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李国平

月刊

1000-6710

ydyx@chinajournal.net.cn

010-67192754;67116611-405

100061

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4号西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介绍我国运动医学研究成果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本刊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体育、科技方针政策以及“双百”方针,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运动医学科研与临床工作的重要进展,促进国内外运动医学学术交流,为增强我国国民体质和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骨性标志定位与测量定位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股骨骨道位置对比研究

    董岩周敬滨崔鹏
    771-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重建手术中,观察分别使用骨性标志法和测量定位法进行股骨侧定位的骨道位置分布情况,以探寻更好的ACL股骨侧定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7月因ACL断裂于我科进行关节镜下ACL单束解剖重建手术的90例患者资料.股骨骨道参考住院医师嵴和分叉嵴进行定位的患者,设为骨性标志组(n=34),男26例、女8例,左膝19例、右膝15例,年龄30.8±4.6岁;股骨骨道采用测量尺测量进行定位的患者,设为测量方法组(n=56),男42例、女14例,左膝32例、右膝24例,年龄31.7±5.3岁.在三维CT股骨侧位视图上绘制矩形框,根据骨道中心点在此矩形框的深-浅方向及高-低方向上所占比例而定位骨道位置,比较两组骨道位置在各方向的分布情况及骨道位置良好程度.结果:股骨骨道位置分布:股骨外髁深-浅方向偏后、正常、偏前的例数,骨性标志组分别为4、23、7例,测量方法组分别为7、47、2例;高-低方向偏高、正常、偏低的例数,骨性标志组分别为22、11、1例,测量方法组分别为6、48、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道位置良好比例:骨性标志组26.5%,测量方法组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使用骨性标志法定位相比,采用测量定位法进行骨道定位解剖重建ACL,股骨侧骨道位置更加集中于正常范围,骨道位置良好率有所改善.

    ACL断裂解剖重建骨性标志测量定位

    髋臼周围截骨手术治疗运动员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临床疗效病例研究

    邵嘉艺杨帆王健全鞠晓东...
    77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髋臼周围截骨(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手术治疗运动员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诊断为DDH并行PAO手术的现役或退役运动员4例(5例髋关节),其中3例行单侧髋关节手术,1例行双侧髋关节手术.左髋2例,右髋3例;年龄27.25±4.97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91±2.07 kg/m2.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mHHS)、髋关节结局评分运动量表(hip outcome score activity-daily living scale,HOS-ADL)评分和髋关节结局评分运动量表(hip outcome score-sports scale,HOS-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3例患者随访12个月,1例患者随访8个月.患者术前的mHHS评分、VAS评分、HOS-ADL评分和HOS-SS评分分别为62.82±13.92、6.00±2.74、62.60±13.13、53.60±13.46分,术后分别为95.16±3.17、1.60±0.89、94.40±5.50、85.20±22.43分,术后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3例现役运动员中,有2例患者(3例髋关节)已重返竞技性运动,平均重返运动时间为9.7个月.结论:髋臼周围截骨治疗运动员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临床疗效良好.

    髋臼周围截骨髋关节发育不良运动员临床疗效

    预出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早期运动性低氧的血氧波动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钱前陈豪焦静文董琳...
    783-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预出院、生活基本自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发生早期运动性低氧的外周经皮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eripheral oxygen,SpO2)波动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蚌埠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预出院、生活基本自理的慢阻肺患者142例,根据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诱导低氧发生与否以及发生时间早晚,分为无运动性低氧(non-exercise induced desaturation,NEID)组、早期运动性低氧(early desaturation,ED)组、非早期运动性低氧(non-early desaturation,NED)组.比较三组间一般资料、肺功能及SpO2波动等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发生ED的SpO2波动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ED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与NEID组相比,ED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更低,NED组并发肺气肿比例更高(均P<0.05).ED组运动期间平均血氧饱和度(SpO2mean)、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min)、静息血氧饱和度(SpO2rest)与SpO2min的差值(∆SpO2)低于其他两组(均P<0.001).广义估计方程显示SpO2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ED组运动各个时间点SpO2均低于另两组(均P<0.001).以是否发生ED分为发生ED组及未发生ED组,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pO2[OR=1.169;95%CI(1.011~1.352);P<0.05]是发生ED的危险因素,SpO2mean[OR=0.776;95%CI(0.637~0.947);P<0.05]是保护因素.ROC曲线中∆SpO2预测患者发生ED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9,灵敏度0.714,特异性0.785.结论:预出院发生ED的生活基本自理的慢阻肺患者运动期间低氧程度更明显,血氧波动更大.∆SpO2是ED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对发生ED具有预测价值,对临床个体化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运动性低氧6分钟步行试验早期低氧

