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痛泻要方通过调控肠道菌群-ENS-MM串扰减轻IBS-D结肠运动亢进的机制研究

    彭龙马佳乐尹艺璇步曦...
    1605-1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痛泻要方通过调控肠道菌群-肠神经系统(ENS)-肌层巨噬细胞(MM)串扰减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结肠运动亢进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新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痛泻要方2.68 g/(kg·d),以生药量计]、阳性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0.27 g/(kg·d)],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母子分离+慢性束缚+番泻叶致泻法复制肝郁脾虚证型IBS-D模型.造模后,各药物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每天1次,持续2周.于造模结束时和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粪便性质(稀便出现率、稀便率)、结肠运动功能(小球排出时间)、内脏敏感性[不同压力下的腹部回缩反射(AWR)评分];于给药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脂多糖(LPS)浓度,结肠组织中骨形态生成蛋白2(BMP2)、集落刺激因子1(CSF1)、Toll样受体4(TLR4)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以及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物种组成及差异.结果 造模结束时,除对照组外的其余3组大鼠均100%出现稀便,稀便率和各压力下的AWR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小球排出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或P<0.05).中药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的稀便出现率分别为20%、80%;中药组大鼠稀便率、各压力下的AWR评分、血清LPS浓度和结肠组织肌层中CSF1、TLR4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小球排出时间,结肠组织肌层中BMP2蛋白的平均光密度,Chao 1、Shannon、Faith's PD、Simpson均较模型组显著延长或升高(P<0.01或P<0.05);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比值由低到高依次为中药组、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大鼠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更贴近于对照组,其优势菌属包括普雷沃氏菌属、布劳特氏菌属等.结论 痛泻要方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调控肠道菌群-ENS-MM串扰关键蛋白BMP2、CSF1的表达,从而发挥减轻IBS-D大鼠结肠运动亢进的作用.

    痛泻要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型肠道菌群-ENS-MM串扰骨形态发生蛋白2集落刺激因子1

    槲皮素对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孔露娇鲁华王心李帅...
    1612-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槲皮素对心肾综合征(CRS)大鼠心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SD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结合肾急性缺血再灌注的方法构建CR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槲皮素低剂量组(35 mg/kg)、槲皮素高剂量组(70 mg/kg)、槲皮素高剂量+740Y-P组(70 mg/kg槲皮素+3.5 mg/kg 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740Y-P),每组12只;另取12只正常大鼠设为假手术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14 d.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等容舒张时间(IVRT)]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观察大鼠心肾组织纤维化情况;检测大鼠血清与心肾组织中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心肾组织中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UN、24 h尿蛋白、Scr水平,心肾组织的胶原容积分数,血清与心肾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心肾组织中PI3K、Akt、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LVEF、IVRT、EDV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高剂量组的改善效果更好(P<0.05).740Y-P逆转了高剂量槲皮素对各指标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槲皮素可减轻CRS大鼠心肾纤维化和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槲皮素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心肾综合征心肾功能纤维化

    桃叶珊瑚苷对前列腺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的体内外研究

    闫本纯何春艳李宏伟南锡浩...
    1618-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桃叶珊瑚苷(AU)调节蛋白激酶B(Akt)/双微体同源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PC)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前列腺癌细胞PC3分为对照组、50 μmol/L AU组、100 μmol/L AU组、SC79(Akt激活剂)组(5 μmol/L)、100 μmol/L AU+SC79组,考察各组细胞的克隆能力和增殖能力,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Akt/MDM2/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建立异种移植肿瘤裸鼠模型,并将建模成功的裸鼠分为肿瘤组、AU组(80 mg/kg)、SC79组(50 mg/kg)和AU+SC79组(80 mg/kg AU+50 mg/kg SC79),每组10只,每天给药1次,共21 d.末次给药后,称定肿瘤质量,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及Akt/MDM2/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细胞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50 μmol/L AU组、100 μmol/L AU组细胞克隆形成数、增殖率和Akt、MDM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减少/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p5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SC79组各指标变化趋势相反(P<0.05);100 μmol/L AU+SC79组与100 μmol/L AU组比较,克隆形成数、增殖率和Akt、MDM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增加/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p5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与SC79组比较各指标变化趋势相反(P<0.05).体内实验中,与肿瘤组比较,AU组裸鼠的肿瘤质量及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和Akt、MDM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SC79组裸鼠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相反(P<0.05);AU+SC79组与AU组比较,裸鼠的肿瘤质量及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和Akt、MDM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其与SC79组比较各指标变化趋势相反(P<0.05).结论 AU可通过抑制Akt/MDM2/p53信号通路从而抑制PC细胞增殖及肿瘤生长.

