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远程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远程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严冰

月刊

1009-458X

zzs@crtvu.edu.cn

010-68182514

100081

北京海淀区西四环中路45号

中国远程教育/Journal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努力宣传国家关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方针政策,全方位展示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展示国内外远程开放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为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各类教育机构、企业和中小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政策信息、理论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宣传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变"中求"变":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百年发展经验探赜

    朱旭东刘乔卉
    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百年演进呈现出于"不变"中求"变"的发展趋向,主要体现为"树什么人""立什么德""如何立德树人"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立德树人进程中,始终在"不变"的前提下创新求"变",其一脉相承之处在于坚持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相结合;层层递进地提倡树立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践行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途径、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保障机制。通过对立德树人中"不变"与求"变"的规律梳理和动因探析,揭示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的百年发展经验,为正确把握我国未来教育发展方向提供历史借鉴。

    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百年历程变与不变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逻辑、关键要素与路径选择

    史秋衡李瑞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引领,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其价值目标在于实现社会价值导向与个体发展需求的统一。当前,高校在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仍存在不足,需从高校分类发展、学科特色建设、个性化课程、一流师资以及通识教育等育人要素上着力优化,培养具有完整知识结构、浓厚专业志趣、杰出创新能力、深厚家国情怀的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在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要求和新时代人人成才、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诉求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转变观念,从系统化、全局性的思维出发,考虑从加强理论研究与政策设计引领、多元分类实践模式创新、协同贯通网状体系构建等路径建设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和教育生态。

    拔尖创新人才价值逻辑高校分类发展培养要素实现路径

    "互联网+教育"的方法论:共享驱动创新

    陈丽徐亚倩杨阳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教育"的方法论是人类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变革教育系统的一般方法、原则和思路体系。本研究剖析了新技术赋能、实践困境、原有方法论局限性等驱动方法论转型的动因,并以"互联网+教育"基本原理为基础,提出共享驱动创新的"互联网+教育"方法论,即利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技,通过教育平台全时空共享、教育资源全方位共享、教育服务全要素共享、教育数据全过程共享,降低教育创新成本、拓展教育创新范围、突破教育创新约束、提升教育创新成效、促进教育创新发展。为此应强调坚持五大策略要义:坚持互联互通、推动空间融合,坚持共建共享、构建开放教育生态,坚持需求牵引、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坚持数据赋能、提高精准管理与科学化水平,坚持解放思想、营造创新文化。以共享驱动创新,尤其需关注体制机制变革,重视迭代思想,强调安全底线。共享驱动创新的方法论是规避和破解当前"互联网+教育"变革进程中的矛盾、误区与瓶颈问题,实现教育理念重塑、结构重组和流程再造,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从"搭环境、用技术"向"提水平、促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思想武器。

    互联网+教育方法论共享驱动创新教育改革体制机制

    网络舆论如何影响教育政策?——使用调适的多源流理论框架分析国家"双减"政策议程

    黄巨臣焦晨东
    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快速普及,网络舆论逐渐成为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因素。当前,校外培训进入规范治理期,网络舆论如何在议程设置中影响教育政策制定,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根据现实情况和主题内容的需要,本研究对金登多源流理论原型进行调适,构建"一中心·两阶段·三源流"理论框架,并以国家"双减"政策议程分析为例,对网络舆论如何影响教育政策进行探究。研究发现:"议程设置"是理解和分析校外培训治理政策的一个中心点,而政策议程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呈现出从"问题之窗"到"政治之窗"前后递进的两个阶段,问题源流、政治源流与政策源流也在两两叠加耦合中交汇,最终开启"政策之窗"使"双减"政策得以起草出台。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情境下多源流理论如何适用并解释教育政策的议程开展问题。

