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黄从新

双月刊

1007-2659

cjpace@public.wh.hb.cn,cjpace0902@yahoo.com.cn

027-88075495,88041919-86453

430060

武汉市武昌紫阳路5号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心血管学领域新兴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国内心血管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和享有较高的学术权威。面向广大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心血管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介绍心脏起搏、心电生理、心律失常学科的国内外重要进展,以及新的诊疗技术、防治经验等。多次荣获国家及湖北省优秀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脉冲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临床使用及操作流程专家共识

    黄从新包阳扬曹克将陈林...
    235-248页

    心血管病学脉冲消融心房颤动操作流程专家共识

    《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的认识和建议(2023)》左心耳封堵要点解读

    刘育黄鹤
    249-251页

    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白小霞黄浩鑫相晓军
    252-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增加了公共卫生负担。研究表明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Marshall韧带与肺静脉隔离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辅以Marshall静脉消融可提高持续性房颤消融成功率。经Marshall静脉注入无水乙醇,可渗透弥散至其周围心肌及神经组织,阻断二尖瓣峡部电连接,但不影响心房功能,可有效提高持续性房颤消融的早期和晚期成功率,甚至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化学消融已成为一些临床中心房颤复发后再次消融的常规术式。本综述回顾现有的文献,总结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化学消融辅助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

    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综述Marshall静脉房性心律失常乙醇消融

    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导管设计方案介绍

    田竞宇朱正宇王睿峥田云丽...
    25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心律失常,单纯导管消融术治疗持续性房颤仍有一定的复发率。Marshall静脉在房颤、心房扑动的发生与维持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故Marshall静脉是持续性房颤消融手术过程中的重要靶点,可显著提高持续性房颤消融术的成功率,降低复发率。目前,做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缺乏专用导管,操作相对复杂,步骤较繁琐,耗时较长,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鉴于此我们设计了 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专用导管可望简化手术操作流程,显著缩短操作时间。

    心血管病学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导管心房颤动

    持续性心房颤动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术后心包炎的特点及处理

    陈煜阳李浩斌郭丹颖谢勇...
    258-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EI-VOM)术后心包炎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接受导管消融联合EI-VOM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包炎分为心包炎组和无心包炎组,比较两组的基线特征,以logistic回归分析心包炎的危险因素。心包炎的治疗效果以用药后胸痛的缓解时间和缓解程度评价,其中胸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判断。结果 纳入的81例患者中有7例发生术后心包炎。logistic回归分析未找到EI-VOM后心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秋水仙碱治疗的4例心包炎症状在48 h内均完全缓解,1例有不良反应。单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的3例,心包炎的症状缓解时间在48 h至72 h。结论 心包炎是EI-VOM术后不可忽视的并发症之一,秋水仙碱与NSAIDs均对其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

    心血管病学持续性心房颤动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术后心包炎秋水仙碱

    使用针眼圈套器拔除1 200根以上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导线的临床研究

    苑翠珍李鼎昃峰周旭...
    264-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针眼圈套器(NES)作为经静脉导线拔除(TLE)一线工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NES作为一线工具行导线拔除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数据,观察比较装置类型、导线留置时间、感染适应证对TLE结果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共连续纳入593例[426例男性;年龄(65。9±14。9)岁]。所有导线的平均留置时间为92(60,132)个月,人均导线拔除数目为(2。1±0。7)根。手术临床成功率98。0%、无并发症发生率95。4%。15例(2。5%)发生主要并发症,其中12例发生心脏压塞(心房撕裂9例),抢救成功率83。3%(10/12)。随着导线留置时间的延长,拔除的完全成功率降低(P=0。00),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增加(P=0。01)。未观察到不同装置类型、感染与非感染适应证对拔除成功率和并发症有影响。结论 采用NES拔除导线是安全有效的。心脏压塞是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

    心血管病学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针眼圈套器导线拔除并发症

    Micra无导线起搏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

    邢建东徐伟邢玉龙
    268-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cra无导线起搏器系统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住院治疗且具备Micra无导线起搏器系统植入适应证的心律失常患者41例。其中因囊袋感染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21例(再植入LP组),首次植入无导线起搏器20例(首次植入LP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释放次数、X线曝光时间、起搏参数、并发症等数据。随访两组植入1、3、6及12个月时起搏参数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起搏器植入部位为中高位室间隔。再植入LP组男性15例(71。4%),平均年龄(72。5±19。1)岁。首次植入LP组男性12例(60%),平均年龄(60。8±8。4)岁。再植入LP组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在手术时间、释放≤ 2次比例、X线曝光时间、起搏阈值、感知、阻抗之间均无差异(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手术及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和严重不良事件。两组患者在1、3、6及12个月随访时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均无差异(P均>0。05)。结论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安全可行,传统起搏器因感染并发症移除后更换无导线起搏器亦同样安全有效。