    桃叶珊瑚苷Akt/MDM2/p53信号通路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肿瘤生长

    不同剂量美罗培南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效果比较

    平泽张建军王金荣柴成国...
    1624-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美罗培南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53例.标准剂量组患者予以标准剂量美罗培南(首次静脉滴注美罗培南1 g,持续30 min以上,然后每8 h静脉滴注美罗培南1 g,每次3 h以上);高剂量组患者予以高剂量美罗培南(首次静脉滴注美罗培南2 g,持续30 min以上,然后每8 h静脉滴注美罗培南2 g,每次3 h以上);其余治疗措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3、5、7 d时的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和简化的急性生理评分Ⅱ(SAPS Ⅱ)的增量.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率,90 d全因病死率,7 d微生物治愈率,7 d临床治愈率,治疗3、5、7 d时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重症监护室住院天数,呼吸机治疗天数,去甲肾上腺素最高剂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高剂量组患者治疗7 d时的SOFA评分增量、SAPS Ⅱ增量,治疗5、7 d时的PCT、CRP水平以及90 d全因病死率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两组间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美罗培南治疗脓毒症休克相比标准剂量美罗培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脓毒症休克美罗培南剂量临床效果

    马昔腾坦相关不良事件信号的挖掘与分析

    吴镇湖陈鑫遥陈耀鑫许银姬...
    1628-1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肺动脉高压(PAH)治疗药物马昔腾坦的相关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13年第4季度至2023年第3季度的马昔腾坦相关ADE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的综合标准法(简称"MHRA法")进行数据挖掘,根据《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6.0版中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ADE名称进行规范化编码,并进行事件发生时间(TTO)分析和威布尔分布形状参数(WSP)检验.结果 共提取到以马昔腾坦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26 079份,涉及患者以女性居多(73.25%),且集中于18~65岁(42.39%),主要上报国家为美国(84.42%),严重治疗结果以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59.82%)最为常见.挖掘出马昔腾坦ADE阳性信号269个;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血肌酐升高、血尿素升高等肾损伤相关ADE,以及精神淡漠、绝望感等精神障碍相关ADE未被其药品说明书收录.TTO分析结果提示,大部分马昔腾坦ADE阳性信号发生在初始治疗后的0~30 d(492份,21.52%)和>360 d(411份,17.98%);WSP检验结果显示,报告数排前20位的ADE阳性信号大多符合早期失败型曲线特征.结论 临床在应用马昔腾坦治疗PAH时,除药品说明书中提及的不良反应外,还应重点关注甲状腺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相关ADE.

    马昔腾坦肺动脉高压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比例失衡法合理用药

    不同细胞疗法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

    蔺莉徐旭英洪雨欣
    1634-1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纯化的CD34+细胞(PCCs)、骨髓单核细胞(BMMN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NCs)4种常见的细胞疗法在治疗严重肢体缺血(CLI)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Scopus、Embase、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中心、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3年6月,收集PCCs、BMMNCs、BMMSCs和PBMNCs 4种不同细胞疗法对比其他细胞疗法或标准疗法(ST)治疗CLI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包括截肢率、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2)、溃疡愈合率、无痛步行距离(PFWD)和血管生成情况.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资料,采用RoB 2.0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使用Stata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eta分析共纳入22项研究,涉及1 318名患者,治疗组涉及4种细胞疗法,分别是PCCs、BMMNCs、BMMSCs、PBMNCs.网状Meta分析显示,4种细胞疗法组截肢率均低于ST组,仅PBMNC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细胞干预措施在提高ABI方面均优于ST组(P<0.05),且BMMNCs对ABI的提高效果最显著;PBMNCs、BMMNCs组提高TCPO2方面与ST、BMMSC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细胞干预措施在提高溃疡愈合率方面均优于ST,但BMMNCs组与S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溃疡愈合率均显著高于ST组(P<0.05),且PBMNCs组、BMMSCs组的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BMMNCs组(P<0.05);BMMSCs移植后对患者PFWD的提高显著优于ST(P<0.05),PBMNCs、BMMNCs组与S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MSCs、BMMNCs、PBMNCs这3种细胞疗法改善血管生成的效果均优于ST,且BMMSCs疗效显著优于BMMNCs和PBMN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细胞疗法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CLI患者的预后.PBMNCs移植后截肢率最低,且改善TCPO2和提高溃疡愈合率的效果最显著;BMMNCs改善ABI的效果最显著;在PFWD和血管生成方面,BMMSCs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细胞疗法严重肢体缺血外周动脉疾病单核细胞间充质干细胞CD34+细胞网状Meta分析

