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

赵群

月刊

0258-4646

journal@mail.cmu.edu.cn

024-23250375

110001

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反映本校科研、医疗工作及同国内外医学界交流的重要窗口,在编排上达到了规范化的要求,注意适应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收录的需要并逐步完善,成为一本具有较高水平的医学科学技术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扶正祛邪方抑制表观遗传调控蛋白EZH2对卵巢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王雪梅贺鸣张婷婷李晓华...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扶正祛邪方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扶正祛邪方作用于人卵巢癌SKOV3细胞后,通过MTT、细胞克隆、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对SKOV3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PCR检测负性表观遗传调控蛋白EZH2及其相关蛋白E-cadherin,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扶正祛邪方可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提高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可明显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PCR结果表明,扶正祛邪方与GSK126联合能抑制EZH2及Bcl-2转录,促进Bax、E-cadherin转录,下调EZH2、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E-cadherin蛋白表达.结论 扶正祛邪方能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侵袭,诱导其发生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EZH2参与调控E-cadherin表达及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通过Bcl-2及Bax调控卵巢癌细胞的凋亡.

    扶正祛邪方表观遗传卵巢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

    平肝祛湿同治法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不良事件及预后相关指标的影响

    柴松波杜亚康张淑娟兀江波...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平肝祛湿同治法对中青年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不良事件及预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青年高血压患者132例,随机分为2组,剔除病例后,最终每组各64例纳入研究.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肝祛湿同治法治疗,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血压、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不良事件、预后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中医和西医总有效率(96.88%、92.19%)均高于对照组(82.52%、7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5,P= 0.02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血压、证候积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均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1.56%)与对照组(10.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肝祛湿同治法治疗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促进预后改善.

    平肝祛湿同治法中青年高血压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脂多糖诱导炎性活化的RAW264.7巨噬细胞迁徙和吞噬的影响

    郭雨萌王越刘笑涵吴琳...
    15-1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脂多糖(LPS)活化和未经活化的RAW264.7细胞迁徙和吞噬能力的影响.方法 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活化模型;通过CCK-8法研究LIPUS对不同环境下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LIPUS对RAW264.7巨噬细胞迁徙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观察LPS作为趋化因素时RAW264.7细胞趋化迁徙能力的变化情况,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内FITC荧光强度以探究巨噬细胞吞噬pHrodo Green标记的大肠埃希菌生物颗粒的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活化RAW264.7炎症模型,筛选LPS浓度为100 ng/mL;LIPUS抑制未活化的RAW264.7巨噬细胞向划痕区域内迁徙和未活化巨噬细胞的趋化迁徙;但在当前参数下LIPUS不影响巨噬细胞的细胞活力和吞噬能力.结论 LIPUS抑制经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迁徙,但不影响其吞噬作用.

    低强度脉冲超声脂多糖巨噬细胞迁徙吞噬

    双硫死亡相关lncRNA建立胰腺癌新的预后特征并预测免疫治疗反应

    唐明政李晓凤荣耀吴志航...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与双硫死亡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研究其在胰腺癌中的免疫景观,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胰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基于Cox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鉴定双硫死亡相关lncRNA.构建风险评分模型,通过综合方法验证其预测性能.构建精确的列线图,预测胰腺癌患者的预后.通过基因本体(GO)、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和免疫分析研究生物学差异.通过肿瘤突变负荷(TMB)估计免疫治疗反应.结果 成功鉴定出251个双硫死亡相关lncRNA,筛选出3组lncRNA作为风险评分模型的参考.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免疫相关通路与双硫死亡相关lncRNA风险评分模型相关.风险评分与免疫细胞浸润以及ESTIMATE评分显著相关.风险评分较高的患者TMB升高,表明高风险患者表现出更好的免疫检查点阻断反应.结论 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双硫死亡相关lncRNA在胰腺癌中的作用,为胰腺癌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

    胰腺癌长链非编码RNA双硫死亡肿瘤突变负荷

    淫羊藿苷调控BDNF/TrkB信号通路及突触可塑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恐惧记忆的改善作用

    刘晓晨金娜高源泽史宝湘...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恐惧记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30只,应用单一连续应激(SPS)构建PTSD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SPS组、淫羊藿苷组及淫羊藿苷+K252a组,其中K252a为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抑制剂,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淫羊藿苷组及淫羊藿苷+K252a组大鼠均于SPS造模1d后灌胃给药淫羊藿苷,剂量为20 mg/kg,1次/d,共2周.对照组、SPS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K252a为造模7d后侧脑室注射单次给药.2周后,旷场试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条件性恐惧测试检测各组大鼠焦虑、抑郁及恐惧记忆障碍状况;分子对接验证淫羊藿苷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结合活性.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杏仁核BDNF和TrkB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BDNF和TrkB蛋白的相对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杏仁核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和突触素(SYN)的表达.结果 淫羊藿苷与BDNF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与对照组相比,SPS组和淫羊藿苷+K252a组大鼠进入中心区域次数和中心区域运动距离百分比明显降低,开臂进入(OE)和开臂时间(OT)明显降低,僵住时间和排便次数明显增加,BDNF、TrkB、PSD95和SY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与SPS组相比,淫羊藿苷组大鼠进入中心区域次数和中心区域运动距离百分比明显增加,OE和OT明显增加,僵住时间和排便次数明显减少,BDNF、TrkB、PSD95和SY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淫羊藿苷可以有效缓解SPS诱导的大鼠恐惧记忆障碍,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BDNF/TrkB信号通路及上调突触相关蛋白SYN和PSD95有关.

