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浸出物和特征图谱的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仙鹤草药材质量

    曾昭君洪婉敏钟如帆胡瑶...
    3013-3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浸出物和特征图谱建立仙鹤草药材的整体质量评价模型,为该药材的综合质量评价和优质种源筛选提供依据.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和溶剂条件,以浸出物含量和浸出物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总峰面积为指标,通过加权综合评分优选仙鹤草浸出物的提取工艺.建立15批仙鹤草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特征峰指认.采用SPSS 25.0软件对不同产地仙鹤草浸出物含量、药材特征峰总峰面积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产地药材的质量优劣.以15批仙鹤草药材的特征峰峰面积和浸出物含量为指标,采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进行该药材综合质量评价.结果:优选出以50%乙醇为溶剂、热浸法提取的仙鹤草浸出物提取工艺.15批仙鹤草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2,并指认了4个特征成分(鞣花酸、槲皮苷、芹菜素、山柰酚).不同产地的仙鹤草浸出物平均含量、药材特征图谱平均总峰面积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且两者呈正相关(r=0.86,P<0.01).熵权TOPSIS法评价结果显示,安徽、浙江、四川、河南、江苏产仙鹤草药材质量评价中的贴近度(Ci)均值依次为0.689、0.351、0.218、0.308、0.361.结论:各批样品以安徽产仙鹤草药材质量最优,江苏、浙江产药材质量次之,河南产药材质量再次之,四川产地药材质量相对较差.所建立的仙鹤草浸出物提取工艺、药材特征图谱测定方法稳定可行;用于仙鹤草药材综合质量评价的熵权TOPSIS法客观、可量化,能有效评价该药材质量.

    仙鹤草浸出物特征图谱熵权TOPSIS法质量评价

    黄芪总皂苷对气虚模型大鼠的补气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丹丹王天合余意胡明华...
    3020-3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黄芪总皂苷对气虚模型大鼠的补气作用及可能机制,为阐明黄芪补气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补中益气丸,4.5 g/(kg·d),以生药量计]和黄芪总皂苷高、低剂量组[252、28 g/(kg·d),以总皂苷量计],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饮食不节+疲劳"法复制气虚模型.于造模同时,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21 d.末次给药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大鼠的体质量、胸腺指数、脾指数;记录其负重力竭游泳时间;测定其脾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肝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血清中白蛋白(ALB),全血中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G)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白细胞介素2(IL-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胸腺指数、脾指数、负重力竭游泳时间以及脾T淋巴细胞亚群CD3、ATP、ADP、ALB和IL-12水平均显著降低或缩短(P<0.05或P<0.01),MDA、乳酸、CK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总皂苷高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脾指数、负重力竭游泳时间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ATP、ADP、ALB、RBC水平均显著升高或延长(P<0.05),MDA、乳酸、CK、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黄芪低剂量组大鼠的负重力竭游泳时间、ATP、ADP、IL-2水平均显著升高或延长(P<0.05或P<0.01),MDA、乳酸、CK、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黄芪总皂苷高剂量组大鼠脾指数、脾T淋巴细胞亚群CD3水平、负重力竭游泳时间、ATP水平显著升高或延长(P<0.05或P<0.01),黄芪总皂苷高、低剂量组大鼠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黄芪总皂苷可通过减少机体乳酸的积累,降低CK活性、体内脂质过氧化物水平以及调节免疫,从而起到补气、延缓疲劳发生、增强运动能力的作用.

    黄芪总皂苷补气作用机制气虚模型大鼠

    丹桃金提取物对慢性铅中毒模型小鼠肝、肾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研究

    张永昕曹春芽龚明
    3026-3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丹桃金(丹参、桃仁、郁金)提取物对慢性铅中毒模型小鼠肾、肝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巯基丁二酸,70 mg/kg)和丹桃金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20、40、60 g/kg),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醋酸铅溶液20 mg/kg(隔日1次,连续20 d)建立慢性铅中毒模型.建模完成后,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水,每日1次,连续20 d.末次给药后,称定小鼠体质量,计算脏器(肾脏、肝脏)系数,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肝、肾组织病理学特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肝、肾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丹桃金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高剂量组除外)和SOD(高剂量组除外)、GSH-Px水平均显著降低,肾脏系数(高剂量组除外)、肝脏系数(低、中、高剂量组除外)和BUN(高剂量组除外)、Scr、AST(高剂量组除外)、ALT、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肾小球、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肝细胞排列松散及部分细胞坏死.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丹桃金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和SOD、GSH-Px水平均显著升高,肾脏系数、肝脏系数和BUN、Scr、AST、ALT、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丹桃金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显著改善.结论:丹桃金提取物对慢性铅中毒模型小鼠肝、肾氧化应激损伤均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消除活性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防御能力有关.

