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唐希灿

月刊

1007-7669

xyylc_tougao@126.com

021-64511836

200233

上海市柳州路615号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and Clinical Remedi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集中报道国内外新药的医药科技期刊,着重报道国内外新药的临床研究,介绍国内外新药的进展和动态。主要登载新药(包括老药新用)的临床试验、临床应用、药理、药物的临床药理、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相互作用与新药评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TAT3基因突变相关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郭纯钰应培挺郭莉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突变可分为功能缺失性(LOF)突变和功能获得性(GOF)突变。STAT3LOF突变引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高IgE综合征(AD-HIES),表现为反复皮肤和肺部感染、顽固性湿疹样皮炎、特殊面容、乳牙脱落延迟及身材矮小等,伴有血清IgE水平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STAT3 GOF生殖系突变以早发性免疫失调性疾病为特征,包括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肠炎、间质性肺炎、内分泌疾病等。AD-HIES治疗策略推荐使用抗生素及预防并发症。STAT3GOF突变疾病建议采用靶向生物制剂治疗。

    STAT3转录因子高IgE综合征免疫系统疾病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我国罕见病防治与保障政策评价

    苏沁凝茅宁莹朱君君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我国现有的罕见病防治与保障政策进行量化评价,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1月-2023年9月我国国家层面发布的62项罕见病防治与保障政策进行文本挖掘,建立政策一致性(PMC)指数模型,通过10个一级变量和41个二级变量对具有代表性的罕见病防治与保障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 共选取36项政策,其中优秀级有4项,良好级有32项。政策总体的PMC指数均值为5。80。在各变量中,政策评价的PMC指数均值最高,为0。90;激励方式的PMC指数均值最低,为0。21。结论 目前我国罕见病防治与保障政策尚处初级阶段,罕见病防治与保障政策总体呈现良好态势,但在发布机构、政策内容、激励措施与政策工具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罕见病社会保障政策制订结果评价,卫生保健PMC指数模型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24年征订

    95页

    基于ClinicalTrials.gov及ChiCTR的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试验特点分析

    汤小慧郑瑜杨碧莹杜宝新...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临床试验特点。方法 全面检索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自建库至2023年12月10日期间注册的ALS临床试验相关信息,分析ALS国内外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纳入人群、干预措施、结局评价等多方面的特点。结果 ClinicalTrials。gov中ALS临床试验注册数量共765项,其中干预性研究540项;而ChiCTR中仅31项,差异较明显。美国是ALS临床试验(250项)主要开展地区,申办机构多为美国研究所或药企,北美、欧洲等地合作广泛。临床试验注册阶段多为Ⅱ期,暂停和终止的试验数量相对较少;纳入诊断标准多采用修订版EI Escorial标准;干预措施以药物治疗为主,近年研究主要围绕清除异常蛋白质、减轻神经炎症等方向展开;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以改良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运用最广泛。结论 目前ALS临床试验整体数量较少,但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新的干预措施不断涌现。在研究数量及创新性上国内外差异较明显,国际和区域间的合作亟需加强。

    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试验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特点及诱导缓解治疗疗效

    张丹赖建铭李明许瑛杰...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患儿临床特点及诱导缓解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诊治的5例SLE合并TM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儿发生TMA时SLE病程(3。2±4。4)个月,年龄(11。2±2。8)岁,诊断TMA时SLE疾病活动度指数评分为重度活动。4例患儿合并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其中2例合并恶性高血压,1例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所有患儿在发生TMA后均给予利妥昔单抗、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甲泼尼龙冲击以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4例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3例给予血浆置换,1例患儿给予腹膜透析治疗半年后改为血液透析治疗。5例患儿中1例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长期血液透析治疗;2例患儿24h尿蛋白转阴,肾功能正常,完全缓解。2例患儿随访2月余复查血肌酐及肌酐清除率均正常,部分缓解。结论 儿童SLE合并TMA多发生在疾病重度活动期,肾功能衰竭突出。利妥昔单抗联合激素冲击及IVIG的治疗方案能一定程度上改善TMA。

