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田子朴

双月刊

1007-4848

zgxxzz@vip.163.com

028-85422502,85422503

610041

成都市国学巷37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的全国性胸部及心脏血管外科高级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报道该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临床诊治经验、手术改进技术,以及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的专家评论。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Abstract Journals》、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癌症统计数据2022》要点解读

    王培宇黄祺王少东陈先凯...
    933-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全球癌症数据统计于近期发布.该文立足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最新的GLOBCAN数据,系统性分析全球185个国家36种癌症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国际癌症负担在未来30年将继续加重,已成为包括中国等诸多国家面临的严峻公共卫生问题及社会问题.本文对全球最新癌症流行病学数据要点进行解读,关注癌症流行病学演变进程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开阔肿瘤防治的国际视野,以期对我国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癌症全球癌症负担癌症发病癌症死亡

    2024年第5版《NCCN肿瘤临床实践指南:非小细胞肺癌》更新解读

    罗国庆卢潇李定慧彭敏...
    95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随着低剂量螺旋CT普及和人们体检意识提高,肺结节检出人数增多,对规范化的诊疗指南需求更大.2024年4月23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发布第5版NSCLC临床实践指南.与2023年第5版指南相比,2024年第5版更新内容主要集中于诊断评估、围手术期全身治疗、晚期NSCLC治疗和分子标志物检测等方面.本文将对其进行解读,旨在为我国的肺癌诊治提供最新指导方案及参考.

    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指南解读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4年第7期封面赏析

    董敏刘雪梅
    961页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围手术期结果分析

    王笑晨孙海磊张超宇周正春...
    962-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围手术期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2023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感染新冠,将患者分为未感染组和无症状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分析新冠无症状感染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结果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66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30例,平均年龄(58.0±11.1)岁.未感染组51例,无症状感染组15例.2例二尖瓣置换、20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双瓣置换、3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22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18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无症状感染患者比未感染患者急诊手术比例更高(26.7%vs.0.0%,P<0.01).无症状感染和未感染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冠无症状感染和未感染患者心脏瓣膜手术的围手术期结果基本一致.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心脏瓣膜手术围手术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行心脏大血管手术的术后管理

    常硕张心怡黄晟范宇欣...
    967-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期患者行心脏大血管手术的术后特点及管理体会.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7日—2023年1月5日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大血管手术的COVID-19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史、手术相关信息及术后恢复过程和治疗方案.结果 纳入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61.1%)、女7例(38.9%),平均年龄(58.1±10.9)岁.既往高血压7例、糖尿病5例、呼吸系统疾病3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急诊手术5例(27.8%),择期手术13例(72.2%).18例患者均为COVID-19期行心脏大血管手术,末次核酸阳性时间距手术时间为1.50(1.00,6.25)d.术前出现肺部影像学改变8例,包括3例肺CT表现为斑片影,2例肺CT表现为双肺渗出,3例胸部X线片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全组病例术前均未行抗病毒治疗.术后病毒性肺炎3例,其中2例为重症肺炎,行气管切开,另1例轻症肺炎经过抗病毒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出现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经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好转.全组患者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围术期死亡1例,病死率5.6%.结论 COVID-19患者行心脏大血管手术风险较高,具有高危因素患者可能快速进展为重症肺炎.术前有肺部影像学改变或合并其他脏器基础病变患者手术时机应综合考虑,对急诊手术患者尽早使用抗病毒联合免疫调节等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心脏大血管手术围术期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短期疗效及成本分析

    洪子强苟文曦逯英杰白向豆...
    974-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短期疗效及住院费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2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科经同一术者完成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RATS组和VAT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516例患者,RATS组254例,其中男103例、女151例,平均年龄(60.0±4.2)岁;VATS组262例,其中男126例、女136例,平均年龄(59.5±4.3)岁.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肺癌根治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在术中出血量[(63.4±13.3)mL vs.(92.5±23.5)mL]、术后引流时间[(4.1±0.9)d vs.(4.7±1.2)d]、术后住院时间[(5.6±1.1)d vs.(6.7±1.4)d]、淋巴结清扫枚数[(17.9±2.1)枚vs.(13.9±1.4)枚]和淋巴结清扫组数[(5.4±0.8)组vs.(4.4±1.0)组]方面,RATS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总胸腔引流量方面,VATS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和术中中转开胸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和总耗材费用方面,RATS组高于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费用和耗材费用(扣除机器人专门费用后一次性单纯高值耗材费用)方面,VATS组高于R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TS具有技术上和短期疗效上的优势,但费用高昂.胸外科医生可充分发挥RATS系统的特点,发掘其潜能不断改进和优化技术,减少高值耗材使用,从而达到增效降费的目的,让RATS惠及更多的患者.