    网络舆论教育政策多源流理论"双减"议程设置

    基于"云端学校"的教育资源适性配置研究——数字技术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郭炯禅慧丁黎军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乡村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过程公平、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与乡村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为了破解这一矛盾,在分析目前优质智力资源供给存在资源结构性短缺、个性化缺失、精准性不足、供给结构松散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社会化协同方式构建虚拟的"云端学校",创新教育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源的供给形态、供给方式,打破资源供给的体制机制壁垒,形成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与优质智力资源云服务相结合的需求导向的适性配置路径:建设满足乡村场域特色需求的教育资源,以社会化协同方式驱动智力资源适性配置,构建基于数字徽章体系的乡村教师内生式发展及乡村学生自组织学习空间,促进乡村教育过程性公平,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数字化资源适性配置云端学校社会化协同乡村教育

    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发展指数研究

    彭红超郑珊珊高淑印祝智庭...
    5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化是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还缺乏可操作的评估方案对其成效进行评估。对此,本研究首先从解析新时代教育公平的内涵入手,提出了可用于统计分析的操作性定义、勾勒了优弱势群体画像,并研制了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评估模型,模型包括3个体现公平需求的一级范畴、13个技术可有所作为的二级维度和28个体现有质量之公平理念的三级指标。其次,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探究模型各级指标的适切性和权重,形成了对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构建了用于计算教育公平发展指数的数学模型,模型采用三元组(Q,IEI,IQEI)的指数形式以体现"优质"与"均衡"并重的新时代教育公平内涵。最后,通过分层抽样调查了我国东中西部8个省47个区县的126所学校,探明了信息化促进不同地区教育公平发展情况:第一,信息化促进不同地区的教育公平在"均衡"方面表现优异;第二,在"有质量的公平"上达到了一般水平,但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个性教学服务"上表现不佳;第三,历经新冠疫情一役,不同地区的学校都已能够很好地提供多通道应急学习保障,并事后与校内课堂教学无缝连接;第四,不同地区学生的数字访问差异虽然很小,但因学生在校可上网学习的设备单一,这类鸿沟并没有真正弥合。为改善现状,本研究提出各地区应重点维持条件保障、酌情发展个性服务、定期监测资源公平,三管齐下提升公平指数。

    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教育公平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基于过程视角的自我导向学习行为框架构建与验证

    刘博文刘明慧于家璇吴永和...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我导向学习是学习型社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技能。学习行为是表征学习者自我导向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构建自我导向学习行为框架,旨在为从行为视角刻画和诊断学习者的自我导向学习水平提供可操作性的工具。首先,基于文献研究法构建初始自我导向学习行为框架;然后,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修订和完善行为框架;最后,基于行为框架在"自导式3D设计"情境中捕获335名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自我导向学习行为框架具有良好的拟合度。该框架由计划、执行与调控、评价与反思三个阶段构成。计划阶段包含目标设置、学习计划和资源获取等行为;执行与调控阶段包含任务执行、任务观察、行为调节和人际沟通等行为;评价与反思阶段包含学习评价和学习反思等行为。

    自我导向学习行为框架学习过程学习型社会设计教育

    双线融合环境下高校教师教学投入评测:原理与指标

    牟智佳冯西雅李燕飞刘珊珊...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投入是教师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也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与效能的重要因素。对教学投入进行评价与测量不仅能引导教师进行教学自我认知,也是践行精准教学评测理念的有效路径,有助于推动教学评测转向以诊断与优化为目标的教评融合方向。研究对教学投入要素及其评测进行多维解析,厘清教学投入的不同类型及其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三方面阐述教学投入评测的理论依据,并提出高校教师教学投入评测的设计原理。该原理以教评融合为目标,以教学时空、教学主客体际性和教学结构为支撑点。之后,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两轮评测分析,形成涵盖场域投入、设计投入、具身投入、交互投入、情感投入、素养投入等六个投入维度、十八个评估模块和五十四个观测点的教学投入评测指标体系。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投入维度和评估模块进行权重分析,发现设计投入、素养投入在投入维度上占比较高,教学设计、师生交互、情感表达在评估模块上占比较高。

    双线融合教学投入评测指标教评融合层次分析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教育学解读

    冯刚孙贝束永睿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学具有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理论品格,能够为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理念引领。从教育学视角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进行解读,能够进一步廓清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内涵、外延和目标,明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价值意蕴,更好助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化和发展。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教育学深化策略

    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