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冶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冶金
中国冶金

洪及鄙

月刊

1006-9356

zgyj1234@yahoo.com.cn

010-65276837

100711

北京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中国冶金/Journal China Metallurgy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综合性期刊,是中国金属学会会刊,也是冶金行业唯一具有科技政策和技术导向性、多学科、多专业、实用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65号高碳钢小方坯重压下高拉速工艺应用

    李建科吴一凡梁日成何杨开...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拉速条件下生产高碳硬线钢的核心难点是铸坯内部质量控制问题,小方坯重压下技术可以改善其生产硬线钢的铸坯内部质量.为研究高拉速生产过程中高碳钢小方坯重压下的效果,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对165 mm×165 mm断面小方坯65号硬线钢进行了单辊重压下研究.基于大量工程实践和模型计算的研究结果表明,单辊重压下的有效压下区间为中心固相率在0.40~0.79范围内,在合适的压下区间,单辊重压下可以同时改善中心疏松、中心缩孔和中心偏析;在中心固相率小于0.30的位置进行单辊重压下会导致压下裂纹和负偏析,同时对缩孔的改善效果也不佳,并且在凝固后压下,单辊15 mm的压下量并未产生理想的"焊合"缩孔效果;在有效的压下区间内执行单辊重压下,压下量越大,铸坯中心偏析、缩孔改善越明显,但压下量受设备能力限制;通过模型指导和生产实践,最终实现165 mm× 165 mm断面高碳硬线钢2.5 m/min以上的稳定生产.

    小方坯高拉速硬线钢偏析单辊重压下

    热连轧带钢厚度缺陷溯源研究及应用

    李维刚石林刘玮汲
    9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带钢热连轧生产过程中,终轧厚度精度是体现带钢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带钢厚度控制过程涉及多个模型,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等复杂性,是热连轧带钢L2过程控制精度的最终体现.实际生产中,厚度缺陷时有发生,形成缺陷的原因复杂多样,目前主要依赖事后的人工分析,其难度大、效率低.为此,研发了热连轧带钢厚度缺陷的自动溯源模型,针对轧制完成后出现头部厚度缺陷的带钢产品,识别和分析厚度缺陷的形成机理,追溯和确定导致厚度缺陷的主要原因.融合资深数模专家的分析经验,通过深入挖掘带钢厚度控制背后的模型机理、理顺带钢厚度与各轧制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热轧带钢厚度缺陷溯源的分析流程,构建了以辊缝模型设定不准、轧制力模型不准、轧制模型参数设定异常为核心的分析模块.最后,将国内某1 780 mm热连轧机组连续3个月生产的带钢数据用于模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带钢厚度缺陷溯源的准确率达到90.27%,基本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实现了热连轧带钢厚度缺陷的自动溯源,大大提高了厚度缺陷溯源的分析效率.

    热连轧带钢头部厚度厚度控制自动溯源轧制机理

    《中国冶金》广告版面征订(2024年)

    108页

    轧制工艺对铬钼系螺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陈焕德周云张宇麻晗...
    109-11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铬钼系螺纹钢轧制工艺参数设定问题,借助高温共聚焦显微镜、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及维氏硬度计等设备,结合小尺寸样品拉伸试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变形温度、上冷床温度和冷速等轧制工艺参数对铬钼系螺纹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试验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行为,测定了试验钢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并在工业生产线上完成了直径20 mm的铬钼系螺纹钢试制.结果表明,试验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主要发生铁素体和贝氏体相变,随着冷速的增大,铁素体含量减少,贝氏体含量增大,硬度值增大;轧制工艺参数影响螺纹钢组织类型、晶粒大小及所占比例,进而影响螺纹钢的强度和塑性;当加热温度为1150~1 200 ℃、变形温度为(1 020±10)℃、上冷床温度为850~900 ℃、冷速为1 ℃/s时,试制钢筋的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其中铁素体所占比例为48.56%,平均粒径为18.34 μm,屈服强度大于430 Mpa,抗拉强度大于630 Mpa,断后伸长率大于20%,强塑积大于12 Gpa·%.试验结果为铬钼系耐蚀钢筋的产业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轧制工艺铬钼系螺纹钢铁素体贝氏体强塑积

    热镀铝锌机组产品力学性能预报技术

    魏宝民王孝建白振华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热镀铝锌机组产品力学性能超差的问题,在对产品力学性能影响参数进行重要度分析和数据样本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热镀铝锌机组产品力学性能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实现带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与断后伸长率等力学性能参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计算.基于平整轧制机理模型,以变形抗力为桥梁,根据平整轧制过程中实时轧制力数据模型,反算出带钢出口处变形抗力的波动情况,以此对由BP神经网络模型预报得到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进行修正,进一步形成了一套神经网络模型与物理冶金模型相结合的热镀产品力学性能预报技术.将此技术应用到了某钢厂热镀铝锌机组生产现场,为该机组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热镀铝锌机组力学性能神经网络变形抗力预报

    OSP和Im-Sn镀层对Sn10Sb焊点微观结构和高速剪切性能的影响

    王钦谷惠东汪刘伟周慧玲...
    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Sn10Sb合金具有优良的热疲劳性能和相对较高的断裂强度,在对耐热疲劳有要求的细分市场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焊点在不同焊盘镀层下的高速剪切性能仍缺少研究.为此,研究了有机可焊防护剂(OSP)和化学沉锡(Im-Sn)两种镀层对Sn10Sb(Sb的质量分数为10%)焊点在1 000 mm/s剪切速率下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Sn10Sb块体合金,20~40μm的Sn-Sb化合物均匀分散在β-Sn基体中,而焊点由于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热场不均匀导致Sn-Sb化合物大部分偏聚在表面上、少数聚集在其内部和界面,通过Ansys有限元模拟焊点升降温过程中的热场不均匀分布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此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S)对焊点进行观察,发现两种镀层的焊点都由β-Sn基体、SnSb化合物和Cu6Sn5化合物组成.相比于Sn10Sb/OSP焊点,由于Sn10Sb/Im-Sn焊点基体内部有更多的SnSb化合物形成且界面处的Cu6Sn5层更薄,使得Sn10Sb/Im-Sn焊点的剪切强度更高但是塑性变差,导致其剪切能更低.该研究为了解Sn10Sb焊点的高速变形和断裂提供了理论支撑.

    Sn10SbOSPIm-SnAnsys有限元模拟高速剪切力学性能

    钢渣基浆料黏度对多孔吸声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刘春磊刘香君孙佐霖郭文涛...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渣和粉煤灰等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目前中国资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焦点.用废弃物制备多孔吸声材料是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利用途径.以钢渣和高铝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多孔吸声材料.通过内柱体旋转法研究固相含量和增稠剂与浆料黏度的关系,以及对烧结后样品的显微形貌、吸声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剪切速率下,随着固相含量和增稠剂含量增加,浆料的黏度逐渐上升;随着剪切速率增加,浆料黏度逐渐降低,并在达到一定剪切速率后保持稳定,但剪切应力逐渐增大.随着固相含量的增加,样品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呈现上升的趋势,孔径和孔隙率则逐渐下降,且吸声性能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制备黏度低且固相含量高的浆料,可以提升样品的吸声性能和力学性能.通过制备样品的最优工艺(经1160 ℃烧结1 h)制得样品的主晶相为钙长石,样品的体积密度为573.98 kg/m3、抗压强度为1.0 Mpa、平均吸声系数为0.47.

    浆料黏度吸声性能力学性能孔隙结构固相含量

    人物介绍

    140-1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