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英国"同情用药制度"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

    宋源源杜昕昱李雨畅刘远立...
    1029-1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情用药制度"作为药品监管的灵活手段之一,已成为当前满足患者用药可及性的新路径。英国的"同情用药制度",即早期药物可及性计划,通过不同政府部门间的通力合作,早期介入申请企业的药物开发过程,在保障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的同时,也加快了药物的上市与支付报销流程。当前我国仅对"同情用药制度"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并未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建议结合英国的制度经验尽快对我国"同情用药"的准入条件、不同主体的责任与义务、费用支付机制以及如何促进相关部门的合作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以形成规范可操作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同情用药制度"。

    同情用药制度早期药物可及性计划创新药药物上市支付报销

    仿制药专利声明中1类声明数据分析及对仿制药研发的启示

    汪宇顾东蕾
    1034-1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进一步完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优化中国上市药品专利信息登记平台管理以及为仿制药企进行仿制研发、生产、上市提供指引。方法 登录并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上市药品专利信息登记平台、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网站,以中国药品专利声明制度等法律政策信息、中国药品专利1类声明登记数据为检索内容,对以上数据进行整体挖掘,对1类声明中数量综合排名靠前的品种进行剖析,并结合我国的医药市场实践,对完善我国仿制药的1类声明制度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 化学仿制药1类声明占到总数的99%以上,1类声明件数排名前5的品种包括他达拉非片、玻璃酸钠滴眼液等。从整体与个例分析结果得出:我国应完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通过建立知情权救济机制和建立依职权审查机制,完善中国上市药品专利信息登记平台功能,通过加强仿制药企在批准等待期的数据跟踪以及增设仿制药品种筛选功能,从而为仿制药企适时筛选仿制药品种提供参考。

    仿制药1类声明药品专利连接制度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我国中医药应急管理政策文本分析

    鲜国炜赵航宫云娜何文凤...
    1039-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剖析我国中医药应急管理政策文本,揭示我国中医药应急管理政策的特点、问题和改进方向,为提高中医药应急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运用Nvivo11软件对2016-2023年中央层面发布的24份中医药应急管理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构建基于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和政策力度的三维分析框架。结果 政策工具维度中,环境型最多(46。74%)、供给型次之(31。80%)、需求型最少(21。46%);利益相关者维度中,医疗机构(40。63%)和政府部门(31。25%)较多,医务人员(14。84%)和居民(13。28%)较少;政策力度维度中,政策力度整体偏弱,各政策工具和利益相关者的效力差异较为显著。交叉分析结果显示,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和政策力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结论 中医药应急管理的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略有欠缺,应统筹优化政策工具使用;利益相关者分布较不均衡,应增强利益相关者的协同性;政策力度整体偏弱,应完善相关政策的顶层设计。

    中医药政策应急管理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

    马里苷对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牛广豪徐俊驰顾利青许英...
    1044-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马里苷对酒精性脂肪肝(AFL)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高度白酒灌胃建立小鼠AFL模型,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9,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模型组(n=10,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和马里苷75、150 mg/kg组(n=9);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30 d。末次给药后,测定小鼠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观察其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其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和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蛋白表达水平。以乙醇诱导结合硫酸亚铁和油酸建立大鼠BRL肝细胞损伤模型,以3、6、12 μmol/L马里苷干预24 h,观察肝细胞的脂滴分布,测定细胞中TG、MDA、SOD水平及PPARα、CPT-1、DGAT蛋白表达;经MK886(PPARα抑制剂,10 μmol/L)预处理后,将造模肝细胞给予12 μmol/L马里苷干预24 h,测定细胞中上述蛋白表达。结果 动物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马里苷75、150 mg/kg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显著减轻,TG、MDA水平和DGA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SOD水平及PPARα、CPT-1蛋白水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细胞实验中,3、6、12 μmol/L马里苷作用后可显著减少乙醇诱导肝细胞中脂质堆积,降低细胞中TG、MDA水平和DGAT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升高细胞中SOD水平及PPARα、CPT-1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且在MK886预处理后马里苷对PPARα、CPT-1和DGAT蛋白表达的影响消失。结论 马里苷对AFL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改善PPARα介导的脂质代谢信号通路有关。

