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李国平

月刊

1000-6710

ydyx@chinajournal.net.cn

010-67192754;67116611-405

100061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4号西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介绍我国运动医学研究成果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本刊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体育、科技方针政策以及“双百”方针,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运动医学科研与临床工作的重要进展,促进国内外运动医学学术交流,为增强我国国民体质和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节镜下全缝线锚钉治疗肩袖损伤的短期临床疗效

    鲍涛胡洋洋巩绪勇王硕果...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前瞻性、单队列临床试验评估关节镜下应用全缝线锚钉修复肩袖损伤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日间手术中心自2022年7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25例肩袖损伤(1.5 cm<撕裂大小<6 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例不符合入选标准被排除、1例因随访不便中途退出.共22例患者纳入研究,男8例、女14例;年龄59.1±10.9岁;左肩10例、右肩12例;肩袖撕裂大小为3.2±1.2 cm.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简明肩关节评分(SST评分)、双肩外展肌力比值(患侧/健侧)及患肩关节活动度.通过术后6个月的磁共振成像(MRI)评估术后肩袖的愈合情况及全缝线锚钉周围囊肿形成情况,根据全缝线锚钉周围是否形成囊肿,将患者分为锚周囊肿组和锚周无囊肿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左右侧、外伤史、病程时间、撕裂大小、手术时间,了解是否具有相关性;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患肩关节活动范围和肩袖的愈合等级.结果:22例患者术后获6.2±0.3个月随访.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VAS评分分别为4.2±1.1、1.3±1.2、0.7±0.4分,ASES评分分别为51.5±11.2、79.7±12.3、88.9±6.5分,Constant评分分别为46.2±12.8、65.4±12.4、73.7±9.6分,双肩外展肌力比值(患侧/健侧)分别为21.9±15.8、71.3±9.6、90.3±5.9,SST评分分别为3.5±0.3、7.6±0.2、10.5±0.2分,与术前比较,术后3月、术后6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术后6月的肩关节活动范围与术前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RI提示肩袖再撕裂的患者1例.锚周围囊肿组和锚周无囊肿组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月的VAS评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患肩关节活动范围和肩袖的愈合等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全缝线锚钉进行肩袖修补术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短期临床疗效较好.

    全缝线锚钉肩关节肩袖修补肩袖损伤锚周囊肿

    改良徒手法锁扣带袢钛板微创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吴伟刘晓峰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徒手法锁扣带袢钛板微创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8年6月至2021年11月期间采用改良徒手法锁扣带袢钛板微创内固定治疗的61例肩锁关节脱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5例、女26例,年龄45.6±5.2岁.根据Tossy分型,Tossy Ⅱ型21例、Tossy Ⅲ型40例.采用Karlsson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应用牛津肩关节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9~12个月,平均11.2 月,60例肩锁关节脱位复位未丢失.按Karlsson标准评价疗效:优60例,差1例,优良率98.36%.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95.65±2.32分,牛津肩关节评分12.92±0.81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满意度为96.74%.结论:采用改良徒手法锁扣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微创、固定稳定、复位不易丢失、不干扰肩锁关节及肩峰下结构、术后肩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

    肩锁关节脱位改良徒手锁扣带袢钛板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刊核心库

    16页

    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跑步步态对下肢运动损伤的影响

    母应秀幸兴唐桥
    1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步态生物力学对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18名健康中长跑运动员为受试者,采用三维红外运动捕捉系统、三维测力台、激光测速系统对运动员中速跑的步态生物力学进行测试,测试后收集运动员1年内的运动损伤数据,并根据有无损伤情况,将运动员分为损伤组和无损伤组(健康组),对两组运动员的步态时空参数、地面反作用力、躯干与下肢关节角度以及下肢关节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健康组与损伤组运动员中速跑步态时空参数、地面反作用力指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角度:损伤组运动员的躯干最大伸展角显著大于健康组(P<0.05),而躯干最大屈曲角则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损伤组运动员的躯干最大右侧屈角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损伤组运动员的髋关节着地内收角、最大髋关节内收角与踝关节离地内翻角均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损伤组运动员的踝关节着地内旋角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踝关节离地内旋角显著大于健康组(P<0.05).关节功率:损伤组运动员的最大髋关节伸展功率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而最大膝关节外展功率非常显著大于健康组(P<0.01).结论:(1)中速跑时,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支撑腿步态时空参数、地面反作用力对下肢运动损伤的影响较小;躯干后仰程度较大、向右侧屈曲角度较小,支撑腿髋关节内收、踝关节着地时内旋角度较小,以及踝关节离地内旋角度较大的步态使下肢更易发生运动损伤;另外,在中速跑下,下肢更易受伤的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支撑腿还表现出髋关节伸展功率较小,膝关节外展功率较大.

