.2)个月.术后3个月内主要并发症2例(8.3%),其中1例手术切口裂开、1例术区出血;次要并发症4例(16.7%),其中2例手术切口裂开、2例手术部位感染.术后3个月Ueda评分优好率达82.6%,Harris评分优良率达87.0%.全组患者均未出现运动畸形、包膜挛缩、乳头乳晕坏死、皮瓣坏死、移植物丢失.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在选择可靠患者的情况下,乳腺癌不保留或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后胸肌前假体+补片Ⅰ期乳房重建术后早期是安全的,具有良好的早期美容学效果,在符合适应证的患者中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可作为常规手术进行推广.

    乳腺癌即刻乳房重建乳房假体

    无管化三孔与传统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肿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修语池刘博孟浩丁仁泉...
    546-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侧胸入路完全无管化三孔胸腔镜(totally no tube three-port thoracoscopic surgery,TNTT)胸腺肿瘤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2021年11月-2022年5月收治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TNTT组和传统单操作孔胸腔镜(single utility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SVAT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11例患者,其中TNTT组44例,男20例、女24例,平均年龄(60.11±8.64)岁;SVATS组67例,男30例、女37例,平均年龄(62.40±7.92)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TT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但SVATS组患者术后疼痛更轻(P<0.05).结论 TNTT有良好的手术安全性,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在加速康复外科方面有明显优势,但SVATS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完全无管化胸腔镜胸腺瘤加速康复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