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药科大学

彭司勋

双月刊

1000-5048

cpuxuebao@sohu.com;

025-83271566/83271562

210009

南京市童家巷24号28信箱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药科大学主办的药学类综合刊物,1956年创刊,双月刊,9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中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生物技术、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学科的原始研究论著。本刊分别被国内权威检索机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列为药学类核心期刊。同时进入“CA千种表”、“国际药学文摘”、Elsevier数据库等国外权威检索数据库。屡获国家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教育部等各种奖项。据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2003-2004)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年的影响因子为0.844,2004年的影响因子为0.810,分别位居高校学报(医药卫生)第1位和第2位。在药学学术期刊中也是名列前茅(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8位),在药学期刊界享有较高声誉。本刊突出创新成果、前导预测、科研跟踪、权威评述,具有“药学前沿”、“获奖成果”,“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技术交流”,“综述”等品牌栏目,因此具有前瞻性、权威性、创新性、实用性、发行数量大、出版周期短的特点。本刊坚持以高学术品味示人,为医药科技人员报道新成果、提供新思路、应用新方法、开拓新视野架起了科技交流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内药物递送技术及脑病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张华清丁杨
    573-576页

    脑病用药递送策略及临床研究进展

    陆宁姝嵇涛卢瑛蓝许熙媛...
    577-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脑屏障的存在限制了药物的脑内有效递送,导致脑病疗效不佳,难以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近年来,基于优效给药途径和新型递药系统等策略开发的创新制剂,能够突破血脑屏障的桎梏,显著提升药物的入脑效率及降低外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患者带来重大治疗意义.本文对脑病用药在临床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详尽综述了脑病治疗领域内全球创新药物制剂的发展及研发策略,并展望未来治疗策略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新一代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脑病用药药物递送血脑屏障开发策略临床进展

    药学院洪浩/唐苏苏团队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发表抗焦虑症靶标发现研究成果

    药学院
    589页

    纳米递送系统介导的血脑屏障跨越策略和脑靶向药物递送研究进展

    叶镇宁吴正红张华清
    590-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存在于脑组织与血浆之间的半通透性生物屏障,然而其物理特性、酶特性、免疫特性及独特的转运机制严重限制了治疗药物和诊断试剂入脑,为脑部疾病防治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总结并分析了BBB复杂的结构组分和多样的转运机制,探讨了跨越BBB药物递送的难点及可行途径;进而,介绍并讨论了各类纳米递送系统在跨越BBB实现脑内药物递送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完善其设计和推动其转化提供了参考;最后,就常见脑部疾病中BBB的病理变化探讨了如何针对病理BBB设计相应的药物递送策略.本文强调了基于纳米递送系统的跨越BBB药物递送策略的设计与优化,并为目前脑内药物递送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供了解决思路.

    血脑屏障结构组分转运机制纳米递送系统脑部疾病脑内药物递送

    工学院袁振伟副教授团队在工科顶尖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光学诊疗研究系列论文

    工学院
    602页

    调控小胶质细胞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常远Mageta Samwel MAGETA李倪博文汤迎琦...
    603-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以痴呆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为靶点的病理调控在治疗AD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能够在早期阻止AD的病理进展.本文首先概述小胶质细胞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然后总结小胶质细胞在AD中与常见关键病理Aβ、tau蛋白、神经炎症以及能量代谢障碍的关系,最后综述基于小胶质细胞为靶点以逆转AD病理的可行干预策略,并探讨各项研究目前仍需要改进的问题,旨在加深对调控小胶质细胞干预AD病理的策略了解,为未来AD患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小胶质细胞阿尔茨海默病tau神经保护

    基于铁死亡致病机制的抗阿尔茨海默病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苏海莹王钰琨李维松周建平...
    613-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过度积累诱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被证明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展过程中神经元死亡的关键病理机制,形成AD致病"铁死亡假说".近年,基于铁死亡致病机制的AD治疗研究主要为脑内铁代谢和微环境氧化还原失衡调控,但血脑屏障及脑内复杂病理环境限制了药物脑内转运、分布及治疗效果,对药物递送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本综述在阐述细胞铁死亡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铁过载和氧化还原失衡与神经元丢失及AD进展的相关性,并基于铁过载和氧化还原失衡综述了抗AD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为AD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铁死亡纳米药物递送系统铁稳态调控氧化还原调控

    药物递送系统介导的脑胶质瘤放疗增敏

    刘明萱郭赟孙涛
    624-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经常出现放疗耐受性.药物递送系统有助于放疗增敏剂的血脑屏障跨越和脑胶质瘤的靶向递送,进而增敏放疗疗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重点总结了放疗耐受与自身DNA损伤修复机制、具有DNA和膜攻击性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和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快速增殖的相关性,从探讨了无机纳米材料、有机复合材料和仿生递药系统等药物递送系统在解决跨屏障递送难题上的表现,总结了放疗增敏剂的跨血脑屏障和肿瘤靶向递送的递药系统设计方法,并为解决纳米递送系统临床转化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脑胶质瘤药物递送系统放射耐受性放疗增敏肿瘤微环境

    含1,2-苯并噻嗪结构的杂原子取代薁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赵小美王新汲霞张璟...
    634-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吡罗昔康甲基物为原料,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和活性拼接等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并合成10个结构新颖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MS等表征.通过测定对胰腺癌细胞Capan-1、白血病细胞L1210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活性,评价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6f(IC50=4.8±0.5 μmol/L)对胰腺癌细胞Capan-1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b(IC50=2.6±0.3 μmol/L)对白血病细胞L1210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c(IC50=2.1±0.2 μmol/L)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初步的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薁类衍生物的引入,对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有一定的作用.

    薁类衍生物1,2-苯并噻嗪合成抗肿瘤活性

    草珊瑚地上部分倍半萜苷类成分研究

    李倩倩王楠罗俊
    639-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金粟兰科草珊瑚属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新鲜的草珊瑚地上部分的水萃取部位分离得到 10个化合物,包括 2个榄香烷倍半萜糖苷类化合物,6个紫罗兰酮类倍半萜糖苷以及 2个酚酸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数据,以上化合物 被 鉴 定 为 sarcaglaboside C(1)、sarcaglaboside D(2)、byzantionoside B(3)、lauroside E(4)、(4Z)-4-[(3S)-3-(β-D-glucopyranosyloxy)butylidene]-3,5,5-trimethyl-2-cyclohexen-1-one(5)、dihydrovomifoliol-O-β-D-glucopyranoside(6)、(+)-abscisyl-β-D-glucopyranoside(7)、9ξ-O-β-D-glucopyranosyloxy-5-megastigmen-4-one(8)、rosmarinic acid methyl ester(9)、methyl isorinate(10).其中,化合物 3~5,8~9首次从草珊瑚中分离得到.这些化合物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草珊瑚植物中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并为后续药理活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金粟兰科草珊瑚糖苷类酚酸类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