    丹桃金提取物慢性铅中毒氧化应激抗氧化小鼠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气管镜诊疗的临床观察

    姚晶曼李元海
    3031-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气管镜诊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5月于安徽省胸科医院内镜中心首次择期行全身麻醉下支气管镜诊疗的老年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组(EP组),每组62例.麻醉诱导时,两组患者均静脉缓慢推注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5µg.在此基础上,P组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2 mg/kg至睫毛反射消失后,再静脉泵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4 mg/(kg·h)维持镇静+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0.1~0.2µg/(kg·min)维持镇痛;EP组患者静脉缓慢推注0.5%丙泊酚乳状注射液1 mg/kg+0.1%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0.2 mg/kg至睫毛反射消失后,再静脉泵注0.5%丙泊酚乳状注射液+0.1%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的混合乳剂(1:1,V/V)20 mL/h维持镇静+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维持镇痛(用法用量同P组).同时,两组患者静脉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0.1 mg/kg后,置入喉罩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后经喉罩置入气管镜进行诊疗.观察两组患者入室时(T1)、麻醉诱导后睫毛反射消失时(T2)、置入气管镜检查开始时(T3)、检查开始10 min时(T4)、麻醉苏醒时(T5)、出室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术后4 h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有2例患者被剔除.T1时,两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P组患者各时间点MA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T2时的MAP、HR和T4时的MAP,EP组患者T2时的HR均显著低于同组T1时,且P组T2、T4时的MAP均显著短于或低于EP组同期(P<0.05).EP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显著低于P组;术后4 h,EP组患者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定向能力通过率均显著高于P组(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注射疼痛、肌阵挛、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专注能力、语言能力、结构能力、推理能力通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气管镜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丙泊酚依托咪酯老年患者气管镜疗效安全性

    抗抑郁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再评价研究

    关月郭桂萍王婧雯王明明...
    3036-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已经发表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方法学质量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19年12月,收集抗抑郁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AMSTAR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结果:共纳入33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共523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41020例患者.AMSTAR方法学质量评分平均得分为6.76分.西酞普兰、度洛西汀、帕罗西汀等对卒中后抑郁治疗有效,但药物间有效性结论并不一致;帕罗西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舍曲林和西酞普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尚不明确.结论:抗抑郁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中等,且各种药物间的有效性、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等结论存在争议.

    卒中后抑郁AMSTAR量表方法学质量再评价系统评价Meta分析

    基于质量分析法的PIVAS成品输液称质量复核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李苏平吴秀萍刘银丽纪志慧...
    3041-3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成品输液复核和分拣质量进行管理,为降低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提高静脉输液的质量与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量分析法测定输液成品中主药、溶媒、输液瓶的质量,并在PIVAS信息管理系统中增加维护质量信息,计算成品输液标示质量,并用于成品核对.比较称质量复核管理实施前(2019年3-5月,n=83006)、实施后(2019年6-8月,n=83173)的日均成品核对量、成品核对时间、每袋成品平均核对时间、配制差错检出率、外部差错、成品输液批次及时性,评价成品称质量复核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与称质量复核管理实施前比较,称质量复核管理实施后的日均成品核对量、液体标签贴错造成配制错误的差错检出率和送药批次不及时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品核对时间、每袋成品平均核对时间和药品加减错误检出率、药品剂量配制错误检出率、总差错检出率均显著延长或增加(P<0.05),且外部差错发生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称质量复核管理提高了PIVAS药品配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能显著提高差错检出率,减少外部差错的发生;但其延长了核对环节的工作时间,亟待通过信息化、自动化手段予以解决.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称质量复核管理模式质量分析法成品输液

    基于加权TOPSIS法的临床药师药学监护工作绩效考核评价

    魏增林陈溪毛艳梅肖祎云...
    3046-3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临床药师药学监护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加权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制订临床药师药学监护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5名临床药师的120份药学监护工作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成功构建了临床药师药学监护工作绩效考核评价细则,包括药学查房、用药教育、用药咨询、药学会诊等方面,共计17项评价指标.120份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中,相对接近度>0.6的有21份(占比为17.5%),相对接近度在0.5~<0.6的有73份(占比为60.8%),相对接近度在0.4~<0.5的有26份(占比为21.7%).主要存在临床药师参与多学科诊疗相对较少、科研基金项目立项不足、论文撰写不多等问题.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制订的临床药师药学监护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规范合理,可以用于临床药师药学监护工作的绩效考核评价;评价结果提示我院临床药师药学监护工作存在部分缺陷,有待改进提高.