    自身免疫疾病红斑狼疮,系统性血栓性微血管病缓解诱导

    晚发性Wilson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刘力生方明娟杨任民汪世靖...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晚发性Wilson病(LOWD)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首次入院LOWD患者67例,及同时间内入院的非晚发性Wilson病(nLOWD)患者67例,比较LOWD与nLOWD患者的临床表现、铜代谢特征、角膜K-F环(KFR)、腹部彩超、头颅MRI、基因型、改良中文版WD等级评定量表(UWDRS)评分、扭转痉挛发生率、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预后,初步探讨LOWD的临床特征。结果 LOWD约占WD患者总数的5。1%。与nLOWD组相比,LOWD组脑型比例较低(P=0。000),血清铜蓝蛋白(CP,P=0。000)及血清铜氧化酶(SCO)水平、潜伏型/内脏型患者KFR阳性率、肝硬化比例较高(均P<0。05)。头颅MRI显示LOWD组额顶叶皮质下、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及脑室旁点片状缺血灶改变多于nLOWD组(P=0。001),而基底节区、脑干大致对称性高信号的典型脑型WD影像学改变少于nLOWD组(P=0。000)。LOWD组ATP7B基因突变位点c。3316 G>A多见(P=0。044),c。2333 G>T少于nLOWD组(P<0。05)。LOWD组改良中文版UWDRS运动障碍部分评分(P=0。007)、扭转痉挛发生率(P=0。028)均低于nLOWD组。2组在CTP分级中A、B、C级比例存在差异(P=0。033),LOWD组肝硬化比例显著高于nLOWD组(P<0。05)。结论 相对nLOWD患者,LOWD患者运动障碍较轻,而肝脏损害偏重,拥有更高的血清CP及SCO水平,头颅MRI上典型的基底节核团受累表现相对少见,而脑白质缺血灶样改变较常见。

    Wilson病晚发性障碍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征铜转移三磷酸酶类

    R-氯胺酮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张森兵阎文军安池冰李乐文...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氯胺酮和艾司氯胺酮已被证实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有效,但临床应用中发现均存在一定的拟精神病样作用和滥用倾向。最新研究证实,R-氯胺酮具有更高效、持久的抗抑郁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滥用倾向更低。目前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受体(AMPAR)激活以及脑-脾轴、微生物群-肠-脑轴等可能与R-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密切相关,但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探讨R-氯胺酮及其代谢物的抗抑郁作用以及可能作用机制与靶点,对研发速效、持久、安全的抗抑郁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氯胺酮R-氯胺酮抑郁症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抗抑郁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肿瘤免疫微环境及其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高壬驰陈潼孟兰迪杨王兆...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中存在的非癌细胞和成分,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以及对治疗的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以免疫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组成的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备受关注,这些免疫抑制成分共同构建了肿瘤免疫屏障,促进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因此,TIME可作为癌症的治疗靶点。本文总结了 TIME的特征以及目前靶向TIME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为基于TIME的靶向治疗提供思路。

    肿瘤微环境巨噬细胞分子靶向治疗信号通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新型三联治疗药物研究现况与进展

    胡涵硕王卓刘晓东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指南建议,对于在接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药(LABA)或LABA+长效抗胆碱药(LAMA)双联治疗后仍出现急性加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100个细胞·μL-1],推荐使用ICS+LABA+LAMA三联疗法。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三联疗法可有效减少中重度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在EOS≥300个细胞·μL-1的患者中,三联疗法对急性加重风险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与多吸入器三联疗法相比,单吸入器三联疗法在改善COPD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方面有显著优势,但两者在控制中重度急性加重率、降低圣乔治呼吸问卷得分、减少不良事件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同三联疗法治疗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药物疗法,联合糖皮质激素类肾上腺素能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拮抗剂

    艾司氯胺酮用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胸外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

    周俊辉钟巍奚高原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胸外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慢性疼痛(CPSP)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拟行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相同。所有患者术毕即刻连接PCIA泵,镇痛药对照组为舒芬太尼1。0 μg·kg-1+氟比洛芬酯2。0 mg· kg-1+托烷司琼10 mg,试验组为艾司氯胺酮2。0 mg·kg-1+氟比洛芬酯2。0 mg·kg-1+托烷司琼10 mg,均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且PICA泵参数设置相同。记录术后48 h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患者术前1 d和术后 1、3d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浓度。术后3、6个月电话随访,记录有无CPSP发生。结果 术后48h内,2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镇痛补救率、PCIA泵总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48h内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1 d相比,术后1、3d时2组血清TNF-α、IL-6和IL-8浓度均显著上升(P>0。05),但试验组血清TNF-α、IL-6和IL-8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对照组失访2例,试验组失访3例。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发生CPSP 18例(31%)和7例(12%),术后6个月分别发生15例(26%)和5例(9%),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用于PCIA可降低胸外科手术老年患者CPSP的发生率,可能与炎症反应受到抑制有关。

    艾司氯胺酮舒芬太尼胸外科手术老年人疼痛,手术后慢性疼痛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