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抗肿瘤药物临床超常用药分析

    刘婧琳吴春暖宋晓坤
    873-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抗肿瘤药物临床超常用药的情况,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内外抗肿瘤药物应用指南及相关文献、《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2019版)》《实用肿瘤内科学》(第2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抗肿瘤药品说明书以及国内已上市的抗肿瘤药品说明书等资料,对抗肿瘤药物超常用药(包括超说明书用法、特殊适应证用法、新型抗肿瘤药物联用时给药顺序)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结果与结论:抗肿瘤药物超说明书用药共有4项,涉及11个品种,如超用药方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利妥昔单抗)、超给药途径(培美曲塞二钠、硼替佐米、贝伐珠单抗)、超治疗线数(厄洛替尼、吉非替尼)、超给药剂量(放线菌素D、吉西他滨、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临床使用中应谨慎选用、严格监控,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特殊适应证用法中涉及环磷酰胺、阿糖胞苷、甲氨蝶呤和顺铂4种药物的大剂量用法,剂量分别为2000~2400 mg/m2、2000 mg/m2、12 g/m2、80~120 mg/m2,临床使用中应注意个体差异,必要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新型抗肿瘤药物之间联用或与传统化疗药物联合用药方案中,共涉及5类共11项,包括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联用传统化疗药物(如先用多西他赛,同时或之后用吉非替尼)、靶向免疫检查点药物联用传统化疗药物(如先用铂类再用纳武利尤单抗)、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间的相互联用(如帕妥珠单抗和曲妥珠单抗须序贯给药,但先后顺序均可)等,临床使用中应明确患者的病理组织学诊断,对有明确靶点的药物须进行基因检测后再使用并严格遵循适应证用药.

    抗肿瘤药物超常用药超说明书用药

    2种医嘱审核模式的临床应用及存在问题的文献分析

    宗宇桐闫素英褚燕琦
    879-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人工医嘱审核和信息化医嘱审核模式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收集资料,以"处方审核""医嘱审核""处方前置审核""医嘱前置审核""用药错误""药物相关问题""用药安全""警报疲劳""Medication review""Decision support medication review""Real-time medication review""Real-time prescription sur-veillance""Clinical alarm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Clinical pharmacy information systems""Medication errors""Medication related problem""Medication safety""Alert fatigue"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9年1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2种医嘱审核模式的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人工审核模式能减少药物相关问题(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有未治疗的症状或适应证、可能发生药物不良事件、不必要的药物治疗等),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可能无法降低患者死亡率或住院时长;存在所需医嘱审核药师数量多、审核时间不足、审核标准不一、审核时间滞后等问题.信息化医嘱审核模式能够减少药物相关问题、节省医嘱审核时间、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减少不合理医嘱、提高审核效率,相比于人工审核模式具有一定优势,但存在警报疲劳等问题.目前我国医嘱审核模式以人工审核模式为主,信息化医嘱审核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大多关注其对于处方合格率的影响,而对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临床效果影响的研究较少.后续可对此2种医嘱模式进行完善,为医院药学人员医嘱审核提供参考.

    医嘱审核模式人工审核信息化审核用药安全警报疲劳

    种子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杨雪郝二伟张帆谢金玲...
    884-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综述种子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为种子类中药的深入研究及后续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成熟种子""种子"为关键词,在《中药学》(第3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查询种子类中药;再以查询获得的种子类中药和"动脉粥样硬化""血脂""炎症""Atherosclerosis""Blood fat""Inflammation"等中英文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10年1月-2019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种子类中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查询到种子类中药50个,如桃仁、黑芝麻、葶苈子、菟丝子、酸枣仁等.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6928篇,其中有效文献70篇,其中能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种子类中药有15个,如桃仁、青葙子、决明子、白扁豆、莱菔子、芝麻等.种子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主要可以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包括桃仁、黑芝麻、决明子、胡芦巴、决明子等及其活性成分)、抑制炎症反应(包括桃仁、芝麻、莱菔子及其活性成分)、抗氧化(包括决明子、胡芦巴、车前子、葶苈子等及其活性成分)、保护血管内皮(包括桃仁、王不留行及其活性成分)等不同途径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种子类中药及活性成分可从多个方向、多个靶点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以期为其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种子活性成分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代谢抗炎抗氧化血管内皮机制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联合疗法的研究进展

    周姚邑赵新新陈沅沅陈焱飞...
    890-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联合疗法的研究进展,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Immunotherapy""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Combined application"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14年1月-2020年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联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658篇,其中有效文献66篇.目前常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CTLA-4抗体(如伊匹单抗)、PD-1/PD-L1抗体(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阿特珠单抗、阿维单抗)、TIM-3抗体[如MBG453、TSR-022、LY3321367(暂处于临床试验阶段)]、LAG-3抗体(如Relatlimab)、其他抗体(如双特异性抗体Y-traps).其联合疗法主要有PD-1抑制剂与其他抑制剂联用,如与CTLA-4抑制剂联用(如纳武利尤单抗和伊匹单抗联用),可延长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与LAG-3抑制剂联用(如BMS-986016和纳武利尤单抗联用)治疗晚期黑色素瘤,能有效克服PD-1单用疗法的耐药性;与TIM-3抑制剂联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抑制机体对PD-1抑制剂产生耐药性.还有CTLA-4抑制剂与LAG-3抑制剂联用,可通过共抑制信号通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与IDO抑制剂联用,能有效减小黑色素瘤小鼠的肿瘤体积、延长其生存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促进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其中双特异性抗体可进行双通路的双靶点阻断,进而有效发挥协同作用对抗单一抗体的耐药性;也可分别结合同一通路中T细胞表面分子和癌细胞表面抗原,引导T细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克服耐药性、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疗法双功能融合蛋白双特异性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