    外源性重组膜联蛋白A6在离心运动后小鼠骨骼肌早期质膜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韩艳丽许寿生周越吴迎...
    791-8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外源性重组人源膜联蛋白A6(rhANX A6)干预在离心运动损伤模型小鼠骨骼肌早期质膜修复中的作用.方法:56只8周龄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n=8)、运动注射PBS组(EP组,n=24)和运动注射rhANX A6组(ER组,n=24),其中EP、ER组分别于运动后2 h、6 h、12 h三个时间点取材,记为EP2、EP6、EP12和ER2、ER6、ER12,每组各8只.运动前2 h根据小鼠体重对EP、ER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1ÍPBS缓冲液和rhANX A6(0.8 mg/kg).EP组和ER组进行一次下坡跑离心运动,跑台坡度15°,初始速度5 m/min,以1 m/min的速度递增至17 m/min,运动60 min.运动结束后,于相应时间点取材,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免疫荧光观察xin肌动蛋白结合重复内含物(Xirp)染色阳性面积,膜联蛋白A6(ANX A6)与膜联蛋白A1(ANX A1)、膜联蛋白A2(ANX A2)的共定位变化及ANX A6介导的质膜修复孔径大小.结果:1)与C组相比,EP组各时刻、ER12血清CK水平显著升高(P<0.01);同一时刻对比,EP组各时刻均显著高于ER组(P<0.05).2)与C组相比,EP组及ER组各时刻Xirp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5);EP组2h、12 h显著高于ER组(P<0.01).3)与C组相比,EP组及ER组各时刻ANX A6与A1的共定位系数均显著上升(P<0.01);EP组6 h、12 h显著高于ER组(P<0.05).4)与C组相比,EP组及ER组各时刻ANX A6与A2的共定位系数显著升高(P<0.01);EP组6 h、12 h显著高于ER组(P<0.01).5)与C组相比,EP组各时刻及ER组6 h、12 h的ANX A6与A1共定位荧光点显著升高(P<0.05);EP组6 h、12 h显著高于ER组(P<0.01).6)与C组相比,EP组及ER组6 h、12 h的ANX A6与A2共定位荧光点显著升高(P<0.01);EP组6 h、12 h显著高于ER组(P<0.01).7)离心运动损伤后6 h,ANX A1、A2主要参与ANX A6介导的10μm左右的"大创口"质膜修复.结论:运动前2 h注射外源性rhANX A6可显著促进离心运动后早期骨骼肌质膜损伤修复,对微米级"补丁"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离心运动重组人源膜联蛋白A6骨骼肌损伤质膜修复

    不同运动方式调控线粒体生物合成和自噬改善肥胖大鼠肾功能异常研究

    杨青张斌刘羽佳李良...
    803-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运动方式对肥胖导致肾功能异常的改善效果,探讨运动调控线粒体生物合成和自噬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控作用.方法:以5周龄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饲料安静对照组(NC组),其余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建立肥胖导致肾功能异常大鼠模型,然后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组:高脂饲料安静对照组(HC组)、有氧运动组(AT组)、抗阻运动组(RT组)和联合运动组(AT+RT组),每组8只.AT组大鼠使用跑台进行有氧运动,训练强度为55%~65%最大摄氧量,5 d/w,60 min/d;RT组通过爬梯法进行递增负荷抗阻运动,3 d/w,8次/d;AT+RT组进行有氧和抗阻交替运动干预,5 d/w;运动干预共持续8周.干预结束后,收集大鼠24 h尿液标本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U);取大鼠血液样本检测血脂四项、血清肌酐(SCR)和血清胱抑素C(CysC)等指标;取附睾脂肪及肾周脂肪称重并记录;提取肾脏组织线粒体检测膜电位;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激活蛋白-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Tfam)、肌球蛋白样Bcl-2结合蛋白(Beclin1)、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和帕金森激酶(Park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8周运动干预后,(1)AT、RT和AT+RT组大鼠的体重显著低于HC组(P<0.01);AT和RT组大鼠的Lee's指数显著低于HC组(P<0.01,P<0.05),RT组大鼠的脂体比低于HC组(P<0.01).(2)HC组大鼠的MAU显著高于其它4组(P<0.05).(3)AT、RT和AT+RT组大鼠的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显著低于HC组(P<0.01,P<0.05),AT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低于HC组(P<0.05).(4)AT、RT、AT+RT组大鼠的SCR显著低于HC组(P<0.05,P<0.01),RT组大鼠的SCR水平最低;AT和AT+RT组大鼠的CysC显著低于HC组(P<0.05).(5)HC组大鼠的肾小球面积显著大于其它4组(P<0.01).(6)NC组的大鼠肾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最高,HC组次之;AT+RT组显著低于NC组(P<0.01).(7)HC组PGC-1α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T、RT和AT+RT组(P<0.01);AT组的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组(P<0.05);AT和RT组的Park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结论:8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或两者结合的运动干预方式均能有效减脂控重,改善肥胖大鼠的肾功能异常状况;抗阻运动在延缓体重增长幅度、降低TG和SCR方面效果显著;有氧运动能有效降低LDL-C和CysC水平.不同方式运动均能提高线粒体生物合成关键蛋白表达水平,而有氧运动在上调线粒体自噬蛋白表达中的干预效果更加显著.