    心血管病学无导线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感染导线拔除

    新的盲法腋静脉穿刺("两点两线"法)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在心脏植入装置植入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张艺民陈梦娜史婧张旭...
    273-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与锁骨下静脉穿刺进行对照研究,探讨新的盲法腋静脉穿刺技术("两点两线"法)在心脏植入装置植入手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根据《2013 ESC心脏起搏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南》植入指征入选接受心脏植入装置植入患者(年龄≥18岁),分为腋静脉组与锁骨下静脉组,分别采用新的盲法腋静脉穿刺法("两点两线"法)和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建立血管通路并置入起搏导线。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盲法腋静脉穿刺法首先确定沿肌间沟走行的A线,再确定与之平行的B线,最后在B线上确定穿刺点,在操作过程中记录腋静脉穿刺进针角度α、β。结果 共纳入90例患者,其中男性50例,年龄(74。61±12。29)岁,其中腋静脉组45例,锁骨下静脉组45例。两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3。3%和95。6%;两组穿刺成功所需次数分别为(1。35±0。66)次和(1。30±0。64)次,两组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分别为(44。5±15。8)s和(46。1±15。3)s,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和6。7%,两组间成功率、穿刺成功所需次数、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腋静脉穿刺进针角度α为(25。79±3。95)°,进针角度β为(65。02±9。14)°。结论 新的盲法腋静脉穿刺法("两点两线"法)在心脏植入装置植入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

    心血管病学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心脏植入装置

    Boston Scientific起搏器脉冲间期变化的原因分析

    戴静杨亚莉孙沁雪尹蕊...
    27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Boston Scientific起搏器植入病例的动态心电图中经常可见起搏脉冲间期变化的现象,这往往与起搏器现代功能有关,如动态AV延迟功能、心房自动阈值测试功能、右室自动夺获功能及融合波管理、延长型AV滞后搜索功能、BiV trigger等功能运作及上述某些现代功能相互影响。通过对动态心电图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有助于鉴别其发生机制、明确起搏脉冲性质、识别起搏器品牌、正确判断起搏器功能。

    心血管病学起搏脉冲综述起搏器功能动态心电图

    国内心电散点图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李晓清姚园叶丽娟李玉梅...
    282-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国内心电散点图的研究历程,客观评价期刊、单位、个人对心电散点图学研究的贡献,为后续研究选题、交流、合作等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主题为散点图,学科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发表时间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所有期刊文献,然后通过浏览摘要剔除非心电散点图理论或研究类文献。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3月31日。将入选文献题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来源期刊、发表时间、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等信息逐条录入Excel表格后进行汇总、归纳。研究分析内容包括:①入选总文献量、来源期刊、第一作者及单位与地域分布、发表时间分布、主题特征、文献的被引频次及下载频次。②被引频次降序排序前20的文献第一作者及单位、主题、刊发期刊、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发表时间。③发文量排名前三的期刊发文量、被引频次、下载频次。④发文量排名前三的作者发文量、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结果 ①最终入选466篇文献。2012年之前20年的时间发表散点图文献68篇(14。6%),2012年之后约12年的时间发表398篇(85。4%)。2005年之前主题有散点图分析、心率变异、非线性分析,2005年之后出现动态心电图,2011年之后出现时间-RR间期散点图、心律失常、快速诊断等。来源期刊达137种,其中5本心电专业性期刊累计发文量达242篇(51。9%)。发文地区涉及29个省级行政区,湖北、河南、北京发文量排名前三。发文第一作者涉及275个单位,发文量排名前三的单位分别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发文第一作者318位,第一作者发文量前三名为景永明(27篇)、向晋涛(26篇)、李方洁(13篇)。入选文献篇均被引频次6。90次,篇均下载频次136。40次。②被引频次排序前20的文献被引频次均≥30次,三位作者高被引论文较多(向晋涛8篇,李方洁5篇,景永明2篇)。主题主要涉及散点图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③发文量排名前三的期刊分别为《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实用心电学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发文量分别为107、68及38篇,三种期刊的篇均被引及篇均下载频次均高于所有入选文献的篇均被引及篇均下载频次。④发文量排名前三的专家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高、篇均下载频次多。结论 国内散点图的研究从基础理论到研究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整体实力提升的同时,也有高水平专家的引领作用,心电专业性期刊在研究过程中起到了成果记录、传播推动作用。

    文献计量学心电散点图被引频次下载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