    益生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卢芬萍邢光艳胡世平
    1643-1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益生菌制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SinoMe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收集已发表的使用益生菌制剂(治疗组)对比安慰剂或健康生活方式(对照组)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3年10月10日.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GRADE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评级,RevMan 5.4、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Egger's检验.结果 共纳入24项RCT(1 391例NAFLD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MD=-6.29,95%CI(-9.35,-3.22),P<0.000 1]、天冬氨酸转氨酶[MD=-4.89,95%CI(-7.55,-2.23),P=0.000 3]、γ-谷氨酰转移酶[MD=-4.87,95%CI(-6.54,-3.20),P<0.000 01]水平,肝脏硬度值[MD=-0.36,95%CI(-0.48,-0.24),P<0.000 01],甘油三酯[MD=-0.22,95%CI(-0.27,-0.16),P<0.000 01]、总胆固醇[MD=-0.34,95%CI(-0.44,-0.25),P<0.000 01]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MD=-0.38,95%CI(-0.63,-0.13),P=0.003]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肿瘤坏死因子α[MD=-0.41,95%CI(-1.29,0.48),P=0.37]、白细胞介素6[MD=0.39,95%CI(-0.10,0.88),P=0.12]、超敏C反应白蛋白[MD=-0.30,95%CI(-0.85,0.25),P=0.2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D=0.03,95%CI(-0.01,0.06),P=0.1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D=-0.10,95%CI(-0.27,0.07),P=0.23]水平和身体质量指数[MD=0.07,95%CI(-0.26,0.40),P=0.6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干预措施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合生元组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肝脏硬度值、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善,其余结果与上述一致.Egger's检验结果显示均无发表偏倚的存在.结论 使用益生菌疗法对NAFLD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肝脏硬度值、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水平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益生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安全性有效性Meta分析

    中医扶正解毒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李卓乔玲王艺洁王维...
    1651-1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扶正解毒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服务平台,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起至2023年10月,收集中医扶正解毒法+常规化疗(试验组)对比常规化疗(对照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2名研究人员分别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按照Cochrane 5.4偏倚风险工具评价文献质量,并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RR=1.15,95%CI(1.07,1.23),P=0.000 1]、客观缓解率[RR=1.47,95%CI(1.29,1.67),P<0.000 01]、卡氏评分[WMD=6.11,95%CI(2.97,9.25),P=0.000 1]、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水平、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证候情况评分[WMD=-2.83,95%CI(-4.42,-1.24),P=0.000 5]、IL-6[WMD=-11.20,95%CI(-21.75,-0.64),P=0.04]水平、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肝肾损伤、胃肠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试验组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常规化疗相比,中医扶正解毒法联合常规化疗在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和客观缓解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中医证候和炎症状态、增强免疫力和肺部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扶正解毒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Meta分析

    多模式镇痛治疗1例儿童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伴感染并药学监护

    李梦秋左蕾冉鑫李青...
    1658-1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儿童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探索以脊髓电刺激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及多药联合治疗的药学监护要点.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伴皮肤感染的患儿治疗过程,结合国内外文献,针对该患儿疾病治疗的难点制定多模式镇痛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治疗团队针对该患儿采取以脊髓电刺激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治疗,包括不同镇痛药理靶点的多药联合、多种给药途径(口服、静脉、硬膜外、经皮)、多技术(脊髓电刺激、局部神经阻滞、患者自控镇痛)、辅助治疗的个体化方案,并监护用药的安全性.患儿住院及出院后随访期间双足疼痛得到了控制,创面愈合,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以脊髓电刺激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是治疗儿童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安全、有效的方式.

    红斑性肢痛症脊髓电刺激多模式镇痛临床药师药学监护

    结合外泌体的微针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文武龙张炜烨孙鑫梁霄...
    1663-1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针可以穿透皮肤屏障给药而不触及痛觉神经,有效提高经皮给药效率,改善患者依从性.外泌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天然纳米级药物载体.本文综述了外泌体结合微针治疗疾病的途径与优势,阐述了结合外泌体的微针经皮给药系统(以下简称为外泌体微针给药系统)在各类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外泌体微针给药系统可分为以外泌体作为治疗剂和以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两大类:前者因外泌体独特的生理来源可以有效避免常规药物毒性及免疫原性等问题,结合微针后可直接在特定部位给药,从而大大改善口服给药的代谢消耗和注射给药的患者依从性问题;后者因外泌体的天然囊泡结构及内源性特征可保护外来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并增强靶向性,结合微针后可有效解决疗效好但稳定性差的药物的经皮给药问题.外泌体微针给药系统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其在修复脊髓损伤、促进糖尿病溃疡伤口愈合、生发、干预心肌梗死、缓解慢性疼痛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微针外泌体经皮给药载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