    马里苷酒精性脂肪肝氧化应激脂质代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脑震宁颗粒调节三重脑震荡大鼠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机制研究

    高丽赵乐魏楠楠武立雅...
    1050-1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脑震宁颗粒调节三重脑震荡(MCC)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SPF级Wistar大鼠,通过"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备MCC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吡拉西坦组和脑震宁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组,每组8只。各给药组大鼠按吡拉西坦组0。324 g/kg,脑震宁颗粒低、中、高剂量组2。25、4。5、9 g/kg的剂量灌服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4 d。检测大鼠运动探索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结构变化;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动力蛋白相关蛋白 1(Drp1)、线粒体裂变蛋白1(Fis1)、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的荧光强度;检测大鼠海马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运动总路程、中央格进入次数、直立次数,新物体识别指数,海马组织线粒体ATP含量,Mfn1、Opa1的荧光强度及PGC-1α、NRF-1、TFAM、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静止时间和海马组织Drp1、Fis1的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海马组织线粒体明显肿胀,嵴大量断裂、减少,部分线粒体膜内髓样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以上指标水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逆转,大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海马组织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嵴少量断裂、减少,粗面内质网局部区域模糊断裂。结论 脑震宁颗粒可以提高MCC模型大鼠的运动探索和学习记忆能力,修复神经元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维持线粒体融合分裂平衡,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

    脑震宁颗粒三重脑震荡线粒体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海马组织神经保护

    基于NIRS技术的款冬花药材质控指标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耿涛蒋文慧刘佳伦兰松平...
    1057-1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的款冬花药材中款冬酮、水分、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灰分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为款冬花药材及其制剂的快速质量评价提供新思路。方法 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烘干法、热浸法及灰分测定法测定19个产地130批款冬花药材中主要质控指标款冬酮、水分、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的含量,采集款冬花药材的NIRS数据信息,然后采用NIRS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样品中上述质控指标的各个定量分析模型,经验证集样品验证后得到NIRS含量预测模型。结果 130批款冬花药材样品中款冬酮、水分、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灰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51 4%~0。103 5%、7。75%~10。93%、20。17%~31。12%、7。68%~12。10%。所建立的款冬花药材中款冬酮、水分、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灰分定量分析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5 8、0。968 4、0。973 4、0。988 0;校正集均方差(RMSEC)分别为0。001 54、0。187、0。478、0。127;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001 81、0。212、0。543、0。149;RMSEP/RMSEC分别为1。175 3、1。133 7、1。136 0、1。173 2,均在合理范围内(1<RMSEP/RMSEC≤1。2)。验证集样品中上述4个质控指标真实值与模型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00 36、0。061 43、0。144 00和0。010 43,平均预测回收率分别为99。65%、100。72%、100。66%和100。15%。结论 所建NIRS定量分析模型稳定性好、测定结果可靠,可用于款冬花药材中相关质控指标含量的快速批量预测。

    款冬花近红外光谱技术款冬酮快速分析定量分析模型质量评价

    甲巯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影响研究

    卢旭李玲叶涛彭佑锋...
    1064-1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甲巯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甲巯咪唑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连续灌胃左甲状腺素钠片(160 mg/kg)15 d复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模型,且甲巯咪唑组在造模同时每天灌胃甲巯咪唑(3。6 mg/kg)。观察大鼠基本情况,测量体重和肛温;末次给药后,检测大鼠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于给药第15天收集各组大鼠24 h尿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技术对大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通过HMDB、KEGG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肛温和血清中T3、T4、FT3、FT4水平,尿液中差异代谢物癸二酸、利胆酸3-O-葡萄糖醛酸和N6,N6,N6-三甲基-L-赖氨酸表达均显著升高/上调,体重、血清中TSH水平和尿液中脱氧胞苷和2-氧代-4-甲硫基丁酸表达均显著降低/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甲巯咪唑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逆转(P<0。05或P<0。01)。上述5个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作用、赖氨酸降解、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以及嘧啶代谢这4条代谢通路。结论 甲巯咪唑可能是通过调节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作用、赖氨酸降解、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以及嘧啶代谢,从而发挥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作用。