    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成本分析

    带金属支撑多侧孔与普通超细引流管应用于单孔胸腔镜肺下叶切除术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韩志伟岳鹏马敏杰刘礼新...
    980-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带金属支撑的多侧孔超细引流管与普通超细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下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行单孔胸腔镜肺下叶切除术肺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使用超细引流管类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使用带金属支撑的多侧孔10F超细引流管)与对照组(使用普通12F超细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90例患者,其中男108例、女82例.试验组90例,平均年龄(56.60±10.14)岁;对照组100例,平均年龄(57.07±11.04)岁.试验组术后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需调整胸腔引流管、术后需再次行胸腔穿刺置管、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站数、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肺漏气、心律失常、肺不张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金属支撑的多侧孔超细引流管相比普通超细引流管可降低单孔胸腔镜肺下叶切除术后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经济负担,可在单孔胸腔镜肺下叶切除术中推广应用.

    超细引流管单孔胸腔镜手术肺下叶切除术回顾性队列研究加速康复

    改良Morrow术治疗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远期疗效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李晓艺吴宏祥王若冰刘浩忠...
    985-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Morrow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22年8月进行改良Morrow术的HOCM患儿(年龄≤14岁)的临床资料,包括住院情况、围手术期以及远期十五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 共纳入29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7例,年龄10.00(5.00,12.00)岁.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5例(17.2%).所有患儿均进行室间隔心肌切除,单纯左心室间隔切除23例(79.3%),单纯右心室间隔切除4例(13.8%),双心室间隔切除2例(6.9%).同期行二尖瓣成形9例(31.0%),二尖瓣置换1例(3.4%),肺动脉瓣成形1例(3.4%).29例患儿均存活,术后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出院前心电图提示有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出院前超声心动图与术前相比,左心室间隔心肌切除患儿左心房内径减小(P<0.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增大(P=0.009),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降低(P<0.001),室间隔厚度减小(P<0.001).术后二尖瓣前向运动均消失,二尖瓣反流束面积减小(P<0.001).行右心室间隔心肌切除患儿右心室流出道流速及峰值压力阶差也有明显减小.29例患儿门诊或电话平均随访(69.03±10.60)个月,29例患儿均存活,患儿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Ⅰ级或Ⅱ级,心律较前无新发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仍保持较低水平(P<0.001),2例出现中度二尖瓣反流,1例行单纯右心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出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并二尖瓣中度反流.结论 儿童HOCM容易累及右心室,甚至导致双心室梗阻,所以HOCM患儿术前症状更重,改良Morrow术可有效解除流出道梗阻,能明显改善HOCM患儿的心功能及症状,远期疗效也令人满意,但患儿术后左心室后壁仍肥厚,发生传导阻滞的风险也会增加.

    肥厚型心肌病儿童室间隔心肌切除起搏器

    Commando与Hemi-Commando术式在主动脉幕帘重建中的应用

    王维腾卿洪琨陈欧迪甘礼溪...
    991-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Commando和Hemi-Commando手术行主动脉幕帘重建的短-中期结局.方法 连续性收集2014年9月—2022年9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行Commando或Hemi-Commando手术重建主动脉幕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共纳入18例患者,Commando手术组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中位年龄61(33,68)岁;Hemi-Commando手术组7例,其中男5例、女2例,中位年龄50(36,58)岁.Commando手术组1例、Hemi-Commando手术组2例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死因.15例患者顺利康复出院且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3(6,42)个月,生存率100%.免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率和免于再次手术率均为100%.结论 Commando和Hemi-Commando手术是重建主动脉幕帘的有效手术方案,并且在度过术后急性期后能获得良好的中期预后.

    Commando术式Hemi-Commando术式主动脉瓣幕帘重建侵袭性心内膜炎

    姑息性手术与单纯药物治疗继发性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徐旖炜周密朱嘉希康磊...
    1000-1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姑息性二尖瓣手术与单纯药物治疗继发性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9-2019年收治的继发性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患者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以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基础值改善>15%判定为结果阳性.将阳性患者分为手术组和药物组,手术组行外科二尖瓣修复或置换,药物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术后每半年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生存及心功能情况,术后1年行心脏超声检查.主要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心脏移植的复合终点,并比较两组在心功能及心脏超声参数上的差异.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41例,其中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5±11.1)岁.手术组25例、药物组16例.中位随访时间16(1~96)个月,两组复合终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499,95%CI(0.523,1.631),P=0.229],手术组全因死亡率低于药物组[HR=0.124,95%CI(0.024,0.641),P=0.034],手术组的心功能分级及二尖瓣反流水平均优于药物组(手术组心功能分级I~Ⅱ级占68.0%,药物组占18.8%,P<0.01;药物组87.5%的患者随访时存在中度或以上二尖瓣反流,手术组均为中度以下反流,P<0.01);两组心脏超声参数术前和随访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有一定心脏收缩功能储备的继发性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行姑息性外科二尖瓣手术较单纯药物治疗能够改善生存、提高生活质量.

    扩张型心肌病继发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手术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