    运动肾功能异常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自噬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快速筛选贴膏剂中170种兴奋剂

    费巧玲景晶陆江海王小兵...
    815-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HRMS)快速筛选贴膏剂中兴奋剂的检测方法,以加强药源性兴奋剂风险防控.方法:贴膏剂样品除去外衬后,分别采用叔丁基甲醚和无水乙醇超声提取,合并提取液后氮气流吹干,采用甲醇溶解残留物,过滤后采用赛默飞Vanquish-Q Exactive Plus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仪检测.采用安捷伦ZORBAX Eclipse C18(2.1×100 mm,1.8μm)色谱柱分离,柱温为40℃,进样体积为3μL,以10 mmol/L甲酸铵(含0.1%甲酸,pH 3.5)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别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下,以全扫描/数据依赖的二级质谱(Full MS/dd-MS2)扫描模式检测.结果: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样品经前处理后在48 h内检测具有稳定性,92种兴奋剂检出限约为3 ng/g,31种兴奋剂检出限约为6 ng/g,47种兴奋剂检出限约为30 ng/g.采用该方法检测10例贴膏剂样品,检出4例含士的宁,3例含去甲乌药碱,3例含麻黄碱.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HRMS)快速筛选贴膏剂中9个类别共170种兴奋剂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简单、灵敏、可靠,适用于贴膏剂中兴奋剂的快速筛选.

    贴膏剂兴奋剂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HRMS)快速筛选

    胶原蛋白材料修复软骨缺损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罗智文万人闻戈允申陈世益...
    824-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全面评估胶原蛋白材料在修复软骨缺损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检索了多个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纳入关于胶原蛋白材料用于软骨修复的研究.分析了材料植入术后3、6、12和24个月的MOCART评分,并评估了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纳入了20篇文献,总计341例患者,其中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胶原蛋白材料在多个时间点的软骨修复的磁共振观察(magnetic resonance observation of cartilage repair tissue,MOCART)评分均表现出显著的软骨修复效果.尽管记录了一定的不良事件,但其发生率较低,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结论:本研究支持胶原蛋白材料作为修复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受限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和研究设计的异质性,未来研究应增加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以进一步验证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胶原蛋白材料软骨缺损MOCART评分系统评价Meta分析临床疗效

    运动经线粒体自噬途径改善衰老性骨骼肌萎缩研究进展

    杨天爱夏志张舵尚画雨...
    835-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衰老性骨骼肌萎缩(age-related sarcopenia,ArS)是一种以骨骼肌质量与力量及身体机能进行性衰退为特征的慢性衰老性综合征,其发生发展可致老年人跌倒、残疾甚至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给患者家庭与公众医疗造成沉重负担.细胞通过自噬方式选择性清除多余或损伤的线粒体,是衰老骨骼肌细胞内线粒体质量控制的重要机制.运动作为ArS的潜在防治手段之一,可增强衰老骨骼肌细胞内线粒体自噬,提升衰老骨骼肌质量和力量.其中,长期有氧运动可通过活化的应激诱导蛋白2(Sestrin2)介导其下游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以增强PTEN诱导激酶1(PINK1)/Parkin(Parkinson protein 2)依赖性线粒体自噬,进而有效预防和/或延缓ArS的发生发展;长期抗阻、高强度间歇训练和同期训练亦可能通过上调AMPK-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而改善ArS.因此,线粒体自噬途径靶向作用研究可能是防治ArS的有效策略.

    衰老性骨骼肌萎缩运动骨骼肌线粒体自噬AMP活化蛋白激酶

    运动调节巨噬细胞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陈志欣张嘉敏李素娟李昆哲...
    84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具有致死率高和致病因素复杂的特点.在心血管炎症反应中巨噬细胞发挥着调控炎症效应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甚至可以影响疾病的发展趋势.通过运动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已多有研究,其中多项研究表明运动可以调节巨噬细胞,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同时与巨噬细胞相关的蛋白或因子在心血管疾病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探究运动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改善心血管疾病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综述运动对巨噬细胞的影响以及运动调节巨噬细胞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为运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运动巨噬细胞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