    步态生物力学运动损伤

    3种最大摄氧量实验室直接测试方法结果比较、回归分析与应用

    林岭吴文腾罗嘉铭樊凯文...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比较3种常用最大摄氧量(VO2max)实验室直接测试法测试结果间差异,探讨不同方法测试结果间线性回归关系,便于不同方法测试结果间的互相预测与实现可比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组内交互设计的准实验研究,对20名越野滑雪男运动员分别采用Bruce法(方法1)、功率自行车90秒递增负荷法(方法2)、跑台1分钟递增负荷法(方法3)3种方法进行最大摄氧量直接测试,每两种方法测试间歇期为1周.自变量为3种最大摄氧量测试方法,因变量为最大摄氧量.结果:(1)3种测试方法最大摄氧量的组间均值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方法1的最大摄氧量>方法3>方法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种方法测试结果个体差值的频数统计显示,测试方法1的最大摄氧量高于方法2约6 ml/min·kg,高于方法3约3 ml/min·kg;(3)同等跑台跑速下,方法3的平均血乳酸高于方法1,且方法3达有氧阈、无氧阈的跑速均低于方法1约一个速度单位(1 km/h);(4)方法1与方法2、方法1与方法3测试结果的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回归模型与回归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线性模型检验拟合度R2分别为9.25、9.05.结论:(1)Bruce法在评价运动员阶段最大摄氧量的最大值方面效果最好,其它两种方法与其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可用于不同测试方法结果间的互相预测;(2)不同项目、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可分别采用适合其能力特点的方法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3)有氧阈、无氧阈对应的跑速、心率变化区间可作为把控有氧阈、无氧阈训练强度的有效、便捷方法.

    最大摄氧量跑台测试法功率自行车测试法差值分布回归分析

    本刊对论文中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38页

    背部推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运动行为、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林巧婷钟叶蓓杨尚林裴鑫...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背部推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运动行为、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推法组,每组8只.选用强迫负重游泳联合慢性应激刺激的方法制备CFS大鼠模型,共造模21 d.推法组在造模结束后给予背部推法,2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14 d.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半定量评分、力竭游泳时间、旷场实验运动距离.实验结束后,收集所需标本,用HE染色法观察竖脊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使用Image Pro Plus软件计算肌纤维横截面面积和直径,Origin软件处理绘制肌纤维横截面面积频率分布图.检测大鼠竖脊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含量.结果:(1)实验结束后,推法组大鼠一般情况半定量评分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P<0.01)、力竭游泳时间和旷场实验运动距离均显著高于同期模型组(P<0.05,P<0.01).(2)HE染色法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竖脊肌肌细胞明显萎缩,而推法组大鼠肌细胞萎缩程度低于模型组.(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竖脊肌中的SOD、GSH-Px以及PGC-1α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推法组大鼠竖脊肌SOD、GSH-Px、PGC-1α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背部推法能够调节CFS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大鼠运动行为.

    推拿慢性疲劳综合征运动行为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本刊对期刊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46页

    最大摄氧量测量设备研究现状与展望

    饶志坚尚文元李祥臣赵杰修...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最大摄氧量概念提出以来,从最大摄氧量设备气体收集技术来看,最大摄氧量设备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气袋收集技术阶段、混合室技术阶段和实时连续/每口呼吸技术阶段.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从最大摄氧量测量设备所采用的气体收集技术的演变过程来梳理最大摄氧量测量设备的发展脉络,并分析气袋收集、混合室和每口呼吸技术的优缺点及设备的发展特点,同时对我国最大摄氧量设备的发展提出建议,为国内最大摄氧量测试技术运用及发展提供参考.

    最大摄氧量道格拉斯袋混合室技术每口呼吸技术

    针式关节镜在关节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肖文峰刘高明靳宏福鲁文浩...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式关节镜是一种口径比标准关节镜更小的微创关节镜.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针式关节镜出现以来,经过数次技术迭代,目前除了在膝关节中使用,还能用于肩关节、踝关节和肘关节等的检查和治疗.针式关节镜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不同阶段主要应用领域也不同.本文就针式关节镜在关节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总结针式关节镜的适应证、禁忌证、优劣势和成本效益,并指出目前针式关节镜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关节疾病诊治提供新的选择.

    针式关节镜膝关节肩关节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