    淫羊藿苷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惧记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突触可塑性

    同伴关系调节自尊在中学生家庭功能和手机依赖间的中介作用

    刘洋马洪林高菲菲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功能对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明确同伴关系和自尊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1 326名中学生家庭功能、自尊、手机依赖等相关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及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性比较,利用Mplus 8.3软件对自尊在中学生家庭功能和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同伴关系在其中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结果 家庭功能对中学生手机依赖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91,95%CI:-0.361~-0.224,P<0.001),自尊在家庭功能与手机依赖间起中介作用(β=-0.066,95%CI:-0.096~-0.044,P<0.001),同伴关系调节自尊在家庭功能和手机依赖间有中介作用(β= 0.117,95%CI:0.046~0.188,P= 0.001).结论 家庭功能不仅可直接作用于手机依赖,还可以通过自尊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且自尊的中介效应会随着同伴关系的提高而增加.

    家庭功能手机依赖同伴关系自尊有调节的中介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ERCP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陈宁宋丹丹裘治慧徐明...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8月择期监测麻醉(MAC)下行ERCP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9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TRP)组和Dex-瑞芬太尼(TRD)组.TRP组患者麻醉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TRD组患者麻醉采用静脉输注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2组均采用非气管插管的MAC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进镜时(T2)、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T3)、退镜时(T4)、留置鼻胆管结束时(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博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指数(BIS).于不同时点(术前、麻醉诱导后每隔15 min和苏醒即刻)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浓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至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意识恢复至离开手术室时间)、术中体动、离室Aldrete评分、术后60 min 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以及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ASA分级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RP组比较,TRD组MAP在T1和T3时点增高(P<0.05),HR在T1、T2、T3、T4时点降低,SpO2、RR在T1、T2、T3、T4时点增高,BIS在T2、T3、T4、T5时点增高,托下颌次数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离室Aldrete评分增高,术后60 min VAS评分降低,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各时点PaO2、PaCO2、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浓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与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相比,静脉输注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可降低老年患者在ERCP手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麻醉方案能够满足ERCP手术的麻醉需求,安全可行.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

    上颌骨改良Le Fort Ⅰ型截骨术的三维建模和术后咬合有限元分析

    刘楚晴李阳毕绍洋林阳阳...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根据CT扫描数据,基于4种软件建立光顺的上颌骨三维几何模型,模拟改良 Le Fort Ⅰ型截骨术及固定方案,对患者术后咬合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 使用Mimics软件初步处理CT图像,建立STL模型.将模型导入Inspire Studio软件中,建立光滑的PolyNURBS几何模型.使用SpaceClaim软件,模拟手术截骨及钛板、钛钉固定方案.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术后患者咬合情况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 仿真结果显示,在磨牙咬合状态下有限元模型的连接关系建立准确无误.在共计6 N的咬合力作用下,钛板最大等效应力为73 MPa.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上颌骨建模和分析方法可获得适用于仿真分析的光滑几何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可以为各类正颌手术的固定方案提供参考.

    上颌骨建模有限元分析改良LeFortⅠ型截骨术应力分布

    基于SEER数据库的小肠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袁维烨肖先皓宋禾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探讨影响小肠腺癌(SB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SBA生存风险模型并评价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SEER数据库纳入的2 639例SBA患者临床信息及预后资料.以总生存期(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作为预后预测指标.将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训练组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预后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由验证组进行预后预测模型验证,绘制临床决策曲线.结果 SBA患者年龄(P<0.01)、肿瘤部位(P= 0.018)、大小(P= 0.042)、T分期(P<0.01)、阳性淋巴结检出率(P<0.01)、肿瘤单发灶(P<0.01)、继发肝脏转移(P<0.01)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P<0.01)、肿瘤大小(P= 0.022)、T分期(P<0.01)、阳性淋巴结检出率(P<0.01)、肿瘤单发灶(P<0.01)、继发肝脏转移(P<0.01)是影响DSS的独立危险因素.成功建立预后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校准的预测曲线与实际曲线具有一致性.结论 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阳性淋巴结检出率、肿瘤单发灶、继发肝脏转移是影响SBA患者OS和DSS的独立危险因素;除此之外,肿瘤部位也是影响SBA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预测价值,能有效评估SBA患者预后,可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建议.

    小肠腺癌总生存期疾病特异性生存期预后预测模型

    5-HT1A受体拮抗剂对七氟烷致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突触可塑性的作用及其机制

    邹佳芮陈克研张振
    60-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5-HT1A受体拮抗剂对七氟烷致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突触可塑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0只18月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治疗组.模型组吸入50%空气、氧气混合物(2 L/min)和2%七氟烷4h后左侧脑室给予生理盐水(5 μL),治疗组在吸入50%空气、氧气混合物(2 L/min)和2%七氟烷4h后左侧脑室给予5-HT1A受体拮抗剂(3 μg),对照组仅吸入50%空气、氧气混合物(2 L/min)4 h.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尼氏染色和高尔基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和突触的病理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MeCP2、p250GAP、PSD-95、GAP-43与Syn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KA、CREB1、BDNF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KA、CREB1、p-CREB1、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HE、尼氏和高尔基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不规则,排列松散,周围组织间隙扩大,细胞核固缩深染,部分神经元内尼氏体减少,树突分支数量以及树突棘密度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规则,结构相对完整,排列均匀,神经元内尼氏体数量增多,树突分支数量及树突棘密度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MeCP2、PSD-95、GAP-43、Syn蛋白,PKA、CREB1、BDNF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250GAP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MeCP2、PSD-95、GAP-43、Syn蛋白,PKA、CREB1、BDNF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250GAP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5-HT1A受体拮抗剂通过激活CREB/BDNF通路,增强PSD-95、GAP-43、Syn表达,促进突触重塑,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从而改善七氟烷致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5-HT1A受体拮抗剂CREB/BDNF通路突触可塑性认知功能障碍