    甲巯咪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尿液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丹参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异常的调节机制

    张玉昆冯月男卞敬琦刘欣欣...
    1070-1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丹参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异常的调节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分为空白组(n=9,不造模)、模型组(n=8,造模)和丹参饮组(n=9,造模)。于高脂饲料喂养第9周开始,丹参饮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3。6 g/kg),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浆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TMT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出样本间的差异蛋白;检测大鼠肝脏组织关键差异蛋白环氧化物水解酶2(EPHX2)、围脂滴蛋白2(PLIN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饮组大鼠血浆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染色不均,肝板排列紊乱,肝血窦消失,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固缩或消失,细胞质肿胀、融合,结缔组织增生,呈现弥散性空泡样脂肪滴改变;丹参饮组大鼠肝脏组织上述病理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蛋白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蛋白总数为298个;丹参饮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蛋白总数为139个。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饮组大鼠肝脏组织中EPHX2、PLIN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GSK-3β、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丹参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和肝脏病理形态学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调节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γ、GSK-3β表达和下调EPHX2、PLIN2表达有关,涉及的信号通路可能包括PPARγ信号通路。

    高脂血症丹参饮蛋白质组学差异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糖原合酶激酶3β

    基于电子感官系统和GC-IMS技术的大黄饮片基原辨识研究

    杨硕徐中利赵新芝石典花...
    1076-1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寻不同基原大黄饮片滋味、气味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对大黄饮片进行基原辨识。方法 采用电子舌、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不同基原大黄饮片间的滋味、气味和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对比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Fisher判别等方法对大黄饮片基原进行辨识研究并建立基原判别标准。结果 3种基原大黄饮片的滋味差异主要表现在苦味、涩味以及苦和涩的回味,气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无机硫化物、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甲烷等短链烷烃、醇醚醛酮类化合物以及氮氧化合物,差异性挥发性有机物主要为醇醛酮酸类成分,并且8批样品均能很好地聚集为3类。根据差异性挥发物质之间的峰强度比值可有效辨识3种大黄饮片,如当2-乙酰基呋喃峰强度是异丁酸[二聚体]峰强度的3~19倍时为药用大黄。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判别模型以及特征挥发性物质峰强度判别标准可用于大黄饮片基原的鉴别。

    大黄饮片电子舌电子鼻气相-离子迁移谱基原鉴别特征挥发物

    清上蠲痛汤标准汤剂挥发油的UPLC特征图谱建立及成分分析

    范志颖祝倩倩王协和翟燕娟...
    1082-1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清上蠲痛汤标准汤剂挥发油的特征图谱,初步推断该方中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挥发油类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清上蠲痛汤标准汤剂中挥发油,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5批样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法对标准汤剂挥发油类成分进行指认、鉴定;采用气质联用(GC-MS)法分析其挥发油类成分组成。结果 15批清上蠲痛汤标准汤剂挥发油的UPLC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在0。949~0。997之间;共得到12个共有峰,经UPLC-Q-TOF/MS鉴定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E-藁本内酯、E-正丁烯基苯酞等。GC-MS共鉴定出23个成分,主要为3,4,5-三甲氧基甲苯、百秋李醇、Z-藁本内酯等。结论 建立了清上蠲痛汤标准汤剂挥发油的特征图谱,初步推断甲基丁香酚、藁本内酯、E-正丁烯基苯酞、百秋李醇、3,4,5-三甲氧基甲苯可能是影响清上蠲痛汤挥发油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活性成分。

    清上蠲痛汤经典名方挥发油特征图谱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