    加权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临床药师绩效评价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对1例400g超早产儿抗感染治疗的用药分析

    吴小燕文晓柯冯彬彬
    3051-3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超早产儿抗感染治疗方案,为临床救治超早产儿及开展全程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二科接生了1例胎龄25+5周、体质量400 g的超早产儿.该患儿并发症复杂,临床药师与相关医护人员以及医院感染科人员组成多学科治疗团队,以《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早产儿医学》等为依据,结合患儿各项实验室感染指标、生化指标、生命体征等进行分析,为患儿制定个体化抗感染诊疗方案.患儿入重症监护室后,首先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100 mg/kg,静脉滴注,q12 h)进行抗感染治疗;考虑到患儿有败血症可能,临床药师建议停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改用注射用美罗培南(40 mg/kg,静脉滴注,q12 h);美罗培南用药7 d后,临床药师建议加用抗真菌药氟康唑注射液(5.0 mg/kg,静脉滴注,qod);美罗培南用药11 d,为避免感染加重,根据患儿药敏结果(对注射用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敏感),临床药师建议加用注射用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75 mg/kg,静脉滴注,q8 h)进行联合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医院感染处理;在感染指标平稳后,停用所有抗菌药物;后期出现大肠埃希菌感染时,临床药师建议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75 mg/kg,静脉滴注,q8 h);在感染加重后,停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改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20 mg/kg,静脉滴注,q8 h);在感染指标下降后及时降阶梯治疗,使用注射用头孢他啶(50 mg/kg,静脉滴注,q12 h).结果:医师采纳上述建议.患儿经治疗后,转归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出院时体质量已达3000 g.结论:早产儿为特殊人群,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临床药师应重点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感染指标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协助医师完善治疗方案,保障其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超早产儿抗感染治疗用药分析临床药师

    山慈菇的本草考证及现代研究进展

    刘婷婷于栋华刘树民
    3055-3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临床合理选用山慈菇品种、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中药材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山慈菇""杜鹃兰""丽江山慈菇""老鸦瓣""Cremastra appendicutata""Iphigenia indica""Tulipa eduli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自建库起至2020年1月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植物志和PubMed等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在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的基础上对山慈菇的基原、性味归经及功效进行本草考证,并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进行概述.结果与结论:本草典籍中记载的山慈菇主要包括杜鹃兰、丽江山慈菇、老鸦瓣等植物.其中,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tata(D.Don)Makino为临床常用品,丽江山慈菇Iphigenia indica Kunth与老鸦瓣Tulipa edulis(Miq.)Baker主要为地方习用品或伪品.3种中药植物均有轻微毒性,不可混用.此外,杜鹃兰、丽江山慈菇和老鸦瓣的功效主要为清热、散结、止痛,临床适用于疮痈肿痛、瘰疬痰核.三者在现代研究方面各有特点、不尽相同.现有关于杜鹃兰的研究较为完整,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菲类、糖类、联苄类、芳香类及苷类化合物,主要药理作用为抗肿瘤、免疫调节、降压及神经保护作用;丽江山慈菇主要成分为秋水仙碱、β-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临床多用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及肿瘤、痛风等疾病的治疗;老鸦瓣鳞茎中的化学成分包括多糖、淀粉和秋水仙碱,干燥叶中的总黄酮含量为6.28%,其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抗痛风和抗肿瘤方面.目前对丽江山慈菇、老鸦瓣仍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导致民众对其认识和使用易产生混淆.因此,后续研究应全面掌握山慈菇在全国的使用情况,并对中药品种进行系统整理,保证山慈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应充分深入研究丽江山慈菇和老鸦瓣的临床药用价值,促进山慈菇品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山慈菇本草考证基原品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研究

    抗晕动病缓控释药物的研究进展

    曾媛张芸吴芬刘辉...
    3060-3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抗晕动病药物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类药物的新剂型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晕动病""运动病""东莨菪碱""盐酸苯环壬酯""茶苯海明""Motion sickness""Scopolamine""Phencynonate hydrochloride""Dimenhydrinate"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SooPAT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查询自建库起至2020年11月收录的相关文献和专利,对抗晕动病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和专利143篇,其中有效文献和专利64篇.目前我国市售的抗晕动药物缓控释制剂尚少见.关于抗晕动病药物的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可避免胃肠道首关效应的透皮给药制剂(如贴剂、膜剂、微乳剂、脉冲给药制剂)及鼻用制剂、可实现特定部位高效吸收的新型纳米粒-微球给药系统、工艺稳定且易实现产业化生产的口服缓释制剂以及具有零级释药特征的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等开展.军队防治晕动病常常联合使用两种及以上的药物,提示可采用军民融合新药创制思路,通过新制剂技术研制复合型的抗晕动病缓控释药物.此外,将速释和缓控释相结合,研制双相释药系统的抗晕药物,可实现抗晕药即时起效和维持长效的双重需求,也是抗晕动病药物研发的新思路之一.

    晕动病抗晕动病药物缓释控释东莨菪碱盐酸苯环壬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